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丝绸》2016,(9)
探讨蜂窝光触媒纤维的含量和织物组织对织物除臭性能的影响。采用蜂窝光触媒涤纶纱线与蜂窝抗紫外涤纶纱线为纬纱,以不同投纬比织成机织物,并测试其除臭性能。实验表明:光触媒纤维的含量越高织物的除臭效果越好,即织物的除臭性能与光触媒纤维含量成正比例关系;采用蜂窝光触媒涤纶纱线为纬纱,以不同的组织织成机织物,对其除臭性能进行测试,表明缎纹的除臭效果要略比斜纹好,即纬组织点比例的增加,织物除臭效果呈现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设计高质量的蜂窝光触媒纤维/棉混纺纱线,本文通过提高环境湿度,利用抗静电剂对蜂窝光触媒纤维进行预处理,纺出6组不同混纺比的蜂窝光触媒纤维/棉混纺纱线,在此基础上测试各组纱线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指数和条干均匀度等指标并分析不同混纺比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以探究最优混纺比。研究结果表明:当蜂窝光触媒纤维比例增加至35%之前,纱线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将随之增加,当蜂窝光触媒纤维比例大于35%时,断裂强力下降,断裂伸长率依然呈递增趋势;条干均匀度和毛羽指数均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试光触媒纤维、羊毛纤维、光触媒纤维/羊毛纤维混纺纱及其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和除臭性能,确定光触媒纤维/羊毛纤维的最佳混纺比。研究表明,光触媒纤维与羊毛纤维混纺纱及其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随着光触媒纤维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混纺织物的除臭性能却随光触媒纤维的增加而增加。当光触媒纤维含量超过70%,混纺纱线及混纺织物的服用性能下降幅度加大,且除臭性能增幅放缓,因此认为光触媒纤维与羊毛纤维的混纺织物中光触媒纤维的含量在70%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4.
以光触媒纤维和羊毛纤维为试验材料,采用半精纺工艺制备出9组不同混纺比的新型抗菌面料,并对抗菌面料的顶破强力、刚柔性、耐磨性、透气性、除臭性、抗菌性进行测试,深入分析了光触媒纤维含量对混纺织物各项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光触媒纤维含量的增加,光触媒/羊毛纤维混纺织物的抗菌性能和除臭性能变好;当光触媒纤维含量超过70%时,抗菌性能和除臭性能增速变缓,且服用性能有所下降,因此得出新型抗菌面料中光触媒纤维的含量控制在7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5.
陈伟  李艳清  金肖克  祝成炎  张红霞 《丝绸》2011,48(10):21-23
探讨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纤维含量对织物性能尤其是除臭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比例的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纤维/棉纤维混纺纱为原料,试织成机织物,并对其服用性能及除臭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织物的断裂强力及磨损质量损失率与织物中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纤维含量成反比关系,而蜂窝状微孔结构光触媒织物对氨气的降解...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纺织》2005,(4):38-38
日本Exlan工业株式会社开发了一种具有高度自洁功能的光触媒腈纶纤维“SelfClear”。它在腈纶纤维中引入了氧化钛光触媒材料,赋予纤维耐久稳定的除臭、抗菌和防污等自洁功能。  相似文献   

7.
徐旭  张弦 《印染》2013,39(4):27-29,33
对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纤维进行阳离子染料染色,通过改变染料用量、染色温度和染色时间,测试染色后纤维的上染率及K/S值和L*、a*、b*值,以探讨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的质量分数为4%(omf)时,上染率和K/S值达到最大值。而随着染料用量的增加,明度有所降低;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上染率不断提高,纤维在较低温度下具有较高的上染率,染色深度逐渐增加,K/S值提高,明度不断降低;染色时间以30 min为宜,其后,表观色深和明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轧烘焙工艺将Nano PC系列改性纳米TiO2光触媒整理剂施加到棉织物上,探讨光触媒整理剂的用量、光触媒整理剂与交联剂用量比,以及焙烘条件等对降解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 PC系列光触媒整理剂处理棉织物的优化工艺为:光触媒整理剂用量1%~1.5%,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按此工艺处理后的棉织物,甲醛降解率达90%以上,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和手感,且断裂强力、撕破强力和纤维聚合度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光触媒在纤维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中琴 《纺织导报》2000,(5):131-132
一、前言 光触媒氧化钛在接触光时,能发挥消臭、抗菌、防污等优良性能,尤其是在解决大气环境恶化、新型建筑材料及家具中的化学物质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汽车尾气产生的大气污染等问题时,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光触媒氧化钛,当接触400nm以下波长的紫外线时,就会产生光触媒反应,在其表面产生强的氧化力。目前已有光触媒抗菌砖瓦、高速公路隧道内的照明装置、建筑用的篷帐等。此外,最近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措施是,将氧化钛涂覆在氧化铝、陶瓷上,用这种光触媒定形模板可净化空气中的NOX等。但是,光触媒氧化钛在纤维等有机材料上的…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凉爽舒适型多功能夏季服用面料,采用蜂窝玉石涤纶复合纤维、蜂窝抗紫外线纤维、竹浆纤维、溶剂型纤维素纤维等纤维原料进行混纺,试制了3个系列12种织物。基于织物的接触冷感、热传导、吸湿速干等实验,分析其凉爽舒适性能,并运用SPSS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织物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抗紫外线、凉爽、吸湿排汗功能,织物交织频率宜选择0.2或0.25;相同组织结构、经纬密条件下,织物的接触冷感随着混纺纱中的蜂窝玉石涤纶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大而增加;相同含量的溶剂型纤维素纤维与竹浆纤维的混纺纱织物相比,在凉爽性方面宜选择溶剂型纤维素纤维;采用蜂窝抗紫外线纤维/竹浆纤维/蜂窝玉石涤纶复合纤维(30/40/30)的混纺纱线所纺的织物综合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羊毛筒子纱染色的匀染性问题,构建了羊毛筒子纱染色时染液流体、纱线状态和染色工艺三相体系关系,揭示出羊毛筒子纱染色过程中纱线出现色差的原因。结果表明:筒子纱染色过程中由于染液流体与纱线耦合渗流的渗透性能发生变化,导致染色后纱线内外层出现色差;染液流体单向作用于纱线时,纱线厚度增大或密度增大,导致染液流体对筒子纱的渗透性变差,筒子纱内外层色差变大,纱线密度的影响更显著;增大染液流体流速可改善匀染性;染液流体双向循环染色时,先进行反循环染色,反循环与正循环(从内到外)染色时间比为5∶3(5 min,3 min)时,控制染色升温速率为1℃/min,纱线匀染性最佳。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还原染料隐色体浸染筒子纱易造成染色不匀、色花、色点的问题,开发了采用超细粉状还原染料进行悬浮体浸染筒子纱的工艺,所得产品色泽均匀、通透,无色花、色点产生,色牢度优良。  相似文献   

13.
崔浩然 《印染》2013,39(8):45-48
中温型活性翠蓝在纤维素纤维染色中应用甚广。但它的分子结构特殊,使其染色性能欠佳,容易产生诸如色点、色渍、色花、色差、色牢度低和染深性差等质量问题。因此,必须针对其性能中存在的缺陷问题,采用相适应的特定工艺染色,以防止染疵发生,获得良好的染色一等品率。  相似文献   

14.
锦纶织物的染色打样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慧彤 《印染》2005,31(2):15-17
锦纶上染速率快、竭染率高,但容易产生上染不匀,色不符样和染色牢度差等疵病。通过打样染色工艺试验,选择上染曲线及亲和力相似,配伍性好且适合生产机台的染化料系列,并从温度、浴比、pH值和匀染剂的选用及用量等几方面来制订合理的工艺;通过规范打样、对色等操作,缩小大小样之间的差异,提高产品的优等品率。  相似文献   

15.
粘麻混纺织物染整工艺及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政 《印染》2000,26(12):10-14
通过对粘麻混纺产品设计及纺织染整工艺的研究,重点分析了粘麻混纺织物的染整原理、工艺和技术难点,并提出了解决粘麻织物染色色差大,缩水率、抗皱性差等问题的相应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筒纱染色存在内外色差、色花现象。文章具体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从筒纱质量、设备运行状况、染色工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舒巢棉纤维是自主研发的蜂窝状微孔结构的聚酯改性功能性短纤维,在染色过程中怕酸怕碱、热缩非常大,是筒子染色的难点;舒巢棉,棉混纺纱染色,兼顾舒巢棉、棉纤维染色特性,调整染色工艺,实现了筒子染色,染色后各项牢度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兴 《印染》2000,26(9):21-22,24
涤棉浅色品种染色,染色的重现性十分重要。通过对Dianix ACE型分散染料的主要性能测试分析,以及对筒子纱染色工艺进行优化,经生产实践证明,该染料及其工艺用于涤棉筒子纱浅色品种染色的一次性对样率高,缸差较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9.
代用碱在纯棉筒子纱活性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琴  许良英 《印染》2007,33(22):23-25
探讨了固色代用碱简易替DS在纯棉筒子纱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分析了元明粉用量、代用碱用量、固色温度、固色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通过工艺因素水平及正交试验,优化了代用碱在纯棉筒子纱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简易替DS用量少、化料简便、在染液中分散均匀,固色效果与传统碱剂相当,可取代传统的纯碱固色工艺。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染色性和同色性,通过染色性和沾色性试验,筛选了适合竹纤维/涤纶交织物一浴法染色的染料,优化了分散/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条件,测试了有较好同色效果的竹纤维/涤纶交织物的色牢度和色差值,结果表明采用一浴法进行同色染色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