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专栏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专栏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3.
2002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出台不仅将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扩展到40片,而且明确提出北京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与文化遗产,应高度重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北京旧城区的更新与发展问题受到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总结以往北京旧城保护与建设相关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城市文化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重在提出建立北京旧城新形象的两大策略。  相似文献   

4.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专栏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明确提出整体保护北京旧城,包括"保护旧城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和"保护北京特有的‘胡同-四合院'传统的建筑形态"1.与北京旧城其他需要保护的内容相比,"胡同格局"与"胡同-四合院"建筑形态所共同组成的"胡同-四合院"系统,一直是北京旧城保护的难点之一.究其原因,不但有思想认识和政策体制方面的问题,也存在具体操作中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困难,并同时反映出我国学术界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上的困惑和保护技术方法上的现况.  相似文献   

6.
西城宣南地名分级保护名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二十四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确定,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旧城地名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规模城市改造过程中,保护仅存的地名更显得重要。2010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原宣武区为试点,开展旧城地名文化遗产分级保护研究,这是对北京旧城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一次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北京古村落保护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 回顾近十年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重点在旧城,1999年底通过了第一批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全部位于旧城区内;2002年,完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3年启动了第二批15片保护区,其中5片在旧城区,10片在远郊区,分别是:丰台区宛平城,石景山区模式口,门头沟区三家店、爨底下,延庆县榆林堡、岔道城、  相似文献   

8.
佛山历史城区保护规划与旧城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晖  冯江  梁励韵 《新建筑》2007,(3):102-10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适当的旧城改造模式已经对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时有必要对旧城更新的模式和效果进行反思。以佛山历史城区为例,阐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当前应与法定图则相衔接,在提高控规或其他法定图则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作用的同时,将名城保护规划的强制性内容纳入其中;讨论了建立有利于名城保护的小规模、渐进式的旧城更新模式及相应的交通、绿地系统规划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16,(8):27-28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对历史文化名城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在旧城更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值得深思。文中以拉萨八廓街区为研究对象,对其更新改造过程中采取的保护和发展措施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旧城更新背景下历史文化名城发展与保护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政府于2002年正式批准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和《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历史文化、传统风貌、地方特色进行保护,并且要改善、提高区内生活、环境质量及市政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保护历史  相似文献   

11.
崔羊羊 《城市建筑》2014,(11):72-72
本文以咸阳市明清城区为例,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咸阳市明清城区旧城改造的更新与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边兰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经历了从文物保护到旧城整体保护的发展过程。北京自1957年起开始确定重点保护的文物名单,至今已先后分7批公布了326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先后划定了245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控地带。改革开放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研究背景 北京旧城的四合院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近年来,人们对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日益关注,也愈发认识到四合院作为一种传承北京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北京市开始组织编制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但是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历史文化保护地位仍然很不稳定。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在2001年2月5日政协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党派团体提案中提出,“为真正维护好古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应抓紧制定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此提案批转北京市规划委研究落实。  相似文献   

15.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实践及其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逐步得到重视.1982年,北京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对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1993年,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作为单独一章作出论述,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个层次:一是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二是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具有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要从整体上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尤其要从城市格局和宏观环境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6.
名城保护30年之际的反思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北京等24个城市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了30年历程,如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总数达到119个。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名城保护事业逐渐受到社会各界较为广泛的重视,国家及地方出台了相应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建筑保护法规。一些名城通过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文化旅游和传承传统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大规模和高强度的旧城改造冲击下,相当  相似文献   

17.
研究背景 烟袋斜街位于北京西城区东北部什刹海后海东沿,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2001年,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目标,制定颁布了《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其中烟袋斜街地处公示第一批保护区中划定的什刹海片区(图1)。  相似文献   

18.
北京传统院落空间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传统院落空间为基础的旧城整体保护 今日的北京旧城已不再是50年前的北京旧城,它与20世纪50年代梁思成先生倡导的整体保护时的旧城相比,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墙被拆除了,河道被覆盖了,大量的开发建设破坏了旧城的整体风貌.但是,旧城的整体格局和核心部分仍然保存完好,北京旧城仍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理应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文化精华区 促进旧城整体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今天,面对传承历史、发挥首都功能的更高要求,北京旧城保护需要有更为完整的战略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保障措施.北京可以通过文化精华区建设,在现有历史街区保护基础上,促进旧城的整体保护.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旧城被誉为"中国古代都城的最后结晶",是北京的精华所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旧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焦点。本专栏研究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尤其是旧城保护工作历程,用时间串联事件,通过归纳、分析、演绎、访谈等方法,客观反映政府、专家和公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作用,探索挖掘名城保护的深层次问题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