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性纤维素酶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紫外线和γ射线交替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茵株BE40-39.与出发株相比,其产酶能力提高1.3倍,发酵性状与出发菌株也有明显的差异.突变菌株发酵试验发现,Avicel是突变菌株产酶最合适的纤维素质碳源.通过对发酵培养条件的试验,得出最佳培养条件是:Avicel质量浓度为0.1g/dL,胰蛋白胨质量浓度为0.3g/dL,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培养基初始pH4.2,发酵5d达到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2.
半纤维素酶高产菌种的选育及产酶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黑曲霉WA301为出发株,经过紫外诱变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半纤维素酶的高产突变株WA9024.通过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水分和起始pH值的优化,突变株WA9204以麸皮为基质的固态发酵产半纤维素酶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较适的条件下,WA9024的甘露聚糖酶酶活达到8984U/g,木聚糖酶酶活达到503U/g,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60%和210%。  相似文献   

3.
用筛选抗性突变株法选育碱性脂肪酶的高产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圆弧青霉白色变株PB227为出发株,通过多次诱变,筛选抗真菌抗生素的抗性株和抗底物,底物结构类似物或分解产物的抗性株,获得一株己酸抗性突变株PG37,其产酶水平比出发株PB227菌株提高了1.5倍,达到557μmol/(min·mL)PG37所产脂肪酶的最优作用pH为10.0,最适作用温度为25℃,在pH7.0~10.5范围内稳定。  相似文献   

4.
2—脱氧葡萄糖抗性黑曲霉高产柠蒙酸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曲霉W3为出发菌株,通过^60Co-射线诱变,在以甘油为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选育出2-脱氧葡萄糖(2-DG)抗性突变株。以玉米粉为原料的柠檬酸发酵的结果表明,产酸高于出发菌株(8.48g/100mL)的突变株约占13.5%,其中突变株KI-5产酸比W3菌株提高18%。  相似文献   

5.
以黑曲霉菌株A.niger103为出发株,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进行反复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niger537,果胶酶酶活提高了130%,同时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4.76,176.82,832、4,105.73u/m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改变各酶产酶量及其酶系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氮离子束诱变节杆菌(Arthrobacter sp.g-1984)筛选到黄嘌呤氧化酶高产菌株X7,产酶活力为24.49U/g,是出发株产酶活力(8.81U/g)的2.78倍,经发酵条件优化后,产酶活力达到36.67U/g,是出发菌株产酶活力的4.16倍,产酶高峰缩短了21h。对细菌黄嘌呤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其最适反应条件为:37℃、pH6.5、Fe抖对酶活力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DTA对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粗壮假丝酵母CJ-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0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侏。其中菌株CJ-1-09的酶活达35.78U/mL,比CJ-1提高了4.58倍,突变株CJ-1-09经10次传代,其脂肪酶活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诱变和梯度平板法筛选出耐底物的突变株,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发酵液起始pH值、装液量、发酵周期、接种量对产酶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发酵培养基。筛选出.株能耐受4%丙烯腈的腈水合酶产生菌,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耐底物突变株的腈水合酶酶活达到11.5MU/mL,与优化前相比,酶活提高了49.35%。腈水合酶耐底物突变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7.0、装液量16%、发酵周期58h、接种量10%。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ρ(葡萄糖)=26g/L,ρ(酵母膏)=2g/L,ρ(尿素)=4g/L,ρ(谷氨酸钠)=0.5g/L,ρ(K2HP04)=0.2g/L,ρ(KH2P04)=0.2g,/L,ρ(MgS04)=0.05g/L,φ(DXL)=0.5mL/L。  相似文献   

9.
以产壳聚糖酶菌株M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诱变及两者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壳聚糖酶的突变菌株为目的。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酶活力高达8.135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1.381倍。经比较分析验证,复合诱变的方法是寻找高活力突变菌株的较好方法,而单因素的紫外诱变方法也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复合诱变比紫外线诱变后的产壳聚糖酶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5.15%,比亚硝酸钠诱变后的菌株酶活力提高了32.82%。  相似文献   

10.
对一株嗜酸乳杆菌突变株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以脱脂乳作为培养基,添加3%的乳糖、1%的(NH4)2SO4、0.1%的亚油酸及1%的NaCl,接种量为1%,培养时间为36h,在此条件下,所合成的亚油酸异构酶活力达252.0U/mL。  相似文献   

11.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L-乳酸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干酪乳杆菌ZZ-L为出发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用为0.4 mg/mL的溶菌酶溶液和0.7 mol/L NaCl溶液作为渗稳剂对菌龄为22 h的干酪乳杆菌ZZ-L酶解时间110 mi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为89.5%,再生率为47.7%,达到最佳水平.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诱变育种.通过平板和静置发酵实验,筛选得到8株突变株产量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株,其中菌株ZZ-06的L-乳酸产量达78.6 g/L,比出发菌种提高了20.7%,突变株ZZ06经12次传代,其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破乳性能,以一株生物破乳剂产生菌Bacillus mojavensis XH1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经过筛选分离和连续传代得到一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的高效生物破乳剂产生菌突变株XN5.在碳源为10 g/L葡萄糖和4% (体积分数)液体石蜡的混合碳源、氮源为40 g/L NH4Cl与10 g/L酵母膏的混合氮源、温度30 ℃、初始pH=65、摇床转数为140 r/min的培养条件下,培养24 h后,突变菌株的12 h和24 h破乳率分别为9417%和9867%,比原始菌株XH1提高了6481%和151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富锗能力的蛹拟青霉菌株,对蛹虫草无性型蛹拟青霉不同菌株进行了富锗培养,并对富锗能力、生物量、有机锗转化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富锗能力最强的菌株为28号和14号,在锗浓度为500μg/mL时,生物量分别为15.09 mg/mL和13.84 mg/mL,有机锗转化率分别达到2.3%和1.9%.蛹拟青霉不同菌株具有不同的富锗能力.  相似文献   

14.
米多霉素产生菌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筛选出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615发酵生产米多霉素的产量较低,但可以通过添加米多霉素的前体提高米多霉素产量;经紫外诱变获得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 rimofaciens ZD519产米多霉素的产量相对较高,但丧失了前体利用能力,菌体生长还受前体的抑制.对链轮丝菌ZD615和ZD519原生质体制备最优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氨酸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菌丝培养基和2 g/L的溶菌酶质量浓度最适于实验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通过研究紫外灭活ZD615和热灭活ZD519的原生质体的双亲本融合条件,发现当化学融合时间为5 min时,可得到最大的双亲融合率(5.2 %).从多种融合子中选育出一株高产链轮丝菌51-19,该菌株能够利用米多霉素的前体物质高产米多霉素,米多霉数产量比出发菌株ZD615提高了170%,达到了1 015 mg/L.  相似文献   

15.
在摇瓶水平上采用单次单因子方法对铁载体高产菌株J61321(Alteromonas au- rantia)的生长和产铁载体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初始pH值、摇床转速等因素的影响,获得菌株J61321产铁载体的最佳发酵条件:酵母粉0.1%(W/V),蛋白胨0.2%(W/V),FePO_40.01g·L~(-1),温度28℃,转速180 r·min~(-1), pH7.5,铁载体在菌株J61321培养22 h后达到最大产量。在最适培养条件下测定了出发菌株A18和突变株J61321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液OD_(600nm)值、铁载体产量和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二者的生长量差距不大(p>0.05),但是铁载体产量和抑菌活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海洋细菌B1109产胞外多糖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糖是在食品、化工与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用途的一类高分子生物物质。为了考察海洋细菌B1109产胞外多糖培养的条件,对从海泥中分离到的1株海洋细菌B1109产胞外多糖的碳源、氮源、碳氮浓度等营养元素和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基装量、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该菌株产胞外多糖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硫酸铵,质量浓度分别为20和4 g/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8.0,培养基装量400 mL/L,接种量6%,培养温度24℃。在此条件下培养120 h,海洋细菌B1109产胞外多糖4.29 g/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一株絮凝活性较高的菌株B-6,通过单因子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初始pH、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其产絮凝剂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絮凝剂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葡萄糖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初始pH7.0,培养温度为35℃、培养时间为72h时,该菌株所产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到93.6%.研究了生物絮凝剂对生活污水、泥浆废水、洗煤废水和印染废水的絮凝效果,发现除印染废水外,该生物絮凝剂对其余3种废水均具有一定的絮凝效果,其中对于泥浆废水絮凝效果最好,絮凝率可达92.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富集、分离和纯化从长期受洗涤剂污染的环境中筛选出两株能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唯一碳源的菌株MB3和MB4,它们在SDBS浓度为100 mg/L时的降解率分别为70.80%和71.67%.通过实验分析确定它们分别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sp.)、琼斯氏菌属(Jonesia sp.).对它们的降解特性研究发现,MB3和MB4菌株对SDBS的最高耐受浓度分别为900 mg/L、1300 mg/L.通过正交实验确定MB3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2.0g/L、接种量为6%、SDBS浓度为400 mg/L、培养时间为36h,降解率最高,达到70.35%.MB4的最佳降解条件为:酵母膏浓度为1.6g/L、接种量为4%、SDBS浓度为400mg/L、培养时间为36h,降解率最高,达到76.36%.将两种菌株按比例混合接种,发现混合菌株的降解率要比单一菌株的降解率高,且降解率最高可达85%.  相似文献   

19.
以羊肚菌为材料,采用液体发酵技术,研究了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对菌丝体生物量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羊肚菌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为:麦芽汁1.5%,玉米粉40mg/L,黄豆粉20mg/L,酵母粉3mg/L。最优培养条件为24℃、140r/min、pH 6.0、接种量10%。在此培养条件下测定羊肚菌的生长曲线,0~48h为延滞期,48~120h为旺盛生长期;在培养144h时菌丝体生物量和胞外多糖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分别为14.11g/L和268.9mg/L。研究结果可为大规模液体发酵生产羊肚菌胞外多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