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考工记》与《天工开物》的造物艺术观念在整体上遵循儒家的思想理路,二者均把"圣人创物"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发展的逻辑基础,强调造物等级观念的正当性,并着力构建"天—地—人"整体和谐的造物关系,但《天工开物》更加注重工匠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百姓日用的造物目的。在工业信息时代背景下,欲使中国设计回归中国文化本元,不能仅依赖于传统样式的形式感创新,而当在传统工艺智慧中探索中国造物的语言特点与审美特质,构建中国现代设计的价值与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中国古代婚姻观念下探讨传统造物文化的婚床家具礼制特征,涉及物质功能意义和传统精神功能意义两个方面.从婚床家具的造物文化内涵、婚床家具的形制发展、婚床家具器物精神的装饰寓意三个方面讨论中国古代婚床家具造物的设计本质,阐释在传统文化精神下的婚姻幸福观念.进一步揭示中国古人婚床家具的生活形态、生活方式、礼仪规范、宗教传...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转型,我国倡导精工精制,复兴工匠文化,各行各业刮起了践行"工匠精神"的热潮。然而,大众对于"工匠精神"是一种趋大流的追捧,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过分强调对传统手工技艺的复辟,而忽略其现代化发展。通过对百工家具历史与发展进行深入研究,以史料和具体的行业发展为例分析其背后承载的生产力发展蓝图与手工业者的造物精神,从百工家具文化角度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强调应恪守"工匠精神"的普适性与开放性以及善用文化所带来的民族自信心,以期对家具行业发展有更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传统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起居方式。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特征本身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十个方面指明中国传统家具的特征,指出传统家具内在的造物观念、设计意趣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层次影响;外在所呈现出的线性特征、结构特点与书画、建筑密切关联;使用行为、装饰图案受生活方式和幸福观念影响。细致梳理中国传统家具特征对于家具文化系统性架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家具仿生设计原理与中国画中师法自然的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天工造物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自然物,它们是设计师创作灵感的来源,通过对它们形态的具象或抽象的处理,设计出优秀的家具作品。  相似文献   

6.
仿生设计学是以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独特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作为研究对象,并有选择地将这些生物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功能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模拟和应用的过程。本文通过经典设计实例,探析了座椅仿生设计在形态结构、肌理质感及颜色意象等方面的创作思维和应用形式,以及新型材料和人体工学在仿生设计应用中的重要性。旨在归纳出自然生物特征向座椅设计应用转化的创新思维方法,为未来仿生家具的设计发展提供借鉴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服装面料再造的仿生设计为目标,从面料再造和仿生设计两个角度出发,首先对服装面料再造的仿生设计进行理论概述,然后分别从面料再造的图形仿生、色彩仿生、形态仿生、功能仿生和文化仿生等五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总结出面料再造的仿生设计对服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先人在自然四季的制约中,以"二十四节气"的认知方式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长期实践中获得了节气文化,并以积极性的陈设造物方式,改善室内环境,主动性提升其生活品质,满足精神需求。中国室内陈设造物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因子,通过挖掘悠久节气文化中民族化的造物思维方式,用可感之"形"去探究多样的节气之"意",在中华文化的场域中,体验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美学精神,从而为新时代下的当代陈设艺术创新开拓出发展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李淑鑫  李爱英 《西部皮革》2023,(24):117-119
在众多美学设计思想之中,中国先秦造物思想在其中以一个主流思潮的姿态,对中国造物活动、造物观念进行引导和教育。它以一种深奥玄妙的哲理和生动形象的技术指引着古代科学的发展,通过对先秦造物思想和精神理念的挖掘,探索如“天人合一”“器以载道”“文质彬彬”“非乐节用”等诸子百家思想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体现,继承和发扬先秦造物思想,通过中国传统服饰的案例研究,看中国传统服饰中蕴含的造物思想对服饰文化内涵的传承以及为现代服饰设计领域的创新提供一定得借鉴与参考。有利于对中国历史及理论进一步探索,还有助于研究在服装设计领域的造物设计思想,为本土服装设计提供了土生土长的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0.
摩梭“武士服”是历代摩梭士兵战斗时穿着的服装,承载了摩梭人的民族文化精神。采用历史研究、对比研究和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探究了摩梭“武士服”的外在特征与内在文化。通过对摩梭“武士服”进行历史的源考,从形态和文化属性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呈现摩梭“武士服”样式构成、色彩、装饰及材质特征。依据其历史流变与当代发展现状,探讨了摩梭武士服在现代设计发展中的新思路,为摩梭“武士服”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具象形态仿生、抽象形态仿生、"意象"形态仿生三个形态仿生设计的方面,加上对产品形态仿生设计的形式符号的分析,论证从形态仿生角度出发,不失为一个产品创新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21,(1)
鲁锦图案是记载着鲁西南地区人们独特的造物思想和人文思想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文章基于田野考察法,多次对鲁西南地区民间织锦乡镇实地调查,走访春秋源鲁锦博物馆和中国鲁锦博物馆,以馆内收藏及非遗传承人手工织造的鲁锦实物为研究对象,结合非遗传承人口述及织造演示,对鲁锦图案的纹样创作、色彩搭配、构图形式三方面进行艺术特征分析,深入挖掘其视觉形态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其内在审美功能,旨在更好地体现鲁锦的文化价值,并为其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提供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古代就有"制器象尚"之说,古代的陶瓷手工匠人擅长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将大自然中客观物体的优越之处与陶瓷器形结合起来,做到形式和功能的完美统一,并完美表现出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而这些设计对大自然的模拟大抵可以分为四类即模仿自然物的造型、模仿自然物的功能、模仿自然物的功能、模仿自然物的状态来烘托一种意境。对于中国古代仿生陶瓷的分析和研究一方面可以充分说明我国的传统造物观"制器象尚"与现代西方系统仿生学有着相似之处,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对于这一原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后的陶瓷设计提供丰富的设计典范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张庆  方敏 《丝绸》2012,(7):61-64
针对当前学术界中研究战国时期楚国丝绸纹样时出现的"重视动物纹,轻视植物纹"及将植物纹与动物纹割裂的现象,将扶桑与凤鸟合体共生的图形看作一个完整的纹样,提出"扶桑凤鸟纹"的概念,立足于楚人的文化、哲学等因素,一方面要从现代象征思维的角度对传统艺术中"形而上"的精神进行还原、理解,进一步探寻、还原楚人当时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另外一方面要在现代设计中将中国传统造物活动中广泛使用的象征思维方式进行拓展、发扬,为开创新的"中国风"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情趣化的设计在现代高速的生活节奏与消费形势下,正日益进入设计的各个领域,在陶瓷设计领域同样慢慢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在情趣化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个人情趣向民族共同情趣发展的重要变化,这需要我们挖掘中国本土重要的民族文化情趣作为支撑与启示。然而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对传统陶瓷文化中的情趣化研究屈指可数,并没有明确的对传统陶瓷文化中的情趣化设计的研究。本文以唐代仿生陶瓷器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仿生对象分类,进行实物分析结合心理分析的方式,对唐代仿生陶瓷器皿中情趣化设计的表现方式与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得出宗教文化情趣、吉祥寓意情趣、文人"思境"情趣、模仿猎奇情趣等情趣表现形式,对探索现代情趣化设计中的共同情趣符号提供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造物思想是古代造物活动坚守的核心要义,在我国手工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巧法造化"思想作为"天时、地利、人和"的精华凝萃,为古今造物活动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以"巧法造化"思想在现代时装中的应用为研究中心,通过从自然、哲学、节用、人本等方面对其思想内涵的深层挖掘,以及与现代时装设计元素的融合体现进行探讨,致力...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是人类造物模仿的参照与尺度。在家具设计中,具象模仿和抽象提炼是仿生设计的主要手法。仿生家具的形缘之美离不开材质、结构与工艺的科学选用与精心设计。从形缘角度探讨了仿生设计的造型与美学规律,对未来家具仿生设计创新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8.
"意匠美"是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审美特征之一,对中国传统珠宝首饰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以中国传统珠宝首饰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意匠美"在现代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首饰文化的同时,能更好地探讨"意匠美"如何推动当代珠宝首饰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股"回归自然"的设计风潮弥漫在21世纪,现代社会的设计师从自然界中寻求灵感,希望设计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统一。仿生设计作为当代服装设计的一种重要设计方法,在设计中加入些趣味性元素可以使服装独具特色,增加韵味感、趣味性。本文对仿生设计与服装的趣味性关系进行研究,从仿生设计的形态仿生、色彩仿生、功能仿生、肌理仿生四个方面,探索仿生设计在服装趣味性设计中的表达,探讨了趣味性仿生设计的发展前景,使服装仿生设计更具趣味性,推动仿生设计在服装趣味性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讲述了工业设计实质上是一种人工造物的创造行为,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人类造物"注重造物的内资功能(机能)与外在美感(形态),创造出一个平衡,舒适、高度便利、科学、美的生活空间"。信息交互理念最终聚焦于用户,是直接影响到最终用户的"设计"。信息交互的内涵及发展,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在工业设计中视觉文化的主导性、实践性。阐述了工业设计中信息交互的具象性及大众对商品的检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