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利用固定体积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用最简明的方式展现了固定体积法设计配合比的优越可靠性,并提出了简明可靠的设计流程,指出试验配制出的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为自密实混凝土推广使用提供了可行的制备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高强混凝土的破坏机理 ,分析了影响高强混凝土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采用正交法设计高强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经验设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中介绍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做出适当修正,提出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经验设计法,从而大大简化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经验设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中介绍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做出适当变换,提出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经验设计法,从而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5.
《建材发展导向》2015,(12):74-78
介绍了海口大桥钢管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践,通过实验分析钢管拱桥承载力和力学性能在不同混凝土填充料配合比设计条件下适用的合理性,并采用正交法配合比试验方法确定混凝土材料组成来满足工程项目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确定砂石用量的新方法。具体步骤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确定浆体体积之后,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石子空隙率与种类,选择石子体积用量,最后根据绝对体积法计算砂子体积,最终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科学合理、易于接受与掌握、适用性强,同时避免了工程人员以往确定砂率时的盲点与误区。  相似文献   

7.
陶钢 《山西建筑》2007,33(7):167-168
介绍了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及设计思路,通过绝对体积设计法引入了两个泵送混凝土配比的新参数,并论述了配合比各参数的选取方法,阐述了该设计方法的特点,以保证泵送混凝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出版社时间:2019.1定价:98.00元《碱激发材料》一书是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TC 224-AAM技术委员会针对碱激发材料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涵盖了碱激发材料与技术的历史发展,碱激发胶凝材料化学,碱激发专用外加剂,碱激发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耐久性和测试,碱激发材料在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中的示范与应用等内容,反映了本领域  相似文献   

9.
彭建良  沈云翔 《福建建筑》2010,(6):131-132,128
本文阐述了一种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混凝土粗骨料与砂浆体积、细骨料与浆体体积的比例关系对混凝土流变性能的影响,提出以粗骨料拨开系数、细骨料拨开系数为基础,按照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该方法从实践中总结而来,能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计算简便,混凝土体积准确,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碱激发高强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强度特性影响因素,采用碱激发矿粉的技术途径,利用试验验证的方法研制了工作性能良好、抗压强度超过100 MPa的高强混凝土。对比分析了配合比参数、激发剂用量钢纤维掺量以及养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胶凝材用量是控制碱激发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关键因素,碱激发高强混凝土的最佳砂率为0.38、钢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5%、采用标准养护即可满足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分析国内现有的各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提出用参数法设计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在参数法中,参数α为粗骨料系数,β为砂拨开系数,γ为掺合料系数,它们主要提供拌合物的工作性能.水胶比W/B主要与混凝土硬化后的强度和耐久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当量法"的新思路,通过正交试验法对双掺矿粉、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三元回归经验公式,并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从2008年以来,根据生产需要,用经验公式设计了C50及C55混凝土配合比,共浇筑混凝土45 000多m3,抗压强度合格率达100%。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这种新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具有简单易行、实用可靠的特点,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找到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3.
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次合成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等含量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可循。已有的文献大多是报导研究者们对某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而极少涉及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等一般性问题的讨论。我们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二次合成法。该方法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确定两个组成部分的配合比,最后即可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本文介绍了二次合成法的设计原则与步骤,并通  相似文献   

14.
喷射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研究,提出适宜于大型洞室支护的钢纤维混凝土配制技术路线,探讨喷射钢纤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并总结了"湿喷法"喷射钢纤维混凝土的设备选型及施工技术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型号的湿喷设备有其各自不同的适用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外加剂;优化配合比设计后的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能满足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弯曲韧度指数、韧度系数及与围岩的粘结强度等工程设计技术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翟文静  宋少民 《混凝土》2022,(1):140-144
为了明确数字量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数字量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简称数字量化法)与JGJ 55—2011配合比设计方法(简称规范法)以及两种机制砂配制出的在C30与C50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和易性、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试验的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数字量化方法设计的混凝土在和易性方面性能更好;在力学与耐久性方面使用规范方法设计的混凝土更优。  相似文献   

16.
为提出合理的EPS轻质混凝土设计方法,对泡沫混凝土设计方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不同密度不同掺合料的多种EPS轻质混凝土配合比。测试了不同配合比、不同龄期下EPS轻质混凝土干密度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这种配合比设计方法应用于EPS轻质混凝土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王雪兰 《山西建筑》2006,32(18):166-167
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试配要求和所用材料,阐述了试验室配合比计算方法,以及混凝土中的碱总含量计算法,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延伸开裂和损毁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的广泛应用,以强度为设计指标的传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要求.以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实际施工配合比为例,详细介绍了国内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设计方法(简称全计算法)和国外Mehta、Aitein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简称Mehta、Aitein法).实践表明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工程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符合以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为设计指标的混凝土配合比全计算法和Mehta、Aitein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合理砂率确定的新方法。与传统的查表法和计算法相比,用试验法确定合理砂率,可得到高流动性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透水混凝土凭借其良好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文章以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体积法进行配合比设计,给出了具体配合比设计过程,并得出目标孔隙率下的配合比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关键的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