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车用压缩天然气中,甲烷的平均体积分数在87%左右,还含有数量不等的乙烷、丙烷、丁烷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氢等。这些甲烷以外数量不等的成分对天然气的性能影响很大。根据GB184047-2000,虽属同类气体,但沃泊指数W和燃烧速度指数k变化很大,因此引起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发生变化。丁烷对沃泊指数影响最大;乙烷对燃烧速度指数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燃气发动机使用天然气、瓦斯、焦炉煤气等燃料,其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所用气体燃料的成分及特性。各种燃气成分的差异,导致混合气低热值、甲烷值、沃泊指数和燃烧势不同,从而影响燃气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导致输出功率、爆震、压缩比、燃烧速度以及点火正时的差异。本文介绍了常见可燃气体的组成成分,分析可燃气体的特性及对发动机性能参数的影响,并为气体发动机的工程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然气是轻烃类气体,主要成分以甲烷为主,甲烷含量80%~90%,其次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及戊烷和微量的二氧化碳、氮、硫等。天然气(甲烷)火焰温度1900℃~2100℃,  相似文献   

4.
烷烃催化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甲烷、乙烷在表面涂有催化剂的微元管内的催化燃烧进行了模拟.讨论了微元管入口速度、直径、入口温度以及混合气中甲烷与氧气的摩尔比对甲烷催化燃烧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单体式蜂窝块中甲烷的着火温度及单个微元管中气体温度、主要气相组分与表面组分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不同混合气及不同混合气摩尔比下乙烷的催化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提出了碳原子数为3或大于3的烷烃催化反应简化机理的建立方法.为在内燃机中实现催化燃烧以降低氮氧化合物、未燃碳氢化合物及一氧化碳的排放,及扩展燃烧极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设计和加工模块式微热光电系统关键部件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整体性能试验,包括流量、喷嘴形状和燃料对其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体流量增加,燃烧室壁面温度升高,光电池的输出电量升高;相比圆形喷嘴,使用矩形喷嘴能改善预混合气在燃烧室内的分布,提高燃烧驻留时间,使燃烧更充分,增大光电池的电能输出;相同体积流量下,高热值的甲烷燃料比氢气燃料更能提高微热光电系统的性能。试验条件下较好的性能输出数据如下:当采用矩形喷嘴和甲烷燃料时,最大输出功率为0.319W,相应的能量密度达到166146W/m3;两种燃料最大整体效率都是在流量600mL.min-1时,且采用氢气燃料整体效率比甲烷的高,其最大效率为0.249%。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气体机稀薄燃烧时的燃烧性能,解决天然气发动机在稀薄燃烧情况下点火能量高以及火焰传播速度慢的问题,提出利用强氧化性的臭氧对燃料进行改质,进而提高天然气燃烧性能的思路。通过Chemkin软件研究臭氧添加对甲烷滞燃期的影响,并对改善燃烧的化学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臭氧后,某些重要基元反应的温度敏感性、自由基和中间物质的浓度和出现时间发生较大变化,进而改善了甲烷的点火特性。  相似文献   

7.
对微平板燃烧器内4种烷类燃料(C1 ~ C4)进行铂催化燃烧实验,获得其点火过程和静态火焰的特征,并进行对比分析。当量比相同时,点火过程火焰传播速度大小顺序为甲烷 > 乙烷 > 丁烷 > 丙烷。随着当量比增大,火焰传播速度加快,稳态火焰根部位置向气流上游移动。观察可见光、430 nm(OH*光谱)、516 nm(C2*光谱)成像火焰发现,当量比越大,火焰亮度越大,OH*和C2*浓度越高。当量比相同时,乙烷的OH*、CH*和C2*浓度最高,而甲烷和丙烷的则较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相对完善的天然气管网输送氢气,是现阶段实现氢气低成本运输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确定多气源天然气管网的最优掺氢位置,文章采用沃泊热值指数、A.G.A指数、韦弗指数3种判定方法分析了氢气和天然气的互换性,确定了满足天然气互换性要求的最大掺氢比例。为了满足天然气管网掺氢后的水力工况,采用Pipeline Studio软件对掺氢后的天然气管道和某20节点天然气管网系统的运行工况进行仿真,从天然气管网节点压力和节点气质两个方面分析了掺氢比例对管网输送工况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天然气管网中的最优掺氢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判定方法对掺氢比例的要求不同,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判定方法允许的掺氢比例;某20节点多气源天然气管网系统的最优掺氢位置为节点N14。  相似文献   

9.
燃烧的基本特性如抬举高度、层流燃烧速度以及射流出口速度等与燃烧装置的设计有关。对纯氢气火焰、氢气/甲烷、氢气/甲烷/CO2扩散火焰的抬举高度和射流出口速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抬举高度随着射流出口速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层流燃烧速度随氢气体积分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特别当氢气体积分数40%以后,层流燃烧速度随氢气体积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氮气稀释气对天然气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在定容燃烧反应器中对不同当量比与初始压力下天然气的火焰传播特性、燃烧稳定性及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氮气稀释度对天然气火焰传播特性、燃烧稳定性及燃烧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压力与氮气稀释度的升高,火焰前锋面将出现细小裂纹,火核逐渐向定容燃烧反应器上部漂移,火焰稳定性变差;随着初始压力的提高,马克斯坦长度明显变短,火焰稳定性变差,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与层流燃烧速度明显降低,但最大燃烧压力显著升高。随着当量比的提高,层流燃烧速度与最大燃烧压力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两者的最大值出现在当量比为1.0时。马克斯坦长度随氮气稀释度的增加逐渐变短,表明火焰逐渐趋于不稳定;同时,无拉伸火焰传播速度、层流燃烧速度与最大燃烧压力随氮气稀释度的增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稻壳连续热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行研制的生物质连续热解反应装置上进行稻壳连续热解和二次裂解实验研究。随着稻壳热解温度的提高,炭产率降低,气体产率增加,液体产率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滞留时间的减少,炭产率、液体产率增加,气体产率减少。稻壳热解气以CO2和CO为主,且二者为竞争关系,热解温度提高,CO2产量降低,CH4、H2、C2H4、C2H6产量增加,CO的产率变化不大;滞留时间对热解气组分影响不大。二次裂解温度提高,裂解气中的H2、CH4、C2H4含量明显增加,二次裂解温度为800℃时,H2产率达到12%。稻壳500℃热解挥发物600℃二次裂解木醋液中醋酸含量高达49.44%,焦油中检测到的物质主要为丙酮和异丙醇。  相似文献   

12.
宋翔 《节能》2013,32(2)
利用色谱分析技术对油泥-煤混合燃料热解产物的析出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油泥-煤混合燃料热解主要产物为H2、N2、CO2、CO、CH4、C2H6、C2H4、C3H8和C3H6。无机气体产量在热解温度900℃达到最大值,烃类气体产量在热解温度650℃达到最大值。热解产物产量在煤占混煤比例为40%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催化重整反应加氢对预混气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驻定火焰法”基本原理,利用对冲火焰实验装置系统测量了甲烷与少量氢气预混气的火焰传播速度。结果表明,与纯甲烷时相经,含氢条件下的火焰传播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氢气是甲烷与水蒸汽在催化重整反应中产生的。这说明,催化剂的存在使得掺水燃料或乳化油在燃烧的同时产生氢气。氢气的加入提高了混和气的火焰传播速度,改善了燃烧过程。这项技术在实践中有着重要意义。还对实验条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气体燃料再燃对NOx还原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体燃料再燃是研究较多的降低烟气中NOx含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以典型的一次燃烧区烟气成分为模拟烟气,研究了不同的气体燃料(CH4,C2H2和C2H4)作为再为燃烧料时,再燃区燃烧工况(空气过量系数和再燃温度)对NOx再燃过程和NOx还原率的影响。通过计算发现,不同组分的气体燃料、再燃区空气过量系数及再燃区对NOx的再燃过程和NOx还原率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掺氢对生物燃气燃烧特性的内在影响规律,本文开展了生物燃气掺氢层流燃烧的实验和CHEMKIN仿真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量比一定时,火焰燃烧速度随着掺氢比的增大而增大;大当量比情况下,随着掺氢比的增大,燃烧速度的增大尤为明显。仿真结果表明,掺氢后H和OH的摩尔分数变化较大。利用反应产物生成速率(ROP)分析法对掺氢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路径进行分析发现,由于H2浓度对基元反应O + H2 = H + OH及OH + H2 = H + H2O的影响显著,导致后续关键基元反应中H和OH的生成和消耗情况发生变化,特别是掺氢浓度较大时,将造成H的大量增加,同时OH也有一定增加,从而导致预混燃烧速度的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6.
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技术不会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是一种清洁燃烧技术。研究了以CuO基氧载体的无烟燃烧反应体系,对燃烧过程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在一套热重反应装置上研究了氧载体在甲烷、空气气氛中的循环反应性能。实验表明控制一定的反应条件,CuO基氧载体可用于无烟煤燃烧技术,当氧化铜暴露在甲烷气氛中时,氧化铜失去部分晶格氧,当切换成空气时失去部分晶格氧的氧载体又可以恢复其晶格氧。当CuO基氧载体中添加SiO2黏合剂时,氧载体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和抗破碎能力,完成循环反应的时间也有较大的减少。  相似文献   

17.
对微圆管内低浓度氢气、甲烷混合气在铂表面的催化氧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添加氢气对甲烷反应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氧气占据空位活性中心抑制了甲烷的吸附,导致较高的催化着火温度;氢气的掺入可以降低甲烷氧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和着火温度;在铂催化剂表面,甲烷的催化氧化发生在氢气的燃烧过程中,氢气在燃烧过程中消耗氧气,为甲烷的反应提供必需的空位活性中心(Pt(s));甲烷的着火主要受其自身的激发,甲烷着火以前,壁面活性中心几乎全被氧占据,而甲烷着火以后,O(s)和Pt(s)同为主要壁面组分.  相似文献   

18.
以生物质气化模拟合成气H2/CO/N2为原料气,以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制备Ni/Al2O3整体式催化剂,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反应法(TPR)、热重分析(TG)等表征分析手段,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浸渍法和溶胶-凝胶法)、温度(250~550℃)及空速GHSV(6000~14000 mL/(g·h))对催化剂甲烷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DIP-Ni/Al2O3)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SGNi/Al2O3)相比,前者甲烷化性能较好。在H2、CO、N2物质的量之比为3∶1∶1且空速为10000 mL/(g·h)条件下,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在400℃时甲烷化性能最佳,且该条件下CO转化率为98.6%,CH4选择性为90.9%。当H2、CO、N2物质的量之比为3∶1∶1且温度为400℃时,在实验空速范围内,浸渍法制备的Ni/Al2O3催化剂CO转化率和CH4选择性均基本稳定在90%,甲烷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建立了25kW_(th)串行流化床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基于此反应器,以赤铁矿石作为载氧体,开展生物质化学链气化实验研究,考察气化反应器温度、S/B、载氧体添加比例对生物质气化特性的影响。当赤铁矿占床料比例高于40%时,该气化装置的气化反应器温度保持平稳,铁矿石载氧体的再生及传热性能优良。燃料反应器出口烟气的成分为H_2、CO_2、CO、CH_4和少量的C_2H_4。随着气化反应器温度升高,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CH_4和C_2H_4体积分数逐渐降低,相应的CO_2体积分数逐渐升高。随着S/B由0.6升高到1.4,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H_2和CO_2体积分数逐渐升高,CO、CH_4和C_2H_4体积分数逐渐降低。另外,载氧体添加比例增加,生物质气化反应器出口烟气中CO、H_2、CH_4和C_2H_4体积分数呈减小的趋势,而CO_2体积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