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金属制品》2014,(3):19-22
40CrNiMo钢热轧状态硬度较高,不能满足标准要求,通过硬度测试和光学金相显微观察等手段,研究不同退火工艺对40CrNiMo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CrNiMo钢经810~870℃加热保温后,在380℃/min空冷条件下显微组织为以贝氏体为主兼有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较高,为300~340 HB;810~870℃完全退火炉冷过程中,形成铁素体+珠光体的带状组织,力学性能较差;760℃不完全退火后形成粒状贝氏体组织,硬度值约175 HB,达到了国标规定的退火交货状态产品硬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 6 0钢钢丝不同含碳量对球化温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含碳量越高 ,球化退火温度越高 ,当w(C) =0 .5 7% ,w(Mn) =0 .72 %时 ,6 90℃保温 3.5h球化退火可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 ;当w(C) =0 .6 3% ,w(Mn) =0 .80 %时 ,710℃时保温 3.5h可获得良好的加工性能。建议球化退火前分析钢丝中的含碳量以确定最佳的球化退火温度  相似文献   

3.
文章选用纯镍带卷,通过不同制度退火,在带卷不同位置取样进行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分析,研究镍带整卷退火均匀性~([1])。发现:为避免整卷退火过程中粘接~([2]),在低温下,只有足够延长保温时间,才可以确保镍带整卷退透性和均匀一致性~([3])。  相似文献   

4.
宋清华  王伯健 《金属制品》2006,32(5):18-20,26
对SWRH72B、金属针布专用合金钢A和B 3种钢丝的球化退火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Φ2.15 mmSWRH72B钢丝的最佳球化温度为(700±5)℃,保温时间在120 m in左右;Φ3.50 mm合金钢A和Φ3.80 mm合金钢B钢丝最佳球化温度都为(710±5)℃,前者保温时间为160~180 m in,后者为180~240 m in,退火后碳化物球粒度都可以达到3.5~4.0级。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10B21低碳合金冷镦钢钢丝的冷镦性能,通过研究10B21钢热处理中各因素对球化效果的影响,获得最佳球化退火工艺参数.结果 表明,最佳球化退火工艺参数为:奥氏体化温度740℃,奥氏体化时间4h,冷却速率20℃/h,等温温度670℃,等温时间4h.10B21冷镦钢丝经最佳工艺条件球化退火得到的球化组织能满足冷镦成型要求.  相似文献   

6.
用S8 2钢代替 70钢生产高强度制绳钢丝 ,对生产工艺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S82钢钢丝热处理加热温度比 70钢降低约 2 0℃ ,加热时间延长 10 % ;铅浴温度提高 5~ 10℃ ;钢丝总压缩率达 80 %~ 85 % ,部分压缩率 15 %~ 19% ;镀锌温度降低 5~ 10℃ ,浸锌时间适当缩短。所生产的直径大于 2 .0mm的光面钢丝抗拉强度达到 1770~ 1870MPa ,镀锌钢丝强度在 16 70MPa以上 ,光面钢丝平均合格率由 6 0 %~ 70 % ,提高到 87.89% ,镀锌钢丝合格率达到 94 .2 8%。指出了S82钢生产高强度制绳钢丝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6.5 mm 55SiCr淬回火弹簧钢丝热处理后探伤涂油前发生滞后断裂。对钢丝断裂样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断口形貌、晶粒度、表面质量和显微组织进行研究。钢丝断裂样品化学成分、力学性能满足标准要求,断口宏观形貌起伏较大,钢丝实际晶粒度为7.7级,淬回火弹簧钢丝显微组织为回火屈氏体加极少量小球状碳化物。结果表明,?6.5 mm 55SiCr淬回火弹簧钢丝滞后断裂主要是由于钢丝次表层存在较大尺寸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氢致滞后断裂。  相似文献   

8.
Qst32-3热轧盘条制作的汽车用冷镦钢丝冷成型后产品表面粗糙,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对冷镦钢丝进行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分析,均满足EN 10263-2标准要求;对Ф14 mm Qst32-3热轧盘条和Ф13.5 mm冷镦钢丝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盘条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8.5级,经酸洗拉拔及球化退火后,冷镦钢丝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球化体,中心部位铁素体晶粒度8级,表层局部区域铁素体晶粒度1级。试验及分析表明:热轧盘条球化后晶粒度级别不发生变化;压缩率小于7%时,球化后部分晶粒开始长大,压缩率在7%~26.5%时,球化后晶粒产生粗大现象。晶粒粗大导致表面粗糙,热轧盘条球化退火前的拉拔压缩率较小是造成表面粗晶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HOE 400/250罩式炉采用辐射加热和强制对流相结合,避免炉料温度出现局部过热。罩式炉主要由电加热外罩、工作底座、内罩及导流屏、冷却罩、阀座、微机控制中心组成。介绍罩式炉设备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采用罩式炉对GCr15钢进行球化退火,选择GCr15钢球化退火的最佳加热温度为780℃,保温时间4~5 h。对采用普通缓冷球化退火和等温球化退火2种工艺处理的GCr15钢退火组织和硬度结果进行对比,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得到的球化组织级别在2.0~2.5级,组织均匀,硬度值191~198 HB。  相似文献   

10.
江西新华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购进罩式炉后试生产了近半年,虽经反复调整退火工艺,但每炉钢丝总有不合格品,肉眼观察不合格钢丝表面,发现局部颜色不一样,取样试验,发现抗拉强度和显微组织与同一炉合格钢丝的抗拉强度和显微组织不同.根据已有理论[1]判断,这种现象主要是炉温偏差太大造成的.为此,改进了装炉方式,使炉内钢丝间气体的对流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产品合格率,达到了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拉伸试验、金相与SEM显微组织观察等研究弹簧钢55SiCrA经过840℃加热2,0min保温后在不同回火温度下的组织与性能。结果显示:淬火状态下,碳化物为细条状。经过150℃回火后,细条状的碳化物较多,但密度明显少于淬火态的;经过250℃回火后,细条状的碳化物转变为片状;经过350℃回火后,碳化物厚度增加到30 nm左右;经过500℃回火后,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颗粒状的碳化物,颗粒尺寸为30~80 nm。抗拉强度与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400~470℃回火,断面收缩率在40%左右,抗拉强度1550~1850 MPa。  相似文献   

12.
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先鸣 《金属制品》2012,38(5):43-45
介绍紧固件用冷镦线材的退火工艺。退火工艺控制要点:(1)完全退火需加热至Ac3以上28℃,碳素钢选用Ac3以上30~50℃,合金结构钢选用Ac3以上50~80℃。(2)球化退火将中碳钢、低合金钢加热到Ac1以上20~40℃或Ac1以下13~26℃,保温后缓冷至550℃以下、空冷或在Ar1以下长时间等温后冷却。(3)中间退火。再结晶退火是将钢材加热至Ac1以下约13℃,碳素钢一般为650~700℃;去应力退火一般将钢材以100~150℃/h的速度升温至500~650℃,保温2~4 h,随炉缓冷至200~300℃出炉。球化退火工艺节能、环保、生产周期短,是未来紧固件生产和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棉花打包用高碳镀锌钢丝对抗拉强度、弯曲次数和延伸率3项指标要求较高。对Φ6.5 mm 65钢热轧盘条生产的Φ3.4 mm镀锌钢丝进行退火试验,随着温度的升高,钢丝的抗拉强度先上升后下降,退火温度≤640℃时抗拉强度高于1 400 MPa;弯曲次数随温度的升高逐步下降,温度≤600℃时钢丝弯曲次数高于12次;随着温度的升高,钢丝延伸率逐渐增加,温度低于460℃时,延伸率变化较小,温度高于460℃时延伸率迅速升高,超过520℃后延伸率≥4%。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低合金焊丝钢盘条免退火生产要求,结合盘条CCT曲线和生产线的特点,采用2种试验方案轧制AH70G低合金焊丝钢盘条。方案1吐丝温度810~830℃,入罩温度730~750℃;方案2吐丝温度890~910℃,入罩温度800~820℃,2种方案辊道速度均为0.15 m/s,风机、保温罩全关。轧制后,方案1盘条抗拉强度约800 MPa,方案2抗拉强度约700 MPa。对2种方案产生不同的抗拉强度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方案2生产的盘条金相组织以铁素体和珠光体为主,盘条抗拉强度控制在700~720 MPa,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强韧性特高强度镀锌制绳钢丝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Φ8.0mm82A盘条为原材料,拉拔至Φ6.20mm半成品后,在加热温度为880~920℃(每10℃为一个试验段),铅淬火温度为540~560℃(每5℃为一个试验段),收线速度为7~11m/min(每1m/min为一个试验段)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加热温度为900℃,铅淬火温度为550℃,收线速度为9m/min时,Φ6.20mm半成品钢丝热处理后抗拉强度达到1365MPa,钢丝索氏体体积分数大于96%,且组织细小均匀。将Φ6.20mm钢丝拉拔至Φ2.40mm,经电镀锌后钢丝扭转值为29.1次,弯曲值为16.1次,抗拉强度为2209MPa,锌层面质量为243g/mm2,符合企业内控标准,满足用户要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径为6.5 mm的60钢盘条冷拉至直径为2.0 mm钢丝,用于轧制0.8 mm×3.43 mm扫地用扁钢丝,经油淬火回火后要求抗拉强度在1 500~1 600 MPa,延伸率大于4%。采用的淬火温度为860,900℃,回火温度为460,480,500℃,淬火和回火加热时间均为40 s,对扁钢丝在不同的淬火、回火温度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860℃加热淬火并在450,480,500℃回火,其力学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在900℃加热淬火并在450,480,500℃回火,加工硬化组织已经完全奥氏体化,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硬度不断下降;确定淬火加热温度在860~900℃,回火温度在480~500℃可以满足扫地用油淬火回火扁钢丝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控冷工艺、组织性能实验和模拟分析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 9mm高碳钢线材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 : 9mm高碳钢线材采用 45m/s轧速 ,吐丝温度 82 0~ 840℃ ,适当控制风机的风量 ,线材的索氏体化率可达 85 %,抗拉强度为 115 0MPa ,断面收缩率达 32 %。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用户对C82DA盘条高强度的需求,设计C82DA盘条生产新工艺:在原有C82DA盘条生产工艺其他参数不变的条件下,精轧机温度由(880±10)℃调整为(820±10)℃,吐丝温度由(880±10)℃提高到(910±10)℃,生产线第2~第4台风机开启频率由36 Hz提高到40 Hz,第5~第12台风机开启频率由30 Hz提高到32Hz。采用新工艺生产的盘条平均抗拉强度为1 178 MPa,提高约60 MPa;断面收缩率稍有下降;晶粒度细约0.5级,珠光体片层间距平均减小约0.17μm;盘条金相组织、索氏体含量和中心碳偏析均符合YB/T 170—2000要求。分析表明,晶粒细化和珠光体片层间距减小是导致盘条抗拉强度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气保焊丝用H11Mn2SiA热轧盘条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气保焊丝用H11Mn2SiA热轧盘条中合金元素对焊接性能的影响,设计盘条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流程,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测定H11Mn2SiA动态CCT曲线。对比盘条在870,850,820℃吐丝温度下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盘条在斯太尔摩线冷却速度不大于1℃/s时,盘条能够完成平衡转变,且对盘条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不大,铁素体晶粒度均为8.5级。分析不同碳质量分数对盘条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质量分数不大于0.08%时能有效降低盘条抗拉强度。对碳质量分数为0.07%,吐丝温度870℃,冷速为0.51℃/s条件下生产的焊丝进行焊接试验评定,熔敷金属力学性能全部满足要求,抗拉强度540 MPa,-30℃平均V型冲击功67 J,焊接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