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降低某捷联陀螺环境应力筛选装置的随机振动响应,对装置的结构进行优化。首先进行了模型的理论简化并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理论和有限元软件对装置结构进行了振型和频率的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装置结构在1000 Hz频率附近存在z方向的振型,与陀螺仪谐振频率接近。根据理论分析的结果中相关参数对频率的影响关系,优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在该方向的谐振频率,降低随机振动响应幅值。仿真计算和随机振动响应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谐振频率提高到预期效果,振动响应降低,满足了系统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不需要修改PCB元器件布局与约束方式,仅通过修改PCB安装结构实现降低PCB上元器件随机振动响应的方法。对PCB与其安装结构的组合进行模态仿真与随机振动仿真,分析PCB上元器件振动响应较大的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了安装结构的改进设计。仿真结果表明,PCB安装结构的改进设计可以大幅降低板上电子元器件的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3.
带有预应力的空间管路随机振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带有预应力的空间复杂管路结构,在静力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振动模态分析及随机振动响应分析,对比不同安装方式对管路的变形、应力、频率特性、随机振动响应的影响.通过研究给出内压、固定方式对管路动态特性的影响,为工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导弹发射时起落架结构的振动特性问题,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和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了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深入研究了起落架结构的振动响应和变形情况。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获得了在燃气流冲击作用下起落架结构的振动频率、模态振型以及结构应力的频率响应曲线。经验证,仿真与试验数据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反映了起落架结构的振动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发射装置振动,避免共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某型机枪结构动力修改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枪的固有振动特性是影响其射击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采取有限元预分析辅助模态试验方案的制定,建立了基于LMS系统的模态试验系统,对某型机枪进行了模态试验,并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两种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利用机枪结构模态试验分析的结果,计算出机枪结构第一阶固有频率对质量和刚度的灵敏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对结构修改前后枪口点的响应特性进行了仿真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结构修改后机枪的射向一致性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火箭炮的寿命及射击精度,通过试验模态分析法进行火箭炮系统模态测试。获取结构固有频率、 模态振型和阻尼比等模态参数,分析在不同胎压、支撑高度下系统的振动特性,为火箭炮结构系统的振动特性分析、 振动故障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简化模态测试试验过程,将测试获得的整车模态振动 参数与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的精确度,提高了计算模态分析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运用Nastran有限元仿真软件对预应力片簧式结构开关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在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得到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了预应力下片簧的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及瞬态响应分析,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通过动力学仿真研究为触发引信的结构优化、安装结构选择、夹具设计、瞬发度性能评估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改善车架振动为车架设计的目标,利用ProE和HyperMesh软件建立整车三维有限元模型,使用AN-SYS软件对整车进行模态和谐响应分析.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分析谐响应结果得到共振频率,对相应模态进行分析并找出引起振动的原因,以此为依据进行车架优化.对比分析改进前后的谐响应结果,节能车车架振动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乘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导弹保险阀在随机振动条件下出现的颤振问题,使用AMESim软件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在模型中添加随机振动模块,有效模拟了振动条件下保险阀的工作状态,并分析了几个因素对颤振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件与壳体间的摩擦力是主要影响因素,活阀导向结构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保险阀进行结构改进,试验证明改进后颤振现象得到大大改善.研究结果对阀门在随机振动条件下的性能分析及结构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典型结构单轴与三轴振动损伤特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典型标准试验件,对该标准件在单轴与三轴随机振动环境下的响应进行理论仿真,并在三轴振动试验系统上开展试验研究。基于试验响应数据,对试件三轴与单轴顺序加载所造成的相对疲劳损伤进行对比分析,为航天产品振动试验方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了解运输环境下火箭战斗部装药的结构可靠性,利用频域方法对其随机振动特性及疲劳损伤情况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发射车简化动力学模型,由传递函数及路面载荷求得装药基础激励功率谱;根据装药有限元模型,利用模态叠加法求出了结构随机振动响应,并通过Steinberg 3-σ法则估算疲劳损伤量。计算结果表明:运输过程中装药会发生随机振动,结构内部会产生动应力,危险点位于顶部圆孔内侧,应力峰值为4.86 MPa。当加载时间达到250 h时累积损伤量为1.12,表明装药已经发生结构破坏。路面激励会引发装药疲劳损伤,影响其结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刚性双轨火箭橇无法满足导弹控制装置在马赫数为2条件下的力学环境试验要求,分析了刚性双轨火箭橇的振动数据和特性,发现火箭橇振动响应与运行速度强相关,振动均方根随速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趋势,火箭橇刚度越大,振动响应越大,当速度为900 m/s时,刚性火箭橇振动响应均方根值达到120g,火箭橇试验中产生的振动表现为随机振动,频带范围覆盖了5~2 000 Hz,且低频振动十分剧烈。根据火箭橇的振动特性,将天然橡胶与滑靴一体化融合设计为减振滑靴,减小滑靴刚度,从而降低由靴轨冲击碰撞引起的振动,实现了火箭橇振源处的一级减振,在被试品与橇体接口处采用硅橡胶实现二级减振。通过动态特性响应仿真、振动台试验、橇轨耦合动力学计算和火箭橇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双轨火箭橇通过两级减振后,从振源和传递路径两方面将侧、竖向振动过载控制在了12g内,并实现了100~2 000 Hz内宽频域段减振,被试品侧、竖向减振效率分别达到52%和70%,能够为导引头类火箭橇试验提供验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机振动载荷下发射装置尾罩疲劳寿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发射装置尾罩在随机振动试验中可能存在的疲劳破坏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对其随机振动疲劳寿命进行了预计。分析了频率响应,得到结构的应力传递函数。结合5A06铝合金的S-N曲线和加速度PSD激励,采用Dirlik法计算了尾罩随机振动疲劳寿命,结果满足随机振动试验的考核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火箭炮在行军过程中发射系统在动力学分析中难以界定边界的问题,提出一种实验结合数值仿真的 研究方法。依据相似与模化原理,设计一项验证实验来模拟火箭炮行驶振动系统,基于正弦叠加模拟随机路面原理 生成路面谱。在Adams 中建立刚柔耦合的实验车台架试验系统,仿真实验车的整车台架实验测试,并通过数据对比 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度较高,可满足工程研究中的误差要求,可运用到火箭炮系统动力学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气象探测火箭载荷轻、速度高的特点,对气象探测火箭进行气动力3 维数值模拟。以某型小口径大 长径比气象探测火箭弹为基础,进行全弹建模与计算,分析其在跨音速情况下的气动力特性,验证了该种大展弦比 刀形尾翼在小口径大长径比跨音速气象探测火箭弹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分析可为小口径大长径比火箭弹的尾 翼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轮式与履带式多管火箭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国平  芮筱亭  杨富锋  徐浩 《兵工学报》2012,33(11):1286-1290
研究履带式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特性并与轮式多管火箭动态特性分析对比,为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提供直接的方法。应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和发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履带式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及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分析和仿真系统,振动特性仿真得到了试验验证。对某轮式和履带式多管火箭振动特性、动力响应、火箭弹起始扰动、射击密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同一批次火箭弹,轮式和履带式多管火箭的振动特性、动力响应和射击密集度有一定差异,履带式多管火箭的动态性能优于轮式多管火箭。分析结果为提高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提供了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杀爆战斗部对地面电子对抗装备的毁伤标准进行了研究,基于对杀爆战斗部的分析,并结合目标易损性,分别建立了适用于地面电子对抗装备的冲击波毁伤标准和破片毁伤标准,并通过分析与仿真,证明了所选标准的合理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对于装备战损评估以及反辐射战斗部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头舵联动控制的主动段减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降低火箭在主动段飞行期间的横向载荷,提出一种基于头部空气舵与发动机喷管联动控制的主动段减载设计技术。该技术已在某型火箭设计中成功应用,计算结果显示采用这种减载设计能使火箭主动段飞行的全箭最大弯矩降低30%以上。对于有头部空气舵的固体火箭而言,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方便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