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将原本用于从酸浸出液中萃取铜的萃取剂LIX84-I用来从氨浸出液中萃取铜,获得了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实验室研究表明,在萃取原液含铜浓度3g/L,pH〉4.22,相比1:1,氨浓度1.5mol/L,混合时间3min的条件下,LIX84-I是从氨浸出液中萃取铜的有效萃取剂,萃取率可达到99.9%.在工业生产中发现,将氨浸出液中固体微粒的含量控制在不超过120mg/L和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O.5mol/L.是保证生产上铜萃取作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用电积残液(酸浓度约200g/L)返回反萃作业作为反萃剂使用,可以进行铜的反萃,反萃率可达到99.94%.  相似文献   

2.
从氧化铜矿氨浸出液中萃取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原本用于从酸浸出液中萃取铜的萃取剂LIX84-I用来从氨浸出液中萃取铜,获得了成功,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实验室研究表明,在萃取原液含铜浓度3g/L,pH〉4.22,相比1:1,氨浓度1.5mol/L,混合时间3min的条件下,LIX84-I是从氨浸出液中萃取铜的有效萃取剂,萃取率可达到99.9%.在工业生产中发现,将氨浸出液中固体微粒的含量控制在不超过120mg/L和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O.5mol/L.是保证生产上铜萃取作业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用电积残液(酸浓度约200g/L)返回反萃作业作为反萃剂使用,可以进行铜的反萃,反萃率可达到99.94%.  相似文献   

3.
采用液液萃取方法初步萃取了甲胺磷原油中的精胺,并测定了相同条件下甲胺磷原油在不同萃取剂中的分配系数、分离系数等,同时研究了相比、萃取温度、萃取级数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剂和适宜的工艺条件:用混合溶剂A(Va1:Va2=4:1)做为萃取剂,相比为1:1,萃取温度为55℃,经十级萃取,甲胺磷原油总萃取率≥85%,萃余相中精胺含量降至1.710%.  相似文献   

4.
采用熟化-浸出-萃取法从黄磷电炉电尘浆中提取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硫酸、盐酸直接浸出镓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硫酸直接浸出镓的动力学模拟,研究一种利用浓硫酸恒温熟化预处理、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从黄磷电炉电尘浆中提取镓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镓浸出过程符合表面化学反应控制;提取镓的适宜实验条件是:当反应体系中硫酸浓度为6.5mol/L,液固比为3:2,200℃恒温熟化2.5h,然后于90℃水浴中搅拌浸出1.5h,镓的浸出率为90%左右;以TBP为萃取剂在6.0mol/LHCI体系中萃取镓,萃取率达99%;以1mol/LNaCl为反萃剂,在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1的条件下,反萃率在98%以上;经过进一步浓缩、纯化,可以获得含镓4.5g/L的富集物。  相似文献   

5.
研究深海黏土硫酸浸出液中稀土元素钇(Y)与杂质的萃取分离技术,并确定P204萃取分离工艺方案,系统考察P204萃取剂浓度、溶液酸度、萃取时间等对萃取的影响,绘制萃取等温线并对反萃方案进行探索.结果表明:深海粘土硫酸浸出液经磷酸法除铁后,可采用P204萃取Y~(3+),在最佳条件下:5%(体积分数)P204作为萃取剂,料液pH=2.5,萃取时间2 min,萃取温度25℃,萃取相比(O/A)1∶1,Y~(3+)单级萃取率可达98%以上,其萃取饱和容量接近400 mg/L,按O/A=1∶4经过4级逆流萃取,Y~(3+)萃取率可达98%以上.用7 mol/L HCl和150 g/L的硫酸均可实现Y~(3+)的高效反萃,反萃率分别为99.98%和99.85%.  相似文献   

6.
醋酸废水络合萃取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BP+煤油为萃取剂对低浓度醋酸废水进行络合萃取研究,分别研究了时间、相比、TBP与煤油的体积比对络合萃取的影响;采用逆流萃取法对醋酸废水进行萃取和反萃工艺研究;用反萃后的萃取剂与新鲜萃取剂对同一溶液做对比试验,萃取率分别达到51.08%和51.91%,说明反萃后的有机相是可以反复利用的,经多次实验验证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赤泥是生产氧化铝过程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其中富含钇等稀有金属,是一种重要的二次矿产资源。针对目前赤泥浸出提钇过程存在杂质元素协同溶解显著的问题,本文利用醋酸选择性浸出赤泥中的钇,考察了醋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赤泥中钇浸出率的影响。采用P507萃取分离醋酸浸出液中钇,考察了P507浓度、萃取pH值、萃取时间和O/A等对钇萃取率及反萃率的影响。同时利用XRD、SEM-EDS等微观检测手段和浸出、萃取热力学理论分析选择性浸出和溶剂萃取过程。结果表明:在醋酸溶液pH值为0.1,液固比为10 mL/g,浸出温度为50 ℃,浸出时间为1 h的条件下,钇、铝、铁的浸出率分别为83%、54%和5%,而赤泥中钙、钠、钾几乎全部溶解。醋酸能够实现选择性破坏含钠、钾、钙、钇、铝、硅的钙霞石晶体结构,赤泥中各氧化物的浸出反应吉布斯自由能变均小于0,其溶解顺序为氧化钠>氧化钾>氧化钙>氧化钇>氧化铝>氧化铁。在P507浓度为5%,溶液pH值为0.5、萃取时间为6 min和O/A为1:5条件下,醋酸浸出液中钇的萃取率大于99%,而铝、铁萃取率小于10%,钠、钾和钙的萃取率接近于0。根据钇萃取的McCable-Thiele图谱分析,含钇醋酸浸出液采用P507经3级逆流萃取,可进一步实现浸出液中钇与铝、铁、钙、钠、钾等杂质离子的分离。负载钇有机相在硫酸体积浓度为8%和反萃时间为7min的条件下进行反萃,钇反萃率接近100%,铁反萃率仅为29%,较好地实现了钇与铁的分离。  相似文献   

8.
Li-LSX分子筛交换后母液中的Li+(0.04 mol/L)经磷酸三丁酯(TBP)萃取进入有机相.采用盐酸为反萃剂,对萃取之后有机相中的Li+进行反萃,并考察了反萃相比、盐酸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反萃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适宜的反萃条件:相比1∶1、盐酸浓度5 mol/L以上、温度为室温.同时对萃取剂的循环利用和该方法的工业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液—液萃取处理高氯难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化工厂生产苯肼、苯唑醇、乙基氯化物过程排放的废水PH=0.93,CODcr=39406mg/L,BOD5/CODcr=0.02,Cl^-=56563mg/L,是高氯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三辛胺作萃取剂,用液-液取处理,三辛胺与水中Cl^-离子形成萃合物而使Cl^-转移到有机相,再经高效絮凝处理后,CDOcr去除率总计达89.8%,Cl^-去除率总计达83.2%,B/C比从0.02上升到0.34,可生化性大幅度提高。废水再经河水稀释进A/O池生化处理8d后,可达标排放。负载萃取液用5%NaOh水溶液反萃取。由于萃取剂回用降低了处理费用,液-液萃取在废水处理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使含砷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消除含砷工业废水对环境的危害.方法采用萃取富集的方法,选用双二-乙基已基磷酸(D2EDTPA)作为萃取剂,并加入少量磷酸三丁脂(TBP)和磺化煤油,对含砷工业废水先经过磁场预处理,在酸性体系中采用多级萃取富集砷.结果在硫酸体系中革取。温度控制在30℃、H2SO4质量浓度为250g/L、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V(O)/V(W))为1:2时,萃取率可达99%以上.As^3+在硫酸体系中和在盐酸体系中的萃取效果相差无几.萃取富集砷后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的同时为后续电积回收单质砷提供了高浓度的含砷溶液.结论含砷工业废水经过磁场预处理,在相同的萃取条件下.可以提高As的萃取率。降低废水中Zn杂质的萃取率,废水中无论含砷多高,经过多级萃取,均可以达到环境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钇(Y3+)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司帕沙星的相互作用,发现司帕沙星能同Y3+形成稳定的络合物,SDS对络合物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用稀土Y3+作为荧光探针检测微量司帕沙星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 8.2的醋酸铵-氨水缓冲溶液中,Y3+浓度为1.0×10-5mol·L^-1、SDS浓度为3.0×10-4mol·L^-1时,司帕沙星的浓度在0.2×10-6~6.0×10-6mol·L^-1和0.6×10-5~2.5×10-5mol·L^-1范围内与体系荧光增敏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2和0.995 8,检出限为4.16×10-8mol·L^-1。应用于司帕沙星片剂中司帕沙星含量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Fe^3+/Cu^2+为氧化剂,绿色氧化苯偶姻合成了苯偶蘸,研究了铜盐、铵盐和硝酸盐的类型及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讨论了可能的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以10mmol苯偶姻为原料,2mL2%的Cu(OAc)2溶液为氧化剂,10mmol硝酸铵为助剂,14mL冰醋酸为溶剂,添加1gFeCl3·6H2O,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可从90min减少至60min,苯偶酰的收率高达98.4%,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含稀土氧化物的萤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浸出稀土氧化物过程中柠檬酸可以抑制萤石的溶解,达到使稀土和萤石分离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氟化钙被抑制的作用有明显的提高,当柠檬酸浓度增加到0.25mol·L^-1时氟化钙的溶出率比无柠檬酸时降低了73%,而稀土的浸出率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出过程机理为主要为柠檬酸与浸出的稀土形成配合物,使得稀土更容易被浸出.实验所得到的浸出条件是:盐酸浓度为3mol·L^-1,柠檬酸浓度为0.25mol·L^-1,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1h,此条件下稀土氧化物的浸出率达到92.89%,而氟化钙的浸出率为13.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苯酚在单壁碳纳米管(SWCNT)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pH=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扫描速度为100 mV/s时,苯酚的氧化峰电流值(ipa)与其浓度在2.5×10^-7~5.0×10^-4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ipa(mA)=1.098c-3.04×10^-3(R=0.9988,c:mmol·L^-1),检出限为8.0×10-8mol·L^-1(RSN=3)。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水样中苯酚的分析测定,回收率为96.7%~10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土人参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NAA、6-BA,研究不同激素水平对茎段、叶片、果实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可达100%。愈伤组织在适宜培养基上能快速增殖。带腋芽茎段在培养过程中可产生丛生芽,经继代培养可大量增殖。小苗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中容易生根,健壮小苗经驯化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0%。建立了土人参的快繁体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NAA 1.0mg·L^-1+6-BA 1.0—2.0mg·L^-1;增殖培养基:MS+6-BA 0.5mg·L^-1+NAA 0.5mg·L^-1;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 1.0mg·L^-1+IAA 0.1mg·L^-1。  相似文献   

16.
一点法测定壳聚糖的特性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常规黏度法和“一点法”经验公式所求得的不同脱乙酰壳聚糖特性黏度值的比较,得出了适合于在测定条件(25℃,0.1mol·L^-1CH3COONa-0.2mol·L^-1 CH3COOH为溶剂)下快速测定其特性黏度的“一点法”计算公式为[η]=(ηsp+51nηr)/6C,进而可求得其黏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17.
氨基化丙烯酸基磁性树脂对Cu^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利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甲酯磁性树脂(RM),并经乙二胺改性后制得一种新型磁性吸附剂(RMA)。采用差热/热重分析(DTA/TGA)以及红外光谱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RMA树脂粒径30~60btm,FesOt质量分数为6.7%,对Cu^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饱和吸附容量2.13mmol/g,高于未改性树脂(RM,1.15mmol/g)。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反应模型拟合。热力学分析表明RMA对Cu^2+的吸附过程能自发进行,焓变为-17.88kJ/mol,熵变为-2.06J/(mol·K),Bibbs自由能为-17.26~-17.19kJ/mol。吸附剂用1mol/LHCl洗脱再生,脱附率高于97%。  相似文献   

18.
金属离子对红球菌腈水合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金属离子对红球菌(Rhodococcus sp.)TCCC 28001的生长及其腈水合酶的酶活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菌株TCCC 28001产生的腈水合酶是钴型,且Co^2+对该腈水合酶诱导激活的最适浓度为10×10^-5mol/L.选择酵母粉中含有且含量波动较大的5种金属离子,考察了在添加10×10^-5 mol/L Co^2+诱导激活下,5种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Fe^2+,Mn^2+,Mo^6+,Cu^2+4种金属离子具有促进作用,Zn^2+产生轻微抑制作用.6×10^-5mol/L Fe^2+的促进效果显著,使菌株TCCC 28001的酶活从453U/mL增加到1941U/mL,提高了328%.  相似文献   

19.
研究催化剂的浸渍制备方法、煤基活性碳载体、不同浓度HCl、HNO3预处理条件对甲醇气相氧化羰化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步浸渍法优于一步法;在已选择煤基AC载体中,以宁夏华辉AC3为载体制备的CuCl/AC催化效果最优,甲醇转化率为22.5%,DMC选择性为92.3%,DMC时空收率为131.2 g.kg^-1.h^-1;6 mol/L HCl预处理效果最好,甲醇转化率为24.1%,DMC选择性为94.7%,DMC时空收率为147.2 g.kg^-1.h^-1。  相似文献   

20.
用乙醇浸提法从紫苏粕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浸提时间、浸提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样品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4 9+0.01 c,相关系数R=0.999 8;浸提时间2h、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50%、固液比1∶12 g·mL^-1时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最高为51.34 mg·g^-1,加标回收率在94.40%-107.18%之间.原紫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平均得率为70.09mg·g^-1,说明紫苏叶经超临界CO2提取挥发油后黄酮类物质的损失较少,该工作可以促进紫苏粕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