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概述 江苏沿海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统称“四港”,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人海的主要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起“四港”陆续建闸后,港道泥沙冲淤平衡规律被打破,“四港”挡潮闸下港道淤积状况日趋严重。为有效改变此种情形,“四港”管理单位早在1967年就开始了对清淤机具的研制和应用试验。经过从单面齿耙到双面齿耙再到掺气耙的多次改进,  相似文献   

2.
针对江苏沿海挡潮闸下港道维护中需要清除上层浮淤、中层软淤、下层板淤及浅滩边坡的实际,提出了新型清淤船实现斗轮挖泥、水炮切割、射流拖淤三大功能复合的需求与途径。从优化其结构、方便操作、降低能耗和减少运行成本等目的出发,阐述了多种功能集成方法和确定了性能指标技术参数。为检验其挖、冲、拖装置复合操作应用的清淤效果,通过现场测试数据进行的计算和分析证明了这种新型清淤船是沿海挡潮闸下港道有效维护的理想机械。  相似文献   

3.
沿海河口建挡潮闸是解决沿海地区农业用水的主要措施之一.但是,河口建闸后往往在闸下港道发生较严重的淤积,影响排涝、泄洪及航运.使用机船拖淤解决闸下港道淤积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1978年我县总结了1959年以来的机船拖淤经验,提出了改革耙具的方  相似文献   

4.
刘建东 《江苏水利》2003,(5):17-17,19
新洋港闸位于江苏省盐城市境内,地处淤长性海岸段,是本省里下河地区主要排水入海工程,建成于1957年。建闸初闸下港道长17.5km,汛前港道0.00m以下平均断面积1841.1m~2,1995年大旱,汛前淤积为历史最大值,0.00m以下平均断面积239.3m~2,为建闸初的13%;2001年汛前0.00m以下平均断面积364.5m~2,为建闸初的19.8%。从1977年起每遇大旱或偏早年景,新洋港闸下港道都采取清淤船机械清淤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挡潮闸,地处淤泥质海岸,闸下港道淤积十分严重。严重影响了挡潮闸的排涝能力和工程排水效益的发挥。结合江苏沿海某些挡潮闸,全面分析了闸下港道淤积泥沙来源和泥沙淤积的原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可行的一些治理措施,并对各种措施进行了分析,对研究闸下港道淤积及相关工程治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里下河四港排水能力分析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阳河、新洋港、斗龙港、黄沙港(以下简称为四港)是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排水量占里下河地区入海总排水量的60%以上。自1956年逐步建挡潮闸后,闸下港道普遍发生了淤积,四港排水能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闸下港道的淤积问题一直困扰着里下河地区的建设与管理,保港保闸的任务艰巨。本文笔者通过有关资料,对四港的淤积状况与排水能力变化进行分析,提出闸下港道的治理思路,为里下河地区水利治理方案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一、四港闸下港道的淤积状况据盐城市水利工程管理处2005年资料,四港闸下港道的断面特征变化情况及港道淤积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7.
感潮河口建闸后,河口区的潮波运动形态发生改变,径流与潮流间的能量平衡重新调整,引起闸下港道淤积,导致泄洪不畅,加剧洪涝灾害损失。为最大限度地减轻闸下港道淤积带来的危害,在进行工程整治的同时,必须弄清闸下港道泥沙运动规律,找到一条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法和途径。以江苏省里下河地区的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为范例,提出挡潮闸下港道监测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闸下港道的发育和减淤措施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江苏省淤进型淤泥质潮滩和闸下港道的测量等资料,对闸下港道发育的动力机制和特征作了研究,同时,还总结了港道减淤措施及其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9.
由于挡潮闸的修建,改变了河口地区的水动力条件,使潮位和潮流过程出现位差,破坏了原有天然情况下的泥沙冲淤平衡,闸下港道受径流、潮流、潮汐、风浪和围垦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闸下港道回淤迅速,淤积严重,河槽萎缩,排水不畅,影响了工程排涝效益的充分发挥。本文通过对新洋港闸下港道淤积特性、目前港道状况及淤积原因和防淤减淤措施的分析,提出了减少港道淤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苏北里下河“四港”闸下港道淤积日益严重,但由于长期利用专门而独有的机船拖淤技术实施经常性维护,有效减缓了淤积速度。本文从实践与应用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该技术的背景、原理、要领、检测和效益等,对其他地处淤长型海岸挡潮闸闸下港道的管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东台市沿海滩涂围垦,减少了闸下港道归槽水,加速了港道的淤积,冲淤保港难度较大。实施船载挖掘机疏浚方塘河闸闸下港道,方法简便易行,能使下游港道畅通,确保防洪排涝安全,同时利于渔船出海,行程缩短了5.6km,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等“四港”闸下港道淤积状况日益加剧,但与该市同处淤长型海岸的其他挡潮闸闸下港道相比,没有出现因淤积“港死闸废”问题,一直保持着基本的通畅条件,并在抗御1991年、1998年、2003年、2006年、2007年特大涝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这得益于利用专门而独有的机船拖淤技术长期实施港道经常性维护作业,疏浚河槽、拓宽河床、切除边滩。  相似文献   

13.
0 引言 沿海挡潮闸闸下港道的淤积问题,一直是影响工程效益有效发挥的大问题.2006年冬至2007年春,江苏省水利厅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长江调水,针对苏北里下河四大港的闸下淤积问题进行冲淤保港试验.试验重点是探索工程在不同的运行方式情况下,闸下港道的泥沙运动规律,进而制定出合理的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在有限的水源条件下.使闸下港道的淤积量最小,工程效益发挥得最佳.本文从黄沙港闸建闸34年来的观测资料人手,重点分析了工程排水量对闸下引河500 m范围内的河床容积的影响及防淤对策,以期黄沙港闸的工程效益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地处淤长型海岸的射阳河、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四港"闸下港道.虽然淤积状况日益加剧,但是与位于同样地理环境的盐城市沿海其它挡潮闸如川东港闸、竹港闸、新港闸、三里闸等闸下港道相比,非但没有大部淤死或港死闸废,而且一直保持了基本的通畅条件,苏北罩下河地区2/3以上的涝水经"四港"外排入海,特别是在抗御1991年、1998年、2003年、2006年、2007年特大涝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朱国贤 《治淮》2009,(2):22-23
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统称“四港”,是淮河流域下游的独立区域——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四港”陆续建闸后,改变了潮水大进大出的自然状态,加之地处淤长型海岸,闸下港道淤积严重,并呈逐年增长态势。据2008年5月(汛前)测量资料,“四港”闸下港道较2007年10月(汛后)淤积达722万m^3。  相似文献   

16.
1概述采用机械清淤是清除港道淤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主要方式有清淤船拖耙清淤、水力挖塘机组清淤和绞吸式挖泥船清淤等。苏北沿海港道采用上述方法施工,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等里下河“四大港”,采用清淤船拖耙清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 概述 采用机械清淤是清除港道淤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主要方式有清淤船拖耙清淤、水力挖塘机组清淤和绞吸式挖泥船清淤等.苏北沿海港道采用上述方法施工,取得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等里下河"四大港",采用清淤船拖耙清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11年、2012年江苏沿海挡潮闸运行,利用不同的闸控方式进行闸下港道冲淤,同时根据不同的工况,采取相应的冲淤方式下得到的现场记录及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闸控方式运行的可行性及达到的冲淤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射阳河、新洋港、黄沙港、斗龙港统称"四港",是苏北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自20世纪50年代"四港"陆续建闸后,改变了潮水大进大出的自然状态,加之地处淤长型海岸,闸下港道淤积严重,并呈逐年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叙述了港道淤积的影响和研究进展,结合江苏省某些挡潮闸清淤的工程实际情况,着重通过数据分析了港道清淤在各个方面产生的巨大效益,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做好清淤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