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讨论了消弧线圈伏安特性、响应速度等特性对消弧系统补偿效果的影响,并对消弧线圈所涉及到的某些概念作了说明,以实例分析出伏安特性非线性的消弧线圈将严重影响高阻接地时的接地残流。从降低线路跳闸率和减小单相接地电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出发,提出了快速响应的消弧系统更适用于全电缆线路或以电缆为主的配电网络。  相似文献   

2.
某变电站10 kV系统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一条线路两相断线并接地,引起该线路和消弧装置同时跳闸、消弧线圈的有载开关烧毁.对故障时系统的接线方式、对应的等值电路和有载开关接线原理进行分析,认为是系统出现线路断线并造成接地故障引发过电压,使消弧线圈有载开关非运行档的偶数真空切换开关动静触头之间放电,造成消弧线圈分接之间短路,致使消弧线圈电抗急剧下降,系统转换为低阻抗接地,引起该线路和消弧装置同时过电流Ⅲ段跳闸.  相似文献   

3.
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配电网电缆出线增多及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分析了配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必要性,对消弧线圈的特点及设备选择进行了讨论,结合实际配电网探讨了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应用与实效。  相似文献   

4.
对油田电网10kV、35kV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消弧接地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并对消弧线圈的类型及油田电网消弧线圈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不同接地方式下电缆型配电网的可靠性进行评估,对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小电阻接地方式下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的跳闸率模型进行了分析,结合两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分析了故障隔离和负荷转移对负荷点可靠性的影响。利用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的最小路法分别建立了两种接地方式下负荷点的长时和短时可靠性指标计算模型。最后,对广东某市电缆型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比小电阻接地方式有更高的可靠性,但随着各馈线之间的联络越来越紧密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优势越不明显。所得结论能够为电缆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永久性故障选线不够快速、准确,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无法区分故障类型的缺陷,结合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供电可靠性高、小电阻接地方式可快速切断故障等优点,提出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的灵活接地方式,其基本思想是正常运行和发生瞬时接地故障时投入消弧线圈,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投切小电阻,实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灵活转换。介绍了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灵活接地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小电阻的参数选取,并通过2个实际案例说明这种灵活接地方式可降低线路跳闸率,提高供电可靠性,适用于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混合的城市配电网。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在中压电网系统中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的目的及作用,消弧线圈的熄弧原理及熄弧特性。消弧线圈在电缆网络及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配电网电缆线路增多,消弧线圈接地方式难以有效熄灭接地电弧,且电缆线路故障多为永久性故障,带故障运行易引起事故扩大。对沈阳地区66 kV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将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为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接地。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接地方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张玲 《电力学报》2006,21(2):172-175
为减少配电网的接地电容电流,通常在其中性点加装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市场上消弧线圈种类较多,本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自动消弧线圈装置进行研究,提出选型意见。并对消弧线圈容量的选择,消弧线圈的连接方式以及接地变压器的选择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的谐振接地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应用可控硅技术并采用全新的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可控消弧线圈的新的谐振接地消弧系统。消弧线圈由一个一次线圈及两个二次线圈构成,通过两组SCR控制消弧线圈二次电流,结合电流调节算法能有效抑制谐波,系统电抗具有优良的伏安特性,采用拟合曲线法确定可控硅的导通角与消弧线圈补偿电流的关系。模拟实验与现场运行验征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供电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电缆线路日益增加,使得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不断增加,导致电网在单相接地故障时,电容电流过大,无法自动灭弧。是否设置及如何使用消弧线圈,完全取决于系统的动态对地电容,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成为选择消弧装置的主要依据。文中不仅简单介绍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几种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还着重介绍了中压配电网接地电容电流的计算和实测方式、消弧线圈的布局规划和容量计算方法。最后,对接地变和消弧线圈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谐振接地系统中用户系统内发生接地故障时,采用稳态零序过电流保护的分界开关拒动的原因。推导出了接地故障暂态零序(模)电流的表达式,分析界内与界外故障时分界开关测量到的暂态零序电流的变化特点,给出了暂态电流最大值与正常运行时稳态电容电流幅值的倍数关系。提出了基于暂态零序电流的接地故障分界方法及其整定原则,分析了暂态分界法的动作特性以及在界内故障时克服消弧线圈影响的效果。在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RTDS)系统上进行模拟测试,验证了暂态分界法能够在界内故障时减少消弧线圈的影响、提高正确动作率。  相似文献   

13.
林海  梁志瑞 《电测与仪表》2018,55(17):27-31
为应对配电网电容电流剧增给增容改造带来的困难,文章提出了消弧线圈分散补偿接地方式,并对消弧线圈分散补偿接地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阐述了分散补偿接地系统的原理及特点,分析了分散补偿消弧线圈的调节原理和安装位置;然后讨论了分散补偿消弧线圈的安装位置、不同补偿容量分配和不同过渡电阻对故障点接地残流的影响;最后对分散补偿接地系统的弧光过电压进行分析。通过Matlab/Simulink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消弧线圈分散补偿能有效补偿故障接地电流并满足残流要求,发生间歇性故障接地时消弧线圈分散补偿也能很好地抑制弧光过电压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晶闸管投切电容式消弧线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9,他引:34  
分析了自动调谐消弧线圈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晶闸管投切电容(TSC)式消弧线圈,阐明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TSC式消弧线圈具有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宽、伏安特性线性度好等特点,由此构成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装置电容电流测量准确,补偿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加以比较分析,并分别以具有代表性且应用比较广泛的经小电阻接地和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小电阻接地系统存在有利于限制故障情况下过电压、易于检测故障点、对通讯干扰较大;而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接地电流小、减缓恢复电压的上升速度、电磁兼容性好、不利于查找故障线路等优缺点。提出了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配电网中性点新型接地方式为: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利用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实现快速补偿;当发生非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正确选出故障线路并跳闸,提出了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可控电抗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用该原理研制成功的高短路阻抗变压器式自动快速消弧系统,具有伏安特性生度优良、响应速度快、电流由零到最大都能无级连续地系统适应性强等优点则实现新型接地方式比较理想的设备。  相似文献   

17.
风电场35 kV电缆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风电场35 k V电缆网络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适用性和可行性,针对电缆网络较大的对地电容电流水平,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模仿真。给出了以贵州龙里风电场为工程背景、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下的运行特性,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适合风电场35 k V电缆网络的中性点复合运行方式。复合方式以消弧线圈为基础,当接地电容电流水平小于100 A而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先并中值电阻抑制系统暂态过电压,若为瞬时性故障,消弧线圈补偿后故障自动消除,若为非瞬时性故障则利用短时并入小电阻启动零序电流保护。而当接地电容电流水平大于100 A,发生单相非瞬时性接地故障时,直接利用小电阻的短时投入,启动零序电流保护装置快速切除故障。仿真结果表明,复合方式适应性强,且相关设备可按照相关绝缘水平进行选取,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为确保配电网单相接地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水平,需开展人工单相接地系统试验,对消弧线圈以及小电流选线装置的动作性能进行系统测试。以西安地区开展的真实环境下人工单相接地系统试验为基础,总结了消弧线圈运行中存在的各类故障及小电流选线装置自身故障、二次接线错误等问题。结合发现问题,进一步给出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快速处置改造施工和运行的相关建议,为提高单相接地处置装置正确动作水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姚天亮  杨德洲  郑昕 《电力建设》2013,34(3):109-112
介绍了大型风电场的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和调匝式、偏磁式、可控硅式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动态补偿技术的优势以及在大型风电场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灭弧中的应用。结合风电设计和运行经验,对升压站电气主接线和设备选型进行了优化,采用三绕组变压器、35 kV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案,经现场验证此方案有利于风电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引发的电缆沟起火事故,采用火灾动态仿真分析方法得到了接地故障电弧导致电缆沟引燃的时间与空间阈值。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预防电缆沟起火的综合治理措施。论述了兼具相控消弧线圈和预调式消弧线圈优点的相控预调式消弧线圈的实现方式及其实验测试数据。阐述了跨线相继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法,包含以暂态量法为主的连续检测过程及以稳态量法为主的增补处理过程。给出了单相接地保护跳闸延时的整定依据及间断性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法。针对城区和郊区配电线路分别论述了集中智能容错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方法和基于合闸速断的分布智能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方法。介绍了在陕西全省172座110 kV变电站供电区域范围内配电网的整体应用成效,表明所论述的技术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