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堡凹陷第三次油气资源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蕴华  刘晓 《石油学报》2005,26(B03):58-63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制定的《主要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实施规范》要求及所推荐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体系,结合南堡凹陷资料的特点,解剖了影响资源评价的关键问题。在盆地地质评价中以含油气系统为评价单元,区带地质评价主要采用了地质风险分析法。在对高柳、老爷庙两个刻度区的解剖中,资源量计算主要选用了统计法中的油藏规模序列法、饱和探井法和圈闭加和法。区带资源量计算则选用了成因法中的供油单元法、类比法中的面积丰度类比法。运用特尔菲法得出各区带的最终资源量,将各区带的资源量求和,得出南堡凹陷的资源量。由于本次资源评价中将统计法、类比法、成因法结合使用,使评价方法及结果更具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从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出发,根据塔里木盆地的实际地质特点和勘探历史,结合具体实例对几种常用统计法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认为油藏发现序列法、统计趋势预测法等在塔里木盆地不适用,饱和勘探法不适用于多层系复式油气聚集区或构造圈闭区,油田(藏)规模序列法需要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地质类型刻度区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为塔里木盆地第四次资源评价奠定坚实基础。指出刻度区选取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将复式油气聚集区按照成藏组合的概念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子刻度区,使子刻度区的地质特征更加单一化、典型化,并根据子刻度区的地质特点选取相应的资源量计算方法组合,使资源量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合理。以塔中北斜坡刻度区为例,分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个子刻度区利用优选方法对资源量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结果相对第三次资源评价结果具有很大的提高,气资源量翻了几番,与目前的勘探现状更为相符。  相似文献   

3.
成因法与统计法油气资源评价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成因法、统计法及相关常用方法的数学模型、基本特征及各自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以盆地模拟技术为代表的成因法,实质上是一种石油地质综合分析的方法,它除了定量估算油气资源量外,还能提供各种有价值的成果图,但今后亟待进一步完善油气运移、聚集模块,提高资源量估算结果的可靠性。统计法是根据勘探程度较高探区内油气田储量(产量)某种变化趋势或假设油气藏规模服从某种分布,建立相关数学模型进行资源量预测,在此着重介绍对数正态分布、截断偏移帕雷托分布、广义帕雷托分布、油藏规模序列法和翁氏生命旋回等几种实用的统计法模型。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探区油气地质条件和勘探程度,尽量选择多种模型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估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油气藏资源评价的规模序列法原理。采用规模序列法,分层系、分油藏类型预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已开发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资源量以及剩余资源量。与以往资源评价相比,从评价石油资源量向评价高成熟区带剩余可探明储量以及预测剩余资源量的层系、类型方向发展,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探。通过对已开发油气聚集带最终探明储量的预测,结合其资源量的评价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资源转换率,用以预测相类似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油气藏资源评价的规模序列法原理.采用规模序列法,分层系、分油藏类型预测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已开发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资源量以及剩余资源量.与以往资源评价相比,从评价石油资源量向评价高成熟区带剩余可探明储量以及预测剩余资源量的层系、类型方向发展,可以更好地指导勘探.通过对已开发油气聚集带最终探明储量的预测,结合其资源量的评价结果,可以比较准确地计算出资源转换率,用以预测相类似的构造单元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
双序列法及其在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areto定律基础上,提出计算资源量的双序列法,继承了油藏规模序列法的使用简便、易于实现等优点,消除了其缺陷:①引入误差分析系统,使关键参数的调试更快捷、更准确;②采用双序列模型,大大拓宽了应用范围;③纳入资源分布体系,能更科学地表示资源量计算结果。通过在黄骅坳陷南皮凹陷kd区带的评价实例,展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评价思路。评价结果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可,表明双序列法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图2表2参9  相似文献   

7.
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金湖凹陷的油气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熟探区未发现油气资源量的规模备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应用 Pareto 定律估计该区的油气地质资源总量为 10 802×104 t, 分布于 159 个油藏中; 未发现油气地质资源量为 4 038×104 t, 分布于 58 个油藏中。这反映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中小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主攻目标。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计算过程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泌阳凹陷已勘探开发40多年,勘探程度较高,未发现资源越来越少,剩余资源量规模备受关注。运用油藏规模序列法对该地区资源量进行预测,泌阳凹陷资源总量为3.98×10~8 t,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79×10~8 t,剩余储量1.19×10~8 t。从资源量分布区间看,百万吨以上的油藏有7个,其它油藏储量为(5~50)×10~4 t,以中小油藏为主。采用油田和油藏两个级别评价单位进行预测,减少了人为因素,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相似文献   

9.
文中简要介绍了类比法、统计法和成因法三大资源评价方法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和资源量预测,发现统计法之油藏规模序列法评价八面河地区资源量效果较好,预测显示该区油气资源潜力大,最终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040储量单位。截止2005年底区内已探明14680储量单位,全部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目前该区中生界奥陶系、下第三系孔店组均已钻探到工业油流井,因此,除沙河街组外八面河地区其它层系也具有一定资源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梨树断陷的最新勘探进展,结合地震、钻井、地化测试数据等资料,系统评价了梨树断陷烃源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展布特征及生烃潜力。利用盆地模拟法和油藏规模序列法,分别计算了区带资源量和预测了资源发现趋势,并对计算结果与三次资评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资源量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统计学方法在低勘探程度区油气资源评价中误差大的问题,从方法解析入手,通过对参数取值和评价过程反复优化,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提高低勘探程度区的资源评价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过程中涉及多个参数,其预测结果受序列中油气藏规模的变化率k序列、可能的最大油气藏规模Qmax截断和可能的最小油气藏规模Qmin截断影响,具有多解性;该方法简便易行,采用合理的评价思路和取值就能有效提高资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该研究为类似实践积累了经验,也为研究区今后勘探部署及规划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江汉盆地主要凹陷(区带)为例,试用引进的盆地模拟系统模拟排烃量;以圈闭为单元,统计I--IV级资源量数据,利用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总资源量的方法,建立标准区聚集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通过地质类比确定其它评价区最大和最小聚集系数。对江汉盆地油气资源评价表明,采用上述方法确定的聚集系数是合理的,所测算的资源量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统计学方法在低勘探程度区油气资源评价中误差大的问题,从方法解析入手,通过对参数取值和评价过程反复优化,应用油藏规模序列法完善了低勘探程度区的资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过程中涉及多个参数;其预测结果受序列中油气藏规模的变化率k_(序列)、可能的最大油气藏规模Q_(max截断)和可能的最小油气藏规模Q_(min截断)影响,具有多解性;该方法简便易行,采用合理的评价思路和取值就能有效提高资源评价结果的可信度。该研究为类似实践积累了经验,也为研究区今后勘探部署及规划制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资源评价中,常用方法有统计法和类比法,但这些方法只能得到资源量的大小,不能明确资源的分布。有效储层预测法则考虑了储层展布及其有效性,不仅能得到资源量的大小,而且明确了资源量的平面分布。另外,用本方法确定资源量的上限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可用于检验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其评价结果可直接应用于油气勘探,更具有实用性,并且在松辽盆地南部油气资源评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统计法在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南洼陷南斜坡沙三段存在大量的储量空白区。针对渤南洼陷资源评价较差的问题,利用油藏规模序列法与地质帕莱托分布法分别对研究区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预测的待发现地质储量较为接近,且误差值较小,但是在油藏结构的评价上,油藏规模序列法预测大油藏的比例偏低,而地质帕莱托分布法更能客观的反映大油藏的存在数量;在油藏样本的拟合曲线上,地质帕莱托分布法的拟合效果更好。因此,研究区选择地质帕莱托分布法进行资源潜力的评价会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该研究对研究区的勘探方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油藏规模序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区域资源量的方法。文中以对传统油藏规模序列法进行提升改进为目的,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形法的油藏规模序列计算流程和原理。首先,简要说明了油藏规模序列法的基本公式原理;然后,重点对该方法的图形化计算流程、分段参数设置、归位计算算法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接着,引入了学生t分布校验和概率分布等手段来提高计算的可信度。文中还结合四川盆地南部某气田数据,对图形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全新的展示和分析,并对传统方法与图形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对下一步的改进进行了展望。与传统油藏规模序列方法相比,图形法在过程直观性、结果的详细程度及可信度等方面都有了大的提升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渗透率是进行油藏评价和井眼评价的关键参数,准确求取渗透率是储层预测和制定生产计划的关键步骤。不同方法求取的渗透率往往差别较大,常导致油藏评价和产能评价结果存在差异。本文探讨如何运用现场数据有效确定渗透率,如何将核磁共振测井(NMR)渗透率校准到电缆测试(MDT)渗透率或常规岩心渗透率,并将计算结果用于油藏评价和井评价。通过计算岩心测试实验中的毛管压力,得出准确的渗透率值,用这些准确值校准NMR渗透率数据,再将校准值和模拟值与标准的井眼测试数据(DST)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这些不同方法求得的值能够很好地匹配,便可确定一个准确的井生产模型。  相似文献   

18.
区带油气资源量计算常用到统计法,主要包括规模序列法、发现过程模型法、广义帕莱托法等,但这3种方法在油气资源评价过程中均存在油气藏数量难以确定的问题。为了更精确、合理地计算区带油气资源量,首先通过圈闭加合法分析和预测区带中未发现的大—中型油气藏,然后根据已发现与未发现大—中型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序列计算区带油气藏数量,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油气藏数量采用多统计法联合计算区带油气资源量。通过使用圈闭加合法分析大—中型油气藏储量规模,并计算得出区带油气藏数量,解决了油气藏数量确定这一关键问题,而多统计法的联合使用更进一步提高了油气资源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采用随机建模技术进行油气储量计算的方法,探讨了随机建模法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利用储量参数的随机网格模型直接进行储量计算,解决了传统容积法计算复杂油藏储量时储量参数难以取准的问题。随机建模计算储量得到的若干储量值为服从某种统计概率分布的蒙特卡洛实现,利用等概率统计法对该结果进行处理得到储量概率分布曲线,并利用该曲线的特征值进行储量评价。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储量客观合理,储量计算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中国东部老区油气资源潜力再认识的国家需求,对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资源评价方法,即成因法、统计法、类比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国内外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在中国东部陆相含油气盆地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渤海湾盆地牛庄洼陷,利用成藏组合统计法进行了资源量计算。该方法首先要对研究区内已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的来源构成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通过油气运移方向和路径的分析,明确成烃与成藏的关系,结合构造、地层、沉积和温度压力环境确定总油气系统的边界;随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成藏组合评价单元,在相同的成藏组合评价单元内利用统计法进行资源量计算。与以往的资源量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充分的利用了成熟探区丰富的地质资料,即避免了成因法中可操作性较差的运聚系数的选取,又弥补了统计法中缺少地质分析的薄弱性,同时该方法能够进一步指出剩余资源在每个成藏组合内的差异,可为老油区的精细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