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去除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预臭氧氧化、砂滤及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为3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0 min时,预臭氧氧化单元中DOC、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9%、31%和78%,BDOC增长了33%;砂滤单元四种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25%、52%、42%和44%,而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6%、83%、52%和20%,高于常规处理工艺。整个工艺对三种微量有机物(1,2,4三氯苯、DMP和DEHP)的去除率也分别达到了60%、68.6%和68.8%。与未投加臭氧相比,臭氧的投加有效促进了砂滤和生物活性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采用预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长江原水,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浮和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对太湖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平均水温为25.7℃,臭氧接触时间为13.3min,HRT为15min时组合工艺对太湖水浊度、氨氮、CODMh、藻类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99.4%、98.3%、86.3%、97.9%和96.5%。并且ZJ-15型颗粒活性炭的去除性能总体上优于柱状颗粒活性炭。  相似文献   

3.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O3-BACF)工艺对含酚废水的降解效果进行了研究。在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柱的上、中、下部位分别取样,苯酚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75%、85%和95%左右,下部对苯酚的去除效果最好。采用高效液相分析仪(HPLC)分析了O3-BACF处理过程中苯酚的变化情况,发现经过O3-BACF处理过的苯酚废水产生的中间产物多于O3氧化的。在O3-BACF柱运行的不同时段,研究了膨胀率的变化情况。定期地对O3-BACF装置进行反冲洗再生,以恢复和保持生物活性炭纤维的活性。研究发现反冲洗再生所需的时间很短,再生后的炭柱运行1~2 d后就基本恢复了原来的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长江南京段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去除的特性,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和臭氧接触时间对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单元中DOC、BDOC、CODMn、UV254和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为2 mg/L、臭氧停留时间为10 min时,臭氧氧化单元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8.8%和47.5%,DOC和BDOC分别增长了30.3%和128.2%,生物活性炭滤柱对四种污染物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37.7%、88.7%、60.7%和37.7%。各单元在适宜工况下运行时,整个工艺对1,2,4-三氯苯、氯代苯、DMP、DBP和PAHs的总去除率分别为46.7%、100%、70.5%、52.5%和69.2%,高于常规处理工艺和生物强化滤池工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有效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可保障出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5.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进行长期去除实际海水有机污染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O3-BAC工艺可有效去除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系统运行稳定,反冲洗对BAC去除有机物影响不大.对有机污染较严重的海水,臭氧投加量3~6 mg·L-1、氧化接触时间30~60 min、水温10.5~29.0℃、BAC滤柱HRT为1h情况下,O3-BAC 工艺对TOC、DOC、CODMn、UV254以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在38%、34%、55%、55%、95%以上,出水可作为反渗透膜海水淡化的进水.  相似文献   

6.
臭氧氧化及活性炭吸附处理黄河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水为研究对象,考察臭氧氧化降解和活性炭吸附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效能.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1~3 mg·L-1时,CODMn的去除率由8%升高到20%,之后其变化不明显;UV254的去除率由9%升高到30%,此时臭氧即可以将不饱和有机物大量去除.臭氧投加量为1~2 mg·L-1时,短时、大强度曝气,其出水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较好.高臭氧投加量时,增加曝气接触时间可以提高臭氧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出水效果较好.在活性炭投量为10 mg· L-1,pH为8.3,水温为45℃,臭氧投加量为3 mg·L-1时,活性炭对黄河水的吸附效果较理想.臭氧氧化对黄河水中TOC的去除效果低于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当臭氧投加量为8 mg·L-1时,TOC去除率才为10%.但是臭氧投加量为5mg· L-1,BDOC提高了80%.因此臭氧氧化可以大幅度提高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为后续生物处理提供有机营养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7.
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臭氧活性炭联合工艺(O3+BAC)对以长江为水源的某水厂砂滤水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水中有机物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在臭氧投加量为1mg/L,活性炭空床接触时间为8.6min时,对CODMn,UV254,DOC,THMEP(三氯甲烷生成势)和AOC(可同化有机碳)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2%,40%,22%,19%,7%。在DOC较低的情况下,三氯甲烷生成势与UV254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中试试验为基础,在约6周时间内以生物预处理后出水和东江北干流枯水期河水两种不同水体作为系统试验原水,分两个不同阶段进行工程试验,考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处理净化微污染原水的性能与效果。浓度由低到高的原水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M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均可达55%和80%以上;对NO2--N和浊度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可达85%和95%以上,由此验证了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深度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于目前火力发电厂补给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的问题,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O3的投加质量浓度为3mg/L、接触时间为20min、炭柱停留时间为20min,O3-BAC工艺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2.57%,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8.15%。同时O3和BAC协同作用使O3-BAC的活性炭柱出水水质稳定,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实验表明,O3-BAC工艺在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应用可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深度处理保定护城河某段微污染河水,通过研究各个单元与单元间联用的处理效果以及改变生化时间、臭氧氧化时间和生物活性炭的吸附时间,分别对比了COD_(Mn)、NH_3-N、色度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个单元单独处理河水的效果不理想,单元间联用对河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当生化时间为7h、臭氧氧化时间为20 min、生物活性炭吸附时间为20 min时,原水COD_(Mn)、NH_3-N、色度、浊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4.66%、99.65%、87.50%、96.35%。对于相同类型的微污染废水采用生物滤池-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联用工艺深度处理是可行的,水中污染物含量有很大降低,出水水质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二氯乙腈(DCAN)和二氯乙酰胺(DCAM)前体物的去除为目标,综合考虑浑浊度、CODMn、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通过调整臭氧投加量、上升流速、反冲洗周期、反冲洗时间4个因素,研究臭氧-上向流生物活性炭(O3-UBAC)工艺对典型N-DBPs的去除效果,确定O3-UBAC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在春季和秋季时,最佳臭氧投加量为1.2 mg/L,最佳上升流速为9 m/h,最佳反冲洗周期为11 d;在夏季藻类暴发时,最佳臭氧投加量为1.6 mg/L,最佳上升流速为10 m/h,最佳反冲洗周期为9 d;在初冬蟹塘排水时,最佳臭氧投加量为1.5mg/L,最佳上升流速为8 m/h,最佳反冲洗周期同夏季,为9 d。春夏秋冬四季O3-UBAC工艺的最佳水反冲洗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12.
用生物活性炭纤维新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制了生物活性炭纤维,用于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采用循环流动法把微生物固定在活性炭纤维上,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微生物在炭表面的生长情况。测试了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物的性能,并通过GC—MS图谱分析了处理前后水中有机物的变化。经处理后,水中的CODMn降到了2.5mg/L(饮用水的标准)以下,UV254的平均去除率高达94%,处理容量达到2880mL/g。另外,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将生物活性炭与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性能作了对比,结果表明以ACF作为载体的生物活性炭纤维(BACF)技术在处理容量和处理效果上均显著优于其它两种处理方法,显示了此项新技术在水的深度处理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静态吸附和六联搅拌烧杯实验进行组合改性沸石粉(MZ)耦合粉末活性炭(PAC)强化混凝去除微污染源水氨氮(NH3-N)、耗氧量(CODMn)、UV254和浊度等效能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改性后沸石粉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吸附孔径增加,对NH3-N交换去除能力增强。MZ和PAC联用吸附对去除NH3-N具有协同作用,对去除CODMn略有拮抗作用。而MZ耦合PAC强化混凝则显著提高了NH3-N, CODMn, UV254和浊度的去除效果,出水NH3-N<0.5 mg/L, CODMn<3.0 mg/L, 浊度<1 NTU。MZ和PAC不同投加方式显著影响强化混凝处理效果,其中最佳投加方式为絮凝初期投加PAC和MZ,避免絮体包裹MZ,加强PAC对有机物的去除,进一步提高MZ对NH3-N的去除效果。耦合强化混凝使Zeta电位的绝对值降低,胶体间斥力减少,絮体粒径增大,粘黏现象明显,抗冲击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4.
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不断提高,颗粒活性炭在水净化工艺中得到了广泛关注。选用不同类型的颗粒活性炭对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合适的活性炭炭种;然后,通过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该活性炭在不同滤速下对于原水中CODMn,UV254及浊度的去除特性。结果表明山西的煤质颗粒活性炭在滤速15.59m/h时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O3-BAC工艺预臭氧投加量优化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规模为5~15 m3.h-1的中试装置对O3-BAC工艺给水处理时预臭氧投加量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为0.5 mg.L-1时,沉淀池出水浊度为0.68 NTU,助凝效果最强,对比零投加量时,浊度去除绝对值为0.34 NTU;藻类灭活率为77.77%,细菌的灭菌率为84.1%,总大肠杆菌群的灭菌率为98.9%,灭藻灭菌综合效果最好。同时预臭氧对UV254、CODMn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略有上升趋势。综合分析,针对Ⅱ~Ⅲ类水源,建议O3-BAC工艺给水处理预臭氧量最佳投加量为0.5 mg.L-1。  相似文献   

16.
冬季黄河水预臭氧化中试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臭氧为预氧化剂,以黄河水为水源水,对水源水中有机物(CODMn,UV254和TOC)、浊度、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等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化使原水的浊度升高,但由于悬浮颗粒的状态发生变化,通过气浮、过滤处理后,浊度降低;预臭氧化有良好的杀菌作用;臭氧氧化可以去除部分有机物和亚硝酸盐氮,而且提高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提高后续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