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2):111-117
为有效利用大鲵加工副产物大鲵皮,研究了大鲵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条件。采用化学发光法,以羟自由基清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分别研究了酶的种类、酶添加量、酶解pH、温度和时间对大鲵皮胶原蛋白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大鲵皮胶原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工艺,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即酶添加量7000U/g,pH 8.5,温度55℃,时间4h,在此工艺条件下,大鲵皮胶原蛋白抗氧化肽清除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83.15%。  相似文献   

2.
对超声辅助胃蛋白酶酶提鳙鱼鱼鳞胶原蛋白工艺进行研究。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目标,以超声波功率、超声时间、固液比、胃蛋白酶用量、酶解液pH和酶提时间等6个工艺参数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参数为:超声波功率420 W、超声时间30 min、固液比1∶15(g/mL)、胃蛋白酶用量6%、酶解液pH 1、酶提时间3 h。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为56.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的表征及氨基酸分析仪的分析表明,产品为Ⅰ型胶原蛋白,其氨基酸成分和含量与典型的哺乳动物和鱼类胶原蛋白基本一致。超声辅助酶解使胶原蛋白的提取率比常规酶解提高了87%左右,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联合技术。  相似文献   

3.
响应曲面法优化碱性蛋白酶提取林蛙残体胶原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取林蛙油后的剩余林蛙干残体为原料,通过碱性蛋白酶法提取胶原蛋白。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对影响胶原蛋白提取pH 值、加酶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4 因素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得出最优酶提取工艺条件,并根据实际生产优化为:pH10、加酶量1.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5h,在此工艺条件下,林蛙残体胶原蛋白提取率为55.38%,胶原蛋白成品的纯度64.15%。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林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并对其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在优化林蛙皮脱色、脱脂预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酶解制备林蛙干皮胶原蛋白的工艺,并采用紫外扫描、红外扫描和凝胶电泳技术对所获林蛙干皮胶原蛋白进行初步特征鉴定。结果发现林蛙干皮最佳预处理工艺条件为:室温下用含有1.0%H_2O_2的0.15 mol/L NaOH脱色12 h,10%正丁醇按料液比1:75脱脂5 h;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胃蛋白酶添加量为5%、酶解时间为3.5 h、酶解温度为50℃、酶解料液比为1:45;在此参数条件下,实际林蛙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则为94.89%,并且林蛙皮胶原蛋白具有Ⅰ型胶原蛋白的特征。该研究为林蛙皮胶原蛋白的提取提供了实验依据,为林蛙皮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鱿鱼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胶原蛋白,用正交实验对鱿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添加量为2000U/g,料液比为1:15,酶解时间14h,酶解pH为1时胶原蛋白提取率最高,最佳工艺下平均提取率为39%。  相似文献   

6.
以可口革囊星虫为原料提取胶原蛋白,以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优化复合酶酶解制备可口革囊星虫胶原蛋白抗氧化肽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选用酶筛选试验中多肽抗氧化活性较高的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进行单酶和复合酶试验,最佳方案确定为木瓜蛋白酶与中性蛋白酶复合酶解。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确定复合酶添加量(U/g)、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h)为自变量,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并参考实际因素,确定复合酶酶解的最优条件是:复合酶添加量8135 U/g、酶解温度51.6 ℃、酶解pH6.4、酶解时间4.2 h,在此条件下酶解制备的胶原肽总抗氧化能力为(1.333±0.021)μmol/mL,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78.75%±0.94%。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外消化法测定大鲵皮体外消化率;使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实验,优化大鲵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并对胶原蛋白冻干样的功能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的大鲵皮,其体外消化率高达96.66%;以加酶量、超声时间和提取时间为三因素,胶原蛋白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设计优化大鲵皮胶原蛋白提取率,其最优化参数为加酶量1000 U/m L料液、提取时间33 h以及超声时间12 min,此条件下最优大鲵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为71.94%,与模型预测值(73.32%)较一致;在20℃、相对湿度43%和81%条件下,大鲵皮胶原蛋白能长时间保留20%水分;大鲵皮胶原蛋白在0.4 g/100 m L浓度,溶液p H7以及溶液盐离子浓度为1.25 mol/L时有最佳起泡性;当溶液p H4,盐离子浓度为0.25 mol/L时鲵皮胶原蛋白有最佳乳化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提取鮟鱇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优工艺,以鮟鱇鱼皮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液料比、加酶量和酶解时间3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再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RSM),制备胃蛋白酶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鮟鱇鱼皮胶原蛋白最优提取工艺条件是4℃、液料比18:1、加酶量3%、提取时间48h,此条件下鮟鱇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为2.11%;氨基酸分析得鱼皮中Arg和Tyr含量分别为16%和18%;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PSC的热收缩温度为48.9℃;SDS-PAGE电泳显示胶原蛋白基本保留了三股螺旋结构;电子显微镜(SEM)扫描显示PSC呈多孔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对大鲵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木瓜蛋白酶为实验用酶;采用中心组合实验(CCD)对酶解工艺进行优化,确定酶解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w/w),酶添加量为6800 U/g,p H5.8,酶解温度为50℃,酶解时间为130 min,在优化条件下大鲵油提取率为93.52%。对水酶法提取的大鲵油进行理化、感官分析,结果表明粗制大鲵油产品质量达到SC/T3502-2000二级粗鱼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鮟鱇鱼皮为原料,以料液比、超声时间、加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提取pH为实验因素,用超声-风味酶法和超声-碱性酶法分别提取,并利用正交试验确定鮟鱇鱼皮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风味酶法提取鮟鱇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80 min,酶解时间5 h,风味蛋白酶5000 U/g,酶解温度40℃,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为3.54%±0.21%;超声-碱性酶法提取鮟鱇鱼皮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80 min,酶解时间6 h,碱性蛋白酶4000 U/g,酶解温度45℃,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提取率为3.25%±0.68%,其中酶解时间比超声-风味酶法多1 h,但胶原蛋白提取率却不及超声-风味酶法。综上,选取超声-风味酶法提取鮟鱇鱼皮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1.
以青鱼鱼皮为原料,考察超声波功率、超声波处理时间、加酶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H值对胶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对青鱼鱼皮胶原蛋白提取工艺进行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00 U/g、pH 7.5、酶解温度40℃、超声波处理时间50 min,胶原蛋白的提取率达45.3%。  相似文献   

12.
胶原蛋白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生物功能的结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行业。本研究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以虹鳟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细菌海洋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进行了优化,探讨了酶法提取虹鳟鱼皮胶原蛋白的新工艺。结果表明:细菌海洋酶M的提取率优于细菌海洋酶L;当酶剂量为1.2%、酶解时间80 min、酶解温度55℃、酶解pH 9时,虹鳟鱼皮胶原蛋白提取率最佳,为26.1%。以废弃虹鳟鱼皮作试验材料,可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并提高水产品废弃物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3.
为高效获得胶原蛋白,以鮟鱇鱼鱼皮为原料,以风味蛋白酶添加量、碱性蛋白酶添加量、超声时间、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pH值为试验因素,采用超声-双酶法和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利用正交试验确定胶原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较好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 000 U/g,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 000 U/g,超声时间70 min,酶解时间5 h,酶解温度50℃,在此条件下得到胶原蛋白提取率为(8.86±0.64)%;双酶法提取胶原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风味蛋白酶添加量5 000 U/g,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 000 U/g,酶解温度55℃,p H8.0,在此条件下得到胶原蛋白提取率为(4.55±0.20)%,其中风味蛋白酶添加量比超声-双酶法多2 000 U/g,且胶原蛋白提取率比超声-双酶法低4.31%。综上可知,选取超声-双酶法提取鮟鱇鱼皮胶原蛋白。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优化草鱼鱼鳔酶溶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草鱼下脚料鱼鳔中胶原蛋白的提取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胃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鳔胶原蛋白。探讨加酶量、提取时间和液料比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提取草鱼鱼鳔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40mg/g、提取时间48h、液料比80:1(mL/g),在此工艺条件下胶原蛋白实际提取率为17.82%,与模型预测值(18.04%)接近。方差分析显示,模型可靠,3个因素均对草鱼鱼鳔胶原蛋白的提取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法从芡实壳中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酶解温度、酶解时间、纤维素酶添加量及溶液pH 4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3 h,加酶量3.0%,溶液pH4.0,在此条件下得到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可达2.45%。  相似文献   

16.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黑豆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以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因素筛选,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评价了料水比、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和酶解时间5个因素对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水比1∶25 (g/mL)、酶添加量2.2%、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7 h、酶解pH 5.0,在此条件下,黑豆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38.40%。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4):209-213
为增加兔产业产品附加值,开发新型原料胶原蛋白产品,以兔皮为原料,采用酶法提取胶原蛋白。以胶原蛋白提取率为指标,研究胃蛋白酶用量、酶解液p H和酶解时间3个因素对胶原蛋白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胶原蛋白较优提取条件。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优条件为酶解液p H值为1.9,酶解时间为4 h,胃蛋白酶用量为1%(w/w),在此条件下,胶原蛋白的提取率为(94.17±0.57)%,纯度为(86.12±0.15)%。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结果表明,兔皮胶原蛋白主要由α,β和γ3种亚基组分组成,为Ⅰ型胶原蛋白;差示量热扫描结果表明该胶原蛋白的热变性温度为44.59℃,热焓值为1.386 8 J/g,具有较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以蛋白水解度和羟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采用胰蛋白酶法提取秘鲁鱿鱼皮中的胶原蛋白肽,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鱼皮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工艺条件,同时测定了鱼皮的基本组成成分.结果表明,加酶量5%,酶解时间7h,酶解温度50℃,pH值8.0,酶解效果最好.此条件下,鱿鱼皮胶原蛋白肽的水解度为26.1%,羟自由基清除率为83.3%,在医用保健食品和抗衰老美容护肤产品上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柳叶蒿为原料,对酶法辅助提取柳叶蒿挥发油的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H值、液料比等多个因素对柳叶蒿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加酶量100 U/g原料,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溶液pH4.8。在此条件下,柳叶蒿经纤维素酶预处理后,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与未经过酶处理直接提取挥发油相比,挥发油提取率提高了0.48%。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杏鲍菇抗氧化物的酶法制备工艺,以杏鲍菇为研究对象,筛选得到2种效果最好的酶(纤维素酶和胃蛋白酶),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温度、pH、胃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加酶量,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杏鲍菇抗氧化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发现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2℃、酶解pH 3.44、胃蛋白酶加酶量6 848.82 U/g、纤维素酶加酶量9 487.16 U/g, DPPH·清除率可达72.2%。该工艺采用复合酶法能很好地制备杏鲍菇抗氧化物,为杏鲍菇深加工产品增添一种新的产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