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叙述了微功率无线抄表技术的组成原理,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对微功率无线抄表技术的研究,根据北京市电力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需要,参考国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能表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微功率无线通信产品技术标准和应用方案设计,为建设科学、严谨、先进、实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为国网公司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大规模应用微功率无线抄表技术做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对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技术的研究,参考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能表相关技术标准,提出了微功率无线和载波双信道抄表的技术方法和应用方案,它具有窄带电力线载波和微功率无线两个信道的通信能力,且信道之间互相独立并行工作,同时又相互协作,互相补充,发挥出各自信道的优势,有效地保证了系统通讯的畅通,实现了通信高实抄率和高准确率,不仅为建设高效、稳定、实用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国家电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大规模应用微功率无线和载波双信道抄表技术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力线载波与微功率无线双信道采集抄表方案。首先,本文介绍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各种采集方式的应用现状。其次,介绍了电力线载波与微功率无线双信道采集抄表系统架构图。最后重点介绍了实现双信道采集抄表方案的两项关键技术:双信道自动切换技术和自组网技术,展现了双信道采集抄表方案的应用优势和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地通信方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对电力线宽带载波、窄带载波和微功率无线3种本地通信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比较了其通信方式的技术特点,阐述了组网原理、先进性及存在的不足,同时,详细对比分析3种方式下的抄表成功率、费控成功率和抄表、费控用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论述,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本地通信方式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建设高速、实时的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面推进费控系统的普及,进一步提升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准确性与完整性,将全光纤网络技术方案应用于智能用电系统,提出一种遵循智能用电信息采集设计原则的全光纤集抄方案,并将该方案运用于我省某地的集抄试点工程。试点运行结果表明:基于全光纤网络技术方案的远程集抄系统,可实现"分钟组网、秒级抄表"应用效果,使台区的集抄实时性、采集成功率以及费控电表装置响应时间实现质的飞跃,为智能用电系统的功能扩展和业务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微功率无线抄表技术,对特定频段信号的传播路径损耗特性进行了大量的现场实验测试,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环境下的微功率无线信道可用对数阴影正态分布模型较好的拟合,可为城市环境下集中器的安装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微功率无线通信的研究集中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提高其通信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忽略了其在作为通信信号的同时天然的成为了智能电表不可忽视的干扰源。为分析了微功率无线通信信号对智能电表的干扰,针对国家电网公司企标中对微功率无线发射机功率不超过50m W的要求,对符合该标准产品的无线通信信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际采样测试,实验发现电能表国家标准中对电能表射频电磁场抗扰度30V/m的要求已不能确保使用微功率无线模块的智能电能表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8.
以RS485总线与ZigBee无线信道及GPRS通用分组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混合组网,构建成RZG智能化抄表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电能表实时数据的采集、传输、预付费及在线监测电能表运行状况等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贵州省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现状,提高低压电力集抄系统的采集成功率,降低集抄耗时,满足未来智能电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将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高速窄带电力线载波和基于微功率无线的双模技术应用于贵阳市三个低压电力集抄试点台区,经过对试点台区的改造和维护,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运行监测。系统运行指标结果表明:双模通信技术可有效提高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采集成功率、实时性和稳定性,能够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负荷监测、线损管理、故障诊断和营销业务交互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表集抄典型通信方式,基于电网结构和现场实际环境,对比分析其优势和劣势。依托现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方案,设计覆盖现场多种类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技术路线和水气热表现状的四表集抄典型技术方案,实现四表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1.
微功率无线自组网技术作为一种面向自动化和无线控制的双向无线通信新技术,具有近距离、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复杂度、低成本等特点,而且网络容量大、时延短、安全、可靠。介绍了微功率无线抄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关键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微功率无线技术和RS-485通信标准的无线抄表系统,编写了相关软件,实现了无线数据转发以及自动抄表功能。该系统具有成本低、组网快、稳定性高、可扩展性好等优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抄表系统的设计是成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方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三种常用的本地通信方式——低压宽带电力线载波、低压窄带电力线载波、微功率无线通信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从通信技术原理、信道特点、组网技术和方案、适用对象和范围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低压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本地通信方式的比较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输配电线路现场通信网络中,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需要解决远距离传输带来的适应性问题,也需要支持电力信息处理的时间同步。文中讨论了以IEEE 802.11g(2.4GHz)为代表的微功率无线传输技术构建现场通信网络的技术方案,重点针对点对点组网拓扑下的通信吞吐量、时延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测试了设备远距离通信与时延和吞吐量的关系,并基于分析数据获得了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对IEEE 2030标准定义通信技术指标的适应性。针对电力信息的业务同步需求,提出了微功率无线在现场网络中的同步技术,对所提出的同步算法进行了性能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14.
基于ZigBee的多用户智能电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简化抄表系统结构,降低系统成本,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ZigBee通讯技术的多用户智能电表。该电表兼容了抄表器功能,可实现小区用户一个单元内标准16户的电表无线抄送。采用MSP430F133单片机控制16个电能计量模块ADE7755实现自动抄表;通过CC2420芯片以ZigBee无线通讯的方式实现测量数据定时上传和上层实时抄表及其欠费断电命令的下载;使用SSR执行自动断电功能。经实验室环境下通讯验证,电表运行正常,符合当前市场对智能电表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EPON通信的3种组网方案和3层结构模型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种的具体应用,提出智能小区用电信息采集、多网融合的建设策略,介绍了建设包括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基于GIS平台的光缆线路资源管理系统及光缆在线监测系统的智能通信网管平台建设内容,讨论了光传送网、光纤复合低压电缆、无线专网、物联网等智能配用电网通信新技术及其特点,对配用电通信网建设与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OFDM电力线载波远程智能抄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鲲 《电力系统通信》2009,30(10):9-13,22
介绍了智能电网及AMI对新一代远程智能抄表系统所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低压电力线载波信道特性的分析,以及对目前低速PLC调制技术性能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新一代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OFDM多载波调制.详细介绍了OFDM低压电力线载波调制原理、编码及接收机技术.并阐述了APLNET—iM的物理层设计、MAC层设计及专用芯片设计。  相似文献   

17.
供电企业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仅能对单个或多个用户总用电量进行采集、统计和分析,无法对用户内部各种用电设备能耗情况进行分类采集、控制和分析。文章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与家居设备用能管理系统结合起来,实现智能家居设备远程控制,并对各类用电设备用电量进行采集,全面量化家居设备用电或多个家庭同一类电器设备用电情况,帮助客户有效利用峰谷时段电价差值,引导客户智能用电,实现能耗数据的分析与共享,达到绿色节能。通过研究不同无线组网特点,推荐以Zigbee技术组网,Zigbee具有安装简单、成本低、传输速率高、运行稳定、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居民住宅用电的智能化控制与能耗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电能表智能化趋势,解决电能表管理混乱的难题,将RFID芯片集成到智能电能表电路板中,利用RFID读写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电能表实现相互通讯,并将超高频RFID技术、WIFI/3G/4G、云平台等技术相结合,研究了一款基于RFID通信技术的电能表数据抄收系统,应用于电能表的信息查询、库房管理、现场抄表及数据传输当中,该系统利用RFID技术免接触、无源、能够瞬间远距离批量读取电能表数据信息等优点,大幅减少了追踪查找的时间,实现了电能表信息实时查询和库房精准盘点,提高电能表管理效率,利用手持式RFID读写设备进行现场抄表,实现抄表过程智能化,高效化,便捷化,有效解决了普通电子式电能表功能单一、数据抄收方式落后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