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紧急停车系统是为生产过程的安全而设置的。介绍了紧急停车系统的发展概况及紧急停车系统的设置原则,提出了紧急停车系统的评估方法,着重描述了紧急停车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简述了紧急停车系统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简单介绍了几种结构的紧急停车系统的性能,结合实际给出了紧急停车系统的设置方法,并提出了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王丛旭 《焊管》2011,34(2):30-32
分析了目前螺旋埋弧焊管精焊生产线上所用内外焊焊缝激光跟踪系统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精焊焊缝纠偏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于PROFIBUS工业总线可编程控制器PLC在内外焊焊缝激光跟踪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系统架构和系统功能。描述了该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系统控制程序的设计及调试。试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控制功能较为完善,操作方便,保障了精焊内外焊缝激光跟踪系统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单点系泊系统正式投入海洋油气开发以来,单点系统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出现了多种类型的单点系统,其中以悬链腿锚泊系统、外转塔系泊系统、内转塔系泊系统最为常见。本文对主要的、实际投入生产运营的可解脱内转塔单点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目前全球可解脱单点系统的主要供应商及其专利产品进行了介绍和比较,还介绍了内转塔单点系统关键技术,以供国内单点系统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含油气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国内外含油气系统的研究历史,阐述了含油气系统的研究现状及不同学者对含油气系统所下的定义,介绍了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列举了几个含油气系统研究与评价的实例,指出了含油气系统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单元,即反再系统(反应器再生器系统)、分馏系统、吸收稳定系统和能量回收系统等部位的腐蚀。反再系统主要是高温硫腐蚀和环烷酸腐蚀,分馏系统和吸收稳定系统主要是湿硫化氢腐蚀,而能量回收系统主要是高温腐蚀和硫酸露点腐蚀。分析了这几个主要系统的腐蚀部位和腐蚀机理,提出了工艺防腐蚀和材料防腐蚀措施,并就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给出了防腐蚀建议。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顶部驱动钻井装置产品数据管理原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数据库 ,研究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的存储模型 ,建立了产品数据管理原型系统的基本框架。通过定义审批流程的操作 ,建立了原型系统中审批发放流程的过程模型 ;研究了CAD系统与产品数据管理系统间的接口集成 ,提出了集成的解决方案 ,保证了CAD系统与PDM系统间保持一致的产品结构树。在应用集成模块中实现了Proe2 0 0 1和产品数据管理原型系统之间的集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个基于CSCW的动态分析系统的设计及其实现。该应用系统采用了多层Client/Server结构。阐述了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CSCW系统的作用,描述了CSCW系统的功能模型和系统模型,最后介绍了CSCW在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采系统效率偏低的现状,结合目前国内外提高抽油机井系统效率的措施和方法,从地面和井下两个部分论述了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油田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低的原因和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及系统效率的分布规律.最后,提出了提高抽油机系统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火气系统是气体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的集成,它在国外的石化工程中是一种标准配置的消防系统。通过与困外工程公司的合作,基本了解了国外火气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构成、设备选型等详细信息,通过对国内几个石化工程火气系统进行不同的设计尝试,实现了不同于国外标准火气系统的系统方式,但也遇到了不同的难题。主要在于国内只有独立的气体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设计、验收规范,只有两个独立系统的设备制造检验标准,特别是国内石化工程企业对气体报警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的管理使用和维护要求也不同于国外。通过国内外实际工程案例和消防验收经验,提出了石化企业火气系统的设置应用策略,给出了推荐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顾诚彪 《高桥石化》2001,16(1):37-39
介绍了紧急停车系统的发展概况及设置原则,提出了紧急停车系统的评估方法,简单分析了几种结构紧急停车系统的性能,并提出了紧急停车 系统的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是四川盆地内的天然气储层之一,该碎屑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在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 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该区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序列以及孔隙演化模式。研究结论如下:①随压实作用的不断增强,孔隙度呈持续下降的趋势;②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砂岩孔隙度降低,而溶蚀作用则增加了孔隙度;③该区的孔隙构成主要是环边绿泥石剩余原生粒间孔以及溶蚀形成的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泥质杂基溶蚀粒间孔,伊利石黏土中微孔以及由压实压裂、压实滑动和构造动力所形成的微裂缝孔;④勘探中既要注意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对储层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重视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物形成、碎屑(主要是长石)及其填隙物溶蚀作用等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腐蚀性流体作用及入井工具对套管损伤等原因,套管会出现腐蚀或穿孔的问题,严重影响后续海上调整井作业及增产措施的实施,同时对海上油气井的安全生产形成威胁.研究设计了 一种新型套管回接器,并对回接筒密封、篮式卡瓦、扶正引鞋、加长筒及配套辅助装置进行了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套管回接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古潜山储集层描述方法及在CB 30潜山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广军 《石油物探》2002,41(4):466-469
古潜山油气藏由于其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引起人们对该类油气藏勘探开发的重视,在古潜山油气藏的勘探开发中,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一般都比较严重,储集层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预测和描述是勘探的关键,也是其难点之所在,合成声波测井技术能够利用地震资料空间密集和连续的优势,在综合分析和建立可靠地质模型的基础上,对古潜山储集层的分布作出比较准确和符合地下实际地质情况的预测描述,该方法简便易行,并且在CB30等潜山的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论储层评价中的五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空隙空间结构(孔隙、裂缝和溶洞)十分复杂,完全破坏了传统的储层四性关系,在储层评价中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该技术的发展。为此,从展示这些矛盾的根源入手,进行了大量的实例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研究表明,复杂空隙结构储层中常见孔隙度与渗透率、孔隙度与含水饱和度、绝对渗透率与有效渗透率、电性与含油气性的矛盾,其孔隙的类型、孔喉大小、裂缝产状等因素是造成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储层空隙空间几何特性的概念,并分别探讨了定量或定性描述孔隙、裂缝、溶洞几何特性的方法:①孔隙。孔、喉大小与岩石结构和物性、含流体性质的关系;孔隙类型与含流体性质及测井响应特性的关系。②裂缝。产状与孔隙结构指数(m)的关系;径向延伸与深浅探测电阻率的关系;张开度与裂缝渗透率的关系;产状与储层基质岩块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发育指数与岩性的关系。③溶洞。大小、连通状况与m值和3种测井(中子、密度、声波)孔隙度的关系;充填程度与测井响应特性的关系。所建立的储层空隙空间几何特性与岩性、物性、含流体性和电性的五性关系,从根本上提高了复杂储层(如碳酸盐岩等)评价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豆油及石脑油蒸汽裂解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油和石脑油为原料,分别进行了蒸汽裂解实验,考察了温度和水油质量比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脑油和大豆油生产乙烯、丙烯以及丁二烯时,产品收率变化趋势相同,随着裂解温度和水油比的升高,乙烯收率均增加,丙烯和丁二烯收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裂解温度为750℃,水油比为0.8的条件下,大豆油的乙烯收率为22.8%,丙烯收率为9.5%,丁二烯收率为4.3%;石脑油的乙烯收率为21.8%,丙烯收率为14.2%,丁二烯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16.
以辽河渣油为原料,考察了脱金属剂在超声波作用下脱除渣油中金属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脱金属剂在超声波作用下的脱金属效果优于无超声波作用,CHJ脱金属剂脱除钙的效果较佳,EHJ脱金属剂脱除镍的效果较佳。最佳脱除金属的条件为:超声波频率28kHz,声强10W/cm2,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5min,脱金属剂加入量2000μg/g。在以上条件下,CHJ脱金属剂的脱钙率可达85%,EHJ脱金属剂的脱镍率也高于85%。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外丛式平台井、大斜度长水平井数占比逐步攀升,大部分油气田已步入生产开发中后期,采油、修井作业任务频繁,对现场作业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现有采油、修井机以及连续管作业设备进行平台井采油、修井作业时存在频繁运移、拆装调整井口设备、作业劳动强度大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可适应采油、修井及其它常规作业工艺的轨道式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该作业机采用双轨道撬装形式,可实现井口设备快速运移、拆装及高度和水平方位调整,连续管装备与井口支架可同时实现修井及采油作业配套设备快速转换等。应用结果表明:轨道式一体化连续管作业机整体操控运行灵敏且满足作业要求,配套设备拆装自动化程度高,修井采油作业工艺设备实现快速转换,减轻了现场人员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8.
�꾮���´����������о���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钻井导致储层损害的研究包括室内试验研究和现场评价研究两方面。室内研究的目的在于弄清导致储层损害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保护储怪措施,如有针地性地选择有昨于保护储层的钻井液以及对现用的钻井液进行评价。文章从储层损害机理、模拟装置的研制、保护技术研究和评价标准制定等方面,对储层损害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总结和分析了钻井导致储层损害的试验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结论:(1)油层损害机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役压力管道安全可靠运行是目前世界各国油气储运业界普遍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而在役压力管道腐蚀剩余强度评价则是为保障在役压力管道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工作,其评价结论直接为管线运行的操作工艺,运行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指导管道安全生产管理,文章简述国内外在役压力管道腐蚀剩余强度评价工作进展情况,然后着重介绍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长输管道检测中心对龙苍线,佛两线,克乌线及濮临线等多条油气输送管道进行剩余强度综合评价的方法和经验,包括不同形貌即平面性,体积性缺陷定量及剩余强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黔西-滇东5套镜煤及其有机溶剂二级抽余物的压汞和等温吸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了原煤及其有机溶剂抽余物孔隙结构、吸附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抽提作用改变了镜煤孔隙结构,二硫化碳一级抽提煤岩孔结构改造受煤级控制,在煤级第二次跃变之前表现为增孔效应,之后表现为扩孔效应;苯二级抽提总体表现为扩孔效应。抽提作用同样改变了镜煤吸附性,改变方向和幅度取决于煤化程度的高低,在第二次煤化作用跃变之前,有机溶剂抽提作用增强了煤岩吸附性;在第二次煤化作用跃变之后,抽提作用减弱了煤岩吸附性。发现镜煤抽余物的吸附能力变化率与其微孔表面积变化率和孔容变化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总孔、大孔、中孔和过渡孔孔容变化率总体成负相关关系,与其表面积变化率总体也成负相关关系。认为第二次煤化作用跃变对镜煤抽余物孔隙结构和吸附性改变起关键作用;同时佐证了煤岩吸附气体主要通过微孔表面实现。研究还注意到,有机溶剂的抽提作用对煤孔隙结构乃至吸附性的改造可能与煤岩微观层次的大分子结构相关,其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