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海绵城市"是我国最新的雨洪管理理念,与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WSUD: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美国的绿色雨水基础(GSI:Green Stormwater Infrastructure)和英国的可持续排水系统(Su DS:Sustainable Drainage Systems)相一致,是国际化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在国内的创新和发展。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洪管理理念,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研究其作用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总量控制,进而实现径流的峰值控制。以上海复兴岛公园等为例,进行雨水渗蓄试验,对保障地区的防涝安全以及提高已建排水系统的防汛标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出,雨水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重大。海绵城市建设在改善我国城市逢雨必涝的同时又能利用雨水资源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建设途径、建设框架、雨水利用和建设措施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屋顶绿化德国的雨水利用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臻成熟,目前主要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种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统。收集的雨水经简单处理后,可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企业的非饮用水:二是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道路雨洪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补充地下水。德国城市街道雨洪管道口均设有截污挂篮,以拦截雨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城市地面使用可渗透地砖,以减小径流;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小区沿着排水道修建可渗透浅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雨洪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水景或继续下渗。德国的绿色屋顶,是"海绵城市"建设中屋面雨水集蓄的重要场地。可以说德国是最早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7,(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城市雨洪问题。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载体,是控制地表径流的有效工具。文章在阐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特征及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的基础上,明确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提出了"目标设定—雨洪模拟—设施比选—初步方案—反馈调整—优化方案"的规划思路;初步构建了三种情景的雨洪模型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比选体系,形成了一套基于雨洪模拟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布局方法。最后,以实例说明如何通过具有地域适宜性的规划方法来实现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雨水径流的高效控制,以期为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的建设既能改善我国逢雨必涝的现状同时又能利用雨水资源以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意义十分重大。主要从小区地块、市政道路、景观绿地、雨洪系统等方面着手,通过全区域、多层次、全过程对雨水进行收、净、渗、蓄的综合利用,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上海建材》2016,(4):33-35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属于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体现。1海绵城市的内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海绵城市是指城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遭遇不同程度的内涝,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为主,这种逢雨必涝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城市病。雨水排不出去,形成城市灾害,严重损害城市基础设施、阻碍城市交通正常通行、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不方便。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地方遭遇干旱,水资源匮乏现象严重。一方面洪涝,一方面又缺水,在这个水资源匮乏的环境里,如何发挥雨水的最大效益,解决雨洪灾害,是城市建设发展至今亟需解决的城市问题。2014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提出推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这将意味着今后我国城市建设要转变思路,改变单一“以排为主”的排水防涝工程理念,要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建设海绵型城市,使城市雨洪系统与自然生态修复相结合,解决城市内涝,循环利用雨水资源,构建绿色生态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8.
生态雨水管理与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相结合已经成为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以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为例,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对费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的背景、策略和实施进行阐述,指出费城以生态网络作为多样化的雨水基础设施载体,将雨水基础设施与城市需求和功能相融合,使用"绿色英亩"作为量化的建设标准,基于建筑用地总面积及不透水区域的面积收取雨洪管理服务费。这些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海绵城市"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及郊野公园绿地建设步伐的加快及“海绵城市”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本文从国内外代表性雨水公园设计策略及建设措施入手,回顾并总结雨洪管理在公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提出四种策略并总结其相应措施,同时对雨水公园案例进行阐述,希望为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公园的进一步运用以及对公园绿地不断更新修复方面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初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内产生了"水多"、"水少"、"水脏"等问题.单纯的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对设计标准内的降雨有很好的控制和利用效果,但对较大降雨和超标准降雨则难以应对.基于降雨产流、管网汇流和河道行洪的预报、监测与模拟的全面城市雨洪管理则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介绍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的现状,针对北京城市雨洪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旨在推进北京城市雨洪管理的实施和"宜居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6,(5)
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增长以及城镇化加速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城市扩张,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一种"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现象,极大程度上体现出生态环境在雨水管理利用方面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建造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新理念。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的含义、建设途径以及建设海绵城市的必要性等方面阐述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雨洪管理系统兼顾就地滞洪、减少雨洪灾害、控制非点源污染、资源化利用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个目标,对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具有积极意义。雨水管网和城市绿地是可持续雨洪管理最核心的两个工程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协同优化对保证雨水径流的控制效率非常重要。为此,基于城市建成区中两个工程系统的关联要素分析,在场地、局部区域和区域三个层级进行优化要素和途径研究,并提出了设计优化程序,旨在为减少城市建成区雨洪内涝、构建生态雨水径流控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洪基础设施规划是可持续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针对浙江城市在暴雨季节暴露出的城市水安全问题,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城市雨洪管理现状和雨洪管理的发展与演进;然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探究了城市雨洪设施多尺度的层次嵌套关系和规划策略;最后,以嘉兴为例介绍了雨洪设施的多尺度空间规划,并提出最大限度争取雨水就地下渗、打造生态海绵体系、发挥各层次雨洪设施的功能、变雨洪为资源、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实践举措供同类城市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雨洪管理等情况,通过对低影响开发技术梳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临沂市人民公园LID改造案例,提出构建海绵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素,完善城市公园生态雨洪方面的功能,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相较于城市绿地中的城市广场用地、城市附属绿地、城市防护绿地,城市公园绿地具有较高的雨洪管控潜力,但因现行的城市公园绿地海绵改造建设过程中缺少对选址和时序的考量,造成其雨洪管控能力未能有效发挥.为充分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雨洪管控能力,研究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公园绿地海绵适...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     
《重庆建筑》2015,(11):19-19
<正>"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  相似文献   

18.
线性排水沟作为一种新型的排水设施,在城市雨洪治理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线性排水沟在城市雨洪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将线性排水沟与雨水口作比较,探究了雨水口和线性排水沟的特点,并且总结归纳了线性排水沟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建设要点简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近年来,许多城市都面临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在城市建设中构建完善雨洪管理系统刻不容缓。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年11月2日,住建部继《住房和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4工作要点》中提出的"海绵型城市"概念后,又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用)》(以下简称《指南》),为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此后,北京、河北、安徽、福建等省市纷  相似文献   

20.
海绵校园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低影响下海绵校园改造,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现状排水系统的解析,从校区全面摸查、雨污分流、海绵设施改造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充分利用雨水,解决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为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