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徐淑艳 《特种油气藏》2012,19(1):51-53,137
利用气藏输导天然气能力与封气能力特征,对气藏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及与储量丰度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强运强聚配置类型最好,其次是较强运强聚配置类型和强运较强聚配置类型,再次是中运强聚、较强运较强聚和强运中聚配置类型,其他配置类型均较差。中国42个大中型气田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有4种,以差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的大中型气田为主,中等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的大中型气田较少。但中等运聚气能力配置类型是中国形成高储量丰度大中型气田的主要运聚气能力的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2.
付广  汪芯 《岩性油气藏》2011,23(1):29-33
依据气藏盖层排替压力与储层剩余压力特征,对徐深气田聚散气能力配置类型及其与储量丰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聚弱散配置类型最有利于天然气富集,强聚中散配置类型和较强聚弱散 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中19 个气藏聚散气能力配置类型有5 种,以强聚较强散配置类型最多,强聚中散配置类型次之。徐深气田中19 个气藏以中等储量丰度的气藏最多,高、低储量丰度的气藏相对较少。该气田如要形成高天然气储量丰度气藏,最佳聚散气能力配置类型应为强聚中散和较强聚中散配置类型。  相似文献   

3.
对于成岩作用较强的碳酸盐岩油藏,沉积相约束下的储层建模方法已不适用。为此,提出了基于岩石类型约束的油藏地质建模方法。应用取心样品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毛细管压力曲线等数据,采用Winland R35方法,划分油藏岩石类型,建立不同岩石类型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通过取心井建立测井曲线与岩石类型的关系,以测井曲线为纽带预测未取心井的岩石类型;并通过序贯指示模拟预测井间岩石类型,建立三维岩石类型模型。基于岩石类型和地震波阻抗数据体协同约束,建立孔隙度模型;再利用不同岩石类型下的孔-渗关系确定渗透率,建立渗透率模型。经过抽稀验证,地质模型精度较高。这种方法对于埋藏较深、成岩作用较强的碳酸盐岩油藏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低阻油层类型影响低阻油层测井解释。由于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复杂多样,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准确识别低阻油层类型。针对文安斜坡低阻油层类型识别难题,提取了低阻油层变化特征,采用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定性识别了低阻油层类型,为研究低阻油层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为主,2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分布导致了西湖凹陷油气藏表现为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类型多、来源广、易逸散等特点决定了它与盆地类型密切相关。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含气沉积盆地分类原则与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中国含油气区大地构造特征出发,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盆地分类原则与类型划分意见。  相似文献   

7.
烃源岩组分组合规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对烃源岩常见的有机组分共生组合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烃源岩四种组分组合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指出组分组合类型可与通常所说的有机质类型相对应,但它在反映有机质特征方面比有机质类型更具体、内涵更丰富、意义更深和更广。组分组合是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真实反映,是沉积有机相划分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相分离过程中水相含油量受原油物性和驱油剂类型差异的影响程度远大于油相含水量所受影响的程度。原油物性和驱油剂类型相比,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相分离过程中水相含油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原油物性,其次是表面活性剂类型,聚合物类型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对油相含水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原油物性,聚合物类型和表面活性剂类型的影响均不显著。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后大庆油田长垣地区北部采出液的油水分离难度最大。  相似文献   

9.
现代试井解释中常遇到解释模型多解性问题,不同的储层类型、边界类型,有时表现出类似的压力特征,特别是在边界性质的判断上,选择正确的边界类型困难较大。利用全压力史拟合方法,对海上某深层湖相碳酸盐岩油田A9井储层边界类型进行判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将古生物中的孢粉热变指数、沉积有机质类型和井中油气化探技术中的酸解烃甲烷/重烃值,通过两种不同学科、不同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对松辽盆地南部DB-6井的晚白垩世烃源岩类型进行油气评价。据孢粉热变指数和有机质类型的分析研究认为:明水组、四方台组、嫩江组二段和青山口组成熟好,有机质类型也好,有利于生油;嫩江组四―五段成熟好,但有机质类型较差,较利于生气;姚家组成熟度高,有机质类型也差,较利于生气。据井中油气化探资料,应用酸解烃的甲烷/重烃值,对烃源岩类型和生烃性质判别,其结论与孢粉颜色指数和有机质类型所得结论大致相同,嫩江组二段及青山口组为较好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冀东油田大多数油井原油的沥青质-胶质和蜡的含量都较高,在生产过程中存在3方面的问题由于结蜡,产量不稳定;原油黏度大,用通常的采油技术工艺无法生产;地层堵塞,产量逐渐下降,甚至变成死井.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开发了油井清防蜡剂、原油降黏剂,地层解堵剂,文章介绍了研究过程及试验方法.现场应用表明,冀东油田仅1993年使用BJ-5油基降黏剂、BJ-7清蜡剂和HJ-2解堵剂后,全年增产原油超过20690t,创经济效益21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饶阳凹陷留西地区的成藏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资源丰富,储层物性主要为中孔中低渗储层,圈闭类型主要为砂岩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和构造或岩性-构造圈闭,成藏条件较好。在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该区油藏的成藏模式并分析了成藏规律。勘探实践证实,研究区油气藏类型主要受构造-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及构造-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震子波进行油气检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研究地震子波特性的基础上,引出了地震子波振幅谱分析、地震子波能量分布和地震子波相关等3种油气检测技术方法。结合生产实例,阐述了运用这3种技术时的一些分析解释技巧。实际研究成果表明,综合利用这3种方法进行油气检测,能够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储集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对侏罗系主力储集层的综合评价,指出不同层位在不同地区表现为不同的储集性能。总体上讲,三工河组储层整体较优,发育Ⅱ类和Ⅲ类储层,西山窑组储层较差,发育Ⅱ类和Ⅳ类储层,八道湾组储层最差,发育Ⅳ类和Ⅴ类储层;陆西、中拐地区发育好储集层(Ⅰ类和Ⅱ类储层),五彩湾和阜东斜坡地区储集层性能较差(Ⅲ类和Ⅳ类储层),莫北地区储集层性能最差(Ⅳ类和Ⅴ类储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油田的分布特征与发现前景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大油田在石油储量增长和产量构成中占有重要位置.截至2004年底,中国大油田的可采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77%,2004年大油田产量占全国石油产量的70%.中国大油田的储集层主要是白垩系和第三系的陆相碎屑岩,圈闭以背斜圈闭和混合圈闭为主,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大油田发现的高峰期.中国的大油田主要分布在富油气凹陷中;凹陷的资源丰度越大,发现大油田所需的时间越短;凹陷的资源量越大,发现的大油田规模也越大.中国目前整体勘探程度比较低,未来在中西部地区和海域都可能有大油田发现.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6.
1. Lifetime of a pipeline in service 1.1 Expression of lifetime The lifetime of equipment is defined as the average service time without failures, called mean life.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lifetime for un-repairable equipment and repairable…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试油、测试及电子压力计试井资料对位个渤海湾浅海埕岛油田北区的胜海区进行油藏描述和评价。以油藏地质研究为基础,应用油藏动态条件下的测试资料描述胜海地区油藏压力、温度特征,判别油藏渗透性与非均质性,搞清其流体性质及分布规律,分析其油藏产能特征及影响因素,确定油藏动态储量及边界距离,为今后本区的勘探和开发提供准确的油藏参数和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8.
2009中国润滑油行业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2009年全球润滑油市场进行了回顾,分析了中国润滑油行业整体运行情况以及国内润滑油的生产和供给状况,阐述了经济增长模式、新能源发展等对润滑油市场带来的影响,并指出目前润滑油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庆油田完井工艺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大庆油田目前完井工艺技术现状.完井工艺已形成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和井况的普通射孔完井工艺、油管输送射孔联作完井工艺和新型完井工艺三大系列14项技术,满足了油田不同开发模式完井的需要.其中有7项普通射孔完井工艺,即电缆输送射孔、油管输送射孔、水平井射孔、超正压射孔、定方位射孔、WCP带压作业和全通径射孔;有5项联作完井工艺,即油管输送射孔与测试联作、射孔与抽油泵联作、射孔与压裂联作、射孔与高能气体压裂联作和射孔与酸化联作;有2项新型完井工艺,即水力喷砂射孔和水力割缝.分析了大庆外围油田不同完井工艺的现场应用效果,阐述了完井工艺的技术水平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普遍存在低压易漏层,不同程度地存在构造裂缝、微裂缝,并且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介绍了苏里格地区易漏地层地质特点。根据历年来苏里格地区堵漏的经验,对现场堵漏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几种针对不同地层、不同漏失机理的有效堵漏方法,望能对该区块同类井的堵漏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