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井下视像检测技术在国内外工程测井领域应用广泛,光纤传输井下视像检测技术代表了目前世界最高水平.论述了其在胜利油田井筒检测的应用方法及效果.简要介绍检测系统结构及多种现场检测工艺,通过100余井次的现场应用,证实其在井筒套管漏失、错断、变形、腐蚀及鱼顶、鱼腔分析的准确性,突出其在提升修井效率上的重要性.文章分析了影响检测效果的不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管道漏磁检测中缺陷尺寸对漏磁信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介绍了缺陷检测及磁敏元件工作原理;分析了管道缺陷外形尺寸与形状对漏磁场的影响规律,在现场工程检测中利用得出的规律对检测数据进行判读分析和开挖验证,其分析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在役管道的缺陷状况.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技术在提升短节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提升短节结构及受力的基础上 ,指出超声波无损检测是保证其质量的一种有效检测方法。详细介绍了仪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并对检测工艺及评定准则进行了论述。对 6 6根提升短节的检测结果表明 ,超声波无损检测的精度较高 ,能满足提升短节安全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泄漏检测技术在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应用广泛,已成为高风险输气管道安全运输的重要举措。为管道选择最适应检测技术,阐述了负压波法、流量平衡法、次声波法、分布式光纤检测法和内检测技术等几种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概况,分析了不同泄漏检测技术的性能指标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应用前景广泛的次声波检测技术和分布式光纤检测技术,分析两种检测技术的实际检测特性及适应性,验证其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不同检测技术有其独特适应性特征,不同程度管道泄漏事故应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辅助决策技术,并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输气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展望,为国内输气管道选择最佳泄漏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海洋平台结构在役期间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必须对其进行检测维修,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检测维修策略。由于海洋平台投资大,经济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因此,平台结构检测维修的优化分析及合理地平衡结构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海洋工程界越来越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生产实际的调查了解,针对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检测、维修及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提出了优化检测维修的策略,为决策者选择经济效益最佳的检测维修方案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平台损伤检测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洋平台损伤检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海洋平台损伤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与比较,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提出了海洋工程结构损伤检测的二步法,可以综合利用不同的损伤检测方法,更准确、有效地对平台进行损伤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海洋平台结构在役期间的安全性及完整性,必须对其进行检测维修,并提出合理有效的检测维修策略。由于海洋平台投资大,经济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因此,平台结构检测维修折优化分析及合理地平衡结构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成为海洋工程界越来越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生产实际的调查了解,针对海洋平台结构检测维修的实际情况,对影响检测、维修及经济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提出了优化检测维修的策略,为决策者选择经济  相似文献   

8.
对高压管汇在复杂工况下的损伤机理进行深入认识是开发高压管汇以及评估其使用安全性的重要基础。结合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压管汇损伤机理,指出现有冲蚀理论在揭示高压管汇冲蚀行为方面存在的不足;通过检测试验,分析了磁记忆检测方法对于检测评价高压管汇安全性的意义;面向页岩气开发生产需要,提出了高压管汇损伤机理及检测评价技术的研究方向,即开发可在线、定量与定性评价的高压管汇损伤状况检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光谱、色谱及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在石油产品质量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对石油产品检测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全面分析汽油、柴油及润滑油等石油产品常用指标的检测分析方法,并介绍了光谱、色谱及质谱等分析技术在一些质量指标中的应用,光谱、色谱及质谱等现代分析技术在应用中具有更精确、更高效、更灵敏等优点,为未来石油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从沥青组成和性能评价角度,对目前出现的SBS含量快速检测方法、沥青相似度检测方法及储存稳定性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介绍了其原理、优点、局限性及标准化应用情况,对比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沥青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综合分析表明:沥青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可大幅度提高检测的精确度与时效性,而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样品制备与检测方法的标准化、检测设备的便携化与数字化及沥青质控用快速检测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