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分析评价,阐述了环境容量的涵义,明确了地下水环境容量所包含的内容,确定了榆次源涡水源地地下水的环境容量,提出了地下水超量开采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及改善处理办法是水资源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下水环境容量的分析评价,阐述了环境容量的涵义,明确了地下水环境容量所包含的内容,确定了榆次源地地下水的环境容量,提出了地下水超量开采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及改善处理办法是水资源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杨静  翁士创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3):279-280,287
基于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以顺德区水系为例,建立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在结合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下,根据不同的约束条件,分别计算了顺德区水系的天然环境容量和可利用环境容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是简便而有效的,并对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计算提出了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结合张峰水库移民环境状况,定性分析了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宏观条件,运用耕地和粮食双重指标分别计算了农业安置的环境容量,运用P-E-R模型验证了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从移民可持续发展角度,安置区农业安置环境容量不足,需要外迁或者非农业安置。  相似文献   

5.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在保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下,该区域经济所供养和吸收的移民数量.该文从双峰寺水库移民的实际出发,通过对该区域资源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详细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区水库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莉莉 《人民黄河》2012,34(11):135-138
黄土高原区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计算,不仅关系到水库移民安置效果,也关系到区域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分析黄土高原区域干旱、水土流失、植被难以恢复等问题,得出制约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缺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素质低等。从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构建了黄土高原区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农业与非农业综合分析模型,并通过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综合分析模型能够科学计算黄土高原移民环境容量,并可以预测水库移民后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7.
河流环境容量与允许排放量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对河流环境容量和允许排放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从理论上阐明了环境容量的实质内涵 ,提出了实用化的计算方法 ,按照一维无混合区 ,一维和二维有混合区三种情况 ,通过算例给出河流允许排放量计算过程 ,建议通过调整污水排放方式 ,合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中,多采用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单因子分析方法,但存在过分依赖土地资源,忽略社会、经济发展变迁影响和不适用于城镇分析等缺点。在对移民安置区进行产业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并探讨了合理确定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工作路径和方法。构建了基于产业分析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量化分析模型,对客观、准确评价新时期不同区域移民安置环境容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峡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历经了论证及可研、初步设计及移民安置实施中的调整与完善3个阶段,各阶段都对移民环境容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论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移民环境容量的分析结论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变化,以适应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对三峡移民安置规划各阶段环境容量分析结论及其调整变化过程的回顾,对三峡移民环境容量进行了反思,提出三峡库区移民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移民安置、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三者并重缺一不可.指出为支持三峡工程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三峡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作用,必须继续研究三峡库区环境容量,找出影响三峡库区环境容量的“短板”因素,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持续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沱江流域资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沱江流域资阳段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确定4个容量计算单元及7个容量计算子单元,运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水环境容量,以便为资阳市工业规划制定和水污染治理提供依据.经计算分析,沱江流域资阳段COD环境容量为28 270.17 t/a.NH3-N环境容量为1225.67 t/a;COD和NH3-N环境容量均主要分配在沱江干流,而沱江干流上游COD及NH3-N环境容量又明显高于干流下游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1.
移民环境容量是指一个区域在自然生态向良性循环演变并在保证一定的环境质量条件下,该区域经济所供养和吸收的移民数量。该文从双峰寺水库移民的实际出发,通过对该区域资源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状况的详细调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充分体现了移民环境容量分析的科学性、规范性,可为开展类似水库工程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环境容量分配中公平性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提出公平性问题应综合考虑个体在地理位置、污染控制费用、人口数量和所属行业的差异。同时,将环境容量分配可视为拥有的资源在所属部门之间分配问题来考虑,确定了一种基于公平和效益相互协调机制下的水环境容量分配模型,并运用两层数学规划理论,提出了基于模糊满意度函数的求解方法,并将建立的环境容量分配方法应用于汉江流域,提出总量控制河段内各污染单元所分配的环境容量取舍空间。  相似文献   

13.
贾永飞  庄严 《人民长江》2008,39(12):83-86
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直接关系到移民在安置后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与提高,是移民安置成败的关键.目前环境容量分析还没有完整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以指导和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和移民安置规划.从传统的以土地承载力为主要判断标准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单因子分析,提出多因子分析模型,完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源评价与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承云  蒋杰  熊军 《人民长江》2006,37(7):59-60
人力资源亦称劳动力资源,它的作用在传统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分析中没有得到充分考虑或利用.在分析水库移民环境容量的一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人力资源及其评价方法,提出了人力资源为环境容量重要要素的思想,并运用系统动态学原理建立了水库移民环境容量多要素分析模型,从系统动态学角度解释了移民环境容量的系统行为,初步形成了基于系统动态学的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杭州市闲林水库水源地环境情况调查为基础,进行了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价,并根据水源地环境容量,确定主要污染物削减总量.通过全面划分水源保护区,制定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以实现该地区水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水库移民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分析与评价是关系到移民搬迁安置后生产生活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从安置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建立安置区环境容量的评价指标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通过云南省糯扎渡水库移民安置区的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移民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归纳起来有3种:单一因素标准法只考虑人均占有耕地单一因素,是最基本的方法;多因素最小值法在人均占有耕地的基础上加入了水平年的概念,并将人均占有粮食、人均纯收入列在同等地位。只有三者同时达到规划指标时才认为环境容量是合理的,特别适用于环境资源一定的后靠安置区;平均差值法是检验移民安置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是对安置方案的检验计算。  相似文献   

18.
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传统的以耕地承载人口为主的移民安置容量分析已不能满足目前工作的需要.新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分析指标体系研究明确了以人为本的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有关定义,运用发展的理论通过对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分析,在以往采用零散的定性指标分析整理的基础上,从土地承载力、经济社会水平、环境人口容量等概念出发,归纳提出了移民安置区环境容量分析的人口密度、人均资源占有量、人均纯收入、环境资源质量、社会风俗条件等衡量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的主要指标体系,供实际工作中定性、定量判别移民安置环境容量使用.  相似文献   

19.
移民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归纳起来了3种:单一因素标准法只考虑人均占有耕地单一因素,是最基本的方法;多因素最小值法在人均占有耕地的基础上加入了水平年的概述2,并将人均占有粮食,人均纯收入列在同等地位,只有三者同时达到规划指标时才认为环境容量是合理的,特别适用于环境资源一定的后靠安区;平均差值法是检验移民安置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种方法,是对安置方案的检验计算。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既是不可或缺的水资源,也是重要的生态与环境支撑要素.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条件.目前,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的形势相当严峻:地下水超采严重,造成资源枯竭并诱发了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地下水污染的迅速漫延,危及到一些地区的供水安全等.针对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的特点、面临的形势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哈尔滨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四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