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添加聚苯乙烯(PS)、热塑性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以改善聚丙烯(PP)的性能。先采用熔融法制备PP/PS共混物,在确定PP,PS最佳配比的基础上,再添加SBS制备PP/PS/SBS共混物,确定了PP,PS及SBS的最佳配比。研究了PP/PS,PP/PS/SB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熔体流动行为。结果表明,当PP与PS的质量比为70∶30时,PP/PS共混物的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28.5 MPa,拉伸弹性模量为1 214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 752 MPa,冲击强度为14.0 kJ/m2,断裂应变为130%,维卡软化温度为143.9℃。当PP,PS及SBS的质量比为70∶30∶10时,PP/PS/SBS共混物的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为23.2 MPa,拉伸弹性模量1 040 MPa,断裂应变为260%,冲击强度为18.0 kJ/m2,弯曲强度为36.5 MPa,弯曲弹性模量为1 297 MPa,定挠度弯曲应力为36.1 MPa,弯曲破坏应力为36.5 MPa,熔体流动速率为8.94 g/(10 min),维卡软化温度为139.0℃。  相似文献   

2.
将动态固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体系,制备动态固化聚丙烯(PP)/Jg氧树脂(EP)/长玻璃纤维(LGF)共混物.研究动态固化聚丙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考察共混物的微观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当EP质量含量为4%时,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共混物的弯曲模量随E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体系中加入EP会降低维卡软化点温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动态交联技术应用于PP/EVA共混体系中,制得动态交联PP/EVA共混物。采用Hakke转矩流变仪研究了动态交联对PP/EVA共混物扭矩的影响;研究了DCP和EVA含量对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动态交联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结果表明:加入DCP后,PP/EVA共混物扭矩先升后降,DCP的添加量为EVA含量的1%为宜。随EVA用量的增加,动态交联EVA/PP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大幅提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少量经动态交联的EVA颗粒可以促进共混物中PP的结晶, 提高共混物的维卡软化点。  相似文献   

4.
《合成纤维工业》2016,(6):39-42
利用双辊开炼机将芦苇纤维(L)、玄武岩纤维(X)与聚丙烯(PP)、聚醋酸乙烯酯(EV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P/EVA/L/X复合材料;通过碱处理L,硫酸/硅烷偶联剂联合处理X,得到改性芦苇纤维(AL)和改性玄武岩纤维(SSi X),同样方法制得PP/EVA/AL/SSi X复合材料;研究了2种纤维复配质量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形貌。结果表明:当L与X复配质量比为1∶5时,PP/EVA/L/X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与PP/EVA复合材料相比,AL与SSi X质量比为1∶5时,PP/EVA/AL/SSi X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0.67 MPa,弯曲强度提高了11.38 MPa,但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加工流动性也有所下降;PP/EVA/AL/SSi X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优于PP/EVA/L/X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熔融共混方法制备高密度聚乙烯(HDPE)/竹粉/玄武岩纤维(FB)共混物,研究了竹粉和玄武岩纤维对HDPE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耐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竹粉,HDPE/竹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显著下降,但是弯曲强度有所上升,材料显脆性;但是当玄武岩纤维部分取代竹粉后,HDPE/竹粉/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大幅度增加,体现较好的协同效应;结果证实玄武岩纤维是木塑/竹塑复合材料较好的增强增韧纤维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新型纤维素纤维Lyocell纤维为增强材料,通过熔融共混及注塑成型制备了PLA/Lyocell纤维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并采用扫描电镜(SEM)、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维卡软化温度测试等手段,探讨了Lyocell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yocell纤维含量的增加,PLA/Lyocell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晶度、弯曲模量和维卡软化温度均随之提高,而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当Lyocell纤维含量达到6%时,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较为均匀,所对应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对较好,其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比纯PLA分别提高了15.3%、12.3%和13.0%。  相似文献   

7.
张志洪 《塑料制造》2007,(9):100-102
通过共混改性的方法制备了PP/EPDM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EPDM的含量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维卡软化温度以及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规律,并对此影响规律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塑料科技》2016,(11):37-40
以聚丙烯(PP)废弃物与锑尾矿渣为原料,通过挤出注塑成型工艺制得PP废弃物/锑尾矿渣复合材料,对锑尾矿渣改性处理前后的微观结构及将其填充到PP废弃物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探讨了改性锑尾矿渣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改性锑尾矿渣用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42.9 k J/m2、29.8 MPa和45.2 MPa;相同填充量的改性锑尾矿渣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提高优于未改性锑尾矿渣;锑尾矿渣用量增加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使其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辊开炼机将玄武岩纤维(X)、碳纤维(C)与聚丙烯(PP)、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进行熔融共混,制备了PP/EVA/X/C复合材料。研究了X与C复配比例对PP/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优化后的复配比例对PP/EVA复合材料加工性能、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情况。结果表明:当X与C质量比为1∶3时,PP/EVA/X/C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较好。与PP/EVA复合材料相比,改性玄武岩纤维(SSiX)和碳纤维(SSiC)增强PP/EV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5.73 MPa,弯曲强度提高了30.36 MPa,但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同时,与PP/EVA/X/C复合材料相比,PP/EVA/SSiX/SSiC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得到改善,热稳定性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以酸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为功能性纳米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MWCNTs-COOH含量的PVDF/MWCNTs-COOH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伸性能、硬度及维卡软化点温度测试对复合材料结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熔融与结晶行为及耐热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和表征。FTIR测试表明,MWCNTs被混酸成功酸化成MWCNTs-COOH,有利于增强PVDF与MWCNTs-COOH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XRD测试表明,随着MWCNTs-COOH的加入促进了PVDF的β晶的生成。SEM分析表明,当MWCNTs-COOH质量分数为1.0%时,MWCNTs-COOH被PVDF包覆并均匀地分散到基体中。DSC测试表明,MWCNTs-COOH的加入提升了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度。当MWCNTs-COOH质量分数为1.0%时,PVDF/MWCNTs-COOH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到60.2MPa,较纯PVDF提高了10.5%,断裂伸长率、邵氏A硬度和维卡软化点温度分别为124%,82.7和161℃。  相似文献   

11.
PP/LLDPE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聚丙烯(PP)/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对共混用的PP和LLDPE品种以及共混的工艺路线进行了选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LY)观察了PP/LLDPE微观形态结构,并测试了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屈服强度、拉伸模量、维卡软化点降低;当LLDPE用量增大时,随着LLDPE用量增加,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而拉伸共混体系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玻璃纤维(GF)填充量和不同处理工艺对PVC/ABS合金力学性能以及维卡软化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玻璃纤维添加份数的增加,PVC/ABS合金的拉伸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缺口冲击强度有所下降.其中经硅烷偶联剂改性过的玻璃纤维力学性能和维卡软化温度都会好于未改性的玻璃纤维.  相似文献   

13.
袁茂全  王健 《中国塑料》2013,27(10):32-35
研究了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含量对氯化聚氯乙烯(CPVC)/ABS/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及CPVC/ABS共混体系力学性能、耐热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PVC/ABS/AS三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30 %(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由11.5 kJ/m2上升至39.1 kJ/m2;在CPVC/ABS二元共混体系中,当ABS含量由零增加到25 %时,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由11.1 kJ/m2上升至52.6 kJ/m2,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维卡软化点随着ABS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共混体系的阻燃性能与CPVC用量密切相关,在CPVC∶ABS(或ABS+AS)=6∶4时,共混体系的极限氧指数达到了31 %。  相似文献   

14.
以丙纶纤维为增强体,聚丙烯树脂为基体,采用热压成型的方法制备丙纶纤维/PP复合材料板材.研究了不同热压温度、不同纤度的丙纶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实验最佳热压温度为195℃,在此温度下,随着纤维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用量为15%时达到最高点,纤度为240D的丙纶纤维/P...  相似文献   

15.
以二元乙丙橡胶(EPR)为增韧材料、纤维素(α?C)为增强材料、EPR接枝乙烯醇共聚物(EPR?g?VA)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EPR/改性纤维素(M?C)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验证了M?C的结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塑料材料动态性能试验机、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PP/EPR/M?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球晶尺寸、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EPR、EPR?g?VA包覆碱预处理纤维素(APC)形成“皮?芯”结构;相对于PP/EPR共混物,PP/EPR/M?C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力学性能均有明显提高,当M?C添加量为6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分别达到12.59 kJ/m2和146.5 ℃,并且复合材料中PP相的球晶尺寸变小且晶界面模糊。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basalt fiber on morphology,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elting and crystallization of PVDF/PMMA composites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 dynamical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etc. Basalt fiber may disperse well in PVDF/PMMA matrix and form compact fiber network, and this makes tensile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fiber reinforced PVDF/PMMA composites get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62 and 102 MPa,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begin to decrease when basalt fiber content exceeds 20 wt %. The α and β phase of PVDF can coexist in composites, and basalt fiber and PMMA can induce β phase of PVDF. The melting temperature of PVDF in composites is kept unchanged, but the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of composites increases as basalt fiber content increase, and then declines when fiber content exceeds 20%. The DSC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nucleation ability of PVDF is enhanced by basalt fiber. Also, the heat resistance of PVDF/PMMA composite is improved from 133 to 146.1°C due to basalt fiber. The DMA shows that basalt fiber increases the storage modulus of PVDF/PMMA composite, and the loss peak of PMMA increases from 116.1 to 130°C. © 2014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4 , 131, 40494.  相似文献   

17.
无卤阻燃增强PP/水镁石复合管材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丙烯/水镁石复合材料,研究了各组分及配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制备了管材。结果表明:水镁石用量为60%时,复合材料的氧指数才能达到28%以上,但冲击强度下降了近一半,拉伸强度下降了近2/3。氯化聚乙烯对聚丙烯/水镁石体系有明显的协同阻燃作用,加入5份氯化聚乙烯,其氧指数提高了2%以上,且其综合力学性能有一定提高。体系中加入β成核剂后生成了部分β晶,可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且对其他性能影响不大。所制备的聚丙烯/水镁石复合管材的氧指数为31.6%,维卡软化温度94.7℃,缺口冲击强度18.6kJ/m2,弯曲模量3.1GPa,弯曲强度32.3MPa,有望用作埋地高压电力电缆套管。  相似文献   

18.
老化易使高分子链断裂,使材料变脆、脱层、变色,严重制约了塑料管材在高温、高湿工况下的应用.以交联聚乙烯PEX、耐热聚乙烯PE-RT和高密度聚乙烯PE100为研究对象,进行90 ℃水浴老化.采用万能力学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维卡软化温度测定仪研究了三种材料老化前后力学性能变化和耐热行为.结果表明,在90 ℃热水浴老化9...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短玻璃纤维用量对低熔点尼龙6(LMPA6)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短玻璃纤维用量的增加,LMPA6的缺口冲击强度先增加后降低,最高值为6.46KJ/m2;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则随之提高,当短玻璃纤维的用量为30%时,拉伸强度提高到100MPa,弯曲强度提高到130MPa以上。LMPA6的维卡软化点也随短玻璃纤维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短玻璃纤维的用量为30%时,维卡软化点提高到90℃。  相似文献   

20.
乔雯钰  王晨蕾  胡浩 《中国塑料》2020,34(10):24-31
对市售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丝材及原材料进行研究,选用PETG 2012作为制备熔融堆积成型技术(FDM)用PETG丝材的基体树脂。选用聚碳酸酯(PC)对基体PETG进行增韧增强改性,并制成3D打印高分子丝材进行打印测试,探讨了PC含量对PETG耗材及制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PC含量下,PETG与PC的相容性较好,PETG与PC制件未出现明显的分层,分布比较均匀;共混物的流动性随着P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打印件的维卡软化温度和热变形温度随着PC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PC材料的加入使得PETG打印件的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打印件的拉伸强度随着PC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缺口冲击强度却随着PC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PETG/PC的配比为1∶1时,可制得力学性能优异的3D打印耗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