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金属热处理》2008,33(4):30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感应热处理技术。内容包括现代感应加热电源、感应加热电源的选择、感应淬火机床与淬火夹具、感应淬火机床的主要部件与监控仪器、感应加热装置的辅助设备、表面淬火用感应器、感应淬火成套设备的组成与布置、感应热处理工艺、感应热处理技术开发等。本书着眼于应用技术,配有丰富的图表与实例,实用性、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2.
领先的感应加热热处理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感应处理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对工件进行热处理时,感应加人有只对需要轴热区域精确地进行集中、快速加热这一能力,从而缩短了处理时间,因此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提高了生产率。感应加热与大部分其它用于热处理的热源相比,提高了能源效率,同时对环境无害。本文是关于感应加热在现代金属热处理领域所取得综述,具体涉及齿轮感应淬火、在线回火、凸轮轴承面淬火、品质保证、过程控制/临  相似文献   

3.
我国汽车工业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3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为了解决曲轴轴颈不耐磨技术难题,开始研究了感应加热和淬火技术。1936年有感应热处理技术专著出版。50年代,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有40%~50%的热处理件采用感应热处理技术。当时R淬表层,心部不强化,主要用于磨损的零件。由于存在开裂和变形问题,碳含量控制在0.4%~0.5%,表面复杂的零件很难得到应用。50年代,我国有了自己的汽车制造工业和感应热处理技术。主要用来提高如曲轴、凸轮轴、花键轴、传动轴、钢板弹簧销、主销、飞轮齿环等零件…  相似文献   

4.
美国感应热处理的最新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美国Inductoheat公司感应热处理设备中的新技术。静态频率转换器,齿轮感应淬火技术,回火感应加热单元和实时诊断和监控器。  相似文献   

5.
工程零件惑应淬火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方面高水准的要求导致要设计一种一体化的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可提供在感应淬火热处理循环中,包括加热和冷却所有因素在内的计算机控制。这些因素包括;淬火零件的预处理、感应加热、后硬化处理(回火).试验、检测以及机械运输等。藉助于监控所有热处理产品的数据,这个系统可为所有的惑应淬火产品提供一种可靠的质量保证方法。这种感应淬火工艺的质量保证方法也使汽车零件的熟处理得到节省能源的好处。  相似文献   

6.
沈庆通 《金属热处理》1994,(3):29-31,47
衡量感应热处理的经济效果,以往主要考虑节能、节约合金元素、用获得最佳淬硬层分布或局部强化来提高零件热处理质量和提高生产率、用自动线或生产线解决热处理车间运输及手工劳动等方面。近年来,感应热处理又进入近无余量(Nearnetshape)加工行列,感应热处理既符合适时(Justintime)的特点,由于检测仪器的完备,工艺参数能精确控制,感应热处理工艺过程又进入了统计工艺控制(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1]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感应热处理新工艺应用的一些方面。1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感应淬火[2]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是在混凝土构件中…  相似文献   

7.
在成套泵筒感应热处理设备中,淬火机床对满足性能要求起着关键作用。本文针对泵筒的技术要求设计了适用于泵筒的淬火机床,探讨了保持泵筒均匀加热,。预防泵筒热处理变形,保证工件直线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在感应热处理生产过程中,经常要对所处理的零件进行检验,以满足图纸技术及标准的要求,这种检查十分必要。因为在调整好热处理参数后,生产中由于电网电压不稳定会引起电参数波动,或机械传动系统参数变化,这些都将对零件的淬火结果产生影响,造成零件不合格,甚至报废。例如,淬火水压过低,喷水压力不足会使零件淬火后的硬度偏低;水压过高,冷却速度偏高,易使零件产生淬火裂纹。这种变化,操作者一般在大批量连续生产中难以凭肉眼察觉。因此,需要隔一定的时间对所生产的零件进行抽检,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感应热处理生…  相似文献   

9.
感应淬火机床数控系统智能化与网络化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是感应热处理设备数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对智能化的感应淬火数控系统参数优化技术、加热电源共享技术、能量监控技术、加热电源输出功率智能控制技术、变形自适应调整技术、坏件自动剔出技术等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感应热处理设备网络化方案,给出了淬火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0.
国外汽车工业感应热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感应热处理在国外应用十分广泛。感应热处理零件所占比重在逐渐扩大。感应热处理设备制造水平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感应热处理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1低淬钢种类、特点1.五种类问)低碳低淬钢,其含碳量为0.2%,适用于汽车车架。(2)中碳低淬钢,含碳量为0.4%~0.6%,适用于轴类、齿轮和钢板弹簧。()高碳低淬钢,含碳量为0·95%~l·05%,适用于轴承。l·2低淬钢特点(l)钢中合金含量低,因此淬透性低;(2)本质细晶粒,感应加热淬火,晶粒度可达11~12级;(3)淬火时需要很大的临界冷速,表面冷速8000~30000℃/S…  相似文献   

11.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选用与热处理工艺的制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传旭 《热处理》2007,22(3):62-63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选择和热处理工艺的制订主要是根据工件的种类,大小、形状以及硬化层深度等热处理技术要求来选定电流频率、比功率、加热方法、加热功率、加热时间或连续淬火移动速度、冷却介质及冷却参数和回火参数等。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含1.7%C超高碳钢高频感应淬火后的组织特征.试验表明,该钢经淬火与高温回火预处理后再进行高频感应淬火后的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板条马氏体,且板条马氏体数量随感应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多,讨论了该钢感应加热淬火后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石油、天然气钻井用螺杆钻具中的定子、转子和类似工件的中频感应调质热处理生产线的工艺要求、设计思路和生产线结构。与传统的调质工艺相比,采用感应调质生产线提高了工件的综合力学性能,减少了热处理畸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轴承热处理装备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伟 《金属热处理》2004,29(7):9-13
论述了国内外轴承零件退火、淬火回火、渗碳和感应加热等热处理装备的开发、应用现状和成果,提出了国内轴承热处理装备技术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国内外轴承热处理装备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厚壁筒形工件连续感应热处理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麦克斯威方程组和导热微分方程进行分解化简 ,得到计算无限长轴对称工件的电磁场、感生涡流和温度场分布的基本方程。基于这些方程在ANSYS软件上实现了对厚壁筒形工件连续感应热处理的计算机模拟计算。计算了加热、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过程中 ,工件温度变化和加热功率变化 ,预测工件淬火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计算中考虑了工件材料物理参数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通过模拟计算 ,实现了对连续感应热处理工艺的优化分析 ,而且找到了一种对连续感应热处理设备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配置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齿条齿面高频感应电阻加热淬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高频感应电阻加热的原理及实现该工艺的方法,试验了齿条齿面的局部淬火。结果表明,高频感应电阻加热可以对工件表面实现高能率热处理,效率高,热处理质量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7.
感应热处理设备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又红  林信智 《热处理》2006,21(3):55-57
介绍了我国感应热处理设备包括电源设备、淬火机床和能量监控器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8.
对有色金属轧机工作辊感应淬火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简化,将复杂感应淬火过程转化为普通热交换过程。研究了不同加热层深度及线圈移动速率对工作辊淬火层深度、温度场、淬火后组织的影响,对大型有色金属轧机工作辊感应淬火过程参数设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感应热处理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永勇 《热处理》2004,19(4):7-11
感应热处理的发展已经由过去机械式中频发电机组向晶体管中频电源发展 ;对于集大电流、高耐压和高频特性于一体的固态电路 ,晶体管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功率电子器件。功率半导体器件在今后将向着大容量化、高频化、驱动简单、低导通压降、模块化和功率集成化方向发展。淬火机床的发展采用变频调速电机 ,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 ,通过滚珠丝杆传动 ,移动速度均匀、精确。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自动淬火机床 ,屏幕显示工作状况 ,同时可故障报警或故障诊断。能量监控系统 ,工件加热温度的监控 ,采用PLC与NC控制已带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比试验法,以淬火功率、回火条件、加热时间、冷却时间等作为变量,研究了微合金中碳钢48MnV曲轴连杆轴颈感应热处理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为淬火功率165 kW,电流频率9 kHz,加热时间17 s,冷却间隔时间1 s,冷却时间20 s, 210℃回火2.5 h。在优化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下,连杆轴颈淬硬层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针状马氏体;轴颈表面、两侧过渡圆角距表面0.25 mm处的最高硬度依次可达720.9、690.0和667.1 HV,耐磨性显著提高;连杆轴颈、过渡圆角表面残余应力呈现为压应力,靠芯轴端过渡圆角残余应力高达-884.0 MPa,靠法兰端过渡圆角残余应力为-831.9 MPa;试样的疲劳极限载荷最高,高达3750 N·m。感应热处理后残余压应力越大,越有利于提高曲轴连杆轴颈的弯曲疲劳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