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芯片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用户规模不断增加。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开发商缩短了智能终端的开发周期,这对应用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自动化测试技术是保障这些智能终端高可靠、强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结合目前主流智能终端的架构特点和组件特征,分别探讨了安卓系统的黑盒测试技术和白盒测试技术。在黑盒测试方面,比较分析了最新的用户界面测试和模糊测试技术以及工具使用情况,评价了它们在保证应用系统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的效果。在白盒测试方面,总结了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技术、动静态的污点分析技术、第三方库检测技术和权限检测技术。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设备开始搭载各种深度学习模型,这些模型的不透明性使得内部决策过程难以解释和理解,从而黑盒测试在评估模型可靠性和稳定性过程中越发重要。自动化测试正在面临从传统规则基础下的测试向更加智能的机器学习驱动的测试转变。未来将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兴技术引入到现有的智能终端测试实践中,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软件测试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黑盒测试、白盒测试及黑盒与白盒结合的测试。介绍各类测试方法所需的技术、资源,分析测试充分性、有效性和可评估性等方面。以大规模软件研制类项目为例,在测试周期短,测试无法充分覆盖的情况下,量化计算各类测试方法的可行性,评估测试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基于J2EE应用的SQL注入漏洞进行有效发现和防范,在总结SQL注入原理的基础上,通过SQL注入攻击过程分析了可能造成的破坏,通过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有效发现J2EE应用中存在的SQL注入漏洞,使用屏蔽出错信息、分配最小权限、参数化查询、输入验证及输入转义相结合的防范方法,可有效防御SQL注入攻击威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白盒测试是保证高可靠性软件质量的有效手段.由于传统白盒测试成本较高,且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对大型可靠性软件实施测试可能并不实用.因此,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一套黑盒和白盒相结合的灰盒测试的工程化方法.结合实际项目,给出了一个灰盒测试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大型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中,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灰盒测试是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的完美结合。本文结合实际工程项目,给出了一个灰盒测试模型,并将该模型在大型面向对象系统的测试中进行了应用,从而对模型的有效性做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孟繁雅 《程序员》2008,(5):30-31
游戏其实也可以视为一种软件,所以软件测试的一些方法理论同样适用于游戏。软件测试分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黑盒测试是指软件测试员只需知道软件的功能即可,只要进行一些输入,就能得到某种输出结果,对软件的运行过程和步骤都不用了解;而白盒测试,是指软件测试员需要查看和阅读程序代码,并通过检查代码来进行测试。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一种介于白盒和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方法的用例编写,这种用例编写,要求测试者不必真正去阅读代码来检查程序的问题,但是要了解程序实现的方法及逻辑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网络安全》2014,(10):100-100
在传统应用测试方法中,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灰盒Web安全检测依然遵循灰盒测试概念,但只关注代码实现的安全部分。Web应用代码层面的安全问题或安全漏洞绝大部分来自于输入,在代码业务逻辑中关键函数的执行未做安全处理,最终形成安全问题或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白盒测试中的基路径测试法,结合《小区物业管理系统》的测试,详细介绍了使用基路径法设计白盒测试用例的主要步骤,并对基路径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在通常情况下,嵌入式软件测试一般采取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白盒测试一般分为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是对软件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动态测试需要在Host环境或Target环境中实际运行软件,并使用设计的测试用例去探测软件漏洞。  相似文献   

10.
在通常情况下,嵌入式软件测试一般采取黑盒测试与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白盒测试一般分为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静态测试不实际运行软件,主要是对软件的编程格式、结构等方面进行评估,而动态测试需要在Host环境或Target环境中实际运行软件,并使用设计的测试用例去探测软件漏洞。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软件测试中常见的几大误区,并利用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相结合的测试策略,针对嵌入式系统中电机矢量控制方法中的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算法进行测试,详述了各个测试方法的原理及其对应测试用例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基于Robot Framework提出了一种面向MVC GUI模块的自动化测试框架。该框架将GUI自动化测试分为四大方面:用户界面功能测试、信息设置功能测试、信息查询功能测试和特殊项测试。整个框架将上层 GUI和底层Database进行结合测试,使GUI自动化测试范围得以全面覆盖;并根据不同系统环境,编写Python脚本,灵活调用底层数据;而选用黑盒与白盒有机结合的测试方式,使测试者可以迅速锁定代码缺陷,保证了开发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就OpenWRT LuCI模块作为具体实例,验证了本框架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徐琳  陈荔  杨丽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1,20(6):85-88,20
6 Sigma是过程量化与控制、过程改进的有力工具和有效方法,针对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现阶段在质量管理和过程控制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了6Sigma在敏捷软件开发方法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价值,提出了基于6Sigma的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YfX黑盒模型和白盒模型,并进行DMAIC分析,实现敏捷开发方法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可靠性是软件系统质量需求中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软件可靠性建模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评估软件可靠性的方法,能够在软件质量控制方面有效地提供决策依据。无论是曾经受到广泛关注的黑盒方法,还是现在大量研究的白盒方法,这些模型都试图越来越精确地刻画软件的可靠性。然而,这些模型都是将软件独立在运行环境之外,只是纯粹地、抽象地考虑软件本身,完全忽略了软件所依赖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环境对可靠性的影响。将软件运行所依赖的系统调用纳入了考虑范畴,考虑了软件中的多种失效模式(内核态失效、用户态失效),同时对系统中的错误传播行为进行了建模,经过对经典模型逐步扩展,建立了一个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软件可靠性模型。通过一个实例详细描述了该模型的如何应用。  相似文献   

15.
黑箱条件下的软件测试充分性与揭错能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白箱条件下,软件的测试充分性可通过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和路径覆盖等方法进行度量。但在黑箱情况下,这些基于程序的覆盖度量方法不再实用,为此提出了基于程序外部特性的测试充分性,即基于功能覆盖的软件测试充分性概念。然而对于一个较复杂的安全性关键软件仅仅满足功能覆盖的软件测试充分性是不够的,应增加安全性扩充测试。经过对黑箱条件下的软件测试技术揭错能力的分析,得出了基于第3方的软件安全性测试技术在理论上有条件发现所有的软件危害故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航天测控任务频度高,测控任务软件系统测试重复性高、人工测试工作量大、测试效率和可靠性低的特点,通过分析系统测试条件和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黑盒测试的软件自动测试系统.文章介绍了自动测试系统的系统结构、主要功能模块、测试平台部署及测试流程等,并详细阐述了测试用例管理、测试数据自动生成、测试过程控制、测试结果评估和测试报告自动生成等关键技术;该系统能够有效的减少人工重复工作量,增强系统测试的自动化,提高系统测试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软件构件组装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构件组装技术是基于构件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构件组装方法可以分为“黑盒”、“白盒”和“灰盒”3类,“灰盒”方法是研究的重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框架的方法、基于连接子的方法和基于胶合代码的方法方面。当前,软件构件组装技术正与其它软件技术的研究相结合,但离实际应用仍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软件漏洞检测是确保软件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现有可执行程序漏洞检测方法主要分为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类:前者需要完整构造程序漏洞产生表达式,因此存在路径爆炸以及表达式难以求解等问题;后者通过尝试各种输入以检测程序漏洞,针对性不强且存在过多重复计算.本文通过确定程序输入中直接影响程序检测点的部分,结合种子输入产生能够直接到达检测点的输入数据,提高黑盒测试过程的针对性.分析检测点间守护条件和检测条件的相关性,去除检测过程中冗余的检测点,提高整体检测效率.提出了彩色污点传播的方法,快速确定程序检测点与外部输入及约束条件间的依赖关系.通过对4款现有应用软件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提高了黑盒测试的针对性和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构件的NHPP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模式的迅速发展,传统的NHPP模型无法适应大型的基于软构件的新型软件开发模式.结合软件可靠性分析中的黑盒方法和白盒方法,提出一种基于构件的NHPP类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CBNHPP模型.该模型以可加模型为基础,实现了时间域模型和体系结构域模型的结合,克服了这两种技术无法同时考虑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故障排除和软件体系结构的问题.由于同时考虑了更多因素,因此该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CB-NHPP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