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京历史性的胡同街巷格局,胡同-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态,是北京旧城风貌的重要载体.其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它和宫苑、庙宇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组成我国封建时代规模最大、最完整的都城.它不仅保存了500多年前都城的物质形态,而且保存了500多年来的生活形态.这是北京最有价值的文化遗存,700多年前的胡同还活在今天的城市里的古都,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可是,北京对旧城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却走了一条漫长、曲折、艰辛的道路,探索中走了许多弯路,也有许多失误.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北京会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商贾云集、 文人交流的场所。前门东区现存大量的会馆建筑,也是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文章追溯前门东区历史渊源,研究会馆建筑形成的原因,并通过布局形态、空间特点、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归纳会馆建筑的特征。基于会馆建筑的特征,对会馆建筑保护与更新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第一批)将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定义为:本市行政辖区内自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造的,现状遗存保存较为完整,能够反映北京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具有较高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建筑物(群)、构筑物(群)和历史遗迹。其中,北京优秀近代建筑时  相似文献   

4.
《北京规划建设》2004,(6):190-191
城市中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5.
济南是198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以保护济南市域范围内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珍贵的文物古迹、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名城整体和传统风貌特色、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以继承和发扬济南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有效的保护,使各类历史文化遗产得以保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建筑形态与风貌得以维护和延续,名城整体格局和传统空间特色得以保持和继承,历史文化资源价值得以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6.
赵瑞  季海迪 《安徽建筑》2015,22(3):29-30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经历者,其中的老建筑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建筑墙皮作为老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造、材料和颜色上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与文化特色,直观的反映着建筑的风貌和时代、地域特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脚步中,历史街区的新旧文化正在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文章通过对南阳府衙历史街区老建筑墙皮保护为例,探讨中小城市在急速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最大限度的保护老建筑外墙(墙皮)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合理有效的保存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7.
北京旧城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宝贵财富和资源.如何在继承和弘扬传统居住文化的同时,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建设协调发展的人居环境,以理性的眼光,保存和延续旧城传统风貌的特质载体,是北京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8.
《工业建筑》2017,(1):62-67
历史文化风貌是城市历史的累积与文化的载体,是城市活的标本与记忆。对历史文化风貌的相近概念与价值构成进行解读,分析了提篮桥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认为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独具犹太特色并具有多重价值。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是上海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了提篮桥的城市记忆与建筑类型的多样性,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普世价值,呈现出历史街区的原生形态与人居环境空间的多样性,成为中犹政治文化交流的环境载体与民族友谊沟通的桥梁,在当下具有旅游与经济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优秀的近现代历史建筑是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生动载体,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切实加强对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对于一些有价值的旧建筑的改造修复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章通过对直向建筑事务所的历史建筑改造项目——所城里社区图书馆的解析,从城市文脉的延续、新老建筑的共生和内外空间的设计等方面,探讨对于一些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改造利用的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马骥 《华中建筑》2004,22(3):103-10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旧城更新改建热潮发展迅猛,全国几乎所有老城市的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许多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旧有建筑(下称历史性建筑)和历史性街区在旧城更新改建浪潮中遭到了破坏。为了探索一条通向成功之路,作者结合上海旧有花园洋房的保护规划工作实践,对城市旧城区历史性建筑,尤其是优秀近代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探讨。文中提出的一些理论和原则措旋,对于建设实践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名城广州海珠区沥滘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为使众多颇具历代营造特色的古祠寺、古民居,民国别墅建筑及古树名木、河涌水体等文化景观,避免遭遇到卷地毯式的拆迁破坏。本文呼吁纠正当前这种错误性的开发模式,采取抢救文物、恢复生态作为公共绿地、敬畏历史自然的设计手法,制定抽疏保留原有建筑组建新型城(社)区的低碳绿色规划政策,为培育世界名城多做善事。  相似文献   

13.
欧阳文  周轲婧 《华中建筑》2011,29(8):151-158
门头沟区作为北京的西部屏障,历史悠久,"京西古驿道"从该区穿过,依托古驿道形成了很多极具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古村落。琉璃渠村于2007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文旨在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及实地调研测绘等方法研究北京琉璃渠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及公共空间形态的特征,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及研究来发掘古村落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探索人的行为活动与村落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琨  汪芳 《华中建筑》2012,(10):18-22
历史空间的绵延与现实场景的跃动作为两股总不缺席的力量,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城市空间的研究已颇多,其中不乏敏锐的洞察和判断,给作者带来了很多启发,也为该文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作者认为,只有在充分理解历史空间与现实场景两者特征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城市空间的文化传承做出更能满足情感需求和最合情理的规划设计。该文从交流对话的视角,以北京城为例,对历史空间与现实场景的属性对比及表征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图与底、碎片拼贴、解构与重构、通俗化与经典化的艺术手法,解读在城市生长中,新旧场景的依存与对抗。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北京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所需要考虑的旧城保护问题,特别从北京旧城地质条件、旧城文物古建的结构与地基基础特征入手分析,讨论了地铁建设期间可能对旧城产生的施工扰动作用,根据文物保护要求,提出保护措施、保护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衔春  王旭 《华中建筑》2010,28(8):180-181
该文以北京市为例,简要的阐述了北京市的历史发展,回顾了北京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过程,系统地总结了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诸如管理缺失,责权不明,思想落后等,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希望可以借此推动全国上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温泉  杨奇 《新建筑》2014,(2):86-89
在城市片区整体更新的背景下,基于重庆市江北城历史遗产保护与开发,对文物建筑原真性修护、历史文物异地重建、历史建筑集景式保护开发等多元模式进行了探索.多元的保护开发模式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应根据历史遗产的文化价值,从环境整合、功能调整、文脉延续等角度采取灵活而谨慎的策略,使城市历史遗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8.
辛塞波  赵晓峰  林大岵 《华中建筑》2007,25(11):156-160
堡子里是张家口市的老城区,它以其鲜明的街区特色和丰富的古建遗存构成了城中古城.该文探析了现存街区及古建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并为今后堡子里地区的保护更新提供概念保护设计,通过内生加外援的发展方法,从而构建历史街区保护的双系统模式.  相似文献   

19.
葛莉 《建筑与环境》2008,(4):101-103
城市景观。建筑风格和建筑艺术异彩纷呈,名人故居众多,人文资源深厚。如何妥善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促进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概念及登录标准。经过普查共登记近现代建筑485处(1018栋)。在综合考虑了建筑类型、保存状态以及与文物保护单位的关系,并综合了相关专家、房屋产权人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后,确定了由71处(188栋)建筑组成的北京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