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黄河口清水沟流路治理工程实践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黄河口清水沟流路工程治理实践与效果,结果证明工程效果明显,尾闾河道萎缩减缓、稳定性增强、拦门沙危害程度明显减弱、流路使用年限延长.黄河下游水沙过程变异使河口演变出现了新问题,未来黄河口治理应加强原型观测与科学研究,同时继续实施挖河疏浚、河道整治及口门扰动疏浚等有效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
以扬州市8条城区黑臭河道为例,分析了扬州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方案及工程实施状,通过河道排水口清查、临近排水管网截污改造、清淤疏浚、活水工程、生态修复、定期监测维护等手段,目前河道水质有明显改善。总结了相关经验供相似城市河道整治参考。  相似文献   

3.
河网水系连通关乎用水安全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河湖水域综合整治的重要方面。为此,将河网水系抽象为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无向图,以河道断面面积作为边权值来表征相邻节点对的过水能力,采用Boykov-Kolmogorov方法计算任意节点对之间的最大流作为两点之间的过水能力,基于河网节点度特征分析疏浚后节点对最大流和节点平均最大流的变化,并以杭州市上城区2016年河道疏浚为例,进行河道疏浚对节点过水能力与河网连通性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河道疏浚后河网水系连通性增加7.89%,最大区域增加40%以上,尤其水系交叉与疏浚密集区域节点过水能力增加更为显著;以该区域为例,采用5种不同疏浚方案对河网连通性增幅及提升效率进行模拟,为疏浚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口水电站坝下治理工程实施后,电站坝下尾水位—流量关系发生变化,直接影响电站平稳运行。为分析这种变化,基于一维恒定非均匀流水力学方法,对水口水电站坝下工程实施后水电站坝下尾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河道来沙量、采砂量及河道大断面变化资料,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水电站尾水位—流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地形变化是尾水位—流量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坝下治理工程建成后,水电站尾水位—流量关系与现状相比整体升高1.20~3.01m,发电净水头减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湖泊(河道)淤泥生产粉煤灰空心砖的优越性、湖泊(河道)淤泥的物理性质、淤泥的开采与贮存、原料加工处理、粉煤灰掺配、砖坯成型、坯体干燥、码窑与焙烧等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里下河区的大纵湖、得胜湖、蜈蚣湖、九龙口为例,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的垂向分布特征,探讨了引起其含量变化的影响因子以及三种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特征,通过C/N和N/P的比值追溯C、N、P的来源。结果表明,四个湖泊中表层沉积物中的TOC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刚经过疏浚的湖泊表层底泥中的总有机碳、总氮、总磷含量明显小于其他湖泊;不同湖泊营养盐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除DS采样点外,研究区域C/N值多介于2~8之间,有机质来源以水生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南京市六合区八百河向新禹河分洪工程措施的防洪效果,结合两条河道的基础资料,建立一维水动力数学模型,计算流域在50年一遇水文条件下,人工疏挖河道及建设控制性建筑物等工程措施的分洪效果,重点分析不同工程措施条件下流域河道洪水水位及新禹河分洪流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新禹河干流河道疏挖方案对降低八百河及新禹河洪水位效果最佳,且新禹河分洪流量满足相关规划要求,可作为推荐方案,对后期工程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秦淮河流域河网复杂、水工建筑物密集、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多的特点,采用MIKE11软件通过水文计算单元划分、河网拓扑结构搭建、水工建筑物设置等工作构建秦淮河流域一维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利用实测洪水资料进行了模型参数的率定检验,并通过模型复核了秦淮河现状防洪能力,针对秦淮河流域现状防洪能力不足的问题,研究了外秦淮河、秦淮新河等河道清淤、秦淮东河工程实施、新增调蓄湖泊、圩区限排等工程及非工程措施的防洪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多种措施并举可有效降低秦淮河设计洪水位,提升流域防洪能力,为秦淮河流域防洪治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感潮河道受上游来水来沙及下游潮汐的作用,水沙动力条件和河床演变复杂。为研究鳌江中游河段河道拓宽疏浚后泥沙淤积情况,以实测水文泥沙资料为基础,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鳌江中游河段显桥处含沙量与鳌江河口潮差呈指数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根据涨落潮量变化结合相关关系计算所得含沙量进行估算,河道拓宽疏浚至120m后,初始状态下游中潮时显桥—水头每潮淤积量为1 400m3;假定在一年中连续1、2、3个月的枯水流量下,最大淤积量分别为4×104、10×104、12×104 m3。表明泥沙淤积总量在前2个月快速增长,第3个月淤积速度减慢。  相似文献   

10.
以西北江河道地形资料、工程附近河段水下地形图、工程平面布置图及相关的水文数据等为依据 ,采用一、二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南沙凤凰一桥建设对河道壅水、流速、流态等影响,并利用珠江三角 洲网河区一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桥梁工程建设前后河道不同设计频率下的设计洪潮水面线、汊道分流比 变化,利用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计算各种水文组合下的桥梁工程建设前后河道流速、流态变化,进而分析 工程对河势稳定等影响。结果表明,桥梁工程建设对所在河道的整体河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河网双向水流浅滩演变研究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网双向水流河段水沙运动基本规律为基础,深入讨论了双向水流作用机理及河段内浅滩演变影响因素,得出双向水流河段浅滩整治的一般原则;并结合洞庭湖区白沙至茅草街双向水流河段来水来沙特性分析了河段内三个碍航浅滩的形成原因,根据一般原则提出了整治设想。  相似文献   

12.
山区弯道水流特性复杂,消能工布置困难,为确定其适宜的消能工型式,分析了山区河流水流特性及工程中常用消能型式,并结合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消能工布置下弯道水流流态及消力池出口流速分布,提出在弯道出口处设置消力池加辅助消能工(消力墩+异形坝)的工程措施。结果表明,在消力池内设置消力墩和异形坝后,水流流态得到很好的改善,出池水流流速分布均匀,消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乌伦古河断流不仅导致乌伦古湖水位下降及湖盆萎缩,而且严重影响到乌伦古河流域畜牧业、工农业的发展,亦恶化了流域生态系统。对此,在分析乌伦古河断流演变历史基础上,指出气候变化、径流补给特点、人类活动(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用水方式、水利工程及其运行方式)等是乌伦古河断流的根本原因,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出山口兴建1座多年调节水库、加强流域水资源统筹调度管理、加强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等措施,就可满足乌伦古河流域工农业、畜牧业及生态系统的用水需要,这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维护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河流型水库水质评价时缺乏统一评价标准的问题,基于三峡库区蓄水至175m后6个完整水文年的水文数据,引入分段库容概念,根据入库/出库流量、水库运行水位对应分段库容计算水力滞留时间,根据各断面实测流量、实测大断面面积资料计算各断面流速,采用分段累计水力滞留时间、流速等关键水动力因子为划分指标,对河流型水库水质评价标准纵向量化分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的水文条件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丰水期干流全河段、枯水期万县以上干流河段应按河流标准进行评价,万县至大坝干流河段、支流库湾应按照湖泊标准进行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水体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针对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分析其形成过程与条件很有必要。根据对冰湖溃决泥石流多发的藏东南地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并结合已有研究,总结了典型冰湖溃决泥石流的灾害特征及灾害链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提出区内灾害链为内外应力耦合作用地质灾害链,形成过程可分为诱发冰湖溃决、转化、铺床堵江、溃坝洪水 4 个阶段。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灾害链的形成条件,并提出减灾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平原感潮区内地势平坦、河涌密布、洪水受外江(海)潮水顶托的复杂排涝问题,研究了平原感潮区水闸和泵站联合运用的排涝分析步骤和计算方法,并将改进的平湖法应用于广州市典型感潮区的排涝分析计算中。结果表明,改进平湖法将河网概化为蓄水湖泊,并考虑了不恒定流水面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作为平原感潮区排涝规划和排涝工程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受干流回水顶托影响的支流水流条件复杂,干支流洪水组合随机性大。根据干支流河道上水文站历史洪水遭遇情况,分析桥位处可能出现的极端水流条件,研究干支流洪水组合情况,确定与通航净空尺度和通航水流条件有关的控制性工况,并运用二维数学计算模型对各控制工况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各工况条件下的通航水位和工程实施前后通航水流条件参数,评价工程实施对航道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工程决策提供相关依据,并为类似工程水文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维非结构网格水动力模型,对实测风场和吞吐流作用下的雁鸣湖进行流场数值模拟,水位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拟合较好,说明该模型能够反映雁鸣湖水动力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不同风速、风向、吞吐流对雁鸣湖水动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风对湖泊流场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其中风速是影响湖泊流速的主要因素;风向对湖泊环流的方向起主导作用;吞吐流是调节水环境的主要手段,对整体湖流影响较小,但对于局部水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常年主导风向下,适当地增加吞吐流有利于改善湖泊流场。  相似文献   

19.
浅水湖泊风生流强度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浅水湖泊风生流对改善湖泊水环境的积极作用,基于水动力模型,建立了二维浅水湖泊风生流数值模型,利用单一变量控制法,综合分析了地形、风向、补水流量等影响浅水湖泊风生流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南方某城市浅水湖泊为例,模拟分析了不同方案下的风生流环流强度和流场特性,并由多方案效果综合分析和方案优化,提出了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最佳工程与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EFDC模型的天镜湖水动力优化调控方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仓市天镜湖以长江水为水源,补水量只能维持蒸发渗透水量,湖水基本不动,水体极易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针对该湖现有问题,利用环境流体力学模型(EFDC模型)建立了天镜湖的三维非稳态水量、水龄、污染物颗粒追踪数学模型,对天镜湖水动力优化调控方案进行了模拟(模拟内容包括水位、流速和水龄)。模拟结果表明,通过浏河闸开启向天镜湖引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湖入口和中心区域的水体流动性能,且浏河闸开启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引水对天镜湖内部(远离入口处)区域的水动力无明显的改善作用;在西南风条件下,开启浏河闸引水对湖区的水动力改善效果最好;在现状条件下,湖区中存在多处水体交换差的区域(集中在湖周边和远离入口的地方),可能成为天镜湖潜在的水体富营养化高发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