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煤炭技术》2017,(8):54-56
煤层含气量和煤层参数的灰分、水分是煤层气评价的主要研究内容,准确的表征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通过对含气量、灰分、水分与测井曲线的相关性分析,优选相关性高的测井曲线构建复合参数,建立含气量、灰分、水分测井解释模型。在澳大利亚C区块的实际应用中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准确性和良好适用性,展现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针对澳大利亚R区块煤层气储层中煤层多、单煤层厚度薄、常规测井数据分辨率有限导致解释精度偏低的特点,依据常规测井、电成像测井等数据,优选密度曲线作为煤层解释最佳曲线,以电成像测井数据解释的煤层厚度为标准,分析不同密度值解释的地层厚度,确定单井最佳解释值,同时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出区块煤层密度曲线最优解释标准。为R区块煤层气解释与识别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后续煤层气开发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
煤层气指标的测井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层含气量,渗透率和储层压力是评价煤层气的三大主要指标,用测井资料解释这些指标,就是利用现有数字测井资料。采用多种方法与煤样分析瓦斯含量及钻井煤层渗透率,储层压力的试井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进而运用到勘探区,打出其分布规律,正确地指导煤层气的开发和生产。  相似文献   

4.
通过天然碱矿的物性特征分析,着重论述了测井工作在天然碱矿的勘探开发中如何选择测井参数对天然碱矿进行评价解释,特别对垂直井和水平井中天然碱矿的定性、定量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5.
开展煤层气储层的识别与评价一直是测井分析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基于大量文献调研,系统归纳了煤层气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评价方法,并开展了实例分析。研究表明,单一的测井资料很难准确地解决各种地质和工程问题,必须应用较多的测井资料,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解释,才能得到较好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的煤层岩石参数解释方法,在分析煤层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优选了计算煤层岩石参数的模型,提出了根据室内岩心测试结果转换动、静态弹性参数的手段,建立了利用压裂施工资料反演煤层构造应力系数等的最优化模型和算法,从而形成了经济实用的煤层岩石参数解释方法。鄂尔多斯盆地韩城区块的应用情况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可靠地解释泊松比、弹性模量、抗张强度、三向应力、破裂压力等煤层岩石参数,能满足煤层气资源评价、钻井、增产、排采等各环节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测井资料在煤层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目前煤层气测井技术的发展现状,简述常用的煤层气测井方法与测井地质应用,以某地区的研究区块多口井的分析资料为例,讨论了煤层测井曲线与水分、灰分、物性等参数的关系,依据煤层气储层实验室分析资料,对煤组分、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已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各项参数的可靠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分析了煤层气测井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对渝南地区煤层气测井建立了非含煤和含煤测井的体积模型和多参数定量识别方法,煤层气储层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主要表现为"三高二低"特征(高电阻率、高补偿中子、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低密度),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煤层含气量在9.4~19.7 m`3/t,气体成分中甲烷含量较高(82.41%~99.21%),煤层气质量较好。通过对煤层气储层的物性、含气性、岩石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等地质参数进行定量评价,为该区域煤层气的井网规划和规模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煤层气含量和海适率已成为评价媒层气地面抽放的重要技术指标。本文通过对淮南、淮北部分井田测井曲线,煤层气含量和煤结构的研究,认为测井曲线解释煤层气含量和煤结构是可行的。煤层结构破坏程度直接影响渗适率。因此,今后应该继续试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石油钻井地质录井法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94~1996年间,中原石油勘探局在晋城、焦作、郑州、邯郸以及中原东濮凹陷西部隆起带先后钻了11口煤层气评价井,我们运用石油钻井地质录井方法,圆满地完成了这11口井的地质录井工作,总结了一套适合煤系地层的录井解释方法。本文分析了原煤田地质勘探中录井方法的缺陷,阐述了钻时录井、岩屑录井、岩芯录井、气测录井等石油钻井地质录井方法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总结了利用地质录井和地球物理测井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对煤层气层的综合解释方法。并对石油钻井地质录井方法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应用效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