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下古生界风化壳成储、成烃、成藏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该盆地风化壳储层经历了准同生期层间岩溶、表生期风化壳岩溶及埋藏期局部热液改造,风化壳气藏气源来自上古生界、下古生界2套烃源岩生烃,其中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是其主力烃源岩,伊陕斜坡风化壳气藏具有差异聚集分布的特征。靖西地区发育(常规)低渗透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岩性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白云石晶间(溶)孔为主,天然气以油型气为主,气藏分布不连续,有边底水,局部高产富集。靖边地区发育低渗透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古地貌—地层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孔洞型为主,天然气成因具有以煤成气为主,油型气为辅的混源气特征,气藏不含边底水,大面积连续分布。靖东地区发育致密风化壳气藏,圈闭类型主要为古地貌—地层圈闭,储层类型以裂缝—微孔隙为主,孔洞局部发育,天然气以煤成气为主,大面积普遍含气,但单井产能较低。气藏差异聚集主要受控于以下4个方面:(1)沉积微相是多类型储层发育的基础;(2)岩溶古地貌为风化壳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3)多源烃类有序聚集是天然气差异聚集的关键;(4)燕山期构造反转奠定了下古生界风化壳气藏差异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中组合白云岩储层及圈闭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天然气勘探长期以来以奥陶系顶部的古风化壳地层圈闭气藏为目标,近期通过对白云岩成藏机制的深化研究,在古隆起东侧发现了奥陶系中组合新型岩性气藏,其储层主要发育于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简称马五5)白云岩中,储层特征明显不同于奥陶系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受沉积环境控制,中组合马五5白云岩呈SN向带状展布,其中靖边西白云岩带由于临近古隆起,水动力条件强,滩相沉积发育,后期经白云石化后形成的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岩性纯,南北向连片展布”的特点,且晶间孔发育,为有利的储层。加里东末期,由于盆地整体抬升造成古隆起东侧中组合地层遭受剥蚀,从而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接触,构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受岩性相变控制,中组合马五5滩相白云岩在空间上形成岩性圈闭,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3.
张健 《石化技术》2024,(2):137-138
孤岛潜山属于断陷盆地内极为重要的一类油气藏,近年来因探明储量大、产能高而被广大学者研究。而针对目前孤岛潜山古生界的勘探程度不高及成藏主控因素还不明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油气成藏要素及主控因素分析得出:(1)孤岛潜山古生界及其披覆构造具备良好的油源条件;(2)孤岛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两大类风化壳型储层和内幕型储层;(3)孤岛潜山上古生界内幕盖层的封盖性较好,下古生界风化壳在断裂带中也可形成规模较小的油气藏。最后,通过对有利圈闭区的预测,提出了在孤岛潜山西排山下古生界有利构造圈闭13个,在孤岛潜山中-东排山上古生界有利构造圈闭21个。  相似文献   

4.
������˹�����Ȼ���ɲ�����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含气层系多,具有上、下古生界复合含气的特征,已发现4个储量达到1×1011m3以上的大型气田。通过对生烃、沉积、储层、圈闭保存条件等的综合研究,认为上古生界具有煤系地层“广覆式”生气特色,三角洲分流河道中粗粒石英砂岩是上古生界高效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圈闭以大型岩性圈闭为主,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勘探领域广阔,仍具有发现大型气田的地质条件;下古生界具有混源气特征,白云岩风化壳岩溶储层是主要储集岩类型,圈闭以古地貌—岩性复合圈闭为主,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倪华  唐海 《江汉石油科技》2004,14(3):5-8,31
采用PDSys3.1软件开展了中扬子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区带地质风险评价研究工作。从圈闭、烃源岩条件、储集条件、油气保存条件、成藏配套五个方面,对中扬子地区下古生界9个区带进行了油气勘探风险评价参数系列及相应的评价取值标准研究,并运用中石化确立的南方海相区带地质风险评价模板对研究区进行了区带综合定量评价;按地质风险系数进行区带排队,优选出区带勘探目标。所评价的9个区带优劣顺序为:石柱复向斜、花果坪复向斜、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利川复向斜、桑植-石门复向斜、当阳复向斜、宜都-鹤峰复背斜、中央复背斜、乐乡关-潜江复背斜。  相似文献   

6.
西南地区上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油气圈闭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成因类型沉积盆地的层序成因格架和内部构型各异;不同层序的油气圈闭特征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该区上古生界层序格架与油气圈闭之间的关系集中表现在分布于层序成因格架中的各种隐蔽的“微型”非构造圈闭.这些非构造圈闭主要包括:(1)受层序界面控制的古岩溶圈闭;(2)与LST有关的混屑浊积岩、盆底扇岩性圈闭;(3)与TST有关的海侵型丘礁滩组合圈闭、浊积扇岩性圈闭、河口湾-浅滩-潮控三角洲砂体岩性圈闭;(4)与HST有关的扇三角洲-冲积扇岩性圈闭、河控三角洲岩性圈闭、丘礁白云岩岩性圈闭、钙屑重力流沉积岩性圈闭;(5)碳酸盐孤台岩性尖灭圈闭.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大气田成藏模式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主要赋存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中,且广泛分布于上古生界中下组合特别是二叠系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大气田既非典型的不连续型常规气藏,又非典型的连续型非常规气藏,而是介于常规与非常规或不连续型与连续型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称之为准连续型天然气聚集。其主要特点是:天然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无明确气藏边界;圈闭介于常规圈闭与无圈闭之间,主要由非常规岩性圈闭和动力圈闭组成;气水分布复杂,无明显边、底水;天然气运移为非浮力驱动,近距离成藏。这种大气田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烃源岩和储层等因素控制,其中优质烃源岩的大面积分布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和分布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为近距离运移成藏,加之致密储层本身同时可起到一定封盖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生气强度下限可以低至10×108 m3/km2左右。准连续型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模式的提出,预示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但另一方面,准连续型成藏模式的确认,也意味着传统的常规油气地质学的研究思路及勘探理念在鄂尔多斯盆地并不完全适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北非地区典型含油气盆地的烃源岩分布、储层特征、盖层特征、圈闭类型等进行综合性讨论分析,总结了成藏组合的基本特征。研究认为,北非地区成藏组合烃源岩较为单一,主要为下志留统和中—上泥盆统的"热"页岩,分布面积广、生烃潜力巨大;各含油气盆地古生界所有砂岩均为储层,主要为奥陶系和泥盆系储层,具有层位多、品质好的特点,而古达米斯盆地存在大面积分布的三叠系储层;主要盖层为下志留统、上泥盆统页岩,次要盖层为石炭系、下泥盆统页岩和碳酸盐岩;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及构造—地层复合圈闭,不同类型的圈闭形成不同的油气藏;研究区域内油气运移方式主要有3种,以横向长距离或短距离运移为主。综合分析北非地区古生界含油气盆地主要成藏组合特征后认为,古达米斯盆地剩余油气储量最为丰富,并且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类型多样,保存条件优越,勘探开发程度较低,是北非地区古生界含油气盆地中勘探潜力最大的盆地。  相似文献   

9.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油藏类型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酒西盆地单北油田下第三系火烧沟组砂岩油藏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水动力圈闭油藏的范例。根据水动力圈闭油藏形成和保存的条件以及单北油藏目的层地下水动力条件等实际资料对所谓“单北水动力油藏”进行了分析,发现:即使单北地区火烧沟组砂岩储层是一个完整的找曲构造而根本没有被断层切割的话,那么目前的水动力条件也绝不可能形成“水动力圈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煤层气盆地地质特征与资源前景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中国大陆含煤盆地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华北板块、华南板块及准噶尔-兴安活动带的构造活动相对稳定的陆块或地块上,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二叠纪、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和第三纪。依据所处大地构造域的位置及沉积构造特征,大体分为板内克拉通型与陆内断陷、坳陷型。含煤盆地中形成煤层气藏受下列条件控制:(1)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古构造以及沉积环境控制了煤的形成、分布及品质;(2)构造变形直接控制了盆地的整体封存条件,影响了盆地中煤的埋深及煤储层的渗滤性;(3)煤岩变质程度一是影响生气量,二是影响煤岩的渗滤性;(4)封盖层和水动力条件决定煤层气藏的保存状态。经测算,中国大陆煤层气资源丰富,有20×1012m3 的远景资源量。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盆地是一个大型叠合盆地,它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陆表海,晚古生代海陆过渡以及中新生代内陆湖相沉积阶段,发育多类型油气源岩。盆地的油气圈闭,中生界以隐蔽型油藏为主,古生界为构造型气藏,可划分出五个不同类型的油气聚集区,既具备甲生代大型陆相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又海相、海陆交互相地层天然气资源丰富,勘探领域广阔.  相似文献   

12.
松辽盆地属断、坳叠置型盆地。断陷成藏体系受断陷的分割性和沉陷强度控制,源岩以Ⅲ型、ⅡB型为主,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气形成早,以天然气为主。油气主要以断裂为通道作垂向运移,但T3,T4界面侧向运移的调节、补充作用不能忽视。同生圈闭、早期构造圈闭、多期复合型圈闭是捕集油气的有利圈闭。由于圈闭规模小、源岩分散,后期构造改造较强,断陷成藏效率较低。坳陷盆地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源告分布稳定、面积大,主要为Ⅰ,ⅡA型干酪根,整体演化程度较低,油气形成晚,以石油为主,伴生气次之。油气主要以T1,T2界面和储层的侧向运移为主导,叠置在古隆起、古斜坡之上的各类圈闭是最有利的圈闭,成藏效率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四川盆地经历了古生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从克拉通盆地到前陆盆地具有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天然气勘探工作难度大。为了完成盆地重点层系的构造分析和构造单元划分,并对下一步该盆地及其周缘天然气勘探新领域提出新建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盆地内解释的地震大剖面,分析了四川盆地的构造演化,得到了不同构造演化时期的构造特征与油气的形成、聚集的相关信息;依据盆地基底结构、以往构造单元习惯划分边界、盆地周边构造、盆地构造特征、山界及盆地边界等,对四川盆地进行了构造单元划分。研究成果表明,四川盆地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区域构造应力环境经过了两大阶段:(1)第一阶段是震旦纪—早三叠世,以拉张应力环境为主;(2)中三叠世—第四纪以挤压应力为主。以此为基础,还进一步细分为7大演化阶段:(1)前震旦纪基底形成(AnZ);(2)克拉通坳陷盆地(Z_1—S);(3)克拉通内裂陷盆地(D—T_2);(4)大陆边缘盆地(T_3x~(1-3));(5)前陆盆地(T_3x~(4-6));(6)坳陷盆地(J—N_1);(7)盆地定型(Q_4)阶段。该成果对四川盆地各套储层的有利区带展布规律研究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一直被认为是油型气和煤成气二源混合气。通过区域构造特征、盆地演化、地震活动和地球化学等分析,发现上古生界天然气藏沿深大断裂分布,具有生烃期与构造活动时间相吻合的特点,以及部分井天然气中CO2、N2、He含量非常高、甲烷同系物碳同位素发生反转、CO2碳同位素和3He/4He高异常等特征,从而认为上古生界天然气是油型气、煤成气和深源无机气三源混合而成。中生代晚期盆地深大断裂的强烈活动导致深源流体上涌并与古生界天然气发生混合,并且其中的H2对烃源岩生烃起到加氢作用,促进了其生烃演化,扩大了天然气的丰度。  相似文献   

15.
������˹��ع����纬��ϵͳ����   总被引:51,自引:8,他引:43  
应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天然气成藏规律,对揭示该盆地的生烃潜力、主要生排烃期的油气运移方向、天然气的有利聚集地区及其勘探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古生界的烃源性质、储层类型及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含气系统分为下古生界含气系统和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前者又可分为3个子系统,后者分为2个子系统。在含气系统的背景中,本区天然气藏的分布规律较为清楚,控制成藏的地质条件比较明朗。通过对各系统的时空展布特征和静态地质要互动态地质作用过程的综合分析,指出上、下古生界均具有很好的成藏地质背景,但对于各含气子系统,由于它们处于不同的构造部位,所以成藏要素和过程也有较大的差异。分析指出:下古生界含气系统中的东部含气子系统、上古生界含气系统中的中东部含气子系统成藏条件为最佳;下古生界的乌审旗北和吴旗南地区、上古生界中东部的3个主砂体带,特别是最东部的主砂体带,应是今后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6.
������Ȼ����̽ȡ�õ�ͻ��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目前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 18× 10 12 m3 ,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万亿立方米的大气区。长庆油田作为盆地勘探的主体 ,在 30余年的天然气勘探历程中 ,经历曲折和挫折 ,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靖边下古生界气田 (长庆气田 )的发现 ,即是解放思想 ,重新认识 ,改变构造成藏的认识 ,提出风化壳古地貌成藏认识的结果 ;榆林气田和苏里格气田的探明 ,则是解放思想 ,提出上古生界大面积含气背景下 ,存在高渗储层而坚持勘探的成果。天然气勘探取得突破是勘探者解放思想 ,对盆地特征重新认识 ,应用勘探新理论 ,改变勘探思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源条件的综合分析,确定优质烃源岩是控制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分布的主要因素,并结合试气结果分析致密砂岩大气田形成的生气强度下限。首先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的厚度、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等参数进行对比;接着在类比分析的基础上计算求取生气强度,并将其与试气成果结合进行综合分析。气源条件分析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品质好、分布广、热演化程度高,其生气强度介于10×108~40×108 m3/km2,具有高强度、大范围的供气特点;盆地西部生气强度介于10×108~20×108 m3/km2,而盆地东部生气强度相对较高,多大于16×108 m3/km2。综合分析认为:优质烃源岩是形成致密砂岩大气田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宏观上控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内气、水的空间分布状态;由于为近距离成藏,其天然气聚集效率高,因此上古生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生气强度下限可降低至10×108 m3/km2左右。  相似文献   

18.
������˹����Ϲ������������о�   总被引:53,自引:7,他引:46  
受加拿大阿尔伯达和北美其它一些含煤盆地勘探开发深盆气经验的启发,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后发现,该盆地同样具备深盆气存在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和主要特征,是一个极其巨大的深盆气田。3项基本条件是:①有足够的、优质的、现今仍能生气生烃的烃源岩—煤系地层;②致密的储集层与烃源岩紧密配置,本区储层孔隙度绝大部分为5%~10%,渗透率绝大部分小于1×10-3μm2;③较好的区域性盖层。6个特征是:①下倾区大面积含气,上倾区含水,区域性气水倒置;②负压异常;③上古生界区域盖层以下整段厚400m地层饱含气(普遍含气);④没有底水或边水,含气与构造无关;⑤盆地北部上倾水区内的中、小构造含气;⑥可能存在天然气泄漏区。采用类比法预测,上古生界天然气资源量为50×1012m3左右,多套透镜状砂体叠置连片,含气面积10×104km2,潜在可探明储量2×1012m3,可能建成200×108m3/a产能。预测出4个有利区势带,其中I号区和I号区面积之和近2.5×104km2,应作为近期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改造型盆地与油气成藏 ——以华北东部盆地为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田在艺  张庆春 《石油学报》2001,22(2):110-116
文中以岩相古地理的观点论述了华北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即中晚元古代为古陆区,南北边缘地带发育拗拉槽型沉积;古生代为稳定的海相地台类型沉积;中新生代为陆相断一坳陷盆地沉积。指出华北盆地成烃、成藏的规律以及勘探油气的6个领域:一是以任丘古潜山为代表的“新生古储”油气藏;二是第三系“官生自储”复式油气聚集带;三是中、上元古界燕山拗拉槽原生油气藏领域;四是以孔古3井、7井油藏为代表的“古生古储”油气藏;五是以孔古4井油藏为代表的“古生中储”或“古生新储”型油藏;六是中生界湖相沉积含煤地层烃源岩,虽改造剧烈,残留体肢离破碎,但仍是一个找油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论塔里木盆地非背斜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具备发育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条件。这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这两类盆地均可发育大型的古隆起和古斜坡。由于其在演化的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期海侵和海退,发生大规模的沉降和隆升构造变动,因而形成了各种复杂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并形成多个大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均可发育和形成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对这一类油气藏进行研究将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