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我国是钢铁生产原料缺乏和钢铁需求量大的国家,每年要消耗大量外汇进口钢材和铁矿石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在客观上有发展拆船业的市场需求,同时我国劳动力充足,人工费用低,水域条件好,滩地多,具有发展拆船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韦行 《上海金属》2007,29(3):32-32
目前中国钢铁业虽然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和钢铁消费大国,但是距离钢铁强国尚有很大差距。要成为钢铁强国,必须实施产业最优化战略,加快产业整合升级,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自有核心技术,带动产品升级换代,使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发有新的突破,从而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品种、新装备和新生产技术。为此,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技术的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3.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钢铁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其使命是在钢铁冶金方面成为领先者,培养训练有素的年轻科学家和技术专家;满足钢铁生产和下游行业的需求,在钢铁材料领域提倡创新。钢铁技术研究院不但要进行钢铁领域的科研工作,而且还要承担教学任务,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钢铁技术研究院由绿色洁净技术中心、材料开发中心、应用及解决方案中心等三大中心组成,共有11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都关注钢铁技术的特定技术领域,涵盖了冶金工艺、生产和应用以及钢铁材料等领域,研究院与钢铁生产商、用户和相关方保持了紧密联系。钢铁技术研究院通过传授创新和突破性技术,累计培养了466名硕士和96名博士,这些骨干将成为推动韩国钢铁工业未来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积极开展不同领域的研究项目,有助于推动韩国钢铁冶金技术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4.
翁宇庆 《金属世界》2002,(3):2-2,30
我国在正式加入WTO后,钢铁材料及其生产将面临着两方面的激烈竞争。一是钢铁与其它基础材料(工程塑料、有色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等)的竞争。进入WTO以后,钢铁材料要继续降低生产成本以增强与其它基础材料的竞争力,还要靠发展新型钢铁材料,即提高性能和质量,以保持低成本前提下的性能竞争力。二是面对两类对手的竞争。既要与发达工业国家进行高质量产品竞争,又要与低劳动力成本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中低档钢铁市场的争夺。  相似文献   

5.
殷瑞钰 《轧钢》2004,21(5):1-4
强调在新世纪里中国钢铁企业要注意研究钢铁制造流程的功能,指出制造(生产)流程对钢厂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广泛的关联度和综合影响力,制造流程的结构优化是钢厂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拓展社会经济功能的有效手段。简要地叙述了钢铁制造流程的构成要素是"流"、"流程网络"和"程序"。"流"按一定的"程序"在"流程网络"中动态有序地、准连续地、紧凑地运行,可以实现多目标优化。讨论了中国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优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还就中国钢铁产品优化过程中有关炼钢、轧钢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体性探讨。在新世纪前20年,要集中有关资源加速发展薄板及其深加工产品,以实现中国钢铁产品的结构调整,促进钢厂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殷瑞钰 《轧钢》2004,21(4):1-6
强调在新世纪里中国钢铁企业要注意研究钢铁制造流程的功能 ,指出制造 (生产 )流程对钢厂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广泛的关联度和综合影响力 ,制造流程的结构优化是钢厂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拓展社会经济功能的有效手段。简要地叙述了钢铁制造流程的构成要素是“流”、“流程网络”和“程序”。“流”按一定的“程序”在“流程网络”中动态有序地、准连续地、紧凑地运行 ,可以实现多目标优化。讨论了中国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优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还就中国钢铁产品优化过程中有关炼钢、轧钢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体性探讨。在新世纪前 2 0年 ,要集中有关资源加速发展薄板及其深加工产品 ,以实现中国钢铁产品的结构调整 ,同时也促进了钢厂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经过50年的发展壮大,武钢目前已发展成具备年产钢材2000万t规模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钢为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规划了一个宏伟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要建设一个钢铁主业特强、适度相关多元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知名品牌、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钢铁企业。武钢为此制定了以下三大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8.
钢铁工业的循环经济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综述了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指出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的状态,继续努力即可形成自主创新的钢铁冶金工艺。阐述了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钢铁工业从工艺技术走向工程科学的进程,这包括了从平衡态的钢液还原和精炼到不平衡态的凝固和轧制方面的发展。钢铁工业在二十一世纪要生存、发展,就需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产业。在循环经济思想指导下开发新工艺、新技术、新型钢铁产品以及新型的冶金装备的设计能力和集成制造能力,把中国由一个钢铁大国建成钢铁强国。  相似文献   

9.
宝钢继自建厂以来30年的发展成果,目前已作出了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规划。2007-2012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是:按照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政策导向,积极参与国内钢铁行业的重组,积极寻找海外钢铁发展的机遇,力争到2012形成8000万t产能规模,钢铁主业的综合竞争力要进入全球前三强。在世界500强的排名要进入前200名之内。  相似文献   

10.
<正>固废治理与资源综合利用,是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有色与钢铁融合发展,是两个行业互利共赢的共同选择,要共同推动"钢铁—有色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固废资源利用工作,把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重大技术经济政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将资源综合利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11.
戴宝昌 《轧钢》1996,(3):39-43
从线材用户的角度论述了近十年来我国线材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质量、品种上的差距。展望未来十年,提出应提高高碳钢及特殊钢线材比例,对尚不能满足要求的产品品种、质量应再优化。由此建议再建10条高速线材生产线,最好引进1~2条更高水平的高速线材轧机。  相似文献   

12.
变质处理和电磁搅拌是改善钢铁材料组织和性能的重要手段,综述了在高速钢领域变质处理和电磁搅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表明采用这一工艺技术,将为生产较廉价的高性能铸造高碳高速钢轧辊提供途径,为此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钢铁生产流程铁资源效率与工序铁资源效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铁军  陆钟武 《金属学报》2006,42(3):280-284
以钢铁生产流程铁流图为基础,推导了实际钢铁生产流程铁资源效率与工序铁资源效率的关系式.以某钢厂年均生产数据为例,分析了流程铁资源效率与工序铁资源效率的关系,并讨论了工序铁资源效率对流程铁资源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铁业发展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殷瑞钰 《金属学报》2002,38(6):561-567
分析了世界钢铁业的发展态势,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钢铁工业取得的重大成就,讨论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定位与钢铁产品的需求量及钢铁材料的价格走势。回顾归纳了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发展进程,分析和展望了钢铁企业的模式,规模与企业集团化的方向,提出要积极定位钢铁企业的社会/经济角色,并对未来5-10年内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战略重点提出如下建议:技术路线方面:全面推进节能-清洁生产技术,确立完善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从源头上协调解决成本、质量、劳动生产率、 环境等问题。-调整产品结构方面:重点投资增加扁平材的产能以及对几个特殊钢厂进行生产流程集成化改造,以解决高质量合金钢品种问题;-改革方面:积极、分步地形成集团化企业,确立区域市场优势,在集团化体制下进一步优化企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宝钢无缝钢管厂管加工车间试生产的情况,分析了德方设计上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车间针对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技术改造,提出了今后生产和设计应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温度、化学成分及纯净度是原铁液质量的三个指标,其中出铁温度是决定铁液质量的主导因素。认为出铁温度在1480~1520℃,铁液化学成分(wB/%)在:C2.8~3.3、Si1.0~1.7、Mn0.8~1.2、S<0.12%、P<0.2%,同时注意控制w(H2)<3ppm、w(O2)<60PPM、w(N2)<100ppm,就能够获得优质的原铁液,为生产高质量灰铸件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中国合成铸铁的生产及其主要原料废钢和增碳剂的现状和发展。论述了中国废钢的资源、分类、供应渠道、存在问题和感应电炉熔炼铸铁对废钢的要求;论述了铸造用增碳剂的种类、增碳剂的使用方法和合成铸铁的熔炼工艺。  相似文献   

18.
张瑞祥 《上海金属》1994,16(1):13-19
从炼铁技术、炼钢技术、轧钢技术及计算机在钢铁工业的应用等方面,综述了当代钢铁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蔡唯成  蔡力 《轧钢》1998,(3):46-50
论述了我国中小型钢铁企业的轧机组成现状、存在问题和重组方向,提供了现代化中小型钢铁企业轧机组成图。并提出轧机重组过程中要采取统筹规划、择址新建、拆二建一、紧凑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邵永  李彬 《轧钢》2001,18(5):28-30
分析了10年来我国钢材市场已进入微利时期,并且这一状况将长期存在,因此提出应采取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优质服务及人才开发的对策。同时指出,微利是相对的,关键是企业如何决策和运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