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蒸汽吹扫过程中发生的一起温度计套管断裂的典型事例,查找到发生原因,对查找到的原因经过计算进行了核实,详细分析了设计和操作原因,提出了处理措施和避免此类事故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石油企业通过改革,虽然增加了活力,但也出现不少问题,例如:经济效益低下,成本上升,支出增加,资金缺口大。不少油田企业出现亏损,甚至亏损增加等。其主要原因是:在高度集中的传统体制下遗留下来的原因;经济运行方面的原因;油田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油田老化,递减增加,多种经营缺乏支柱产业的原因。其对策是;①深化改革,转机建制;②眼睛向内,苦练内功,加强内部管理;③设立“头脑”公司,加强油田企业的“软投入”;④建立厂长(经理)经营目标责任制等。  相似文献   

3.
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介绍了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常见故障的类型、名称、原因、分析及处理,编制了相应的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程序,从而为大型离心式压缩机组常见故障的诊断、原因分析及处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重整氢压机频繁跳停的原因分析 ,确定油压波动停机的主要原因是备用油泵保护失效。密封油备用泵保护失效的原因是储能器充压低、容积小 ;调节油备用泵保护失效的原因是储能器充气压力高。改造后情况得到根本好转 ,已安全连续运行了一年 ,确保了装置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地层油气的性质千差万别。从油气生成、油气运移、油气成藏期作用各阶段机理上分析了地层油气性质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沉积有机质类型和油气生成过程是产生油气性质差别的主要原因, 差异聚集和重力分异作用是产生油气性质差别的第二个原因, 后期的扩散和氧化作用是地层原油稠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合成塔安全阀泄漏的原因,找出主要原因逐一加以解决,消除高压泄漏点;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芳烃车间吸附塔顶安全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内漏的原因认为引压点选择错误及周内较脏是其内漏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对双吸离心泵叶轮损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管路特点、操作特点,判断叶轮叶片损坏原因主要为气蚀所致。分析转子结构特点,叶轮裂纹主要原因是结冰冻胀导致致。为此针对损坏原因,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甲醇制烯烃(MTO)工艺是连接煤制烯烃上下游流程的瓶颈,而甲醇过热器则是MTO工艺中非常关键的换热设备.文章针对SHMTO工艺中U形管式甲醇过热器的异响及泄漏问题,从振动频谱入手对异响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管束腐蚀的情况入手对泄漏原因进行剖析,得出如下结论:振动导致异响的原因在于换热器结构设计不合理;而泄漏的原因在于粗甲...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宁夏石化公司新型建材厂除灰除渣工段渣浆泵为例,主要介绍了渣浆泵的结构特点和副叶轮密封原理,并结合运行状况和通过拆检泵体,分析发现导致渣浆泵输送介质进入轴承箱的主要原因是副叶轮密封前后压力不平衡所致。而引起副叶轮密封前后压力不平衡的原因既有工艺操作上的原因,也有设备自身故障的原因,而一旦造成副叶轮前后压力不平衡,又会进一步恶化泵的运行工况,导致设备损坏。通过对故障原因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处理措施,解决了渣浆泵密封泄漏故障。  相似文献   

11.
对沥青质进行羧基化、磺化和甲基化反应,从加强与钝化氢键作用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不同化学处理对沥青质结构、热稳定性以及沥青质聚集的影响。研究发现:羧基、磺酸基等基团引入沥青质分子后,提高了沥青质分子的极性,增强了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显著促进了沥青质的聚集,并且引入的基团极性越强,促进聚集效果越明显;相反,沥青质中含活泼氢官能团被甲基化后,甲基的引入屏蔽了形成氢键作用的基团,降低了沥青质聚集体形成过程中的氢键数量,从而削弱了沥青质的聚集。实验结果直观地证明了氢键作用对沥青质聚集体形成的影响,揭示了甲基化、羧基化及磺化反应影响沥青质聚集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以柴油、复合乳化剂、甲醇与棕榈油为原料,在一定超声反应条件下,采用超声法制备了棕榈油-甲醇-柴油微乳液。结果表明:随着超声功率的提高和超声时间的延长,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存在最大值;当棕榈油用量超过10份(质量,下同)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大幅下降,并且CO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增大;随着复合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微乳液的稳定性增强,超过4.0份时,微乳液的稳定性变化趋于稳定;在超声功率为25 W,超声时间为9 min,超声温度为30 ℃,棕榈油、甲醇、柴油和复合乳化剂用量依次为5,5,90,3.0份的最佳超声波反应条件下,以及于发动机负荷为50%,转速为1 200 r/min的应用实验条件下,微乳液的乳化稳定性指数为76.6,CO,NO,NO2的排放量依次为3.0,3.9,1.2 g/(kW·h)。  相似文献   

13.
在海上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地层腐蚀性流体作用及入井工具对套管损伤等原因,套管会出现腐蚀或穿孔的问题,严重影响后续海上调整井作业及增产措施的实施,同时对海上油气井的安全生产形成威胁.研究设计了 一种新型套管回接器,并对回接筒密封、篮式卡瓦、扶正引鞋、加长筒及配套辅助装置进行了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套管回接效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箱型梁上结构件焊接时,由于焊缝分布在游梁各个位置,所以在组焊过程中需要不断翻转工件,才能实现不同位置焊缝的焊接作业。翻转组焊过程需要天车工和铆工相配合,耗费大量人力,使生产效率降低,且不能保证焊接质量。大型箱型梁尺寸较大,吊装时由于夹持位置较少、且翻转速度不均匀,游梁在翻转过程中容易产生倾角,采用传统天车(桥吊)翻转的方式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研制出自动化游梁翻转焊接装置,有效解决了箱型梁焊接变位的难题,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容易操作。由于该工装为自动化翻转,节省了人力,解放了天车,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游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抽油机产品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冷湖地区下侏罗统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岩矿测试分析与镜下鉴定等资料为依据,详细地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地区下侏罗统碎屑岩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孔隙类型、粘土矿物分布特征、成岩作用阶段等特征。认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等;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是各种溶解作用及破裂作用,它们是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区碎屑岩中自生矿物的分布与形成顺序、泥质岩中粘土矿物组合与混层比、有机质热成熟指标Ro值和孢粉颜色及其热变指数等分析资料,结合岩石结构及孔隙类型,认为研究区下侏罗统碎屑岩成岩作用程度强烈,已经进入晚成岩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16.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是四川盆地内的天然气储层之一,该碎屑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在对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气藏宏观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 对该气藏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建立了该区致密砂岩成岩作用序列以及孔隙演化模式。研究结论如下:①随压实作用的不断增强,孔隙度呈持续下降的趋势;②成岩作用对致密砂岩储集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得砂岩孔隙度降低,而溶蚀作用则增加了孔隙度;③该区的孔隙构成主要是环边绿泥石剩余原生粒间孔以及溶蚀形成的长石、岩屑粒内溶孔,泥质杂基溶蚀粒间孔,伊利石黏土中微孔以及由压实压裂、压实滑动和构造动力所形成的微裂缝孔;④勘探中既要注意机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对储层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重视成岩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物形成、碎屑(主要是长石)及其填隙物溶蚀作用等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是世界罕见的超深超高压高温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基质低孔特低渗,裂缝是最主要的渗流通道,气藏产能平面分布差异大、高效开发井布署难等问题是制约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在气藏地质特征、断裂裂缝系统、基质物性、储层微观结构和气水关系分布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储层地应力研究,从多个角度系统解剖了主力产气区克深2区块高效井和低效井的差别,揭示了产能的主控地质因素和钻完井因素,提出了高效井布署、实施及开发合理技术政策。研究结果表明:井筒及井周裂缝发育程度、产状、有效性、储层力学特征、气柱高度及其相互之间的匹配关系是制约气井产能的先天地质因素;井周断层、裂缝、隔夹层、气水分布、投产井段及由此制定的合理开发技术政策是制约长期高产、稳产的核心因素;完钻井深、完井投产井段、射孔段优化和储层改造工艺是否合理,也是气井高产、稳产的关键;同时,基质储层物性及孔喉特征对产能也有一定影响。综合分析认为,在高部位集中布井是实现该类气藏高效开发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催化裂化回炼油组成和加氢反应特点,创新提出了“虚拟组分”CH基团和CH2基团的新概念,提出可以用CH基团和CH2基团间的加氢 脱氢可逆反应描述加氢过程中C、H变化规律,且构建了“虚拟组分”CH基团和CH2基团间的加氢 脱氢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加氢脱硫(HDS)和加氢脱氮(HDN)反应动力学模型。所建模型均为1级动力学模型,可同时预测加氢油中C、H、S、N等元素组成。模型构建过程中,以模型数据值与试验值间的总方差∑R2作为目标值,所求模型参数较为准确。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催化裂化回炼油的加氢油中C、H、S、N含量与实验值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19.
以鳞片石墨、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N-rGO)载体,然后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碱性组分改性的Ni/N-rGO催化剂,将其用于苯酚选择性加氢制备环己酮的反应。并通过N2吸附-脱附、XRD、FT-IR、SEM和EDS等手段对Ni/N-rGO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添加Cu、Fe、Na组分相比,添加组分Ce后Ni/N-r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均显著增大,可有效促进金属Ni在载体表面均匀分散,提高催化剂的活性;组分Ce的添加减弱了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的酸性质,有利于提高环己酮的选择性;在反应温度150 ℃、反应压力0.4 MPa、反应时间2.0 h、催化剂用量0.2 g的条件下,Ce/Ni摩尔比0.2时制备的Ni-Ce/N-rGO催化剂作用下,苯酚转化率为95.2%,环己酮选择性为72.6%。  相似文献   

20.
出砂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储层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没有考虑岩土骨架的变形以及储层中砂粒产生、运移、沉积和堵塞作用对物性参数的影响,因而不适于研究出砂储层流体渗流状况。文章从毛管束渗流公式和整个岩块的达西渗流公式入手,根据等效渗流阻力原理,得出了渗透率和孔隙度与比面间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根据储层流固耦合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考虑体积应变、骨架砂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运移、沉降、堵塞对物性参数的影响,从基本定义出发,导出了出砂储层数值模拟所需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孔隙压缩系数等物性参数动态模型;最后用该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在出砂储层开采过程中岩土骨架变形和储层中骨架砂的剥离、可动砂在孔隙表面和喉道的运移、沉降、堵塞等,对物性参数有很大的影响,并最终影响储层的开采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