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灌区水利发展潜力出发,基于农业、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和投资4个方面构建了反映灌区水利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灌区水利发展潜力做出客观的分析评价,找出地级市之间灌区水利发展潜力的优势和差距,为加快广东省农业水利建设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黄河河南段15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基于2008—2019年各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资源、生态、经济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基于最小二乘法的AHP-熵权法组合权重模型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综合评价方法(SMI-P)评估研究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和谐发展水平,将“SMI-P”方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相结合,综合评价研究区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在2008—2019年期间:15个地级市和谐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但均未达到“和谐”阶段,其中最优为郑州市(0.68),最差为濮阳市(0.51);15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关系逐渐向优质协调阶段集聚,但多数还处于中级和良好协调阶段,其中濮阳市协调发展速度较落后。  相似文献   

3.
围绕SDGs水资源相关目标,构建了本土化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广东省及其21个地级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广东省水资源可持续性的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年广东省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缓慢提升,可持续性时空差异、目标差异均十分明显,珠三角核心区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较高,粤东及粤西地区较低;生态环境系统对可持续性支撑度最高,其次为水资源系统与效率系统,公平系统支撑度最低;供水、蓄水能力的改善及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的提升,水生态退化、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空间失衡等因素是水资源综合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限制因素;用水效率提升目标(SDGs6.4)可持续性最高,水质改善目标(SDGs6.3)、水生态恢复目标(SDGs6.6)及淡水生态系统保护目标(SDGs14.1)可持续性明显落后,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目标(SDGs6.5)及陆地生态环境修复目标(SDGs15.1)可持续性尚可,水资源综合可持续性呈现效率优势与“水质-污染-水生态”劣势并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水资源利用程度对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及支撑能力,将水资源作为子系统与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相结合,综合评价复合系统的协调度水平,并分析其发展状态。在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的过程中,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并以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作为赋权方法,探求了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发展的协调程度,多年来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变化,以及不同地级市之间水资源系统、经济系统及社会系统的综合发展差异化水平。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水资源–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中以经济子系统发展为主,水资源系统发展呈现不稳定状态;不同地级市之间3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郑炜 《人民长江》2019,50(1):95-101
为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质量的提升和保障水资源安全,从城镇化人口、空间、经济、社会和水资源环境、压力、发展等方面入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6年广东省城镇化质量和水资源安全耦合阶段及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且分类探讨了各区域存在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安全属高水平耦合阶段,基本与中国南方区域性规模的空间分异规律相似;(2)广东省地级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安全耦合度均在0.940~0.999之间,说明新型城镇化质量在快速提高,但水资源安全指数仍存在空间差异;(3)区域耦合度大小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证明不同区域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结果不同,且其影响并未改变整体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6.
利用区域用水水平的多层次灰色关联综合评价模型,对广东省的广州、佛山、深圳、珠海、韶关、河源6个地区2000年的用水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运用多层次多目标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模型对上述6个区域水资源紧缺程度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综合用水水平和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模型建立了区域节水水平评价模型,实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较好的评价区域节水水平。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需明确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当前发展状态。在深刻领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内涵的基础上,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角度,构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量化-多指标综合-多准则集成(SMI-P)法,对河南省引黄受水区2011—2020年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4个地级市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整体由较低水平上升为中等水平;各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呈上升趋势;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十分明显,各地级市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台风灾害研究注重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对灾害的影响,但现实情况不断显示承灾体的社会经济易损性程度对灾害有着重要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建立了广东省台风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广东统计年鉴2010》中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台风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社会经济易损性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台风灾害的应急管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依据广东省2010年~2020年21个地级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供(用)水数据,研究构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指标体系法评价各地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利用贝叶斯时空分配模型揭示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时空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近10年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2017年后下降明显;其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空间不均衡格局显著;人口密度、人均GDP、万元GDP用水量以及工业用水量是该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密度和人均GDP在珠三角形成高值聚集区,而万元GDP用水量则在珠三角形成低值聚集区,是该省城市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时空格局形成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建立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制度,需要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为科学分析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现状,采用单一评价与组合评价相结合的循环修正评价法,从GDP、工业、农业、生活、生态5个方面,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和分指标单项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引黄受水区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各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较大;商丘、许昌、平顶山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高,濮阳、新乡、济源的较低,其余各地级市的处于中等水平。根据评价结果为河南省引黄受水区各地级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西林 《中国水利》2011,(16):63-65,44
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当地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对水利风景资源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评价体系。以广东省肇庆市西江三峡为案例,进行了城市河流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安全直接或间接影响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研究水资源安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水量、水效、水质3个方面对2019年河南省引黄受水区14个地级市进行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每个方面选取3个代表性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的指标权重计算水资源安全综合指数,从而得出每个地市的水资源安全综合评价等级。结果表明:河南省引黄受水区鹤壁为"不安全"等级、洛阳为"安全"等级,其他地级市的水资源安全等级为"基本安全"和"较安全",距离"安全"等级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从各个方面加强水资源管理、配置,优化利用方案,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3.
调查了广东省20个地级市水库降等与报废现状,对不同时期各地水库降等与报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梳理了广东省水库降等与报废的主要原因,提出目前广东省水库降等与报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水利旅游作为水利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展水利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是推进水利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国目前对于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根据水利旅游资源的成因、属性,提出了水利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将资源分为2大主类、6个亚类、13个基本类。水利旅游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源的数量、分布、等级、特色、开发条件、效益等。结合杭州市实际,对水利旅游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分类和评价,并建立了基本信息库。杭州市作为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兼备的城市,水利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价值较高,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31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公布的1500万余条旅游统计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些旅游统计数据更新慢、不全面、可读性弱等问题,选取数据的完整度、时效度、覆盖度、可读指数、相关度等5项指标,运用旅游统计数据的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数据质量进行评价和排序;运用"拉开档次法",构建多维综合评价模型,得到各省旅游统计数据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研究对比发现,各省公布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数据公布指标体系与标准,亟需对数据公开服务进行优化。运用Topsis优化模型,以上述5项指标定量优化各省旅游统计数据的公开服务,从旅游统计数据质量、内容、呈现形式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常州市北塘河水利风景区目前正处于旅游起步阶段,很多方面还在摸索当中。通过研究旅游经济持续增长能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能力、旅游社会效益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常州市北塘河水利风景区可持续旅游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分为总指标层、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指标层。一级指标由上述4个研究内容组成,往下再分出10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和29个四级指标,运用德尔菲法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值。通过对以上各项指标的分析评价,得出常州市北塘河水利风景区正处于可持续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山洪灾害严重制约着山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风险区划对景区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庐山景区为例,通过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了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景区山洪风险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以汛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大24h降雨量、水系缓冲区、坡度、坡向、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植被覆盖指数、灾点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旅游景点、上山道路、山顶公路、旅游线路、建筑物等5个指标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形成了山区旅游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ArcGIS对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得到了庐山风景区山洪风险区划分级图.经验证,该区域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调研数据吻合;研究区域中、高风险区面积占比约16.50%,低风险区占比约39.01%.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其它山地旅游景区山洪风险等级划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山洪灾害严重制约着山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其风险区划对景区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庐山景区为例,通过调研、数据采集与分析,构建了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景区山洪风险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以汛期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最大24h降雨量、水系缓冲区、坡度、坡向、高程、岩土体类型、断裂构造、植被覆盖指数、灾点密度等10个指标作为危险性评价指标,以旅游景点、上山道路、山顶公路、旅游线路、建筑物等5个指标作为易损性评价指标,形成了山区旅游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评价指标权重,基于ArcGIS对评价指标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得到了庐山风景区山洪风险区划分级图.经验证,该区域风险区划结果与实际调研数据吻合;研究区域中、高风险区面积占比约16.50%,低风险区占比约39.01%.研究结果为该区域山洪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其它山地旅游景区山洪风险等级划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全国开展的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配,以公平、高效和可持续性为原则,以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等多因素关联的大系统为背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采用基尼系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广东省各地市现状年及201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不同水平年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提出广东省现状及2015年用水合理性评价结果,为贯彻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定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0.
程凡 《长江建设》2012,(5):152-153
近年来,随着古村落旅游的日益兴起,国内学术界逐步对此给予重视和关注,并涌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从这些成果上可以看到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就科学性来讲过于主观随意。客观评价古村落的综合价值是正确保护和利用古村落的依据。针对古村落综合价值如何采用各种评价方法架构一个综合评判指标模型,利用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方法合理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效结合,在当前古村落旅游研究中显得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