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班玛藏族碉楼营造技艺”于2011年申报国家文化遗产成功,青南班玛碉楼这一独特的高原民居形式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班玛县碉楼民居在建筑空间、文化内涵、历史意义、生态意义上都有鲜明特色。由于青南地区地广人稀,人文地理环境封闭,交通不便,不通汉语,因此当今中国民居研究的领域内,至今尚无针对班玛碉楼民居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羌族建筑空间的历史演变特点,从碉楼、民居、索桥、栈道、水利筑堰等角度,阐述了羌族传统建筑的类型,并探讨了羌族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反映出了羌族建筑空间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损毁了羌寨碉楼以及羌族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从震后羌族地区的重建:选址规划,民居建筑技术,挖掘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中国汶川"作为旅游资源,创建世界最大的羌族聚落群城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2021,51(2):12-17
川南地区的宅院式碉楼民居是中国碉楼民居类型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筑特色有别于藏区的塔式石砌碉楼建筑,也不同于东南沿海地带的中西结合式砖石碉楼建筑,它们是四川民居中的一朵奇葩。在对泸州长江南岸纳溪、合江、叙永区域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的纳溪打古镇李宅乡土碉楼民居作为测绘研究对象,对民居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屋檐转角构造、碉楼构造做了分析,揭示了其建筑形态特征,并总结了民居的营造技术,特别对歇山碉楼屋顶构造做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其为一种融合型的构造做法,间接印证了当地建筑文化是一种融合型的建筑文化。最后针对民居面临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修缮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羌族建筑与村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浩 《建筑学报》2003,(8):62-64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许多民族的先祖,研究羌族民居的特点对于分析中国传统民居有特殊意义。本文通过对羌族住宅、碉楼、村落形态等的概略性介绍,为了解羌族建筑的文化艺术价值提供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6.
《重庆建筑》2005,(1):13-13
《后汉书》记载的碉楼所在的地方即今四川西北部藏、羌少数民族地区,至今仍保留大量遗存。碉楼的出现。是羌族从逐水草而居到农耕经济的定居生活的一个标志。而碉楼与民居在空间上结台,则是碉楼内涵得以延伸、嬗变的结果,也是“羌族向封建农业经济发展在建筑上的注脚”。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地区的羌藏族一直未能如汉族那样,在建筑上体现严格的礼制上的规范。羌人善长石砌和掘井技术,  相似文献   

7.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和汶川县,布依族主要聚居在赛州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的都匀.独山.平塘.镇宁等地.本篇从民居的选址布局及形态特征.类型样式、结构材料.室内空间布局与装饰陈设以及民居作为一种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所展现的文化根性等方面系统梳理和解析了羌族的碉楼与布依族的石板房建筑。  相似文献   

8.
中国碉楼民居的分布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亦师 《建筑学报》2004,18(9):52-54
本文首先阐释“碉楼民居”的概念,并以比较研究的方法考察碉楼民居在全国的分布状况及建筑形制上的异同:川西北羌藏地区碉楼建筑形态发生最早,并在发展过程中受汉族的影响;川中汉族地区受羌族影响但保持传统居住模式;客家地区延续中原地区较古的居住形态;五邑开平地区受西方近代思想影响。同时,对碉楼民居的价值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民居建筑以其多样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装饰细部成为中国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研究的重要目标和范本。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云舍村土家族"桶子屋"作为贵州土家族典型四合院民居形式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文章从建筑造型、结构构造、空间利用方式以及所蕴含的建筑文化等方面对"桶子屋"的建筑形式及居住形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从中国近代建筑开平碉楼和当下"暴富民居"多方面的对比中,描述了东南部沿海乡村建筑营造的恶俗化倾向,对这种恶俗化倾向的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及反思如何应对该倾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嘉绒藏寨碉群及其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进 《四川建筑》2003,23(5):12-14
中国西部康巴地区的传统藏寨聚落,以其地处高山峡谷和拥有众多的防御性碉楼而堪称一绝。藏寨的石砌民居和碉楼,依山踞险,形式独特,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蕴含着深厚的嘉绒藏族文化。它具有数千年的历史而至今保持着传统的聚落形态,建筑形式和居住习俗,具有十分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碉楼作为羌寨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是羌族艰辛生存经历的见证和古羌文化符号,具有较高历史价值。本文通过历史文献查阅,现场调研测绘,对黄泥夯筑布瓦村现存碉楼的分布以及碉楼建筑形制进行研究。归纳总结了布瓦村碉楼遗产的建筑现状与功能特点,并对其维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这对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洁  张伟  李柔峰 《四川建筑》2014,(2):66-67,63
羌族传统民居以其丰富的建筑形态,独特的地域及民族特征闻名于世,是我国民居建筑中的瑰宝。"5·12"大地震后,羌族民居的保护与更新进入到全新的时期,传统的羌族民居已不再能满足羌族人民日益现代化的住居需求。此文试图从保护羌族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及建造方式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羌族民居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从平面功能设计,建造方式等适宜性技术引入,提出传统羌族民居更新的基本策略,为羌族传统民居在新时期的更新与发展提供建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5.
邓鸿成  肖瑜 《四川建筑》2006,26(5):29-30
桃坪羌寨是有典型代表性的羌族村落,对其住宅、碉楼、水网以及历史文化的概略性介绍,对羌族文化以及中国史前文明的研究,对了解羌族建筑文化提供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16.
碉楼建筑作为防御建筑,除了其在建筑上的学术价值外,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重庆地区现存的碉楼基本都是清末民初修建的。该文通过收集、考察重庆地区这一时期的碉楼建筑,从"碉楼的特征与类型"的角度对重庆碉楼建筑进行了一次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根据砌筑的建筑材料把重庆碉楼分为石砌碉楼和夯土碉楼;又根据功能及使用特点将重庆碉楼分为防御型单碉、寨碉、庄园型碉楼、宗祠型碉楼、一般民居型碉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藏族、羌族村寨的建筑特点、火灾危险性及防火措施进行分析,反映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民居的主要特点和防火要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班玛碉楼营造技艺”于2011年申报国家文化遗产成功,这一独特高原民居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班玛碉楼有着藏式碉楼的一些共性,如底层储藏、厚重外观、沿坡建房、封闭空间等等,此外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如防御性较低、分布规律独特等等。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班玛碉楼的空间形态特征,希望对传统班玛碉楼的保护及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碉楼民居是甘孜州藏族民居的原生形态,广泛分布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在形态、内外部装饰及主体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了独有的地域性。随着社会环境和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甘孜州藏族碉楼民居也发生着变化,根据碉楼平面形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方形——碉楼1.0混合期"、"1形——碉楼2.0过渡期"和"L形——碉楼3.0分离期",文章针对这三种不同时期碉楼形态的发展演变进行探析,以期对碉楼的发展与保护提高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立明  于莉 《华中建筑》2008,26(12):220-223
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建筑的艺术特征。该文使用图示语言分析开平碉楼屋顶的形式与风格特征,探讨开平碉楼建筑所蕴涵的中西交融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