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由此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节约与集约用地已是大势所趋.农牧业连队是新疆建设兵团"新型团场"建设的基础和基本单位,分析农牧业连队用地即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潜力,有助于促进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转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以便为兵团"新型团场"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制定并实施生态产业规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协调、产业优化升级与生态环境建设共赢,对于不断强化产业发展对城乡建设的动力支撑作用,实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新蔡县生态功能区划与产业规划布局一致性分析(一)一致性分析的意义和作用要在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农村脱贫致富的同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共赢,就必须以生态功能区划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3.
徐振强 《住宅产业》2014,(12):33-38
新型城镇化为我国城镇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引,为建筑工业的升级创造了战略契机。将建筑工业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升级的“三型创新”思路转型,是实现与新型城镇化有机对接的关键性路径,依靠新型建材原料生产、材料制备和工程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创新,通过“三产协同”带动农村人口有效转移、徒村人口高质量就地城镇化。以市场主体推动绿色产城融合,高质量实现就业和人居的协同提高,实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现代居住空间的充分嵌套,既是建筑工业升级转型的捷径,同时也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中新城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具有高财税收益、社会收益和生态环境收益的特征。新型建材工业推动的产城模式符合我国当前城镇化需求,充分释放了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核心地位,通过市场与政府分工协作,既可多元化城镇化的资本筹措、保障新城活力与构造新活力,同时符合产业升级的快速路径要求,该模式有助于我国建筑工业及其相关产业依托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机遇期,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城市综合生产与技术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国土测绘工作是国土资源单位有效配置利用国土资源的信息依据,在对有关土地资源信息的科学掌握的基础上,可以不断的提高国土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起完善的国土资源配置结构,从而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优化性建设,有效的控制并监督国家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使得有限的国土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产生最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从而有助于建立起社会的生产生活合理的土地供应结构,促进相关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非农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城镇生活方式不断扩散普及的历史进程。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仅相关地方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景观形态会发生变化,现代城市文化也会加速传播和优化。如果说城镇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是城镇化在物质形态上的主要表现,那么现代生活方式的普及才是城镇化的精神内涵。一般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就不仅要实现物化形态的城镇规模扩张,更要促进精神层面的城市文明传播。由此,不仅城乡关系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且国土空间资源的配置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和城镇化战略的推进,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经济体制下,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是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分析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含义及其农村土地流转几种模式,以及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等等,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改革创新,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存在城乡定位不准确、结构不合理、产业不衔接、生态不耦合的问题,应优化城乡结构体系,加强郑汴都市区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整合城乡资源,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以实现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唐凯 《城市规划》2011,35(1):9-13,34
<正>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行,上午好!很高兴能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转型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工作。大家知道,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化稳步推进,有力地吸引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二、三产业比重大幅提高,大量农村富余劳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以来,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主要包括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和资源的集约水平、加快农民工市民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以城市经济结构为研究视角点,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城市经济结构对南宁市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南宁市城镇化路径的首选。科技结构、就业结构、基础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对南宁市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优化南宁市城市经济结构,实现整体协调发展以促进南宁市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域文化与特色愈来愈受到重视, "科学城镇化"与资源、生态、文化相结合将成为规划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通过对宁波市鄞江镇总体设计案例的介绍,探讨出一种将"科学城镇化"理念与地方资源、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相结合,能够突出其地方文化与特色的发展路径,又能实现当地产业转型与优化的策略方法,即寻求基于环境与场所精神的乡村发展策略.自然化、生态优化、文化活力化为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3S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正步入信息化的时代,数字化国土资源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数字国土"是对国土资源管理业务的信息化重构,整合基础地理信息与土地管理等多源信息构建而成的国土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应用。3S技术是数字国土的技术基础,对土地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社会效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过程,公共产品不断地从城市向农村推进、公共财政不断地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本文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村镇公共服务提供为抓手,建构基于农民实际需求的"生活圈"理论,阐明"生活圈"理论指导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基本方法,进而提出适合新型城镇化的村镇中心布局规划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3.
《门窗》2016,(10)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支撑是新型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滨州市农村新型社区为例,探讨了农村集聚型、城镇积聚型社区以农业资源、商业资源、旅游资源为纽带,实现"社区+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以期为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休,两大战略融合发展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融合发展必须破解农村人才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失衡、产业发展脱节、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不完善、生态环境存在差距等问题,科学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发挥政府与市场双重作用,激发城乡发展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城乡发展产业支撑,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载体的小城镇,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小城镇发展新阶段的显著标志是市场配置城乡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增强。 农村改革之初,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几乎同时起步,但经过十多年发展,农村城镇化却明显滞后于农村工业化。在许多地方,乡镇企业的兴起并没有同步带动小城镇的发展壮大,也没有同步实现农村人口城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5)
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农村的土地资源需求有增无减,因此土地资源的利用与配置效率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国农村土地分散经营的现状非常严重,影响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分析探讨农村土地流转现状有助于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对提高土地利用率,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层声音     
《小城镇建设》2013,(6):6-7
<正>仇保兴:新型城镇化应明确不能犯的硬性错误新型城镇化不能犯的四大硬性错误城乡发展问题上有四种模式:一是城乡相互封闭式发展模式。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会像一个吸血鬼,把农村的人、资源、财物都吸收了,却把污染留  相似文献   

18.
唐程  戴勇军 《中外建筑》2009,(1):125-127
新农村建设中,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首要问题,则如何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实为关键。理论上,以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率逐步提高可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样,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两者相叠,集中配置的公共设施和“以点带面”的新型农耕方式似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心。本文以望城县彩陶源村和石渚湖村建设规划为例,从经济发展和村容建设的双重角度对如何进行新农村规划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7,(Z1)
<正>吉林省长吉一体化区域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吉林省全域城镇化为目标,优化配置地区资源,在产业发展、生态保育、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8)
本文主要对新型城镇化背景、新型城镇化内涵、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作用、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任务和资源枯竭型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