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辐射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研究γ射线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clia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使用不同剂量(0、2.5、5、10Gy)的γ射线全身照射C57BL/6J小鼠。分别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fer polymcrasc chain reaction,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cnt assay,ELISA)法研究了照射后体外培养3、6、10d的骨髓基质细胞中mRNA和培养上清中的VEGF水平。结果发现,对非照射组,随着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其VEGF在基因和蛋白水平都显著升高。受到5Gy或10Gy射线照射后,VEGF随时间变化的总趋势与非照射组相同。在各时间点照射组的VEGF基因表达均高于同时点的非照射组。照射组培养6d上清液中VEGF含量高于同时点的非照射组;而在第10d时,却显著低于同时点的非照射组。分析其原因是因为受到照射后培养10d的骨髓基质细胞数已显著低于非照射同时点的细胞数,其培养上清中VEGF的减少与分泌VEGF的总细胞数减少有关。结果说明,5Gy或10Gy射线会引起骨髓基质细胞VEGF的表达增强。这一现象提示VEGF的表达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种代偿性反应,有利于机体造血的重建。辐射后,小鼠骨髓中VEGF的改变与骨髓基质的损伤、造血恢复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SEMA3B基因通过NP-1受体介导抑制PI3K/Akt传导通路,从而抑制PI3K/Akt对电离辐射所致DNA损伤的修复作用,增强了辐射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除此之外,SEMA3B通过竞争相同的NP受体抑制VEGF165的表达,减少VEGF165对电离辐射所致血管损害的保护作用,增加肿瘤的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食管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放疗的食管癌50例为研究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放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CEA、 SCC、VEGF的含量,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以及它们与临床TNM分期、肿瘤浸润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调强放射治疗前患者血清CEA、SCC、VEGF水平显著高于放疗后(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中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不同临床分期TNM患者上述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Ⅲ期最高;不同肿瘤浸润深度患者上述指标也有明显差异,其中T4 期最高(p<0.05)。以上结果说明,血清CEA、 SCC、VEGF在肿瘤浸润深度、不同临床TNM分期及调强放疗前后的食管癌患者血清含量不同,上述结果对制定食管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以及观察治疗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大鼠局部大剂量辐射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以^137Csγ射线对大鼠股骨头部位局部照射,吸收剂量为30Gy,剂量率为0.83Gy/min,照后两周取股骨头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绘制生长曲线及进行集落计数,RT-PCR检测Cbf-α1,PPAR-γ,VEGF—a和KDR的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剂量辐射后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集落形成数目减少;Cbf-α1,PPAR-γ,VEGF—a和KDR的表达均降低,其中Cbf-α1,PPAR-γ,VEGF—a表达降低幅度分别达18.98%,9.46%和57.3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故体外大剂量局部辐射明显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5.
6.
报告基因系统HSV1-sr39tk/FIAU监测治疗基因表达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HSV1-sr39tk为报告基因,以VEGF165为治疗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5-sr39tk-IRES-VEGF165(Ad5-SIV),将其以不同感染复数(MOI=0、10、25、50、75、100)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HSV1-sr39tk与VEGF165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感染病毒后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165蛋白分泌量;细胞摄取131I-FIAU实验监测HSV1-sr39tk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以腺病毒包装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Ad5-EGFP)为对照。结果显示:免疫共聚焦显微镜可观察到HSV1-sr39tk蛋白与VEGF165蛋白在细胞内成功表达;VEGF165蛋白分泌情况与MOI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感染Ad5-SIV后细胞对131I-FIAU摄取率增高与MOI间呈线性正相关(P0.05)。不同时间摄取实验结果显示:30-150min间细胞摄取率迅速增高,之后增高减慢,进入平台期。MOI相关摄取结果与MOI相关ELLISA结果具有较好相关性(P0.05)。Ad5-SIV经感染后可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中成功表达,并且治疗基因VEGF与报告基因HSV1-sr39tk的表达呈正相关,说明可通过报告基因HSV1-sr39tk监测治疗基因VEGF165的表达,为动物水平报告基因显像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运用3HTdR标记示踪方法建立体外B16黑色素瘤侵袭模型,对15Gy60Coγ射线照射血管内皮细胞前后侵袭率的时相变化进行研究,而且运用放免及酶标技术检测辐射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B2、TPA、PAI的时相性变化,以探讨辐射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电离辐射后,B16黑色素瘤对内皮细胞单层的侵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B16黑色素瘤侵袭过程中,PGI2、TXB2和TPA、PAI这两对平衡因子失去平衡;电离辐射后,血管内皮细胞PGI2分泌减少,TXB2和TPA分泌增加,其时相性变化与侵袭率变化相对应。提示:电离辐射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在肿瘤侵袭和进一步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32P离子注入血管内支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支架的植入能有效预防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血管再狭窄的发生。本工作开展了放射性^32P离子束注入血管内支架的研制,测试表明^32P注入后每个支架的放射性活度可达85.1kBq,能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运用^3H-TdR标记示踪方法建立体外B16黑色素瘤侵袭模型,对15G^60Coγ射线照射血管内皮细胞前后侵袭率的时相变化进行了研究,而且运用放免及酶标技术检测辐射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PGI2,TXB2TPA,PAI的时相性变化,以探讨辐射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血管支架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东  李文新 《核技术》2001,24(11):946-951
综述了用于预防PTCA后血管再狭窄的放射性血管支架的各种制备方法:同位素离子注入法、活化法及直接表面沉积或涂覆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特点,简述各种放射性支架的应用情况,并对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龙亚红  李云春 《同位素》2007,20(2):108-114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联合化疗有一定的作用,但二十多年来其疗效没有显著的提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的发现,推动了EGFR为靶标的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分子靶向治疗。本文对EGFR突变、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现状及其耐药性、放射性核素标记的EGF非小细胞肺癌的前景等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EGFR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在多种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中存在着过度表达和变异。EGFR与相应配体结合后激活,继而活化一系列下游信号通路并产生众多的生物效应。EGFR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降低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调控细胞周期阻滞、促进DNA辐射损伤修复有关,运用EGFR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雄性激素治疗移植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M)所复制的裸鼠模型.结果表明,低剂量丙酸睾丸素(50mg/kg体重)明显促进肿瘤生长,同时肿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活性均明显增高;而高剂量丙酸睾丸素(400mg/kg体重)则明显抑制肿瘤生长,且肿瘤组织中AR水平及PKC活性明显降低.显示雄激素对人前列腺癌(PC-3M)细胞株具有双相效应.讨论了这种双相效应与AR和PKC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过钒酸钠用于辐射损伤治疗的可行性,并探讨酪氨酸磷酸酶在造血细胞辐射损伤中的作用,应用四甲基氮唑蓝(MTT)法观察了过钒酸钠不同给药方式对不同剂量照射NFS-6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过钒酸钠可特异地促进照射细胞的增殖,其促增殖作用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显著;;并因过钒酸钠给药方式的不同而各异。对于3Gy照射NFS-60细胞,过钒酸钠以照射后24h给药效果最好,照射前给药与照射后即刻给药差异不明显,而对于5Gy照射细胞,过钒酸钠的最佳给药时间为照射后24和48h,照射前给药优于照射后即刻给药。酪氨酸磷酸酶可能参与造血细胞辐射损伤的进程,应用其抑制剂增强受体信号转导有希望成为放射病治疗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火花放电产生的离子对酪氨酸溶液损伤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气体火花放电产生离子,其中的正离子在阴极位和的加速下被“注入”到酪氨酸溶液中,研究了Tyr经过这种方式产生的离子作用后紫外及红外吸收光谱性质的变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空气放电处理过的Tyr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火花放一的低能离子对溶液样品造成多种形式的损伤,形成多种损伤产物,而损伤情况依赖于放电产生的离子的性质 。  相似文献   

16.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CNDO/2理论计算研究了色氨酸和酪氨酸对胸腺嘧啶的辐射保护与敏化作用,其作用机理是:在常温水溶液体系中是清除水辐解自由基;而在冰冻水溶液体系中,电荷转移和激发能转移则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辐射诱导IEC-6细胞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检测了γ辐射对IEC-6肠上皮细胞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s)的激活效应。6Gyγ辐射未引起ERK蛋白磷酸化的显著改变,而辐照射后30minJNK与p38MAPK蛋白磷酸化显著增强,ERK、JNK与p38MAPK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受照后12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整. 螯合细胞内Ca^2 可几乎完全抑制γ辐照引起的JNK与p38MAPK的蛋白磷酸化,而清除细胞外Ca^2 却无此作用。p38MAPK的激活与γ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相关,而ERK则无明显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γ辐射是一种强的JNK与p38MAPK激活因素,并且细胞内储存Ca^2 的释放在γ辐射诱导的IEC-6细胞MAPKs激活与细胞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