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对东湖富营养化较为严重的水果湖和郭郑湖区域的水体及沉积物内源磷污染状况进行了考察,根据沉积物采样分析结果及水体、沉积物相关分析结果,绘制了沉积物超额磷负荷水平分布等值线图.该图显示水果湖及西南沿岸是东湖沉积物污染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南昌市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对周边环境的危害。【方法】对18个城市湖泊的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南昌市湖泊沉积物中Hg、As、Cd、Cr、Pb、Ni、Cu、Zn含量均值分别为0.11、11.69、0.27、73.81、41.74、27.47、27.16、94.13 mg/kg,均超出南昌市土壤背景值含量。【结论】南昌市湖泊沉积物中Hg、Cd、Cu、Zn的主要来源是矿山开采、冶炼、印染所产生的废水,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污染是As、Pb来源的主导因素,Cr、Ni污染与机械制造和化工生产密切相关。在风险评价结果中,Hg和Cd是南昌市18个主要湖泊中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市区湖泊的潜在生态风险要比郊区湖泊更高。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某小型水库坝前至库尾段4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有效磷(AP)含量,通过计算碳氮比(C/N)、氮磷比(N/P)分析了沉积物污染主要来源,并利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表层沉积物的有机物、氮、磷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NO~-_3-N、NH~+_4-N、AP含量分别为11.68 g/kg、0.46 g/kg、0.17 g/kg、32.20 mg/kg、66.90 mg/kg和13.08 mg/kg;沉积物中C/N、N/P范围分别为19.02~40.93和2.33~3.36,表明沉积物主要来自外源输入;有机污染指数表明S1、S4采样点有机物轻度污染,S2、S3采样点为清洁,S3采样点有机氮污染评价为清洁,其余采样点为轻度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表明仅S4采样点总氮单因子指数评价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为轻度污染,其余采样点均为清洁.  相似文献   

4.
环氧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环氧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进展,包括大孔环氧基载体、非大孔环氧基载体及环氧基磁性载体.大孔环氧基载体中的环氧基含量和载体的比表面积、孔结构是影响酶固定化效果的关键因素,比表面积和孔结构主要由致孔剂和交联剂决定.非大孔载体在对酶的固定过程中位阻影响较小,但是它的比表面积相对较小,而且对酶的保护能力比大孔载体差,所以使用性能较差.磁性载体展现出极好的分离和使用性能,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城镇污染河流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与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城镇化发展迅速的典型流域——梁滩河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河段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沉积物污染指数SPI评价了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生态潜在风险,并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梁滩河沉积物As、Cd、Cr、Cu、Ni、Pb、Zn、Hg的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处于(2.31~8.56)×10-6,(0.074~0.574)×10-6,(92.85~336.13)×10-6,(19.22~45.35)×10-6,(13.50~48.37)×10-6,(11.77~52.17)×10-6,(46.91~1035.30)×10-6和(0.012~0.229)×10-6.沉积物重金属生态潜在风险较低(SPI为1.11~6.90),但个别重金属累积污染严重,Cr和Zn累积达到超重污染;Cd、Hg在人口聚集地区达到中度污染.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河流污染治理工程实施后,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广东大宝山矿区4条河流的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多种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RI表明:4条河流的重金属污染均达到了强生态危害,导致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Cd、Cu和As,Pb、Hg次之,Zn、Cr影响最小;主要受污染河流为矾洞河与船肚河.分析表明,采矿活动对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有很大影响,Pb-Zn、Pb-As、Zn-Cd和Zn-As的同源性很高,Hg则表现出不同于其它元素的累积特征;沉积物的粒度对重金属元素在其中的含量也有较大影响,除Cr、Hg和Pb外,Cd、Cu、As、Zn等元素在沉积物中的含量均受沉积物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TMDL技术在东湖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ML是一种在国外推行的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已引起国内部分科研设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关注.本文依据经典的TDML定义,结合武汉市东湖水体的实际,进行了TDML方法的应用初探.针对东湖的富营养化,对其进行TMDL研究.根据文献资料和东湖的实际情况,确定以总磷、总氮、COD为主要污染指标,依照TMDL实施的5个步骤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确定东湖各子湖泊的污染负荷分配,分别针对不同子湖泊的污染状况提出侧重点不同的改善措施.点源污染应将重点放在沿岸污染工业的治理上,而面源污染则涉及到沿岸的土地利用类型,以底泥污染为主的湖泊要实施一些诸如挖出底泥或生物控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三峡库区典型支流澎溪河与香溪河水体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污染状况,于2017年5月和11月分别对两条河的水体进行采样研究,分析了水体氮磷的含量与时空变化趋势并评价了两条支流沉积物的污染状况.结果为:澎溪河水中的TP含量范围为0. 01~0. 18 mg/L,均值为0. 07mg/L,TN含量范围为0. 45~2. 29 mg/L,均值为1. 22 mg/L;香溪河水中TP含量范围0. 04~0. 31mg/L,均值为0. 15 mg/L,高于澎溪河,可能由于香溪河磷矿资源丰富,TN含量范围0. 20~1. 46mg/L,均值为0. 73 mg/L.澎溪河TN浓度以及香溪河TP浓度丰水期浓度相比枯水期偏高,且香溪河TN/TP比值表明丰水期比枯水期营养水平更高,澎溪河NH4+-N/NO3--N比值表明丰水期营养水平更高.沉积物间隙水中,除了香溪河丰水期TP浓度低于上覆水,澎溪河、香溪河间隙水中其余指标浓度均值均高于上覆水,沉积物表现为营养盐的"源",其中氨氮释放的趋势最大.对澎溪河、香溪河沉积物进行污染评价发现,澎溪河、香溪河存在较明显的有机氮污染,而两条支流的有机指数则表明沉积物在不同水期有差异,丰水期时沉积物受到有机污染,而枯水期时沉积物则无有机污染,处于较清洁~尚清洁的两种类型之间.研究结果表明,两条典型支流澎溪河和香溪河上覆水中丰水期比枯水期营养水平更高,沉积物表现为营养盐的内源,且部分处于清洁状况,部分受到了有机污染,受污染状况呈现季节性波动.  相似文献   

9.
盐城近岸表层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盐城市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元素不仅与河流等陆源物质来源有关,而且与古潮滩沉积再搬运、再沉积以及人类围垦及排放污染活动有关。同时,多数元素在近岸河流入海口处(射阳港)的含量表现出相对富集的特征,港口和近岸河流排污对此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调查了会仙湿地典型河流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As、 Hg、 Cr、 Ni、 Cu、 Zn 和Pb, 以及水葫芦中Cr、 Ni、 Cu、 Zn 和Pb 的分布特征及富集情况,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地表水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 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特征及生态风险, 植物富集系数法评价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结果发现: 夏季地表水重金属含量高于秋季含量, 夏季呈现重污染状态, 秋季呈现轻污染状态, 均为地表水Ⅳ类水质, 主要受Hg 含量特征影响; 两季沉积物重金属均为轻度污染, 但Hg 的强生态风险率高达95. 8%; 水葫芦根部的重金属含量普遍高于茎和叶部, 根部对地表水与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的能力大小顺序一致, 均为Zn>Pb>Cu(Ni)>Cr。  相似文献   

11.
基于磁性矿物的性质变化能敏感记录现在和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环境变化信息,环境磁学方法能鉴别环境演化过程中磁性物质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运移、沉积和转化的过程,系统介绍了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特征和鉴别方法以及主要的环境磁学参数和意义,着重回顾了环境磁学在以黄土、湖泊和海洋沉积物为载体的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了环境磁学在古气候环境研究过程中要加强多磁学参数综合应用,促进地质记录和磁学指标之间的定量研究,有利于理解不同沉积物的磁性矿物特征和环境变化过程的相关关系。同时强调沉积物还原成岩作用过程的环境磁学研究是目前以至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湖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结合放射性同位素210Pb、137Cs定年,研究了喀纳斯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喀纳斯湖沉积物以细颗粒组分(粒径小于16 μm)为主,但1814~1830年(32~35 cm深度处)和1893~1903 年(18~20 cm深度处)这两个时期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发生了突变,粗颗粒组分(粒径大于16 μm)尤其是粒径大于63 μm组分含量迅速升高。对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的分析表明, 这两个时期的沉积物来源或沉积动力过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此,首先运用粒径-标准偏差法提取了沉积物中的敏感粒度组分C2(粒径为15~238 μm),进而通过敏感粒度组分与器测气象数据的相关性分析和沉积物粗粒径(C)-中值粒径(M)图分析,研究了喀纳斯湖沉积物沉积时的动力条件。组分C2的含量大小与区域春季、夏季温度有关,反映了山地春季和夏季雪、冰融水入湖的强度,组分C2含量在1814~1830年和1893~1903年这两个时期的快速增大与水动力异常偏大有关,据此识别了两次显著的洪水事件。与区域树轮、冰芯记录及文献记载的对比分析表明,洪水事件的发生与对应时期内暖湿的气候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3.
河道底泥的压缩性状是影响河道底泥环保疏浚设计及处置的一个关键因素,采集了4条河道的底泥,针对4种城市河道底泥和过氧化氢处理的底泥开展了一系列物理和压缩试验,研究河道底泥的压缩性状,探讨有机质含量对河道底泥压缩性状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大,河道底泥的压缩性状与底泥的物理性状密切相关,与无机质土类似,初始孔隙比和液限孔隙比是河道底泥压缩性状的两个关键控制因素。有机质对底泥压缩性状的影响可以归结于液限孔隙比的改变,有机质含量主要影响河道底泥的液限和比重,进而导致河道底泥重塑屈服应力σ''yr和压缩性状发生改变。有机质含量越高,液限孔隙比越大,压缩指数越大,呈现出的压缩性越高。  相似文献   

14.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集了南四湖4个湖区5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利用索氏抽提沉积物样品,抽提物经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分离,然后用GC/MS对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测定。在5个采样点检出14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在表层沉积物中总趋势是南部高于北部,以微山湖站位含量最高。南四湖表层沉积物中PAHs几乎全部由人类活动产生,源为煤炭燃烧、木材燃烧、石油类高温裂解及油类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总PAHs含量为229.17-609.94ng/g dw,属中上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湖泊环境的微生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和化学多样性,是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源泉。鄱阳湖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特征,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自然环境,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必然具备相对独特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生理生化特性,它们很可能具有一些不相同的代谢途径和次级代谢产物。因此有必要构建鄱阳湖环境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探讨微生物的多样性,并从鄱阳湖环境微生物中寻找高新活性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对艾溪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等色素进行了提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进行测定,根据各色素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揭示了艾溪湖300多年来的环境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 年来,艾溪湖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泊正在萎缩,其富营养化态势与该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的一系列人类 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X射线衍射对青藏髙原东北缘尖扎盆地加让剖面11.8~5.8 Ma的地层沉积物进行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加让剖面沉积物矿物组分主要包括碎屑矿物、碳酸盐矿物和黏土矿物。其中,以碎屑矿物居多,主要是石英、斜长石、云母类矿物(白云母、黑云母),及少量尖晶石、辉石类矿物(普通辉石、锰钙辉石及顽火辉石等)、金红石、刚玉、磁铁矿、钛磁铁矿、榍石、霞石,偶见锆石、石榴子石、锐钛矿; 碳酸盐矿物以方解石居为主,白云石占比较少; 黏土矿物中,绿泥石占比最高,还有少量赤铁矿、蛭石和沸石。以全岩矿物指标研究为主,结合加让剖面沉积相演化特点,并以磁化率变化为参考,进行系统的矿物学研究,获得了尖扎盆地在11.8~5.8 Ma蕴含的古气候环境演化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1.8~10.0 Ma,气候干冷期; 10.0~8.6 Ma,气候暖湿波动期; 8.6~6.2 Ma,气候温暖湿润期; 6.2~5.8 Ma,气候干冷期。在约10.0、8.6、7.2 Ma附近,主要矿物占比及组合特征有明显改变,当时的古环境状况发生急剧变化,可能揭示青藏高原东北缘在10~8 Ma期间广泛发生了一系列较强烈的构造运动,来源于周边山脉的剥蚀使得研究区沉积的近源物质增多,约7.2 Ma之后的古环境演化过程主要受青藏高原构造隆升以及全球气候变冷协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主要受沉积物磷含量及其形态所决定,而环境因子通过影响磷的形态转换及分布,可以显著地间接影响磷的释放强度及释放量。本文综述了pH、照度、DO及Eh、水力挠动、温度、水生生物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形态转化及释放量的影响。目前有关沉积物磷释放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化因素方面,有必要从生态角度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钻取自青藏高原南部大枪勇错冰前湖中的1.06m湖芯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磁化率、元素含量、碳酸盐和总有机碳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测定;在明确了沉积物来源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具体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结合沉积序列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结果,对湖芯中各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恢复了青藏高原南部枪勇错地区近千年来的冰川与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06m沉积序列年代跨度为自公元11世纪前后至今的逾千年时间;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枪勇冰川融水对冰川上部沉降粉尘颗粒的携带,而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及各组分含量与区域气候条件下枪勇冰川融化强度有密切关系;自公元11世纪至今,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环境温度总体呈现波动中逐渐升高的趋势,枪勇冰川随之逐渐融化退缩。具体来说,公元11世纪初,该地区环境温度较低,枪勇冰川融化较弱;公元11世纪中叶至13世纪初,该地区气候温暖,枪勇冰川融化较强;公元14世纪开始至18世纪中叶,该地区进入小冰期,枪勇冰川融化强度显著降低;自公元18世纪中后叶至今,该地区环境温度急剧升高,枪勇冰川呈加剧融化退缩趋势。  相似文献   

20.
沙湖水体富营养化限制性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确定沙湖水体富营养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根据沙湖2002—2004年水质监测资料,运用回归统计方法,选择氮、磷等8项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总磷、透明度与藻类叶绿素a呈显著线性关系,其中总磷和水温是沙湖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对富营养化成因进行分析表明,外源污染和内源释放是造成沙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且黄河水补给和地表径流是主要的外污染源.提出了沙湖富营养化的防治对策,为沙湖综合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