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踏上新征程     
我国的石油工业伴随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迎来了建国50周年的盛典。举国欢庆之时,我们回望共和国的石油之路,忘不了以两代“铁人”王进喜、王启民为代表的石油儿女艰苦奋斗、殚精竭虑的创业史。50年来,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从年产12万吨原油发展到年产1.6亿吨原油,建立了配套的石油工业经济体系,把“贫油”帽子扔进了太平洋,石油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一大支柱,为人民共和国的富强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 新中国的石油工业是在全国人民和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新中国自立自强的战略物  相似文献   

2.
在本期杂志付梓之时,新中国即将迎来她的55周年华诞。而在这期间,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也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从接管玉门油矿到大油田全国遍地开花,从“一五”计划中惟——个没有完成任务的部门到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石油工业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辉煌。在此,我们将石油工业55年的光辉历程撷取吉光片羽,粗线条地勾勒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喜庆之际,回顾石油大学与祖国一同成长的46年,从最初的“面向石油工业”到与现代化高科技石油工业“产学研结合”办学,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强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艰苦创业、献身精神”的思想教育,不仅保证了西北边题有我们源源不断的科技生力军,还培养了王启民、吴仪、秦文贵等各方面拔尖人才。我们经历了三次开荒建校、两度易地办学、两次更改校名的艰难历程,溶入了几代石油教育工作者含辛茹苦的奋斗,悟出了办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的道理。世纪之交出…  相似文献   

4.
玉门油田是一个开发了62年的“老、小、边、穷”油田。进入后期开发阶段后,玉门油田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生产经营都出现困难。曾经在共和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书写过辉煌的玉门油田,依靠科技创新,2000年一举扭亏为盈,今年还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列为“十五”加快勘探开发的四个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5.
世界石油工业走过了150多年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从最初的盲目开采到现代数字油田的建成,世界石油工业发生了质的飞跃。回顾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石油工业的发展无不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可以说石油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石油科技发明与技术创新的明进步史。15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科技进步是世界石油工业取得成功的引擎,科技进步推动了并将继续推动世界石油工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60年,石油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创业的路是如何走出来的?作者作为一位重大决策的见证者、参与者、执行者,对亲历的“迷恫、创业、兴旺、发展、融入世界”等我国石油工业五个发展阶段的几乎全部过程进行了高度的概括陈述,向读者展示了“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其中不无鲜为人知的事件。比如,克拉玛依油田的这个名字是谁一锤定音的?大庆油田的名字是谁起的?作者在回顾“一部艰难创业史”的同时,对我国石油工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作者认为,我国有雄厚的资源基础;有一批面积大、沉积厚、油气资源丰富的大型沉积盆地;有人才、资金、技术、装备等优异的条件,勘探前景广阔,应立足国内“充满信心地发展我国石油工业”,文中对当前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实际问题也提了个醒。  相似文献   

7.
第十二章 风雪夜归人一、走向海洋 大庆,这位共和国的长子,为自己的母亲无私地奉献了50年的青春、岁月和汗水,滚滚流出几十亿吨黑色原油,滋润了共和国当时赢弱而贫瘠的肌体,流淌如河汪洋如海的“工业血液”,哺育了共和国多少年幼弱小嗷嗷待哺的企业和城市。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过。蓦然回首,大庆,这位共和国的长子也已到中  相似文献   

8.
共和国已走过50个春秋,改革开放也历经风光无限的21年。时值世纪之交,我们在回顾、梳理改革成就时自豪地发现,在中国功效卓著的改革开放中,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和事件,是从石油工业开始的:从1亿吨原油大包干到“海洋特区”的构想;从海洋油公司的组建到陆上“两新两高”管理模式的建立,从借债发 展到海外上市融资;从政府管制到市场定价;从行业分割到石油石化大重组……这些影响着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经验,无一不映照着中国石油工业21年来具有创建性的卓越努力。同时,我们也发现,历次改革,都伴随艰难与险阻,但阵痛之后是新生。正在进行的石油石化重组改制,更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它必将在彪炳青史的中国改革历史性成就里写下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9.
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变”字。穷则思变,困则求变,进则渐变,退则激变,变中取胜,以变应变。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社会大变革的历史。石油工业二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也正是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石油企业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靠...  相似文献   

10.
1986年6月11日至16日,石油部科技情报所在北京召开了两年一届的石油部部批刊物第五次工作会议,部科技情报所的有关领导及部批刊物中16家编辑部的负责人或代表出席了会议。在会上,各编辑部交流了办刊经验,结合石油工业“七五”规划讨论了刊物的改革、提高问题;部科技司的领导、国家科委情报局文献处的同志等,也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石油大学是一所以石油主干学科为主的工科大学,1953年成立至今,为石油工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为石油工业和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石油工业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211工程”建设,给石油大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经过十五年的重点建设,使石  相似文献   

12.
历史进入到20世纪60年代,新生的共和国这趟通往社会主义的特别快车,在运行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颠簸。1958年的“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困难到1960年的冬季便开始显露出来,整个的中国已经被饥饿所笼罩,于是,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当“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取得初步胜利、人民终于可以休养生息的时候,一次“运动”又接着一场“革命”,事与愿违地把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在这个潮起潮落、风云激荡的年代,石油工业却出人意料地得到空前的发展,原因何在?以往,为着某种需要,曾流传过一种说法:这是和某某“对着干”出来的。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科学技术的进步,恐怕未必这么简单。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去求解这难解之谜吧。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从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重大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入手,论证科学技术对石油工业发展的巨大作用;并针对我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结合世界石油科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石油工业“十五”及2015年科技工作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4.
钻井是石油工业的“龙头”,钻井的才更资占整个石油工业上游投资的50%左右。钻井工程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石油勘探开发的成败,决定着石油工业上游业务的发展潜力和竞争能力。近日,为了了解我国和世界钻井领域科技研发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一) 在著名的《石油、金钱、权力》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没有人比德戈尔耶更能体现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石油工业及其突飞猛进的发展史。作为地质家、企业家、革新者(应为创新者)、学者,他几乎涉及了石油工业的每一个重要方面。”“许多年间,这个有着狮子般脑袋、矮小、直率而精悍的德戈尔耶,是石油工业中一位人人熟悉、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最为的篇章,“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讲得何其好啊!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石油职工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指导,坚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路线,反复探索地质规律,揭示地下奥秘,艰苦创业,克服困难,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丰硕成果。到1999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3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2.2万亿立方米,当年生产原油1.6亿多吨,居世界第5位。  相似文献   

17.
<正>矢志为国献油,胜利钻井院写就了一份科技兴油的胜利答卷。岁月倏忽……1973—2023年,胜利钻井院整整走过了半个世纪。光阴不负!这50年,一代代胜利钻研人高举旗帜,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赤诚情怀,在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市场开拓的实践中,把论文写在井场上、写在井眼里,从服务胜利油田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写就了一份科技兴油的胜利答卷。  相似文献   

18.
延安是中国石油工业的发祥地,1905年,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就诞生在延安。党中央初到陕北时,延安石油工人就用这里出产的原油来提炼煤油,制出蜡烛,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征程。1954年,延安石油公司成立了,它与共和国一起走过了50年风雨历程,创造了非凡业绩。艰难创业 1954年,延安石油销售的前身——“中国石油公司延安供销站”诞生了。这是陕北第一家成品油销售企业,承担着延安  相似文献   

19.
石油工程学会第一届石油装备学术交流年会于1996年9月7日至12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共有94人与会,52篇论文参加了交流。石油工程学会副主任兼装备工作部主任黄志潜作了题为《石油装备的现状及在“九五”期间的发展》的大会报告。 全国石油装备行业科技工作者是石油工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每年有大量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开发成果问世,然而多年来一直缺少一个定期会晤、探讨发展趋势、交流科研成果、广交朋  相似文献   

20.
“长期的技术经历是我无穷的财富” 早就闻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海洋石油开发工程专家和技术管理专家,他的名字叫刘立名。预约了好长时间,才在北京东二环一栋大厦他的办公室中觅到了他的身影。 刘立名,中等个子,刚过知天命之年的他已是半鬓白发。从他豪放的谈吐中可以看出他长期从事海洋石油工业的经历。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五星红旗升起22天后我就出生了。”刘立名开门见山道。从他的口中,得知他出生寒门,且兄弟姐妹众多。16岁初中毕业后,他听说上技校每月可以得到10多元的生活补助费,便放弃深造的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