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彬  韩松  张楠  刘世锋 《中国冶金》2018,28(6):9-12
硅钢是军事工业和电子电力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软磁合金。因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硅钢质量成为一个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分别从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两个方面进一步概括了硅钢的理论研究、取向硅钢抑制剂的研究改进及新品种的开发,综述了硅钢先进生产工艺在国内外主要生产厂家的应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目前硅钢研究和生产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作简单展望。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无取向硅钢常化工艺对改善产品电磁性能的影响机制,综述了国内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常化工艺和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高温卷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总结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余热常化工艺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特点,并针对武钢目前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特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分析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爱锋  张文康 《特殊钢》2013,34(5):20-24
介绍了普通取向硅钢(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i-B)铸坯高温加热两次冷轧、一次冷轧和铸坯低温加热两次冷轧、一次冷轧法4种成熟生产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取向硅钢理论研究(Goss晶核和抑制剂)和生产技术现状。取向钢的发展趋势为:提高(110)[001]晶粒取向度,降低取向硅钢铁损,发展铸坯低温加热(≤1300℃)和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取向硅钢工艺。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六西格玛质量分析方法对硅钢热轧生产工艺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加热温度、精轧机侧导板开口度余量为影响无取向硅钢热轧边部裂口缺陷的关键因子,通过使用响应曲面回归分析方法,对无取向硅钢热轧生产过程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大幅减少了无取向硅钢生产过程中的热轧边部裂口缺陷。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安普朗不锈钢南美公司近年来在取向硅钢生产方面所做的质量升级和研究工作,包括其生产工艺特点及产品类型介绍,高磁感取向硅钢AlN析出行为研究,热轧和冷轧工艺改进,MgO混液、二次再结晶温度、成品露点等对取向硅钢的影响研究和底层研究等,对国内从事取向硅钢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冷轧无取向硅钢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过程控制难度大,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热轧生产工艺又是无取向硅钢生产的重中之重,直接决定了硅钢的铁损和电磁性等多项指标。  相似文献   

7.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硅钢技术的发展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钢主要用作变压器和电机的铁芯,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介绍无取向硅钢生产现状及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生产无取向硅钢现有生产工艺的技术关键及其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硅钢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指出了该工艺流程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结果表明,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无取向硅钢不仅是可行的,而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取向硅钢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性软磁材料,主要用于输变电行业变压器的制造.取向硅钢因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工艺要求严格、生产成本高、成品率低、核心技术保密,被誉为"特种钢中的艺术",也是衡量国家特钢制造水平的标志.在节能环保和电力建设规模化的趋势下,国产取向硅钢存在巨大缺口,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开发和生产高性能冷轧取向硅钢显...  相似文献   

9.
本专利介绍单取向电磁硅钢,导磁率在10奥斯特时至少为1850高斯/奥斯特的生产工艺。含硅2.60%至4.00%,取向硅钢通常的生产工艺,包括热轧、二次冷轧,每次冷轧前的退火以及高温织构退火。这种钢的特性是导磁率在10奥斯特时为1790~1840高斯/奥斯特。近年来,若干专利已透露在10奥斯特下导磁率超过1850高斯/奥斯特的硅钢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钢铁研究》2009,(6):48-48
最近,由宝钢股份硅钢部自主摸索的无取向硅钢经济生产工艺路线取得成功。该路线省却了精整工序,由前道的连续退火涂层工序直接产出合格成品。  相似文献   

11.
BTQ001钢的生产流程为230 mm铸坯-2.3 mm热轧板-0.63 mm一次冷轧板-850℃退火-0.27 mm二次冷轧板-1200℃退火,分析各阶段产品显微组织的变化,同时对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进行统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TQ001取向硅钢热轧加热温度为1280~1300℃,精轧终轧温度控制在950℃、卷取温度为550℃为最佳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2.
高冲片性50BW600无取向硅钢是专门为高速冲床设计的一种高强度与硬度无取向硅钢,用于西门子工业电机的生产,其电磁性能与冲压性能要求同样较高。通过对高冲片性50BW600无取向硅钢化学成分、热轧和冷轧工艺进行研究,分析了产品的组织结构及性能,找出影响产品电磁性能的因素,通过生产工艺控制提高了产品的实物质量,保证了产品的性能指标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冷轧硅钢片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天斌 《武钢技术》2006,44(4):51-54
从国内外冷轧硅钢的生产、消费及分布现状,分析国内冷轧硅钢的生产、供需状况,展望2006年以后冷轧硅钢的生产与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4.
冷轧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差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文涛  郭德福  丁美良  孙林 《钢铁》2016,51(1):65-69
 针对某1 420 mm冷轧厂无取向硅钢投产后出现硅钢横向厚度差较大、难以达到下游客户要求的问题,对该厂热轧来料对冷轧生产无取向硅钢的适应性和UCM轧机板形调控性能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工业试验和辊系变形有限元仿真,研究了热轧、冷轧主要工艺参数对硅钢横向厚度差的影响,并优化相关工艺参数,最终提出满足客户需求的冷轧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差控制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用于现场生产后,无取向硅钢横向厚度差控制在10 μm以内的命中率从应用前的不到60%上升到100%,而7 μm以内的命中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及取向线分析方法对取向硅钢高温和低温板坯加热工艺的热轧及冷轧钢板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温与高温板坯加热工艺的热轧板及冷轧板织构组分有明显不同。低温板坯加热热轧板中{100}<001>及{110}<110>织构较强,但经冷轧后{001}<110>织构最强。  相似文献   

16.
0.23mm厚度高磁感取向硅钢片生产中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凤喜 《武钢技术》2004,42(3):35-38
0.23mm厚度高磁感取向硅钢片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板坯加热温度太高,热轧板偏厚,边裂太多,需要多次常化、冷轧,表面质量不稳定。采取的措施是:研制低温板坯加热用钢,在钢中添加Cr,减薄热轧板的厚度,调整热轧、冷轧工艺,在MgO中添加适宜的添加剂,优化酸洗工艺等。  相似文献   

17.
采用同步、异步、同步与异步组合等多种轧制方法,将0.30mm厚的取向硅钢带(工业成品)冷却到0.10mm以下,在纯氢气炉中进行再结晶退火。研究了不同轧制方式对硅钢薄带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异步轧制可有效地减少轧制道次,并有利于改善硅钢薄带的织构和磁性能。  相似文献   

18.
熊文涛  郭德福  丁美良  孙林 《钢铁》2017,52(4):49-54
 针对某冷轧厂无取向硅钢生产中出现的纵向厚度不符、带钢全长纵向厚度高精度命中率偏低的问题,对该厂带钢纵向厚度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分析。通过工业过程数据分析和理论计算,研究了测厚仪设定参数和冷轧工艺参数对无取向硅钢纵向厚度精度的影响,并优化相关参数,最终提出提升冷轧无取向硅钢纵向厚度精度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应用于现场生产后,消除了生产初期批量出现的硅钢厚度不符的现象,无取向硅钢全长纵向厚度偏差5 μm以内的比例由方案应用前的85%上升到98%,3 μm以内的比例达到90%。  相似文献   

19.
对含硅1%的50W80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的加热、轧制、卷取等热轧工艺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产品铁损也明显提高;随着卷取温度的提高铁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