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融入"绿色化"土地整治理念,基于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研究了田—沟—塘协同控制灌排模式下土地生态整治田沟塘合理布局模式及"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模式,从区域、农田及工程技术3个层面总结了黄河故道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及绿色化土地综合整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管理权分割,各方利益协同艰难;优惠政策落后,土地资源利用不够;产业结构单一,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潍区功能有待明晰,难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滩区防洪设施不全,洪水侵袭滩区低洼土地;"二级悬河"存在,限制滩区土地有效使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黄河滩区土地资源利用对策:运用"特区"模式管理滩区、群众集中居住保障安全、利用资源优势布局滩区产业、实施滩区受灾国家补偿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五大连池风景区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无保护开垦引发的水土流失导致该区域土地退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和粮食生产。笔者在对三角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系统调查基础上,分析水土流失发生主要原因,通过采取以修筑水平梯田、营造地埂植被带、治理侵蚀沟和人居环境整治措施相结合综合治理方案,极大改善了当地水土流失现状,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从生产、生活、生态的角度出发,提出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指标进行组合赋权,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淮安市黄河故道地区土地整治项目更注重生产效益,以涟水县南集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生产效益等级为"优",生活效益等级为"良",生态效益等级为"中",评价结果符合项目的实际成效,可操作性、科学性强。在后期土地整治中应更加注重构建乡村地域空间生态屏障,结合生态文明以及水文化建设,突出黄河故道特色,提升农村生态景观美学价值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不仅能从宏观尺度上反映鄱阳湖区生态状况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同时还能追溯到生态系统的某些变异和影响,本文以鄱阳湖区为对象,通过综合分析鄱阳湖区特征及生态建设需求,在遵循生态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能够反映鄱阳湖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环境、水生态、水利工程等综合功能的3级生态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集成、信息处理和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鄱阳湖区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鄱阳湖区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以中部生态敏感脆弱区十堰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景观类型变化特征的分析,并选取与人为干扰密切相关的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分维数和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该区域生态安全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时空变化分析,最后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景观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而其中又以林地为优势景观;各景观之间的相互转换都比较频繁,其中又以耕地和林地两者之间的转换幅度最大;十堰市的景观生态安全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在空间分布上差异很大;十堰市近20 a来景观生态安全有所变化,且变化的时空差异较大;景观类型变化、经济发展和土地整治政策等共同驱动了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变化。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土地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水资源严重紧缺,草原沙化退化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是我区面临的极为紧迫、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内蒙古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土地荒漠化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黑河中下游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河流域自2000年实施水资源统一调度以来,土地利用发生了显著变化。利用2000年、2011年两期TM和ETM+遥感影像,解译获取了干流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并基于GIS空间分析与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对研究时段内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2000—2011年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建设用地、水体增加,未利用地减少;(2)中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山丹县的马营河灌区和张掖绿洲的边缘区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发生在沿河区域、额济纳核心绿洲区和古日乃地区的边缘区域;(3)中游地区2000年、2011年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190 8、0.196 0,下游地区分别为0.047 8、0.055 6;(4)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其中草地退化及围水造田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获得的遥感数据资料,对鄱阳湖区1988~1998年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类型转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1998年之后土地利用类型的主要变化以及湖区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特定的自然条件分析,发现人口、经济利益、自然灾害和政府政策是自1988年以来湖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松嫩平原大安古河遗厦地退化严重,湿地提供资源的能力和生态功能逐渐丧失,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20世纪90年代,相关部门开展了当地湿地恢复和重建试验,在湿地周围土地上发展水稻种植,但经由实地考察发现由于稻田缺乏必要排水设施,在特定的气候、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周围正常土壤出现次生盐渍化问题,本文对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影响因素、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保持耕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平衡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了合理管理耕地,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建立了“三库一账”系统,即耕地后备资源库、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储备库、补充耕地储备库和耕地占补平衡台账,利用所建立的系统管理耕地,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以抚州市为例,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的原因、规划调整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调整的方法与技术路线和效益评价4个方面作了简单的阐述,以便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标准存在差异,各地采用的方法不一致。在探讨了各种计算方法利弊的基础上,根据征地补偿费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以利于移民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文中分析了吕梁西部五大流域水利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论述了其滩地、水地开发目标及建设内容,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城区用地量的不断增加,土地资源成了影响上海发展的重要因素,围海造地成为政府和开发单位缓解土地紧张的一个必要手段,近年来,圈围造地的速度日益加快,而圈围工程的难度也不断增加。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圈围工程中沉降观测成果在控制施工期加载速率及确定堤顶预留超高所起到的作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遥感分类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遥感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数据获取中。现综合分析了目前主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 将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归纳为:基于传统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模糊分类方法、决策树分类方法、专家系统分类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并总结出各种分类方法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入股分红模式下,移民让渡项目用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获得参与项目收益分成的机会和权利。它突破了现有相关法规对土地征收补偿所作出的规定,也符合让农民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福利的大方向。但这种模式在入股资源评估的范围与价值评估方法上,还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同时作为一种长期补偿模式,也存在投资决策风险、政策法规风险、经营与管理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项目平衡冲突风险、制度冲突风险。完善入股分红模式,应该从宏观的法规政策和微观操作设计两个层面做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基于滑坡治理的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历史上三峡地区滑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灾毁土地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新滩滑坡这一典型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及生态效果,总结出了库区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在库区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土地整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缓解目前三峡库区人地矛盾,保证三峡工程和移民迁建顺利完工,解决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蓄为主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设计的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改良盐碱地治理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以蓄为主的和谐生态治理模式.在依据并分析传统农田排水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以蓄为主的治理思想,分别探讨了蓄水沟的深度、间距、断面以及治理区的水地比例优化等工程设计问题.最后,结合陕西省卤泊滩盐碱地治理对工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农地流转监管性质上是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调制行为,面对农地流转的异化,应加强土地流转专项法规建设,制定《农地流转与保护法》,严格土地流转程序。设置征地回转制度,保障农民的耕种优先权;加强农地流转管理制度,强化农地流转监察制度;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与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运用经济法化解农民生活保障与农业效率的矛盾;加强农村执法、守法与司法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