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以园林中“围绕借景开展的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园林借景理论的系统梳理和典型案例分析,系统地总结了园林中“借景设计”的目标、对象、原则和主要内容。理清这些基本问题对园林设计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对借景设计方法研究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借景在传统园林中占据核心的地位,关于借景概念目前有不同的解释,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辨析.本文通过对借景概念历史起源和近现代发展演变过程的整理分析,结合基本字义和借景实例的辨析,借助“属加种差”的科学概念定义方法,分别对借景概念的“属概念”和与同层次种概念的本质属性差别的”种差“进行辨析,最后总结出借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借景概念的明确对正确理解借景、传统园林借景研究的深入开展和传统园林的继承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周宏俊 《建筑与文化》2016,(11):194-196
以日本的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广泛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整理借景园林的案例,分析空间及视觉层面的群体特征,并探讨所蕴含的设计理念。具体选取了32个典型的借景园林案例,以及其中"背山"的布局方式,基于景观视觉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借景意识与园林及其环境的空间特征之间的关联性。发现园林的借景意识与借景对象的视觉尺度间存在对应关系,借景园林往往基于借景对象而得以布局,并从中总结出了"小中见大"的空间及视觉特质。  相似文献   

4.
史艳红  路忽玲 《山西建筑》2007,33(7):349-351
通过对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及“借景”等设计手法的总结阐述,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艺术构思,并对小品建筑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指出将园林艺术设计手法引向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在视觉营造上独具传统智慧,借景理法是其核心之一。然而由于一方面现存园林实例的时代与数量的局限性造成借景研究中的理论演绎倾向,另一方面传统研究手段在实践转化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借景智慧并未能与当代风景园林实践充分衔接。介于此,本研究选取苏州旧吴县西南、松江九峰两个典型地带及曾经存在的大量借景园林为研究对象,在考据的基础上结合中日比较以补偿现存园林实例的局限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远意”这一核心理念,并将其转译为技术性因子及量化指标,开展基于GIS等数字技术的景观空间及视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园林选址与布局以及远景构成等进行造园理论的总结,并分析中日借景的不同地域性表现及其成因。同时结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进行应用转化研究,以应用于风景资源的视觉评价以及风景区规划的景点优选。  相似文献   

6.
中日园林间渊源极深,"借景"可谓显见的共通术语之一,并为《园冶》所极力推赏。介于此,考察了"借景"术语的起源以及在中日园林间的流传,具体比较了"借景"在中日古代文献中的情形以及中日近代园林研究对"借景"的阐释,发现"借景"先于《园冶》肇始并早已传入日本,但在中日古代园林中皆未见多少回响,而近代园林研究则从《园冶》中再发现了借景。进而试图挖掘中日园林关联性的一个方面:中日园林智慧相通,但日本园林自有其鲜明特征,日本园林对"借景"的阐释亦渐受其独特性左右。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传统园林借景概念、类型及特性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仍存在一些不足。尝试借助"属加种差"的科学定义方法,借助美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从传统园林"景象"系统层面入手,从传统园林"景象建构"角度出发,对借景概念进行实质定义,并依据所借景象类型的不同,将借景划分为实借和虚借两大类型。此外将"借景"与"造景"进行对比研究,归纳了借景的5种特性。明确这些基本问题对借景研究的深入开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该文以河北省邯郸市赵苑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从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造景手法入手,阐述了赵苑公园造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被《园冶》作者计成称为“园林之最要者的”“借景”则是最能体现中国人习惯、生活,即追求“诗意栖居”的华夏意匠。孟氏六边形借景理法是借鉴古今园林经验创制的借景理法新篇,它源于《园冶》又高于《园冶》。作者从理法由来、理法创新、设计思维、环境艺术4个角度论述孟氏借景理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指出它将促进园林设计理论和实践水平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建筑园林设计中,常常应用各种各样的设计手法,其中“借景”是众多方法之中的一种。借景在园林和建筑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把拟建空间周围环境的各种形、声、色、味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图和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设计所表现的空间中,使园林建筑空间更具特色和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有很多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借景、框景、漏景、障景等方式。这些优秀的中国园林造景手法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影响与启示是多方面的,,通过对其运用,分析和解决原来室内空间设计中较单一的关系和问题,丰富空间层次和内涵,同时也令中国园林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得以生存或再运用。  相似文献   

13.
空间与意境的扩张——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以小见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玲  王中德 《中国园林》2008,24(4):57-60
空间的“大”和“小”是相对的。中国古典园林虽然受限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环境,却通过运用多种设计手法未延展和扩张园林空间与意境,使其能以有限的面积营无限之空间,创造出“咫尺山林”“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在对相关论著及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空间分隔、延长路径、设置障碍、借景和意境联想等多种古典园林以小见大的空间设计手法,并加以新的分析和理解,希望对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园林的借景艺术章采烈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而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正好与其相反,完全崇尚自然,“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外师造化,中...  相似文献   

15.
姚雪艳 《园林》2000,(7):14-15
概况日本园林中的茶庭堪称日庭设计的一个杰作,而续之而来的“回游式园庭”则使东瀛园林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回游园最早出现于公元17世纪,事实上,它几乎包揽了日本园林中的所有设计元素——池、山、岛、溪、桥、灯笼、踏脚石等。不过,在回游园中,这些造园元素的应用更趋自由,较茶道庭园少了许多定式要求。类似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日本回游式园林中也经常采种‘借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本文以颐和园和北海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和对称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的体量和形态,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来强化这种关系。  相似文献   

17.
清初孤山园林是杭州园林史上最后一个全盛期的核心景区,汇集了众多知名景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现今虽大部分已毁坏,但遗址和周边山水环境仍在。在实地调研,整理和分析文献典籍中诗词、界画的基础上,得出清初孤山园林营造与自然山水和谐共生,布局错落有致,借景手法精妙,植物景观多样,感官体验丰富,讲求体味自然、天人合一。通过这些分析,以期为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宋霖  周宏俊 《风景园林》2019,26(4):111-115
以白居易园林山石相关诗文为研究对象,分析白居易于园林中筑台、堆岛、置石等山石造景的内容与方法,归纳其爱石、赏石、以石为景的审美理论,明确白居易在中国园林史上,特别是在引领山石造园与品赏立论及实践方面的重要地位。同时论证白居易在其癖爱自然思想的支配下,其山石造园与品赏受到园林是否存在于自然风景之中的影响,揭示其在自然山居中筑台借景,再在城市园林中置石造景,进而赏石为景的异同和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设计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闫煜涛  白丹 《华中建筑》2009,27(6):185-188
构建节约型园林以促进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科学合理的利用园林材料对节约型园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园林材料的应用现状,提出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使用原则,探索和总结节约型园林建设中园林材料的设计手法,为城市园林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0.
将借景置于陈从周先生“造园有 法而无式”的论述背景下,考察了关于借景的 “法”与“式”的含义,及其在造园文献及实 例中的表象,并比较了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的 不同情形。可以发现,中国园林的借景可称之 为“有法无式”,而日本园林则发展出借景园 林这一类型以及样式化的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