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的城市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大量的城中村已变为城市发展的极大阻碍.文章选取具有典型性街道空间的南昌市长春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其街道的空间特征,而后使用空间句法对长春村的街道空间进行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城中村的改造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首先,文章对信息时代下城市设计中共享空间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城市设计中空间共享的三种形态类型,即点式共享空间、线性共享空间和面域共享空间。其次,文章从空间导向性、改造适应性和步行友好度三个方面,对线性空间作为城市设计空间共享改造载体的优势进行论述。最后,文章结合纽约高线公园和韩国首尔路7017两个实际案例,对线性共享空间的改造进行分析,并且对城市设计线性共享空间带给城市的提升效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共享街道"在缓解居民与机动车之间的矛盾、提升城市街道空间活力、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多样化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街道更新建设的发展方向.该文在"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川音片区为实例,运用共享街道理念对城市重点空间的重塑路径进行思考,从路权、公共资源与设施、空间环境与社会互动三方面探索如何在有限的街道空间资源中,对街道空间再利用、再释放,解决原有封闭街区发展模式导致城市空间出现的土地利用低效、空间感知闭塞、交通组织不畅等问题,实现人群共享、时间共享、空间共享等多维共享.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高密度的城市旧城区,缓解人车冲突和构建可步行化的公共空间备受关注。本文基于对步行化公共生活视角的研究,试图构建人车共享的街道公共空间,提升街道步行体验,缝合建筑与街道的割裂,回归街道为人服务的本质。试图将道路不同使用者融合到一起,对城市旧城区街道进行共享改造。最后提出了不同人车共享模式下的城市街道共享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历史街区更新是推动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城市历史街区更新采取的策略多源自感性认知,如何根据定量化分析指导更新策略是目前学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句法与网络数据分析手段,建立拓扑模型,对街道空间进行空间句法解读,预测道路流量并利用热力地图进行校验;结合城市POI数据对历史街区空间特征与景点分布特征、商业布局进行耦合性分析并识别几类特征空间,归纳总结问题区域和潜力区域。结果表明:什刹海历史街区的街道可达性与商业网点分布基本耦合,与景点分布耦合性较差;德胜门内大街、定阜街等街道附近具有较强商业潜力,前海北沿、前海东沿、银锭桥胡同、万年胡同等街道附近存在游客流量过大的风险。针对上述街道空间提出空间改造和空间利用优化建议,为城市历史街区的改造更新和活力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纽约利用多种措施改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进行积极的城市活力复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街道空间,城市街道是我们户外活动最重要的场所。作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街道更是承载了我们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在城市改造建设过程中,如何协调原有的步行空间与机动车交通空间之间的矛盾,如何创造舒适、富有生机和人情味的步行空间环境,提高城市  相似文献   

7.
成砚 《世界建筑》2002,(4):78-83
文章通过与绘画和小说两种媒质的对比。分析了摄影表现城市空间的主题演变和技术特点并采用诠释学的认知方法。认知摄影所表现的现代化初期巴黎,北京两个城市的街道空间,论证了摄影工具在城市研究与城市空间改造策略抉择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街道是城市的缩影,是人们交往及活动密切的场所。随着我国城市更新进程的不断发展,老旧街道作为城市空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街道空间的人性化改造需求日益凸显。枫林街道中部分老旧街道空间狭窄,设施陈旧,交流空间匮乏,已无法满足市民对街道生活和社区归属感的向往。以上海市枫林路街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踏勘和走访调研,总结分析了街道改造的根本需求和改造要素,从尺度、功能、文化、设施、景观等方面,探索人性化设计在街道空间改造中的方法,促进街道空间的整合梳理,创造邻里交流休憩场所,激发城市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开始,奥地利引入了瑞士基于"共享空间"概念发展出来的"相遇区"(Begegnungszone)街道更新模式,对奥地利的八十余条城市街道进行了改造.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文章首先梳理了共享空间概念和"相遇区"模式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其次阐述了奥地利"相遇区"的规范及设计手法、规划条件、类型及分布、规划流程;讨论了它在交通平静、提升交通安全性、促进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实践效果.最后结合我国的街道更新现状,探讨了"相遇区"在中国街道更新设计中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侃  姚栋 《室内设计》2022,(2):31-38
面临着城市蔓延和新兴商业日渐 激烈的竞争,旧城商业街的更新升级已成 必然。国际上的商业街改造模式成多元化发 展,其中共享(街道)空间是近年来上兴起 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更新理念。重庆市八一路 是我国较早采用共享(街道)空间理念进行 商业街改造的案例,助推了旧城中心解放碑 地区的持续繁荣。对视频记录和问卷调查的 数据分析显示人车共享路权的八一路能够激 励步行,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感与较高的行人 优先权。八一路的研究揭示共享(街道)空 间理念对于我国旧城商业街更新有可行性。 作为一种有效调解步行友好度与机动可达性 矛盾的交通对策,共享(街道)空间能够吸 引更多人流并旧城商业街的复兴。  相似文献   

11.
街道转型:一部公共空间的现代简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文章认为,近350多年来城市街道经历了三次转型:从视觉到开发、效率致胜、共享街道。奥斯曼的巴黎改造是街道第一次转型的典范,即以视觉美学为主体并结合开发效率的街道设计,这些街道既属于漫游者,也使投资和银行家有利可图,奥斯曼的巴黎改造最成功之处在于重新形成统一的城市。柯布西耶的未来城市带来了街道第二次转型,即交通基础设施化。消费主义、邻里和社团以及街道平权运动推动了街道的第三次转型。文章综述了这一发展历史及相关事件,并指出,街道的本质是城市公共空间和多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街道是城市空间环境的骨架,是城市的特色与活力所在。分析了传统山地城市街道中人的各种活动与自然共存的根本所在,指出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具有适应性、立体性、层次性与综合性的特点。通过对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秩序的探讨,力图在现代山地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与旧城改造中,为重构被破坏的环境秩序提供规律,再现传统街道美学,从而创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山地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3.
街道体系兼具城市交通和公共空间的双重职能,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优化街道体系也是当前存量背景下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活力的关键问题。文章基于城市双修视角,立足对老城区街道体系现状的解读,从街道交通、商业服务、街区活力三个方面深入剖析其空间特征和存在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文章以乌兰浩特老城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现状窄街密网格局,提出了"重引‘街流’、交通先行,腾挪空间、‘静序’停车;人本布局、重塑街区,商业为带、链接生活;多元共生、空间共享,窄街密网、活力趣生"优化老城区街道体系的三大策略,为类似区域的老城区改造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陆  焦颖慧 《四川建筑》2010,30(1):66-68
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一直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街道是其中一个构架性的要素。以成都武候祠大街改造工程为例,从设计定位、空间尺度、空间界面、空间节奏、景观设计几个方面来研究非步行街道作为有活力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怎样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高巍  贾梦涵  赵玫  高勇  孟浩瀚 《城市规划》2022,46(3):106-114
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人们感知城市形态的重要场所,更是城市规划管控中的重要抓手。文章基于街道空间研究从宏观城市视角到微观人本视角、定性描述到定量测度的转变,从四个发展阶段系统梳理了街道空间研究进展与量化测度方法,指出新兴数据与量化方法可以实现以街道为研究粒度、以城市与区域为研究尺度的高精度、自动化街道空间研究,有助于精确评估街道空间形态及其演化,助力系统化、科学化的街道空间整体管控。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前门大街改造后投入使用至今已有两年多时间。以改造后前门大街的街道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环境行为心理学角度,采取文献收集、实地测量、行为观察等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和总结前门大街街道空间设计的不足,并提出了改善建议。重点调查了前门大街街道空间尺度、街道空间变化、街道小品设计和街道场所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顾红男 《华中建筑》1995,13(4):48-53
文章论述了棉花街改造中,充分利用了山城地势高差进行规划布局,创造立体空间。强化城市设计概念:即强调秩序性、逻辑性、城市节点与街道景观、绿化与景观及城市内涵的延续,注重环境协调。提出在旧城改造设计中应以控制性为主,不宜有过多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相似文献   

19.
从共享经济的本质和城市失落空间产生的原因入手,在城市设计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形式与功能相对自由,彼此追随"的城市失落空间共享改造的方向。最后由现状调研和问题导向出发,对昆明多个立交桥下失落空间重塑,提出了由场地精神和人群诉求决定空间统一的基础形式和功能,由使用者自行调整空间部分形式和功能的改造策略。试图将前文的理论付诸实践,希望能为今后城市共享和桥下失落空间的重塑的发展研究提供些许有意义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几十年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在很多街道的建设中,由于更为注重街道的交通作用,街道的社会功能逐渐丧失,这导致行人步行体验差、街道感知度下降等问题。如何对街道空间的品质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提升,向街道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议题。文章以如何提升老城街道空间品质为研究方向,选择南京市江浦老城片区的街道作为研究案例,将机器学习算法与街景数据相结合,对街道空间品质加以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从街道的界面围合度、设施配备度、绿视率、天空可视度四个方面提出街道空间品质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