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升油田主要开发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莲花油层,油藏类型为砂岩底水稠油油藏,目前多采用蒸汽吞吐或注水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凸显"两低、一高"的开发矛盾,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油藏处于低速开采状态。本文以高升油田高18块莲花油层Ⅴ砂体为例,在对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重构井网的二次开发思路,旨在探索高升油田开发中后期合理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升油田主要开发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莲花油层,油藏类型为砂岩底水稠油油藏,目前多采用蒸汽吞吐或注水开发,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凸显“两低、一高”的开发矛盾,严重制约了油田开发,油藏处于低速开采状态.本文以高升油田高18块莲花油层V砂体为例,在对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重构井网的二次开发思路,旨在探索高升油田开发中后期合理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集油田断块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为低孔特低渗高凝复杂断块油藏,其地层水型为CaCl2,矿化度20000-40000mg/L,泥质含量9.8%。其高矿化度、强水敏和速敏油层具有油层保护的需要。在对小集油田油井生产及作业过程中的实际资料及现场实验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采用了无固相优质保护液对低渗油藏油井在常规洗井及作业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方式,对于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厚油层砂岩油藏具有单层厚度大,初期产能高,非均质性强,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的特点。本文通过对非洲D油田开发中存在问题开展研究,总结制约厚油层砂岩油藏开发水平的因素,提出相应开发策略,为国内外同等类型油藏开发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濮城油田濮144块低阻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油层测井响应研究与分析,为确定目标储集层为低阻油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目标储集层的垂直深度与油水边界的对比,明确被研究对象是油层还是水层,通过对老井试油试采情况进行分析,确立了濮144块沙三上5-9为低阻油层,并在该块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部署开发,效果明显.该方法也为濮城油田高含水油藏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起油田三叠系油藏的下组合主要包括(长7-长10)等4套层系,该类油层具有孔隙度低、地层压力低、地层渗透率低等特征,开发油藏必须经压裂改造方能获取产能,但部分油井经水力压裂方式投产后,普遍出现产量低、降产快等现象、油田稳产难度较大,油田开发井网和压裂所形成的垂直裂缝的适应性较差,压裂施工参数有待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在三叠系油藏的开发过程中,主要是对主力油层(长7-长9)三套层系进行开发,在储层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对压裂工艺和各项施工参数进行系统优化,最终形成了以吴起油田三叠系下组合油层特征的压裂优化参数,为油田稳产提高采收率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辽宁化工》2021,50(7)
超低渗透率油田,油层相对密集,饱和度比较高,储层孔道颗粒细小,孔隙结构比较复杂,物性很差。根据超低渗透油藏的渗流特征及储层结构,我国对于超低渗透率油藏的开发大多都是采用"注水保持能量"的注水开发方式。注水开发是一种常见的能够提高油井单井产量,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以及确保油田能更够长期稳产的开发方式。根据超低渗透油藏的特点及长8白河吴52井区油层的地质特点,分别从超低渗透油藏的孔隙结构、润湿性、敏感性分析、注入水的配伍性分析、启动压力梯度、压敏效应等来分析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困难因素和影响机理,以及对于超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采用增产措施分析。  相似文献   

8.
埕岛油田已经过十几年开发,早已进入高含水期,海上油田独特的油藏环境和生产条件限制,调剖技术的应用需要展开深入研究。依据埕岛油田的油藏特征,使用"边胶边注"的理论,选用溶解时间短、冻胶成冻速度快、冻胶强度大的配方,并使用双管分注工艺技术对特定油层进行调剖。堵水调剖后,油层深部液流转向改善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含水率大大降低,对今后海上油田开展堵水调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各主力油田均已到开发中后期,油田均已高含水,新区以低渗透、稠油为主,需要大型压裂或热采,投资高,风险大,为此加强剩余油分布以及高含水期开发规律研究,改善主力油田水驱油藏采收率对油田产量保持硬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分析了厚油层剩余油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在正韵律油层中,随着级差的增大、原油粘度的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夹层对注入水的遮挡作用使夹层上部剩余油饱和度降低,夹层下部剩余油饱和度升高,油层厚度、采油速度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也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挖掘高含水期厚油层开发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油田开发实践表明,在非均质油层中,井网适应性调整对油藏采出程度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调整对油田开发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油田井网适应性研究和调整是油田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靖安油田三叠系油藏就提高采出程度对注采开采井网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高含水阶段,此油田面对开发后期高含水的情况,开采工作困难,产量难以达到生产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油藏精细管理已经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开发后期特高含水油藏的开发,解决高含水与产量之间的冲突,实现老油田持续发展,就要对精细注水开发管理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底水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如何抑制底水的突进,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是油藏及地质人员所面对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难题。松滋油田复I断块红花套组油藏属于典型的低渗透底水油藏,综合构造、储层、流体性质、油水界面关系等研究成果,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大、纵向上油层较多的特点。随着水平井技术的日臻完善,水平井开发技术在国内外都已经由研究探索阶段发展到成熟应用阶段,为油藏及地质人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在该油藏的高部位规模性地应用水平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地抑制了底水的突进,储量得到合理的动用,油田实现持续高效开发,采收率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为该油田的稳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杨卫军  吴钰  薛东  杜东军 《辽宁化工》2014,(10):1290-1293
涧峪岔油田属于典型低渗透油藏,经过5年多的注水开发,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发生了很大变化。层内及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形成了高渗带及渗流优势通道,水驱状况和剩余油分布日益复杂,油田稳产难度不断加大,综合含水83%。这不仅大大影响了原油的采出程度,而且增加了采油成本。为了提高水驱采收率,必须对大孔道和高渗透层进行封堵。调剖技术作为降低油井含水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成为涧峪岔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张武刚  李守东 《辽宁化工》2012,41(3):310-312
以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测井解释等研究为基础,建立Y井区的构造模型和砂泥岩相模型,进一步采用砂控约束条件下的多参数协同建模.建立了该井区储层孔、渗属性横型及油水分布模型.并结合储层四性关系确定的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建立了有效储层模型.通过模型检验证明了砂控建模的合理性,为后继的油藏数值模拟及方案调整提供了良好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15.
腰滩特低渗油藏水窜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滩油田阜宁组油藏为复杂断块特低渗油藏,目前处于滚动勘探开发初期,但油藏含水高、水窜问题突出。针对腰滩油田的水淹现状,从储层的非均质性、注采井网与地应力的适应性、储层伤害及油藏成藏后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找到了腰滩油田水驱低效开发的问题所在,并结合研究设计了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方案,指导下步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6.
胜利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利油田苛刻的油藏条件及开发难点,介绍了聚合物驱后油藏非均相复合驱、高盐高黏油藏二元复合驱、高盐高钙镁油藏聚合物驱等化学驱新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项技术的驱油机理、技术关键、矿场应用效果及技术经济性。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阐述了高温高盐低渗透油藏、高温高盐高钙镁型油藏所适用化学驱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注水开发后期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特点,大港油田在A区开展了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现场试验。现场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通过对相关指标分析,明确了A区聚合物驱油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案部署,预计提高采收率12%以上。根据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证实聚/表二元驱可提高采收率值大于20%,聚/表二元驱油藏数值模拟预测,提高采收率可在聚合物驱的基础上再提高4.76个百分点,使油田最终采收率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濮城油田卫42、卫43、濮98等断块均属于低渗透油藏,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油层近井地带受到堵塞、结垢、污染等伤害,严重影响油田的注水开发效果。针对注水压力高,完不成配注水量的问题,在注水量下降或注水压力上升的水井,相继推广实施了低渗透油藏缩膨降压增注技术、多氢酸深部酸化技术、精细过滤配套技术,整体实施后在降压、...  相似文献   

19.
张鹏 《辽宁化工》2010,39(11):1194-1196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在油层附近产生频率很低的机械波,通过声波的特性在油层发生一系列的波动效应,达到多口井增产增注的一种物理采油方法。它是一种适应低渗透、高含水中后期油田开发的比较理想的物理法采油技术。作者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王安东  仲岩磊  岳振玉 《辽宁化工》2010,39(7):721-722,726
孤岛油田经过40余年的开发,已经进入高含水生产阶段。研究结果表明水淹程度和注入水性质控制电阻率曲线特征变化和储层特征变化,岩石润湿性随着含水饱和度越高由亲油向亲水方向逐渐变化。随着油层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流体特征发生一系列变化,与原始油层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