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牛发发  陈莉  张永新  李青 《计算机应用》2014,34(6):1727-1730
为提高图像边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的Canny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对图像进行RPCA分解得到图像的主成分和稀疏成分,利用Canny算子对主成分进行边缘检测,从而实现对图像的边缘检测。该算法将图像的边缘检测问题转化为图像主成分的边缘检测问题,消除了图像信息中“污点”对检测结果的干扰,抑制了噪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边缘检测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方面优于Log边缘检测算法、Canny边缘检测算法和Susan边缘检测算法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复杂动态背景下,鲁棒主成分分析模型(RPCA)容易将背景中动态背景误判为前景运动目标,导致运动目标检测精度不高。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非凸加权核范数的时空低秩RPCA算法。使用非凸加权核范数替代传统的核范数进行低秩约束,在观测矩阵上通过拉普拉斯特征映射得到时空图拉普拉斯矩阵,将得到的时空图拉普拉斯矩阵嵌入低秩背景矩阵以保持背景对噪声和离群值的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复杂场景中能较准确检测出运动目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鲁棒主成分分析模型RPCA(robust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未能有效地利用相邻两帧具有相似性这一特性,提出基于帧间相似性约束鲁棒主成分分析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中相邻数据之间的相似性特性,在原始的RPCA模型基础上,引入帧间相似性约束条件,通过求解新的RPCA模型可以得到平滑的低秩数据矩阵和稀疏误差矩阵,有效保留了原有序列数据中的相似性结构。将该模型用于运动目标检测,观测图像序列分解成低秩背景矩阵和稀疏运动目标矩阵,对分解出的运动目标进行二值化,并对检测出的运动目标图像进行定性分析和采用Similarity与F-measure评判标准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提高运动目标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皮革视觉缺陷检测算法.通过分析皮革图像的低秩特征,将皮革图像缺陷检测问题转变为从低秩背景图像中分离稀疏矩阵图像.首先采用Gaussian高通滤波器对图像进行了预处理,然后利用鲁棒性主成成分分析(RPCA)对图像进行低秩稀疏分解,并采用效率较高的非精确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IALM)求解.对分解后的稀疏图像进行了后处理,最终在二值图像中获得缺陷的形状和位置.该算法的效率及准确率已经在实验中进行了验证,并与现有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用来检测各种不同种类和大小的缺陷,检测准确率高且能够提供完整的缺陷掩模.  相似文献   

5.
可变光照和有遮挡人脸识别是人脸识别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受到鲁棒主成分分析法(RPCA)和稀疏表示分类法(SRC)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低秩表示(LRR)中稀疏误差图像的可变光照有遮挡人脸识别算法。在训练阶段,利用LRR计算每类人脸低秩数据矩阵,在此基础上求解每类人脸图像低秩映射矩阵,通过各类低秩映射矩阵将未知人脸图像投影得到每类下的低秩数据矩阵和稀疏误差矩阵,为了有效提取稀疏误差图像中的鉴别信息,分别对稀疏误差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和平滑度分析,设计了基于两者加权和的类别判据。在Extended Yale B和AR两个数据库上进行了详细的实验分析,实验结果与其它算法相比较有明显提高,证实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Canny算法在处理噪声图像时存在的不足,为提高其准确性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截断奇异值的低秩矩阵恢复方法,以及一种更加准确的双噪声凸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使用经典Canny边缘检测算法作用于分解后去除冗余信息的主成分上,将图像的边缘检测转化为对主成分的边缘检测,可以在有效地去除脉冲噪声和高斯噪声干扰的同时,更好地保留边缘信息。为验证其有效性,在不同噪声浓度以及混合噪声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基于低秩矩阵恢复的边缘检测算法可以更好地保留完整的边缘信息,提高边缘检测的准确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王海鹏  降爱莲  李鹏翔 《计算机应用》2020,40(11):3133-3138
针对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问题,为了降低RPC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提出了牛顿-软阈值迭代(NSTI)算法。首先,使用低秩矩阵的Frobenius范数与稀疏矩阵的l1-范数的和来构造NSTI算法的模型;其次,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优化方式求解模型的不同部分,即用牛顿法快速计算出低秩矩阵,用软阈值迭代算法快速计算出稀疏矩阵,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原数据的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分解;最后,得到原始数据的低秩特征。在数据规模为5 000×5 000,低秩矩阵的秩为20的情况下,NSTI算法和梯度下降(GD)算法、低秩矩阵拟合(LMaFit)算法相比,时间效率分别提高了24.6%、45.5%。对180帧的视频前景背景进行分离,NSTI耗时3.63 s,时间效率比GD算法、LMaFit算法分别高78.7%、82.1%。图像降噪实验中,NSTI算法耗时0.244 s,所得到的降噪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的残差为0.381 3,与GD算法、LMaFit算法相比,时间效率和精确度分别提高了64.3%和45.3%。实验结果证明,NSTI算法能够有效解决RPCA问题并提升RPCA算法的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海鹏  降爱莲  李鹏翔 《计算机应用》2005,40(11):3133-3138
针对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问题,为了降低RPCA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提出了牛顿-软阈值迭代(NSTI)算法。首先,使用低秩矩阵的Frobenius范数与稀疏矩阵的l1-范数的和来构造NSTI算法的模型;其次,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优化方式求解模型的不同部分,即用牛顿法快速计算出低秩矩阵,用软阈值迭代算法快速计算出稀疏矩阵,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计算出原数据的低秩矩阵和稀疏矩阵的分解;最后,得到原始数据的低秩特征。在数据规模为5 000×5 000,低秩矩阵的秩为20的情况下,NSTI算法和梯度下降(GD)算法、低秩矩阵拟合(LMaFit)算法相比,时间效率分别提高了24.6%、45.5%。对180帧的视频前景背景进行分离,NSTI耗时3.63 s,时间效率比GD算法、LMaFit算法分别高78.7%、82.1%。图像降噪实验中,NSTI算法耗时0.244 s,所得到的降噪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的残差为0.381 3,与GD算法、LMaFit算法相比,时间效率和精确度分别提高了64.3%和45.3%。实验结果证明,NSTI算法能够有效解决RPCA问题并提升RPCA算法的时间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心  朱浩华  刘光灿 《计算机应用》2021,41(5):1314-1318
鲁棒主成分分析(RPCA)是一种经典的高维数据分析方法,可从带噪声的观测样本中恢复出原始数据。但是,RPCA能工作的前提是目标数据拥有低秩矩阵结构,不能有效处理实际应用中广泛存在的非低秩数据。研究发现,虽然图像、视频等数据矩阵本身可能不是低秩的,但它们的卷积矩阵通常是低秩的。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一种称为卷积鲁棒主成分分析(CRPCA)的新方法,利用卷积矩阵的低秩性对原始数据的结构进行约束,从而实现精确的数据恢复。CPRCA模型的计算过程是一个凸优化问题,通过乘子交替方向法(ADMM)来进行求解。通过对合成数据向量以及真实数据图片、视频序列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相较于其他算法如RPCA、广义鲁棒主成分分析(GRPCA)以及核鲁棒主成分分析(KRPCA)在处理数据非低秩问题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田迎华  杨敬松  陶跃 《计算机应用》2008,28(9):2297-2299
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压缩算法在含噪图像和较低码率时出现的边缘模糊现象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噪声图像压缩编码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小波边缘检测,确定哪些小波系数是图像的边缘特征,将其保护起来;然后,对小波变换域系数采用软阈值收缩方法实现去噪;最后,利用等级树集合分裂算法(SPIHT)算法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仅能获得较高的图像压缩率、较好地去除噪声,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边缘模糊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象模糊涟缘检测的改进算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图象在检测技术是图象处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且已在图象分析和识别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图象边缘由模糊性引起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图象模糊边缘检测的改进算法,该算法是道德民确定一个阈值参数,然后根据此阈值参数来定义一个新的隶属函数,从而钭图象转化为等效的图象模糊特征平面,通过在模糊特征平面上进行增强运算,将其转换为空域图象,最后再进行边缘提取,同时还对具有多峰直方图分布图象的模糊边缘检测方法进行推广,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自动图象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新的隶属函数将图象转化为等效的图象模糊特征平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模糊增强,然后再转换为空域图象,顾后进行边缘提取,模糊增强提高了低灰度区域和高硬功率和高灰度区域之间的对比度,从而使提取的边缘效果更好,最后本文对具有多峰直方图分布图象的模糊边缘检测问题进行了
了推广。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多方向模糊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增强的自适应多方向模糊形态学边缘检测算法。该算法可以适应多峰直方图分布图像的模糊边缘检测,结合了模糊增强方法和模糊形态学边缘检测方法,先使用隶属函数将图像转换为等效的图像模糊特征平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模糊增强,降低边缘模糊度,然后再转换到统一模糊区域中;最后进行多方向模糊形态学边缘提取。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去除椒盐噪声,并且能够检测出图像中模糊的边缘。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边缘检测精准度,保证图片分割后效率和效果,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的蚁群图像增强算法。该算法利用分量灰度值、灰度梯度值和领域特征值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得到特征灰度图;然后使用模糊聚类算法对区域蚂蚁进行聚类以提高收敛速度;再采用蚁群算法进行图像边缘检测,检测过程中,使用路径选择策略对蚁群进行有序搜索,提高搜索效率,又根据信息素更新策略进行最优路径信息交流,以达到边缘点提取与检索目的;最后将检索所得灰度边缘图与原图进行重合,得到图像增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改进算法在检索时间方面相较于传统蚁群算法提高了20.7%;在精度方面提高了14.8%,图片分割效果更好,纹理更清晰。  相似文献   

15.
低秩矩阵恢复算法主要包括鲁棒主成分分析、矩阵补全、低秩表示,由于矩阵补全是一个NP难的问题,低秩表示涉及到字典矩阵,复杂度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鲁棒主成分分析在FPGA上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描述,并且在CPU以及FPGA上实现了图像恢复.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PGA的HLS设计相对于传统CPU在速度上得到了数十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形态学的边缘检测算法。算法结合模糊增强方法和模糊形态学边缘检测方法,使用简单隶属度函数将图像映射到模糊特征平面,利用滑动窗口技术进行模糊增强,增大边缘的灰度差,将增强后的模糊图像调整回原始区域,采用多方向模糊形态学进行边缘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传统的边缘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卷积神经网络与低秩稀疏分解的显著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王萌  肖志涛  吴骏  耿磊  童军  王雯 《自动化学报》2019,45(11):2148-2158
为了准确检测复杂背景下的显著区域,提出一种全卷积神经网络与低秩稀疏分解相结合的显著性检测方法,将图像分解为代表背景的低秩矩阵和对应显著区域的稀疏噪声,结合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得到的高层语义先验知识,检测图像中的显著区域.首先,对原图像进行超像素聚类,并提取每个超像素的颜色、纹理和边缘特征,据此构成特征矩阵;然后,在MSRA数据库中,基于梯度下降法学习得到特征变换矩阵,利用全卷积神经网络学习得到高层语义先验知识;接着,利用特征变换矩阵和高层语义先验知识矩阵对特征矩阵进行变换;最后,利用鲁棒主成分分析算法对变换后的矩阵进行低秩稀疏分解,并根据分解得到的稀疏噪声计算显著图.在公开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并与当前流行的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感兴趣区域,是一种有效的自然图像目标检测与分割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Often captured images are not focussed everywhere. Many application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computer vision require all parts of the image to be well-focussed. The all-in-focus image obtained, through the improved image fusion scheme, is useful for downstream tasks of image processing such as image enhancement, image segmentation, and edge detection. Mostly, fusion techniques have used feature-level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spatial or transform domain. In contrast, we have proposed a random forest (RF)-based novel scheme that has incorporated feature and decision levels information. In the proposed scheme, useful features are extracted from both spatial and transform domains. These features are used to train randomly generated trees of RF algorithm. The predicted information of trees is aggregated to construct more accurate decision map for fusion. Our proposed scheme has yielded better-fused image than the fused image produc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Wavelet transform-based previous approaches that use simple feature-level information. Moreover, our approach has generated better-fused images tha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Probabilistic Neural Network-based individual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es. The performance of proposed scheme is evaluated using variou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asures. The proposed scheme has reported 98.83, 97.29, 98.97, 97.78, and 98.14 % accuracy for standard images of Elaine, Barbara, Boat, Lena, and Cameraman, respectively. Further, this scheme has yielded 97.94, 98.84, 97.55, and 98.09 % accuracy for the real blurred images of Calendar, Leaf, Tree, and La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