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简易充填站的设计方法和调试、使用情况,阐述了简易充填站适用地下小型富矿体采场的充填。  相似文献   

2.
武山铜矿采用简易充填站及下向进路水砂充填采矿方法,成功地回收了南矿带-40m以上高品位的近地表矿体,本文介绍了简易充填站设计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武山铜矿采用简易充填站及下向进路水砂充填采矿方法,成功地回收了南矿带-40m以上高品位的近地表矿体。本文介绍了简易充填站设计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阳煤矿村庄下压煤情况,简要介绍了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技术,详细对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充填站设计进行了探讨,讨论了煤矿充填站的系统组成、充填站建站原则和主要设计步骤,并结合系统设计充填能力对其充填站所用设备进行了选型,提出充填站分别建在东风井和二号井附近两个方案,经分析认为充填站建设在东风井附近料浆输送距离较短、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经济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5.
澳大利亚的第一座膏体充填站─-坎宁顿膏体充填站由于其全面设计、充填站的装备以及井下输送,均有别于世界上任何其他一个膏体充填站。然而,值得肯定的是充填站能够按照设计运行,并且在坎宁顿矿充填站的给定综合条件下,井下输送不需要真空泵。过去的两年是设计完善及建设该充填站并使之投入运行的过程。阐述了利用全尾砂以及添加水泥的膏体边形成边向井下输送的过程,探讨固定式充填站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各种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崔刚 《中国矿业》2001,10(5):34-36
为了探讨技术上可行和经济上合理的充填模式,建立了可试验多种影响因素的模拟系统,充填站的自动控制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是试验配料准确、数据可靠、操作方便的重要保证。本文对充填模拟系统的组成及充填站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充填站微机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胶结充填砂浆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开展了我国矿山使用的胶结充填系统调研与分析 ,开发了充填站微机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新城金矿应用表明 ,可有效地对充填站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玲珑金矿无尾矿山建设,进行了全尾砂充填研究。针对玲珑金矿充填倍线高的特点,重点研究了全尾砂充填管道与管网设计、充填站建设、空区及废旧巷道充填工艺、充填挡墙设计和充填接顶工艺,成功实现了全尾砂充填。结果表明充填站布置合理,充填挡墙可有效封堵充填料浆,脱水效率快,空区及废旧巷道充填接顶效果好。全尾砂充填工艺在玲珑金矿的成功应用,为类似无尾矿山建设提供了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充填料浆制备站的生产情况,并对充填料浆制备站的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琅琊山铜矿地理位置独特,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作为开采方法,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和生产系统的结构调整,对矿山现有充填系统进行了调查和再研究,并结合地表工业广场建设,对地表充填站和井下充填路径进行完善和改造,以满足矿山深部开采的充填需求,为类似地下矿山充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榆阳煤矿近水平煤层高充填率充填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榆阳煤矿2307综采工作面近水平煤层胶结充填难以实现高充填率的难题,提出了合理选择充填口位置、充填区分段充填、充填期间流量控制等工艺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充填区平均充填率达98.5%以上,充填效果良好。该工艺技术同样适用于条带充填、连采充填等胶结充填工作面。  相似文献   

12.
杨志强  陈得信  高谦  赵千里 《矿冶》2015,24(3):10-14
充填质量是充填法采矿安全生产的保证,而充填工艺是影响充填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金川镍矿存在的充填质量问题,开展了充填系统与工艺的调查与分析研究。首先进行了金川镍矿一、二期工程的充填系统、工艺以及充填体质量的现场调查;然后,分析充填系统和工艺与充填体质量的关系,由此找出了影响充填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揭示了充填工艺对充填质量影响规律。最后,根据充填工艺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充填质量的关键技术与采取的措施。研究结果对金川矿矿区充填系统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提高矿区充填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类似矿山的充填采矿优化设计和工艺技术改造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紫金山充填成本,利用矿山废渣制备的新型胶凝材料开展尾砂充填试验。结果表明:分级后的尾砂级配更好,有利于尾砂充填。与水泥尾砂充填结果比较,新型胶固料尾砂充填试块抗压强度明显优于水泥充填试块,28 d抗压强度最高可达水泥的2.4倍。在同等条件下,新型胶固料的充填试块沉缩率(1.62%)小于水泥充填试块沉缩率(5.3%),且新型胶固料与水泥充填料浆的坍落度相近。若采用新型胶固料充填,可选用分级尾砂、矿浆质量分数在74%~76%进行自流充填。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分析了我国顶板控制方法,提出充填控制方法将是资源与环境友好开采的好途径。总结了目前我国两类充填方法,一是巷柱式充填法;一是长壁式充填法。认为充填开采要推广须进行部分充填、可控制性下沉理论研究,在减少充填材料消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充填工艺对回采的影响,并使地表下沉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为充填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要研发充填材料与装备,如输送机、充填支架等。  相似文献   

15.
赵昊  史艳楠  张冲冲 《煤炭工程》2021,53(2):106-112
为进一步提高充填效率、保证充填质量,采用实时压实监测技术,研究一种基于振动性态分析的矸石固体充填效果评价方法。根据现场充填工艺产生的实际作业夯实离顶距机理,并基于振动压实理论,探讨了推压密实机构加速度与充填效果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一种基于加速度与密实充填率的充填效果评价依据|通过分析充填物料压实机理,采用压实监测值(Compaction Value,CV)作为充填物料压实状态的表征指标,深入剖析了推压密实机构加速度波形及振动强度变化规律对充填效果的影响,并建立矸石物料充填效果快速评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CV与充填体压实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所建立的压实度回归模型精度较高。该方法可实现对充填效果的快速评估,为提高充填开采效率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钟豫  郭忠林 《矿冶》2013,22(3):33-35
在深部开采的充填法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充填系统,可能会遇到充填管路较长、充填管铺设复杂、自流运输、充填浓度低、充填后的洗管水较多等一系列问题,而井下移动式充填系统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思路。实践证明,井下移动式充填系统具有移动灵活、高压泵送、充填浓度高、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管路铺设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采场充填脱水效果对充填体初凝时间及其短期和长期强度产生较大影响,三山岛金矿采用溢流管溢流脱水和充填挡墙的土工布渗透脱水,脱水效率不能满足现场工作要求。为此,在充填脱水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充填脱水速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多项充填脱水改进措施。增设竖直或倾斜的脱水管,更有效地排出充填采场中的重力水,同时避免充填料浆中细粒级颗粒堵塞脱水管。改进充填挡墙设计和滤水布的选取,避免细粒级颗粒短时间内聚集在滤水布附近,影响渗透脱水效果。设计充填管道滤水器,在充填料浆进入采空区前,过滤充填料浆中的部分自由水,提高了充填采场中料浆的浓度,减小了采场充填脱水工作量。改变矿山简单脱水方式,进一步提高采场充填脱水效率,避免影响下一步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新城金矿厚大、破碎、倾斜、难采矿体开采时存在的粉矿损失问题,分析了引起矿石损失和贫化的原因,通过对矿山充填系统及其工艺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优化充填系统,合理布置充填管网;进行充填材料试验,采用新的充填胶凝材料,提高充填体强度;强化充填站质量责任,满足充填配比要求;按设计施工,禁止进路超高、超宽;采用多种技术措施,确保充填接顶;提高充填料浆浓度。实践证明,以上措施减少了充填料与粉矿的接触与混合,矿山矿石回收率由92%提高到94.5%,并且减少了矿石贫化率,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大茶园矿井目前无轨干式充填系统、工艺的现状和高固体质量分数尾渣水力充填系统、工艺及其试验情况,对这2种充填工艺在大茶园矿井的应用进行分析。高固体质量分数尾渣水力充填是大茶园矿井充填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大茶园矿井充填系统建设提出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充填接顶是充填采矿工艺的重要工序,其效果关系到矿石回采安全性及回收率。为解决目前充填采场接顶率低的难题,本文提出了充填体主动接顶技术。经试验研究,在充填料浆中添加与其相匹配的自膨胀材料,利用其自膨胀功能使充填体体积增大,可实现采场充填体主动膨胀接顶。通过开展自膨胀充填料浆的流动性能和自膨胀充填体的强度试验,并借助扫描电镜(SEM)分析充填体的微观结构,确定了广东某铅锌矿充填接顶的技术参数,在充填料浆浓度为73%、灰砂比为1∶4、膨胀材料添加量为3%时,充填体体积膨胀率为22%~23%,充填体强度约2.0MPa,满足接顶充填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