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3-氯-4-氟苯甲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长春 《化学世界》2006,47(3):159-161,187
3-氯-4-氟苯甲酸(1)经氯化、酰化生成3-氯-4-氟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3)后,与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进行加成反应得到了3-氯-4-氟苯甲酰基硫脲化合物(4),探讨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经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4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顺丁烯二酸酐、氯苯经Friedle-Crafts反应合成了1,2-二(4-氯苯甲酰基)乙烯。经Diels-Alder反应,以异戊二烯环加成合成了含环己烯结构的双氯双酮化合物:1-甲基-4,5-二(4-氯苯甲酰基)环己烯。该氯代双酮化合物具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是制备聚芳醚酮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理想单体。  相似文献   

3.
芳香族卤代物是制备高分子材料聚芳醚酮所需单体之一。通过付-克酰化反应合成了一种芳香族卤代物1,4-双(4-氟苯甲酰基)苯,并探讨影响反应产率的因素。通过熔点测定、红外光谱(IR)和核磁共振谱(HNMR)等方法,确证了这种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  相似文献   

4.
叶连宝  欧小敏  罗艳 《广东化工》2011,38(5):148-148
目的:合成强效的5-H1和5-H2受体拮抗剂西尼必利的关键中间体N-(3-环己烯-1-基甲基)-4-氨基哌啶。方法:以N-(3-环己烯-1-基甲基)-哌啶-4-肟为原料,经还原后生成N-(3-环己烯-1-基甲基)-4-氨基哌啶(1)。结果:目标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确证化学结构,产率达到76%。结论:文章为N-(3-环己烯-1-基甲基)-4-氨基哌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条新型的、较为合理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5.
1,4-二(对氟苯甲酰基)苯是合成聚芳醚酮的单体之一,采用付-克酰化反应合成了1,4-二(对氟苯甲酰基)苯,并采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以对苯二甲醚为原料经磺酰氯化、还原、醚化、Vilsmeier反应等步骤合成了2,5-二甲氧基-4-(2’-氟乙硫基)苯乙胺,该类化合物是一种用于神经药物及医药病物学方面的药理中间体,产品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 Pfitzinger喹啉合成法在酚酮领域中的首次应用。 3-乙酰基酚酮 ( 1 )在氢氧化钾存在下与靛红反应 ,得到了喹啉基取代的酚酮化合物 3- [( 4′-羧基 ) - 2′-喹啉基 ]酚酮 ( 2 ) ;化合物 2经溴化反应得到双溴代产物5 ,7-二溴 - 3- [( 4′-羧基 ) - 2′-喹啉基 ]酚酮 ( 3) ;化合物 2经偶联反应得到 5位偶联产物 5 -苯偶氮基 - 3- [( 4′-羧基 ) -2′-喹啉基 ]酚酮 ( 4)。化合物 2、3、4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 ,它们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代永智  付小旦  陈友喜  方渡 《化工时刊》2012,26(12):9-10,13
以1-芳基-2-羟基乙基-1酮和(2-溴甲基)三苯基溴化膦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碱性条件下,加热至110℃,通过SN2反应和Witting反应,一步关环合成3-芳基-2,5-二氢呋喃环。所有目标化合物都通过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9.
2,6-二氟苯甲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与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春 《化学试剂》2006,28(1):36-38
2,6-二氟苯甲酸经氯化、酰化生成2,6-二氟苯甲酰基异硫氰酸酯后,与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进行加成反应得到了标题化合物,探讨了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经初步生物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具有一定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化工》2021,50(3)
王朝酮是一种类似于格蓬香同时具有菠萝的青香及风信子香气的香料,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是合成王朝酮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合成此中间体多以有剧毒的甲基乙烯基酮作为原料,违背了绿色化学的原则。本实验对此路线进行了优化,以二乙胺盐酸盐、多聚甲醛、丙酮为起始原料,替代了有剧毒的甲基乙烯基酮,经曼尼希反应合成4-二乙氨基-2-丁酮,再与异丁醛进行迈克尔加成成功制备目标产物,并且优化了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反应物投料比和反应时间)。结果表明:当4-二乙氨基-2-丁酮和异丁醛的投料比为1∶1.2、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80℃时,4,4-二甲基-2-环己烯-1-酮的产率可达83%。  相似文献   

11.
《云南化工》2017,(4):79-82
对苯二酚与氯乙酸乙酯醚化后水解,得到1,4-苯二氧二乙酸(化合物2);将其用二氯亚砜转化为酰氯,再与亚氨基二乙酸二乙酯氨解,获得了新化合物N,N-二乙氧羰基-1,4-苯二氧二乙酰胺(化合物4)。用~1H NMR、~(13)CNMR、IR及MS(MALDI-TOF)表征新化合物结构,并对合成反应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从134株海洋微生物中筛选得到放线菌JWH-09,其发酵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根据生物活性跟踪测试,采用硅胶柱层析、薄层层析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JWH-09发酵产物中的抗菌活性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一种抗真菌活性化合物JWH-09-A,经ESI-MS、EI-MS、1H NMR、13C NMR、2D NMR等谱图分析,确定该活性物质的结构为1-菲羧,1,2,3,4,4a,9,10,10a-八氢-1,4a-二甲基-7-(1-甲基乙基),俗名脱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经盆栽试验证明该化合物对水稻纹枯病、黄瓜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没食子酸为原料合成3,4,5-三甲氧基苯甲醛(TMB),利用活性基团拼接原理,将TMB和乙酰基二茂铁通过固相缩合,制得1-二茂铁基-3-(3',4',5'-三甲氧基苯基)-2-丙烯-1-酮。目标化合物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确认。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聚酮类化合物:Griseophenone B(Ⅰ)和Griseophenone C(Ⅱ),通过1DNMR和2DNMR(HSQC,HMBC)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Ⅰ的13 CNMR数据以及化合物Ⅱ的核磁共振数据,并利用2DNMR技术对2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归属。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以α-呋喃甲醛为原料经呋喃丙烯酸及其酰氯,合成了新试剂1-苯基-3-甲基-4-(α-呋喃丙烯酰基)-吡唑啉-5-酮[4-(α-呋喃丙烯酰基)-PMP]。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对新试剂的分子结构进行了确定与表征,同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对其互变异构现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任阿芳  夏海容 《广东化工》2012,39(5):309-310,312
通过1H-1H COSY、HSQC和HMBC等2D NMR技术对3-三氟甲基-4-[(4-甲基哌嗪-1-基)甲基]苯胺的1H NMR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给出了相应的耦合常数。  相似文献   

17.
由4-氯苯甲醛、苯乙酮和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一锅法合成了化合物4-(4-氯苯)-2,6-二苯基吡啶(Ⅰ),用1HNMR、13CNMR和FTIR对化合物Ⅰ进行了结构表征。pH滴定实验表明,化合物Ⅰ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均对溶液的pH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当溶液pH=4.70~4.22,化合物Ⅰ在256 nm的紫外吸收强度随着pH的减小而降低,在312 nm的紫外吸收强度及在403 nm的荧光强度随着pH的减小而增强。此外,热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Ⅰ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酮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香草醛为起始原料,与硝基乙烷进行Henry反应脱水制得2-甲氧基-4-(2-硝基-1-丙烯基)苯酚,然后经钯碳-甲酸铵催化氢转移还原反应得到2-甲氧基-4-(2-肟基丙基)苯酚,再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酮,纯度>99.3%(HPLC),总收率57.1%。化学结构经1HNMR、13CNMR、13CNMR(DEPT-135°)确证。  相似文献   

19.
A novel bisazomethine Schiff base was synthesised by the condensation of 3-hydroxyquinoxaline-2-carboxaldehyde and 2,3-diaminomaleonitrile. 1H NMR, 13C NMR, HPLC and FT-IR studies revealed that the compound exists in two major tautomeric forms. The Schiff base exhibits positive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t solvatochromism and displays dual fluorescence with large stoke shifts. Cyclic voltammetric analysis of the compound in 1:1 methanol–THF was influenced by scan rate. Thermal analysis of the compound was undertaken using TG–DTA and DSC.  相似文献   

20.
王迎春  王恒山 《精细化工》2011,28(3):303-307
以脱氢松香酸甲酯为原料,经溴代、双硝化、还原、关环等步骤合成了一种脱氢松香基二吡啶吩嗪衍生物(Ⅵ),该结构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质谱(MS)、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进行表征。利用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研究了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其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Ⅵ对二价铜离子具有较好的选择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