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聚氯乙烯(PVC)糊树脂、Dinch增塑剂、聚酯增塑剂等其他助剂制备低迁移量环保密封圈。研究了PVC糊树脂的聚合度、发泡剂含量、加工温度和胶料存放时间对密封圈耐迁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方法相同、颗粒形态相近的条件下,随着PVC糊树脂聚合度的提高,树脂吸收增塑剂的能力变强,密封圈的耐迁移性能随之提高;随着添加的发泡剂含量的增加,密封圈的泡孔变大且数量增加,与模拟液的接触面积变大而导致增塑剂迁移量变多;加工温度为195 ℃时制备得到的密封圈的增塑剂迁移量较少,加工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会使密封圈部分结构受到破坏或者塑化程度过低,体系内游离的增塑剂含量较多;随着胶料存放时间的延长,密封胶的稳定性降低,密封圈的耐迁移性能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2.
聚酯增塑剂是极性高分子聚合物,与PVC有很好的相容性,加入PVC配方内,都能使PVC塑化时间有不同程度的提前,作为一种配方原料与助剂,常和DOP、环氧大豆油复配并用,由于聚酯增塑剂具有较强极性,与DOP在配方中亲和性还和其他的液体增塑剂产品的特性有关,当聚酯增塑剂用于PVC制品中能起到了吸引和固定其他增塑剂不向PVC制品的表面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龙清平  侯勇  张薇 《广东化工》2016,(24):72-74
以己二酸、2-甲基丙二醇为原料,在混合固体酸催化下,以辛醇进行封端,通过控制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温度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酯。将合成的聚酯增塑剂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复配使用对PVC制品进行实验,考察了增塑剂配比、聚酯分子量对PVC制品中DBP耐移动性和耐溶剂抽出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200℃、醇组分过量10%时合成的聚酯增塑剂的数均分子量达到4000以上。聚酯增塑剂与DBP复配应用于PVC塑料,能够降低PVC中DBP分子的迁移量和溶剂抽出量,从而大大提高了PVC材料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聚氯乙烯(PVC)制品中含一定量的增塑剂成分,增塑剂在制品的加工和使用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迁移和扩散问题。由于增塑剂与聚氯乙烯分子链段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因此从物化性质上讲,增塑剂的迁移和扩散成为必然。增塑剂的迁移和扩散可使PVC制品物化性能下降,同时可形成制品表面及接触物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会给环境、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增塑剂迁移和扩散问题成为制约PVC制品广泛应用的障碍。本文讨论了聚氯乙烯中增塑剂迁移和扩散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影响增塑剂迁移和扩散的主要因素以及增塑剂迁移和扩散解析模型,归纳总结了多种能有效抑制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和扩散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重大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塑料》2018,(5)
增塑剂是软质聚氯乙烯(PVC)中最重要的一类助剂,然而由于增塑剂分子与PVC分子链间无化学键相连,在PVC制品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增塑剂分子不可避免地从PVC制品中发生迁移或扩散,不仅使PVC制品的物化性能下降,还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由增塑剂迁移扩散所带来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急需得到解决。当前,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正通过对增塑剂进行共价键接枝改性的途径以及向PVC基质中添加外加剂等非共价键的途径抑制增塑剂的迁移。文章重点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通过共价键及非共价键途径抑制增塑剂迁移扩散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望了采用绿色经济合成路径、优化增塑配方等方式抑制增塑剂迁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涛  于同利 《塑料助剂》2009,(5):13-15,27
讨论了聚氯乙烯(PVC)中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危害性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影响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增塑剂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环境温度、增塑剂含量、介质和时间。归纳总结了各种能有效抑制PVC中增塑剂抽出及迁移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研究成果,主要为添加聚酯增塑剂、添加纳米粒子、使用离子液体、表面改性、表面交联、表面喷涂防护涂层等。  相似文献   

7.
利用增塑剂DEHP的皂化反应,采用膜/肉接触的比色管模式和气相色谱法,研究了温度、时间、脂肪含量和加工方式等因素对PVC膜中的增塑剂DEHP向广式腊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脂肪含量的增加,DEHP向肉中的迁移量均会增大;在紫外照射、微波辐射和高温蒸煮等条件下,DEHP的迁移量也会增加,其中微波辐射的作用较为明显,如微波照射18 s后,DEHP的迁移量高达189.3342 mg/kg,紫外光照射48 h后,迁移量是173.5921 mg/kg。同时研究了DEHP迁移溶出后,PVC膜的拉伸性能、断裂伸长率、透氧率和透湿率等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增塑剂DEHP迁移溶出后,PVC膜的阻隔性和力学性能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迁移量的增大,其PVC膜的拉伸强度逐渐升高,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PVC膜的透氧率和透湿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盐用PVC苫盖薄膜中的增塑剂在卤水中的迁移情况及时间、盐度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以及增塑剂迁移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极性较大的增塑剂制作的PVC薄膜不如采用极性较小的增塑剂制作的在卤水中耐迁移。  相似文献   

9.
PVC薄膜中增塑剂在水环境中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PVC中的增塑剂在水中的迁移情况及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增塑剂迁移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粉煤灰/PVC复合材料流变性与力学性能调控规律,考察了增塑剂和粉煤灰对体系流变性和剪切黏度影响,以及增塑剂量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关系,确定了制备粉煤灰/PVC复合材料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粉煤灰/PVC共混体系流变性与粉煤灰和增塑剂的添加量密切相关,加入增塑剂可有效降低PVC剪切黏度,有利于制备高填充量的粉煤灰/PVC复合材料。在增塑剂添加量为30%(质量分数)、注塑温度为190℃条件下混炼12 min,制备得到粉煤灰填充量为75%的复合材料,其拉伸强度为7.2 MPa,弯曲强度为28.3 MPa。  相似文献   

11.
江炜  刘江涛 《广东化工》2012,39(6):325-326,328
文章应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研究了[bmim]PF6增塑PVC糊树脂膜中的[bmim]PF6在水环境及低酒精含量模拟溶剂(15%乙醇-水溶液)中的迁移规律,同时研究了[bmim]PF6迁移对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和温度对[bmim]PF6向水环境中迁移均有加速效应,在中性条件下迁移量较小,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迁移量较大。[bmim]PF6在低酒精含量模拟溶剂中与浸泡在去离子水中的薄膜迁移量相比,迁移量明显降低。增塑剂迁出后PVC糊树脂膜的断裂伸长率降低,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均升高,可望用于医疗制品的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聚氯乙烯(PVC)制品中传统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OP)、对苯二甲酸二辛脂(DOTP)和环保增塑剂柠檬酸三丁酯(TBC)、乙酰柠檬酸三丁酯(ATBC),在42 °、46 °、55 °白酒中的迁移规律,并用Gaussian 03程序对其结构进行模拟计算,探讨了分子结构影响增塑剂迁移行为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与介质接触时间的延长、白酒度数的增大,增塑剂的迁移率逐渐增大;不同种类分子结构的增塑剂的迁移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增塑剂分子的偶极矩越大,其分子极性越强,增塑剂与PVC相容性就越好,其迁移率越小;几种增塑剂中,迁移率大小为:TBC>ATBC>DOP>DOTP。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改变增塑剂添加量,制备了不同增塑剂含量的PVC电缆料,并测试了其体积电阻率,得到PVC电缆料体积电阻率随增塑剂添加量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不同厂家的PVC树脂制样并进行测试,考察了增塑剂含量变化对不同厂家PVC体积电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 软质聚氯乙烯(以下简称软质PVC)是在聚氯乙烯中添加具有极性和非极性的低分子物质——增塑剂,由此得到柔软性的制品。 被增塑的软质PAC由于价格便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透明性,并且能根据增塑剂添加量多少,自由地改变其硬度,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制造薄膜、片材、制革、软管、机器部件等。1982年软质PVC的总生产量达到58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层挤出工艺制备了9、81层PVC片材,采用热重分析法考察了其热稳定性,采用热烘箱法考察了其增塑剂迁移变化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其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果表明:与普通PVC片材相比,经过微层挤出后的PVC片材的热稳定性与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增塑剂迁移变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增塑剂对旋转模塑用PVC增塑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增塑剂种类及用量对旋转模塑用聚氯乙烯(PVC)增塑糊粘度及其粘度稳定性、脱气性能、凝胶化性能的影响及温度对凝胶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自身粘度较小且溶剂化能力较弱的增塑剂及随增塑剂用量增加,PVC增塑糊粘度下降、粘度稳定性逐渐变好,有利于PVC增塑糊的排气性能提高,延长PVC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及时间可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控制凝胶化过程,以期获得制品所需性能。  相似文献   

17.
软质PVC交联对增塑剂迁移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软质PVC交联前后,对苯二甲酸二辛酯(A)、乙酰柠檬酸三正丁酯(B)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C)三类增塑剂在40℃橄榄油浸泡环境中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不管PVC是否交联,A、B、C三类增塑剂的迁移率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呈总体上升趋势;在浸泡的前24 h,迁移率迅速上升,当浸泡时间超过192 h后,迁移率上升逐渐趋于平缓.PVC交联对各类增塑剂的迁移均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其抑制作用越明显;当凝胶含量为最大值、增塑剂达到最终的迁移平衡时,均能降低约30%的增塑剂迁移率.几类增塑剂中,B 增塑剂迁移率>C增塑剂迁移率>A增塑剂迁移率;PVC交联对A、B、C三类增塑剂之间迁移抑制率的影响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2,5呋喃二甲酸为基体分别与反式2己烯醇、正己醇反应,制备出不同分子结构的生物基增塑剂。通过冲击、拉伸测试并结合动态力学分析考察增塑剂分子结构及添加量对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毛细管流变仪考察增塑剂分子结构及添加量对PVC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均能提高PVC材料的冲击强度,且2,5呋喃二甲酸二正己酯(DNHFDC)增塑效果优于2,5呋喃二甲酸二(反式2己烯)酯(DT2HFDC);当添加量为10份(质量份,下同)时,以DNHFDC为增塑剂的PVC材料比添加等量DOP时的冲击强度提高了0.28 kJ/m2,拉伸强度降低了4.2 MPa。  相似文献   

19.
在PVC薄膜表面施涂较多的压敏粘合剂可抑制增塑剂通过软PVC薄膜向聚合物覆盖层迁移。如认真弄清影响增塑剂迁移的机理,便能设计出软质PVC薄膜用的压敏粘合剂。 研究出适宜的分析方法,就能获得认识增塑剂迁移过程及其对聚合物粘合剂性能参数影响的丰富的信息。通过以揭示迁移机理为重点的研究,便能开发出软质PVC薄膜上接触后也能较好地保持其特性的水性丙烯酸型压敏粘合剂。  相似文献   

20.
加有DOP之类“单体”增塑剂的聚氯乙烯(增塑PVC),虽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并能制成适宜柔韧性的制品,但由于“单体”增塑剂易挥发、迁移、析出或被抽出,其制品难免存在耐久性差的缺点。耐久性的高分子增塑剂,如丁腈橡胶(NBR),常用作PVC的改性剂。据说往掺混NBR的PVC-鞋底配方中加进氯化聚乙烯(CPE),可改善低温挠曲强度和耐磨性。为得到综合性能好的增塑PVC基本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