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无机刚性材料纳米或微米碳酸钙对聚丙烯(PP)的填充改性以及利用钛酸酯偶联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处理后,对于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体系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微米碳酸钙/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钛酸酯偶联剂改性处理纳米碳酸钙粒子后,其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SiO2纳米粒子填充改性聚碳酸酯(PC),为使无机纳米粒子在基体PC中分散均匀,经硅烷偶联剂KH-550对SiO2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分析了改性SiO2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机械与加工性能的影响,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探讨了无机刚性纳米粒子填充改性典型工程塑料PC的特点并探索其增强增韧的机理,研究了复合物的粘流变性能. 结果表明,改性SiO2纳米粒为球形,在PC基体中分散均匀,湿法改性制备的PC/SiO2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拉伸性能和流变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纳米无机粒子对茂金属聚乙烯(POE)弹性体增韧聚丙烯(PP)二元共混体系进行改性。从而制得PP/POE/无机纳米粒子三元复合材料。分别探讨了纳米高岭土和纳米碳酸钙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并考察了不同纳米粉体的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轻质CaC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PP/CaCO3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轻质CaCO3的表面处理、含量及粒径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两大主要力学性能的影响,着重对实验结果作了科学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钛酸酯类偶联剂能很好地改善CaCO3粒子与PP基体的界面相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经表面处理后的超细轻质CaCO3(纳米级)所填充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缺口冲击强度明显优于普通轻质CaCO3(微米级);而且处理后的纳米级CaCO3在填充量为10%时对PP的增强增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聚丙烯增韧改性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丙烯(PP)脆性高、缺口冲击强度低,特别在低温时尤为严重,其增韧改性是扩大PP使用范围的重要方法。综述近2年增韧PP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橡胶或弹性体共混增韧、热塑性塑料增韧、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纳米粒子增韧及晶须增韧PP的最新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纳米粒子增韧PP的研究,并且指出纳米粒子/弹性体协同增韧PP将是未来PP增韧改性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纳米CaCO3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原料丰富、性能优良的无机填料,在聚合物填充改性方面,纳米碳酸钙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一些普通填充体系无法达到的优良性能。本文综述了纳米碳酸钙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等材料中的改性研究进展,并对纳米填充粒子和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及增强增韧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纳米氮化硅(Si3N4)粒子对其填充的聚丙烯(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纳米Si3N4/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表现出了许多与常规纳米粒子改性PP的不同之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纳米Si3N4粒子含量增加而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冲击强度变化不大,纳米Si3N。粒子对PP并无明显增韧效果;少量(5%)纳米Si3N4粒子便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弯曲强度。  相似文献   

8.
等规聚丙烯增韧增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有机聚合物及无机刚性粒子对等规聚丙烯(iPP)增韧增强改性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各种改性手段的优缺点,展望了通过形成纳米级复合材料的方法对iPP增韧增强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纳米无机粒子改性聚丙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纳米CaCO3、纳米TiO2、纳米SiO2对聚丙烯(PP)的改性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纳米无机粒子对PP改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可改善PP的力学性能(增强、增韧)、抗老化性能及抗菌性能等。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纳米CaCO3、纳米TiO2、纳米SiO2对聚丙烯(PP)的改性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纳米无机粒子对PP改性的机理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可改善PP的力学性能(增强、增韧)、抗老化性能及抗菌性能等。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年来聚甲醛(POM)摩擦学改性的各种方法及其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重点讨论了聚合物共混、无机粒子填充、添加润滑剂、添加金属粉末、纤维增强、多元复合以及化学改性对聚甲醛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非常规新型导热粒子如纳米金刚石、碳化物、铁电陶瓷及其他无机功能粒子及其填充聚合物电介质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新型导热粒子的含量、表面改性、加工方式等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热及介电性能的影响。介绍和分析了基于有机分子晶体为连续声子传递通路改性聚合物导热性能的研究及机理;在基体树脂内利用无机导热粒子及有机分子晶体可构筑连续的声子导热通路,从而达到降低界面热阻、提高体系热导率的目的。相比传统导热粒子,新型导热粒子在提高绝缘聚合物热导率的同时,还赋予体系其他物理性能如磁性、优良介电性能及储能等性能。  相似文献   

13.
马长坡  张健  亢敏霞  宁峰  李辉  邱祖民 《精细化工》2020,37(6):1097-1106
作为分散相的纳米粒子以独立的相态形式通过改性,分散到作为连续相的丙烯酸酯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一种既保留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与硬度,又兼具聚合物韧性与介电性能的复合材料,该过程不是无机相与有机相的简单混合,而是在纳米尺度内两相的有机复合。综述了近年来纳米粒子改性丙烯酸酯复合材料,重点介绍了纳米粒子种类、纳米粒子表面改性、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栗小茜  葛正浩 《中国塑料》2020,34(1):92-101
综述了聚四氟乙烯(PTFE)无机材料填充改性中纤维填充改性,颗粒填充改性以及复合填充改性三大类的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不同无机填料对于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包括摩擦因数、拉伸强度以及材料硬度等,发现铜(Cu)粉、二硫化钼(MoS2)以及玻璃纤维(GF)等无机填料成本较低且对PTFE的力学性能以及摩擦学性能改善较为明显,更能满足实际工程应用。最后,分析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向。  相似文献   

15.
聚对苯撑乙烯类共聚物/TiO2复合材料光物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种经过化学修饰的PPV(聚对苯撑乙烯)类共轭高分子共聚物分别与纳米TiO2复合,作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进行研究。这两 人聚物在乙醇、二氯甲烷溶液中分别与以Sol-Gel法、反胶束法制得的TiO2共混得到均匀分散的体系而不出现相分离,用共聚物与TiO2的复合液可以在石英基底上制成均匀的复合膜,结果表明,高聚物/TiO2复合物的光物理特性与单纯的高聚物相比呈现明显的差异;不同粒径的纳米TiO2以复合物性能的影响不同;中间苯环的聚代基对共聚物的性质影响明显,共轭高分子与纳米TiO2复合涂膜后其发光性能明显改善,有作为发光器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多组分协效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及电缆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通过多组分协效阻燃体系来获得综合性能优良的无卤阻燃电缆料。选择以Al(OH)3为主阻燃剂,聚硅氧烷为协同副阻燃剂;以LDPE为主树脂,配合适当比例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C)和(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EAK)。分析了无机阻燃剂在基体树脂中高填充所出现的时间尺度上和空间尺度上分散不均匀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多步混合造粒工艺及对无机阻燃剂实施表面处理并配合高分子相容剂的方案。最后探讨了高填充无卤阻燃电缆在生产过程中的加工问题,提出通过添加润滑剂来改变复合体系的流动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张静  姚昊萍 《中国塑料》2012,26(12):14-1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弹性体共混、纳米粒子填充、纤维增强、弹性体/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增韧改性以及绿色填料在PVC增韧改性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改性PVC复合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开发价格低廉的纳米材料,简化生产工艺,降低产品成本,纳米复合材料增韧PVC的机理、多相协同增韧PVC的机理、不同填料的混杂效应及其协同机理、不同品种木粉改性PVC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Jung-Hyun Lee 《Polymer》2010,51(24):5744-5755
The effect of nanoscale surface morphology of pure-silica MFI zeolite on the interfacial,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pure-silica MFI zeolite/poly(vinyl acetate) (PVAc) composites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annealing conditions. Mg(OH)2 inorganic whisker- or asperity-like nanostructures were achieved on MFI nano- and micro-particle surfaces via Grignard or solvothermal treatment. The creation of nano-roughness on the MFI surface promoted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zeolite and the polymer matrix, resulting in void-free interfaces. PVAc composites containing surface-modified particles showed increased tensile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as compared with composites containing unmodified zeolite. Surface modification of the microparticles exhibited interfacial and mechanical enhancement over a wider rang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s than nanoparticle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revealed that surface treatment of MFI resulted in broader glass transitions compared to composites containing unmodified MFI. This is explained by improved interfacial adhesion and associated slower chain relaxation dynamics. Furthermore, X-ray diffraction demonstrated that enhanced adhes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VAc and the MFI surface are associated with surface-induced orientation of the MFI particles within the polymer matrix. The optimal surface morphology, associated with the most enhanced mechanical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was produced with the solvothermal method.  相似文献   

19.
聚丙烯/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兴起,无机纳米粒子已逐步应用于聚合物改性,在不改变聚合物原有加工性能的同时,使其综合性能获得明显改善,成为增值的重要手段。文章详细介绍了聚丙烯/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这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改性,特别是有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提高的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20.
将无机纳米氧化铜(CuO)粒子加入氰酸酯树脂(CE),以有机锡(DBTDL)实现自由基引发,定量加入环氧树脂(E–54)制得CE/CuO系列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导热性能和耐酸碱腐蚀性能,讨论了复合材料性能得以改变的原因。结果表明,无机纳米CuO粒子的引入,有利于CE基体树脂的聚合,无机纳米CuO粒子含量为10.0%时,复合材料差示扫描量热峰顶温度由286.3℃降至223.6℃,下降21.9%;无机纳米CuO粒子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165.36 MPa,较纯CE基体树脂提高了95.34%,复合材料冲击强度达14.18 kJ/m2,较纯CE基体树脂提高了62.24%;随无机纳米CuO粒子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导热性能得以改善,当无机纳米CuO粒子含量为10.0%时,复合材料热导率增大10.24倍;无机纳米CuO粒子引入量为7.0%时,复合材料强碱腐蚀率为0.155%,比纯CE基体树脂下降38.0%;复合材料强酸腐蚀率为0.072%,比纯CE基体树脂下降6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