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为壁材,对喷雾干燥法制备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考察乳化剂添加量、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芯壁比及固形物添加量对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得到最优微胶囊制备条件为乳化剂添加量1%、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3.4、芯壁比2∶3、固形物添加量14.2%,该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余甘子核仁油微胶囊的包埋率达到(90.74±0.51)%,包埋效果好,颗粒形态完整。采用油脂氧化稳定性测定仪(Rancimat法)测定该样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并对微胶囊在25?℃条件下的货架期进行预测发现,微胶囊的货架期为716?d,未包埋的余甘子核仁油货架期为128?d,由此可见该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醇溶蛋白与β-环糊精为复合壁材,采用分子包埋法对酸浆籽油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探讨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比1∶18(g/mL)、包埋温度60℃、包埋时间90 min;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170℃、进料量10 mL/min,酸浆籽油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8.1%。  相似文献   

3.
山药固体饮料喷雾干燥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药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山药固体饮料喷雾干燥工艺。研究助干剂含量、进风温度、物料固液比和雾化器转速对喷雾干燥山药固体饮料出粉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山药固体饮料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助干剂含量8%,进风温度180℃,物料固液比1∶4(g/mL),雾化器转速20 000 r/min,在此条件下喷雾干燥效果较好,得到的山药固体饮料质地光滑,山药气味浓郁,其出粉率为20.15%,堆积密度0.574 6 g/mL,水分含量4.89%,色泽L*值95.37。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15,(8):14-18
以新鲜余甘果为原料,对进风温度、出风温度、离心泵转速、流量泵流速4个实验因素,采用4因素3水平(L34)正交试验设计,以余甘果粉得粉率,果粉中含水量及维生素C(VC)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了由LPG-5型离心式喷雾干燥机(蒸发量为5 kg/h)优化后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离心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余甘果粉的最佳工艺为进风温度200℃,出风温度100℃,离心泵转速240r/min,流量泵流速25 m L/min,制备的余甘果粉颜色浅绿色,得粉率高,含水量低,溶解性好,品质接近新鲜原果。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芥末油微胶囊.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形物含量10%、芯壁比1∶2、乳化剂的添加量为0.1%、均质时间4 min(10000 r/min)、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19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为89.94%.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玉米黄色素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玉米黄色素乙醇提取物为原料,经皂化纯化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工艺。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色素微胶囊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壁材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比例为1∶5,芯材含量为15%,进风温度为170℃,进料量为10mL/min,在此条件下,玉米黄色素微胶囊率达到89.5%。  相似文献   

7.
以余甘子鲜果为原料,采用粗碎复合护色、湿法超微粉碎、酶解、喷雾干燥等技术,研究了鲜余甘子速溶粉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鲜果粗碎复合添加0.6g/LVc、4g/L柠檬酸、3g/L氯化钠3种护色剂处理3min,可明显减小余甘子果汁褐变;外加0.20mL/L果胶酶,0.4mL/L纤维素酶,在45℃下酶解70min,最后采用进风温度170℃、入料流量为20mL/min、喷头转速为20000r/min的操作条件进行喷雾干燥,得到水分含量低于3%,Vc含量达1012.5mg/100g的鲜余甘子速溶粉。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绿豆分离蛋白为壁材,以大蒜油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大蒜素微胶囊。利用单因素方法探讨均质时间、芯壁比、固形物含量对微胶囊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适工艺条件:均质时间:6min、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8g/100 m L。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方法优化大蒜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大蒜素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均质时间6.3min,芯壁比1∶3,固形物含量8.3g/100 m L,乳化稳定性为86,与理论值86.5相差0.57%。因此,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蒜素微胶囊工艺条件的进行优化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9.
以资源丰富、富含生理活性成分和具药用价值的余甘子为原料,以蒰柑为复配对象,对余甘子-蒰柑复合果汁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余甘子汁∶蒰柑汁=7∶3、原汁浓度为50%、糖含量13%、酸含量0.4%,杀菌条件100℃/15min时,所得余甘子-蒰柑复合果汁饮料的感官评价最好,且Vc含量较高;杀菌后余甘子汁Vc损失率低于4%,复合果汁DPPH自由基消除能力达65.13%。  相似文献   

10.
甘薯叶提取物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甘薯叶提取物的喷雾干燥制备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试验对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的喷雾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190℃、进料流量300mL/h、总固形物含量25%,其中进料流量对喷雾干燥效果的影响最大。在此条件下所得产品出粉率为53.78%、含水量5.29%、活性损失率11.13%。  相似文献   

11.
为获取溶解性和冲调性较好的怀山药粉,改善怀山药粉的喷雾干燥效果,以普通怀山药为原料,采用酶解辅助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怀山药粉,并用响应面法优化酶解液的喷雾干燥条件。分析热风温度、热风流量、进料流量的变化情况对怀山药出粉率的影响规律,并对怀山药粉的基本成分含量及特性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添加量0.2%、温度70 ℃、pH 7.0、酶解时间45 min的条件下,怀山药中可溶性固形物得率达82.79%,当酶解液真空浓缩至质量分数17%时,对其进行喷雾干燥,在热风温度180 ℃、热风流量28.60 m3/h、进料流量1 060 mL/h条件下,怀山药出粉率最高达到37.59%,且制得怀山药粉冲调性好,色泽风味佳,含水率小于5%,适于长期贮存。因此,酶解与喷雾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制得怀山药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法优化虾青素微胶囊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婷婷  王茵  吴成业 《食品科学》2014,35(12):53-59
微胶囊化包埋可减缓虾青素的氧化速度。以羟丙基-β-环糊精(hydroxypropyl-β-cyclodextrin,HP-β-CD)、麦芽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虾青素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为响应值,以壁材比例、壁材质量浓度、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3 个因素为响应因子,利用响应面法建立了二次回归实际方程模型,获得了制备虾青素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HP-β-CD)∶m(麦芽糊精)= 2.9∶1,壁材质量浓度0.21 g/mL,蔗糖酯添加质量分数2%,虾青素添加质量分数4%,喷雾进风温度170 ℃。按此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虾青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5.31%。  相似文献   

13.
以银杏中主要活性物质类黄酮的微胶囊化效率为考察指标,对银杏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探讨喷雾干燥法制备银杏油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β- 环糊精的比例为1:1(m/m),芯材与壁材的比例为1:3(m/m),料液浓度为25%(m/V),单甘脂为0.1%;最佳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进料流量30ml/min,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在此工艺条件下微胶囊化银杏油的效率可达到90.66%;制备的银杏油微胶囊为黄色或淡黄色细小颗粒,水分含量2.28%,密度0.82g/cm3,溶解度98.10%,黄酮含量5.73%,包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陈晶  李琪  黄春萍  张晓峰  徐艳  丁然  张宏 《食品科学》2015,36(18):58-63
以枇杷花中总黄酮、总三萜含量作为检测指标,考察D101、AB-8、聚酰胺3 种大孔树脂对枇杷花提取物中总黄酮、总三萜的分离性能,考察4 种不同干燥方法对枇杷花总黄酮、总三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孔树脂AB-8作为最佳分离树脂,上样量2.1 mL、吸附时间4 h、洗脱速率2 BV/h、洗脱体积3 BV时,枇杷花洗脱液中总黄酮含量为74.82%,收率为76.56%,总三萜含量为15.57%,收率为46.48%;减压干燥作为最佳干燥方法,真空度0.07 MPa、温度45 ℃、干燥时间10 h时,纯化物中总黄酮含量为76.07%,收率为77.87%,总三萜含量为15.89%,收率为47.09%,含水量为4.07%。研究结果表明,此制备工艺可行,为枇杷花总黄酮、总三萜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卜晓英  卜小庆  杨勇 《食品科学》2014,35(22):104-108
研究分离纯化及喷雾干燥化蘘荷红色素的工艺条件。比较10 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红色素的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效果,红色素纯化液经真空浓缩后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红色素的粉末。结果表明:LSA-2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蘘荷红色素效果好,其工艺条件为上柱液pH 5.0、上样液质量浓度3.85 mg/mL、吸附流速2 BV/h,以酸性蒸馏水为解吸剂,解吸流速3 BV/h;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加入待喷液质量分数2%的可溶性淀粉,调整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达到 12%~14%、进料速率3.0~4.0 kg/h、进口风温度 174~177 ℃、出口风温度 65~71 ℃、排风速率 0.34~0.38 m3/min、雾化压强100 kPa。红色素粉末经薄层层析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均由3 种单体构成。  相似文献   

16.
王晓燕  张文琴  赵红革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3):212-217,222
用响应面法对黄刺玫果粉的喷雾干燥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果粉指标进行检测。以果粉得率、多酚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黄刺玫果粉喷雾干燥的进料速度、出口风速、料液浓度主要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在本实验条件下,影响果粉得率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进料速度>出口风速>料液浓度。各因素最佳参数为:进料速度6.0 mL/min、出口风速4.0 m/s、料液浓度60%。果粉得率77.5%,与预测值78.6%的偏差为1.4%;实验所得黄刺玫果粉粒度均一细腻,粒径7.71 μm,色泽粉紫,口味酸甜,具有黄刺玫果特有的香味和良好的水溶性。多酚含量为36.62 mg/g,含水率小于5.0%。结论:喷雾干燥法是制备黄刺玫果粉理想的一种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核桃分心木为原料,从分心木速溶粉冲调性的角度出发,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喷雾干燥进风口温度、进料流量及热风流量对核桃分心木速溶粉润湿性、分散性、水分含量及颗粒大小的影响,并选择进风口温度、进料速率、热风流量3 个因素,以润湿时间及分散时间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喷雾干燥制备核桃分心木速溶粉的最优参数为进风口温度170 ℃、进料流量1.8 L/h、热风流量35 m3/h。采用上述实际操作参数重新制作核桃分心木速溶粉样品进行实验,实际测得润湿时间为13.2 s,分散时间为5.8 s,与模型预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8.
以植物甾醇酯和葛根素为芯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植物甾醇酯葛根素复合微胶囊。考察了乳化剂配比、乳化剂用量、固形物含量、芯壁比、壁材比对乳化液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进风温度、出风温度、均质压力对微胶囊化效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复合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显示,复合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蔗糖酯-单甘酯)配比6∶4(g/g)、乳化剂用量0.7%(质量分数)、固形物含量20%(质量分数)、芯壁比0.25∶1(g/g)、壁材(阿拉伯胶和β-环状糊精)比5∶5(g/g)、进风温度180 ℃、出风温度75 ℃、均质压力25 MPa。在此工艺条件下复合微胶囊中植物甾醇酯的包埋率为89.04%,葛根素包埋率为80.15%,产品为乳白色、细小均匀的粉末,气味纯正,密度0.568 g/mL,溶解率95.11%,水分含量3.57%,贮藏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潘正东  李凯  徐涓  周梅村  张弘  郑华 《食品科学》2016,37(12):19-26
为探索紫胶树脂钠盐在微胶囊壁材上的应用,将VE作为芯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VE微胶囊。以包裹率为目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和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剂亲水疏水平衡值11、乳化剂用量0.833 g、芯壁比1∶2.2。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VE微胶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型颗粒,其包裹率为78.06%,载药量为31.8%。结果表明,以紫胶树脂钠盐为壁材的VE微胶囊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复溶性,内容物可在中性pH值或肠内环境下释出,是一种较好的新型食品微胶囊壁材。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优化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雯雯  郑华  李坤  张弘  徐涓  张丽 《食品科学》2014,35(16):34-38
以玛咖块根为原料,经过醇提、浓缩后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玛咖精粉,对进料液固形物质量分数、进风温度和热风流速3 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进料液固形物质量分数5%、进风温度120 ℃和热风流速0.4 m3/min时制得的玛咖精粉质量最佳,此时玛咖精粉水分含量为21.2 mg/g(含水率2.12%),生物碱含量为15.87 mg/g,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1.64 mg/g,VC含量为6.03 mg/g,总糖含量为554.50 mg/g。对优化条件下得到的玛咖精粉超微结构、吸湿性的实验研究表明,优化后的喷雾干燥工艺使得玛咖中的有效成分得以保留,所制备的玛咖精粉可作为玛咖深加工产品的优良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