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主要研究城市规划对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干预作用。首先,文章提出"标准人"的概念,从"人"的角度深入解读差异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并将多样化的需求转化为可度量的"标准人"的需求,从而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内容与标准;然后,从"空间"的角度,研究城市规划编制的空间干预作用,探讨优化公共交通统筹、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安排的技术方法,以及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规划管理方法;最后,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去产权化"背景下,通过规划统筹、社区自组织的方式运作社区共有产品、培育社区精神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雷诚  罗震东 《城市规划》2019,43(8):41-52
大都市区中心和外围空间一体化演化过程中,社区空间和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面临挑战。本文从设施供给全过程,构建了以“建控用”为核心,“三阶段贯通,三条线协同”的“三三制”大都市区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体系,强调“全覆盖供给、全环节管控、全周期运营”框架。结合常州新北区进行实证校验,探讨都市区社区服务设施供给体系的转型。供给环节应结合居民需求,明确分类设施供给标准、供给主体和空间模式,保障设施供给的公平性;管控环节要优化专项规划和控规规划编制,加强实旅过程的环节控制,保障空间供给的有效性;运营环节推进社区规划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建构监管与沟通并重的运营管理机制,提高社区设施供需匹配效率。  相似文献   

3.
社区服务设施规划向社区生活圈转型,虽然已由过去片段化的概念提出到现阶段形成体系化的研究框架,但研究指导实践转化还有待提升。因此,文章基于文献梳理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探索可推广的社区生活圈精准识别方法,寻找与城市规划管控边界的拟合方式;关注居民多样化需求与多类型设施供给的匹配关系,提升社区生活圈的便利性;注重设施的可获得性需求,形成高链接度的社区生活圈服务体系;构建刚性约束与弹性鼓励的管控方法,实现共性发展与特性维护的差异化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政策调控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在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中的协同作用是基层共建共治的核心议题,长期广受关注。开埠百余年来,香港特区不断改革基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形成了高效、精细、特色的多元主体共治机制。本文基于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回顾了香港环卫、康体、养老和医疗等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历史演变,总结了当前供给模式的主要特点和策略,解析了以“地区为本”的行政和规划导向、财政资助的多渠道下沉、“空间—社会”分级协同治理、社会福利的多主体供给和“疗养全周期”导向的地区医疗联网等具体举措。通过审视香港模式下治理主体、空间配置、机制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本文提出了针对内地大城市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政策启示,包括建立稳健的专项财政保障和高效的需求反馈机制,明晰社会参与服务供给的边界和优化资源分配机制,协调空间分级与需求分级,兼顾空间集约与管理精细化以及强化相关法律和条例的引导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上海市南汇新城为研究对象,探索转型时期新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面临的供需矛盾。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申港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需求较高,不同年龄、经济水平、居住区域的人群的需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覆盖率、可达性的计算结果显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面临着服务能力低下、服务能力有限、设施供给均质化、落实缓慢滞后等问题。结合两者总结出申港社区面临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量大与供给不足的矛盾、需求差异化与供给均质化的矛盾,以及需求紧迫与建设延迟的矛盾。最终本文提出理性规划、动态调整,采取多元手段以提高供给效率,基于居民需求实现差异化供给,构建慢行系统以提高设施共享性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明明  王竹  裘知  王思成  华懿 《室内设计》2023,38(2):129-135
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在内外 合力作用下经历了由“增量”到“提质”的转变, 相关研究也从过往规划统筹的导向逐步转向以 人为本,进入百家争鸣的新时期,但其建设仍表 现出闲置和类型不全等问题。以动态发展的视 角梳理我国乡村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的发展 历程,从配置原则、配置方法、配置结果三方面 对其进行分析,发现研究总体上对标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设施的营建逻辑,配置原则体现出效 率与公平的角力伴随以人为本的转变,配置方 法由空间因子分析转变为融合非空间因子的综 合建模,配置结果则反映出层级化配置体系逐步优化的特征。目前借鉴城市社区配置理路的研究及案例研究无法应对乡村的多样化特征和村 民需求,提出在乡村特性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基本项+特色项”的菜单式设施功能类型框架和 在已成型的乡村内为设施科学“选址”的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荣彬  张波 《南方建筑》2020,(6):111-117
住区公共中心是城市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核心。规划实施中存在住区公共服务供给分散失序、公共中心不易成形的现象。通过辨析宜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及其公共中心“诱导”机制,基于设施集中配置的社会学意义,提出须重视环境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围绕集约优化住区公共中心的场地和环境布局,弹性整合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因势利导多样化的建设条件,因地制宜践行高品质供给的理想范式。在江门滨江新区的实践中,为确保城市新区住区公共服务适时适当和可持续供给,采用“两级集中、三级协同”的层级调适策略,形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学校和公园绿地”的住区公共中心规划设计特色模式,在地探索了兼顾便利性和舒适性的住区服务设施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以人为本"理论、"高校学生社区自治"理论、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进行综述,研究了高校学生自治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特征、高校学生("社区居民")追求公共服务空间接触机会的行为机制,在"以人为本"学生自治社区的视角下构建规划方法,对公共服务空间接触机会的需求和供给进行匹配;为学校发展决策规划、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面对母婴需求的独特性与母乳哺育设施供给的特殊性的双重交织,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与实践面临新挑战。基于“城市人”理论,构建“识别—匹配—平衡”三阶段研究框架,以“需求导向的人居供给、使用导向的人居配置、发展导向的人居运营”为要点,结合苏州案例展开实证。从“出行偏好、使用特征、满意度”识别特定人群需求,并与现状人居“供—配—营”匹配分析,辨析需求与供给分异存在的问题及内因;提出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从关注“配置率、标准性、覆盖度”到“选择度、适用性、满意度”的优化调适,探讨“响应出行偏好、匹配特定使用、提升使用品质”的对策。母乳哺育设施供给优化探索将助力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理论创新、助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活圈作为精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手段已经在城市中被广泛应用,但目前自上而下进行乡村生活圈规划的方法在圈层划分和范围界定方面过于武断,存在忽略村民的时空间行为规律、难以落地和缺乏可实施性的问题,亟需自下而上的乡村生活圈空间识别和模式剖析方法。研究以张公垡村为案例,采用GPS数据采集法和问卷调查法自下而上的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进行识别,并通过“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进一步剖析其空间模式,最后尝试提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匹配优化策略。研究表明北京市周边乡村生活圈空间范围由村庄向市郊辐射拓展具有明显方向性,空间模式由基本生活圈、扩展需求圈、高级需求圈和替代需求圈四圈层构成,规划策略一方面需要基于圈层进行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层级配置,从而强化圈层差异性需求的空间匹配,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各圈层获取空间设施的道路系统和交通系统以强化时间匹配。  相似文献   

11.
张胥奇 《城市开发》2023,(4):111-113
<正>近些年来,随着大数据、5G技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慧社区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要建设目标,对于社区向智慧、便捷、高效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慧社区恰好成为满足人们对于公共服务需求逐渐多元化、精准化的有效工具。本文基于对W市Y社区公共服务智慧化供给的实证研究,针对当前智慧社区在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内容模糊、主体单一、资源整合率低等问题,提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优化、内容丰富、平台支撑,从而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推动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3.
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是新时期我国老龄事业的重要基础,但规划界较少探究其空间配置优化的机遇和方法。文章剖析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服务方式远程化、内容多元化、层级扁平化,发现其服务供给空间与享用空间分离,由此造成设施小型化与建设成本下降、服务供给空间扩展、服务享用空间泛在化等,带来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均等化、养老资源下沉至老年人生活空间等机遇。文章构想“信息平台—养老休闲圈—为老服务圈”的社区养老圈体系,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构建优化策略,对社区养老空间均衡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街道和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街道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服务补缺”和“治理协同”的视角,揭示当前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短板与问题,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与基层公共服务单元相耦合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路径和实施政策机制,提出通过建设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弥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优化城市基空间组织结构,促进城市规划与社会治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IWOM数据量化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便民服务4类市场主导型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能力,同时构建基于NA-MCR模型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供需匹配框架,并以北京市回天地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供需强度分布上,回天地区东西两侧各形成1~2处高强度供给区,需求空间强度分布相对分散;(2)在综合供需空间匹配上,回天地区公共设施的供需匹配度和匹配模式存在一定空间分异,该现象由高口碑分值设施过于集中的分布和低适宜性步行空间的负面影响所致;(3)在分类空间匹配上,除便民服务类外,回天地区其他3类设施在匹配度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任晋锋  吕斌 《规划师》2011,27(Z1):229-233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和建设不仅是城市政府治理的内在要求和社区居民自治的必要前提,也是促进城市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以北京西城区为例,对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分析,指出西城区社区目前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供给不足、供需不匹配、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其原因既有发展历史的影响,也有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7.
但强 《规划师》2022,38(1):99-103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城市治理水平.在大数据应用和社区生活圈构建等新技术、新趋势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人本化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及城市治理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为此,文章结合广州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数据库的搭建工作,从审...  相似文献   

18.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设施分布不均、供给不足、使用效率低等。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一是需要从使用者需求出发,差异化配置;二是需要根据社区的类型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建设和利用方式;三是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双管齐下,加强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此外,本文也对当前几种典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南京市鼓楼区多个代表性样本社区为例,尝试通过构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供需协调评价体系,从供给、需求和供需三个维度,对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供需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供需匹配特征提出因类而异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协调配置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村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及实现村镇绿色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严寒地区村镇的气候条件及生产生活方式造成了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和需求的特殊性。研究通过对大量典型村镇的实地调查,从解析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问题入手,在探讨严寒地区村镇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差距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地域差异,转变规划思路,提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