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污泥产量迅速增加,但污泥无害化处理率仍很低,因此污泥的减量、无害处理以及资源利用十分紧迫。污泥焚烧是实现最大体积减小的污泥处置方法之一。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污泥焚烧工艺已逐渐成熟。综述了污泥焚烧技术的现状,对国内外包括电厂掺烧污泥在内的典型污泥焚烧系统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燃煤电厂污泥混烧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采用好氧和厌氧污泥进行污泥的生物吸附实验,研究好氧与厌氧污泥吸附动力学和吸附平衡模型。研究表明:好氧和厌氧污泥的吸附过程中,颗粒内扩散是污泥吸附的主要限速阶段,但它不是唯一的限速因素。好氧和厌氧污泥的假二级反应模型比一级、二级反应模型更能描述污泥的吸附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的吸附平衡方程都适合描述厌氧和好氧污泥的吸附平衡过程。  相似文献   

3.
净水污泥的性质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通过分析苏州新区水厂的净水污泥来探究净水污泥的成分、主要的物相组成与性质,并且初步评估了利用净水污泥制备吸附剂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净水污泥有机质含量约为18%左右,主要的矿物组成为石英、白云母和高岭土等。此外,还对水厂污泥进行了比表面和热重分析测试。由于污泥灰的化学组成与粘土相似,因此可以利用净水污泥制备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剂。以Cd2+为吸附对象,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初始浓度及pH对污泥吸附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污泥处置与资源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国内外污泥处置的现状,提出了污泥资源化的一些途径,并指出污泥资源化是污泥处置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污水处理厂会产生大量污泥,如何妥善处置这些污泥,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当今的共识是将污泥视为一种资源加以有效利用,污泥的土地直接利用和热能利用技术已经成为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主流策略。  相似文献   

6.
我国污水厂污泥的处理与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我国城市污水厂污泥的来源与组成, 简述了目前污泥的各种处理方式与利用现状.指出污泥的农用与资源化是我国处理污泥的最佳方式. 简单介绍了污泥堆肥化与资源化的具体方法以及污泥土地利用中的重金属和有毒化合物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泥出路难、处置难的问题,作者提出了污泥采用集中式处理的新思路.采用集中式处理污泥,更容易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从而使污泥变废为宝,彻底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污泥比阻为评价指标,综合考虑脱水率、泥饼含水率及过滤时间因素,研究使用壳聚糖与硅藻土对污泥单独调理的最佳条件及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效果,并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先投加0.5 g/g硅藻土调理污泥,再投加5 mg/g壳聚糖以30 r/min搅拌反应150 s,污泥比阻下降了95.43%,脱水率上升至91.02%,泥饼含水率降至83.13%,过滤时间降至29.5 s。壳聚糖与硅藻土联合调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壳聚糖或硅藻土单独调理的效果,且其联合调理改善污泥脱水综合性能的效果优于聚丙烯酰胺调理污泥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善污水污泥浓缩和脱水性能有利于污泥的处置和利用。试验研究了页岩细度和掺量在污泥沉降浓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页岩粉细度为250-150μm,掺量≤5(时,掺加页岩粉可改善污泥沉降浓缩性能,沉降浓缩后污泥体积没有明显增加;掺加5%页岩的污泥沉降浓缩后含水率可控制在80%左右,经过离心脱水后含水率可降低至60%以下。试验结果还表明,虽然掺加页岩的污泥脱水后体积有一定程度增加,但可以明显改善污泥的性态,减少资源化利用中与页岩混合过程,还能明显降低污泥的气味;经页岩改性后浓缩脱水得到的污泥能用于烧制轻质陶粒。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富含植物养分,在城市绿化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但污泥中也含有较高的重金属,会对城市地下水产生二次污染。采用改性粉煤灰钝化污泥,通过种植佛甲草绿化实验,探讨了不同配比和用量的改性粉煤灰处理污泥对植物生长状态以及对渗滤水的环境影响,得出用20%的改性粉煤灰钝化污泥作为绿化植物的种植基质可使渗滤水中污染物除去8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用城市污水厂污泥制做型煤的中试研究成果,大量的数据说明了污泥制型煤的能源价值以及在固硫和减少烟尘排放方面的优势。用经济技术分析的方法,将这种污泥处置方法与传统的以厌氧消化为主体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进行对比,进而认为这是一种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废物利用;投资少,有净能量产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污泥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分解炉内煤的燃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煤粉的燃尽时间已成为进行分解炉设计的重要参数。针对水泥分解炉的低燃烧工况,根据囊灰缩核模型及有关理论,采用失重分析法及扫描电镜,进行煤的燃尽特性实验方法、及煤焦燃尽时间与煤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力求寻找到有关规律。提出的煤质评判指标(指火指数、燃尽指数)与实验方法,较好的定量反映出各煤样的燃尽特性。同时还根据水泥厂的实际实验条件,寻找出着火温度、燃尽时间与煤工业分析值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可以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对煤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水泥分解炉进行系统的煤粉着火实验研究,是提高分解炉燃烧效率,改善运行工况至关重要的问题,为全面了解分解炉工况下煤粉的着火过程,采用失重分析法,对煤粉的着火方式进行研究,进而对煤的低温燃烧着火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煤粉的低加速速度、低温燃烧条件下,无烟煤是非均相着火,贫煤是非均相一均相联合着火,烟煤有均相、联合着火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重实验仪,研究了煤粉、污泥及其混合物在不同比例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单独燃烧时,煤的失重主要受固定碳燃烧的影响,污泥的失重主要受水分析出、挥发性物质析出和燃烧的影响;添加污泥有利于混合物着火,但不利于稳定燃烧,污泥的添加量以不超过30%为宜;随着污泥掺混比的增加,混合物开始失重的温度左移,失重峰的峰值温度与单煤燃烧的接近。燃烧动力学研究表明,煤的活化能为86.79 kJ/mol,高于混合物的任意一个阶段的活化能。混合物燃烧前期(低温段)的活化能小于燃烧后期(高温段)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的方法及工艺流程,分析了污泥在工业锅炉内与煤混烧时的最大混烧率和相对处理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最大混烧率在污泥含水率较低时由混合燃料的折算灰分决定、干燥/混烧耦合工艺存在于“混烧控制区”和“干燥控制区”、在干燥控制区污水相对处理量也可能随干燥物料含水率增大而增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Fluent软件,针对某2 027 t/h四角切圆煤粉锅炉不同负荷下单独燃烧煤粉、煤粉和污泥混烧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炉内流动、燃烧和NOx排放特性。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模拟锅炉燃烧过程,模拟误差在10%以内;掺混污泥对炉内速度场影响较小,掺混污泥后,水分蒸发吸热,炉膛整体温度水平下降,中上层燃烧器区域CO和HCN生成量增加,还原性气氛增强,NOx生成受到抑制;掺混10%比例污泥后,600 MW,510 MW,450 MW工况下平均温度峰值分别降低了15.5 K,8.2 K,3.1 K,NOx排放分别降低10.9%,13.1%,8.1%。  相似文献   

17.
略述城市污水厂污泥热化学处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略地叙述了污水厂污泥热化学处理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就污泥焚烧处理与污泥热解处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一台自制的热天平,采用模块化结构,由温度控制器,电子天平,电炉及升降机构,样品盘及支撑部件组成。温度控制器及电子天平带有通讯接口与计算机连接,讨论了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给出一组煤燃烧的TG曲线。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述了制污泥型煤时所采用的固硫方法,固硫原理、固硫剂的选择等,并通过固硫试验得到较好的固硫效果,控制了污泥型煤在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