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级碳酸钙的生产、应用和开发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纳米级碳酸钙的4种生产方法:多段喷雾碳化法、一步碳化法、二步碳化法和旋转填充床碳化器碳化法。阐述了纳米级碳酸钙在橡胶、塑料制品、造纸、涂料、油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较为系统地叙述了目前工业上生产纳米碳酸钙的方法。对一步碳化法、两步碳化法、多段喷雾碳化法、超重力旋转填充床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材料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阐述了超重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我国纳米碳酸钙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技术路线,探讨了其中的碳化工艺和表面改性方法。目前我国有鼓泡碳化、喷雾碳化和超重力碳化等的碳化工艺,可采用钛酸酯、铝酸酯等偶联剂和脂肪酸、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4.
对引进的日本、意大利及中国台湾的纳米碳酸钙生产工艺中的碳化技术进行对比,反映出多级鼓泡碳化与单一间歇鼓泡碳化在工艺、设备及控制等方面的差异,从而决定了产品在应用中的差异。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常温碳化制备纳米碳酸钙,晶核预成技术在工业化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不断完善。指出企业应根据全套生产装置特点对产品的应用方向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搅拌鼓泡釜中研究了碳化法制备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的各个实验参数,包括碳化温度、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二氧化碳流量、晶形导向剂、搅拌速度等对产品形貌和粒径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晶形导向剂、氢氧化钙质量分数是影响产品形貌的主要因素;碳化温度、二氧化碳流量和搅拌速度是影响产品粒径的主要因素.以硫酸锌为晶形导向剂合成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的最佳碳化条件:碳化温度为15~30 ℃,氢氧化钙质量分数为6%~11%,单位质量氧化钙的二氧化碳流量为0.08~0.15 L/min,搅拌速度为200~400 r/min.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粒径为30~80 nm的立方形碳酸钙.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间歇式碳化法、连续喷雾碳化法、超重力反应结晶法等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工艺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的性质及其在橡胶、塑料、涂料、油墨、胶粘剂、造纸等领域的应用,对其发展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氧化钙为原料,在非水体系下采用二氧化碳碳化法制备球霰石型纳米碳酸钙椭球形颗粒。探究了碳化温度、氧化钙用量、二氧化碳流速和溶剂种类对纳米碳酸钙晶型、颗粒形貌的影响,并优化了工艺条件。采用XRD、SEM、FT-IR和TEM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纳米碳酸钙的形貌均有影响,碳化温度对晶型影响较大。以甲醇作为溶剂和模板,当碳化温度为5 ℃,氧化钙用量为2.8 g(每100 mL甲醇),二氧化碳流速为100 mL/min时,可制得球霰石型纳米碳酸钙椭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8.
作者根据近几年从事纳米碳酸钙设计与管理的经验。对间歇式碳化法、超重力法和非冷冻法三种纳米碳酸钙的制各技术从工艺技术特点、工艺过程、碳化设备选型、干燥方式、公用工程耗量、建设投资、生产成本及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9.
多级喷雾碳化法制备纳米碳酸钙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多级喷雾碳化制备纳米碳酸钙的工艺,并详细讨论了雾化、碳化条件及添加剂量等对纳米碳酸钙粒径的影响,碳化后的沉淀物真空干燥,其原始粒径约为30nm。经表面改性处理,可得到粒径在30-40nm范围的活性纳米碳酸钙粉体材料。  相似文献   

10.
纳米碳酸钙制备技术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和碳化法的碳化机理,详细介绍了纳米CaCO3的制备新技术,为生产高性价比的纳米CaCO3产品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Alan Walker 《Fuel》1985,64(9):1327-1328
A laboratory coal carbonization oven has been described which simulates the carbonization of coal in a commercial slot-type oven. Essentially a cylinder of packed, crushed coal is inserted at a controlled rate into a long furnace so that a plastic layer moves progressively along the cylinder. Widely varying coal charges and carbonization conditions can be employed.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pore structural data of the cokes produced under standard conditions lie within the range of values obtained for commercial cokes.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国内生物质废弃物热解炭化设备规模化生产中存在着生产设备运行不稳定、秸秆炭化产率低、副产品回收利用难等问题,采用稻壳和玉米秸秆成型颗粒为原料,研究其在该套规模化连续生物质炭化设备中长时间连续炭化情况,从而系统分析了该生物质炭化设备的适用性和稳定性。该设备由炭化单元、气体分离单元和出炭单元组成,炭化单元采用双层套筒结构,内层为炭化室,外层为燃气加热室,将生物质炭化产生的高热值生物质气回收后燃烧加热实现热解炭化过程的连续运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质炭化设备设计合理,可满足不同原料炭化,可实现稻壳和玉米秸秆颗粒的长时间连续稳定炭化,炭化产能可达到490 kg/h,炭化温度控制在500 ℃左右,生物质炭的得率在37%以上,热解后固、液、气三相分离完全,气体得到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炭的制备及其在能源与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热分解法、微波炭化法以及水热炭化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了生物质炭在碳燃料电池、生物质炭燃料、污水处理和土壤处理等能源与环境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生物质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Harold Tillmans 《Fuel》1985,64(9):1197-1203
An overview is presented of the many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process of carbonization of pitch and hence the properties of pitch cokes.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nclude type of starting material,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carbonization, the role of quinoline-insoluble material and carbonization conditions. Several coke parameters are studied and related to the carbonization process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Kinetic data ar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 schematic model of cok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热分解法、微波炭化法以及水热炭化法制备生物质炭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概括了生物质炭在碳燃料电池、生物质炭燃料、污水处理和土壤处理等能源与环境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生物质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腈(PAN)中空纤维在空气中250℃预氧化2 h后,在氮气气氛中炭化,得到PAN基中空炭纤维(PAN-CHF),再在二氧化碳气氛中活化,得到PAN基活性中空炭纤维(PAN-ACHF)。考察了炭化温度和炭化时间对PAN-CHF的收缩率、PAN-ACHF的收缩率、活化收率、比表面积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化温度为1 000℃时,PAN-CHF和PAN-ACHF的收缩率相同;炭化温度为900℃时,PAN-ACHF的比表面积最大,吸附性能最好,炭化时间对PAN-CHF和PAN-ACHF的收缩率影响不大,但活化收率随炭化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比表面积先增后降,炭化时间为60 min时达到最大,其吸附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水胶比、不同粉煤灰掺量混凝土的碳化及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增加,混凝土碳化深度按方程D=K·tb回归,相关系数大于0.95;碳化深度与粉煤灰掺量及水胶比二元线性回归较好,混凝土抗压强度越高,抗碳化性能越好。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能的主要因素,粉煤灰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具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
碳化法制备高纯碳酸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启立  王莫飞 《无机盐工业》2012,44(7):36-37,55
以工业级碳酸锂为原料,采用碳化法进行提纯,对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碳化压力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最佳工艺参数:碳化压力为6×105~6.5×105 Pa,碳化时间为2~3 h,碳化温度为30~40 ℃,树脂牌号为D110,母液流出速度为120~140 g/h,分解搅拌速度为30 r/s以上,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碳酸锂纯度为99.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