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综合利用甘肃花牛山铅锌硫化矿资源,着重进行了矿石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研究。查明了矿石中银的主要矿物种类、分布状态、工艺特征,以及提高伴生银回收率的途径和可能提高的幅度,为选矿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某铅-锌-银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蕾  李正要  马斌 《现代矿业》2009,25(1):33-36
利用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某铅-锌-银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查明了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测定了原矿中银矿物的粒度及其在不同磨矿细度条件下的解离度,并对矿石中银的物相进行了分析,阐明了选矿过程中各矿物的行为和影响选别的矿物学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选矿参数,提高银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某铅-锌-银矿银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矿石的化学组成,查明了矿石中银矿物的种类,测定了原矿中银矿物的粒度及其在不同磨矿细度条件下的解离度,并对矿石中银的物相进行了分析,阐明了选矿过程中各矿物的行为和影响选别的矿物学因素。研究结果有利于合理选择选矿参数,提高银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红钢  张丽彦 《矿冶》1997,6(4):42-48
用各种方法对大井锡多金属矿石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银的赋存状态及其工艺性质,阐明了对选矿工艺有影响的工艺矿物学因素,从而为提高银的选矿回收率提供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李崇德  郭可宁等 《矿冶》2001,10(2):27-30
研究了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及其浮选回收存在的问题 ,认为伴生银回收率低主要是尾矿中银的损失所致 ,其次是入选矿石的硫品位偏高和大幅度波动引起。试验表明 ,铜硫分步优先浮选工艺和中矿再磨都能提高伴生银的回收率 ;生产中采用等可浮工艺能较好实现伴生银的回收 ,1998年银的回收率达到 5 6 3%  相似文献   

6.
广东铅锌矿银品位较高,储量均可达中—大型。银的赋存状态主要以独立银矿物产出。银矿物种类繁多,粒度细小。主要银的载体矿物为方铅矿和闪锌矿,次为黄铜矿、黄铁矿、毒砂等。根据矿石中银矿物的嵌布特征、银元素在矿物中的分配以及对选矿产品考查的结果,提出了改善工艺流程,降低锌精矿、硫精矿中银的含量,可使伴(共)生银得到更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银工艺矿物学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0年代是银工艺矿物学空前繁荣的时代.银的赋存状态研究确认了独立矿物、晶格银、机械混入物三种存在形式,大多数研究证明银主要以独立矿物存在于载体矿物之中,银矿物工。艺性质研究查明了影响选矿回收效果的关键矿物学因素;银矿物种类、粒度和银在主要矿物中的分配,直接指导选矿工艺的改善.进入90年代,银工艺矿物学研究范围由伴生银矿扩展至单一银矿,同时加强了银氧化矿石、含银钨矿石和冶炼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论文针对某银多金属矿矿物组成种类繁多、矿石性质复杂、选矿难度大、选矿指标不理想等问题,开展了详细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了原矿矿物组成、有价组分种类、矿石结构构造及赋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报道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主要有价金属为铜铅锌银,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银金属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与方铅矿中,小型闭路试验成功实现该银铜铅锌多金属矿浮选分离富集,并获得了理想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9.
青海阿斯哈矿区金矿石选矿指标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由于缺乏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无法根据矿石的特点选择合理的选矿工艺,造成该矿石的选矿指标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严重影响了该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该矿产资源,提高选矿回收率。本文通过化学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分析等手段对该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硫化型矿石中平均金品位3.5g/t,银品位195.1g/t,氧化型矿石中金品位0.56g/t,银品位为<3g/t。金属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和褐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等。金主要有包裹金、裂隙金和晶隙金三种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银多金属矿矿物组成种类繁多、矿石性质复杂、选矿难度大、选矿指标不理想等问题,开展工艺矿物学研究,分析原矿矿物组成、有价组分种类、矿石结构构造及赋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主要有价金属为铜铅锌银,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银金属主要赋存于黄铜矿与方铅矿中,探索性浮选试验较好地实现该银铜铅锌多金属矿浮选分离富集。  相似文献   

11.
某铜铁银多金属矿中铜、铁品位分别为1.34%、41.09%,并伴生有益组分银,综合回收价值较大。矿石中的铜矿物主要以黄铜矿、黝铜矿形式存在,铜矿物原生粒度细;铁矿物主要为菱铁矿,多呈致密块状集合体形式存在;伴生元素银多以硫化物和难溶矿物包裹银形式存在。基于矿石特性,综合回收试验采用"自然pH值下浮选铜—铜尾矿中性焙烧—弱磁选铁"的工艺流程,创新性地以Mac-12与叔十二硫醇作为铜浮选组合捕收剂,实现了矿石中铜矿物及铁矿物的有效回收;同时矿石中伴生银矿物也得到了有效富集,综合回收指标优异。  相似文献   

12.
宝山西部铅锌银矿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宝山西部矿床是一个以Pb,Zn,Ag为主的多金属矿床,采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银在混合矿和氧化矿两种矿石中的矿物种类,粒度分布及嵌布特征,指出银主要以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在铅,锌矿物中,方铅矿为银的主要载体矿物。  相似文献   

13.
某含金矿石中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及银金矿,金品位为35g/t。为充分研究该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特性,通过化学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BPMA(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开发的工艺矿物学参数自动测量系统)等分析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化学物相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金的赋存状态、含金矿物的粒度、含金矿物解离度及影响金回收的矿物学因素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金主要以自然金和银金矿形式存在,粒度以细粒金、微细粒金为主,分别占72.96%、27.04%;金矿物的嵌存状态以连生金为主,占65.11%,次为单体金,占31.06%,另有少量的包裹金和晶间金,分别占3.75%和0.08%;研究结果对矿石分选工艺流程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丁雷雷  张威 《金属矿山》2018,47(11):86-90
甘肃某铅锌矿石中铅、锌、银、碳含量分别为0.90%、3.14%、25.63 g/t、6.30%,属于高碳铅锌矿石,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主要含碳矿物为方解石。方铅矿主要呈他形粒状不等粒嵌布,部分粒度细小者星散分布在矿石中,粒度粗大者多与闪锌矿、含银矿物紧密共生;闪锌矿主要呈他形粒状,基本不含银,少量以细粒星散状分布在矿石中,大部分粒度较粗,以团脉状、条带状、细脉状集合体形式存在。含碳矿物的存在会造成铅锌浮选分离困难,为解决该铅锌矿石的浮选分离问题,对此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3精的低碱度工艺流程优先选铅、1粗2扫2精工艺流程选锌,可获得铅品位为51.45%、铅回收率为85.26%、含银1 098.00 g/t、银回收率为64.17%、含锌4.89%的铅精矿,以及锌品位为53.38%、锌回收率为91.14%、含银84.87 g/t、银回收率为17.73%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5.
江西某铅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出发,在查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矿物组成以及嵌布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矿石特性,采用优先浮选的原则流程进行选矿试验,从含铅2.12%、锌2.89%的原矿中获得产率2.72%、品位73.76%、回收率为95.92%的铅精矿和产率为4.12%、品位59.75%、回收率为90.04%的锌精矿。原矿中银、镉主要富集在铅精矿与锌精矿中,银、隔得到了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6.
提高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矿床伴生贵金属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某矽卡岩型多金属硫化矿床,其伴生贵金属的回收价值远大于原矿中所含其它有用矿物的回收价值,且原矿中各矿物交代共生,嵌布关系复杂,尤其是大部分的银矿物呈多种形式毗连镶嵌、包裹于各矿物晶格之间及独立矿物的边缘。针对以上特性,在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优先浮选依次分离得到铜精矿、铅精矿、锌精矿的基础上,改进选矿流程工艺,强化磨矿工艺并采用银活化剂LD对粗精矿进行诱导活化浮选,极大地提高了各含贵金属精矿的价值及伴生银的总回收率,银的总回收率达到了86.32%。该研究对国内同类型矽卡岩型伴生银矿山的工业生产改造提供了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谢卓宏  梁冬云 《金属矿山》2018,47(4):121-125
青海五龙沟金矿石贵金属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金品位为2.43 g/t,伴生低品位银,属于微细粒—超微细粒浸染型含碳、砷的极难选冶金矿石。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X荧光分析法、化学分析、矿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及MLA矿物自动定量系统等手段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及金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矿石有价元素为金、银,有害杂质砷、碳含量较高,含金矿物主要有自然金及方锑金矿、黑铋金矿、碲金银矿等;(2)金粒大多数呈显微、超显微分散状态包含于毒砂及斜方砷铁矿中,其次包含于绢云母、绿泥石和石英等脉石矿物中,少数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连生或包裹,显微镜中可见金不多,粒度大多小于1μm;(3)金嵌布粒度以微细粒为主,98.45%金粒粒度小于0.04 mm;黄铁矿、毒砂和磁黄铁矿的嵌布粒度以中细粒为主,均处于浮选的适宜范围;(4)金的选矿回收与硫砷化物的回收密切相关,尤其是要重视毒砂的回收。研究结果可以为该金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云南某复杂难选混合铅锌矿多金属资源矿石成分和结构构造复杂, 各矿物间互相紧密镶嵌, 且粒度分布细。原矿中硫化铅矿物占40.70%,氧化铅矿物占43.50%, 另有15.16%的磷(砷钒)氯铅矿。硫化锌矿物为70.44%,试验矿样为硫化-氧化混合铅锌矿石,矿石性质复杂,矿石氧化率高,铅锌元素分散分布,要分选出单一金属的合格精矿同时回收率相对较高极为困难。试验研究针对矿石特性,将矿石中的硫化矿、氧化矿分类选别与富集,分别产出锌精矿、铅锌精矿、氧化铅精矿三种精矿产品,同时伴生的银矿物分别在铅锌精矿及氧化铅精矿中得到富集。通过多金属矿石选矿分离技术研究,使该复杂、难选硫化-氧化混合铅锌矿石及其伴生矿产资源得到综合回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湿法冶炼锌渣中银的工艺矿物学及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湿法冶炼锌渣中的银进行工艺矿物学和浮选回收研究,查明该锌渣由10余种矿物组成,主要银矿物为自然银、金银矿,主要金属矿物为铁酸锌和黄铁矿,主要非金属矿物为毒砂、残余石英、长石、绿泥石。此矿渣矿石性质特殊、嵌布关系复杂,属于较难选矿渣。经采用混合浮选法流程试验,在含银80 g/t品位下,获得银精矿含银6517.50 g/t、回收率71.57%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